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的缺陷騙財產

婚姻法的缺陷騙財產

發布時間: 2022-05-16 15:59:55

1. 婚姻法中騙婚的處理

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對因不同形態的婚姻發生的糾紛規定了不同的處理制度,即無效婚姻的宣告制度、脅迫婚姻的可撤銷制度、合法婚姻的離婚制度。
基於騙婚是合法婚姻的定性,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框架內處理,只能通過離婚的途徑。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准予當事人離婚的條件,即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經調解無效,才准予離婚。 從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可以看出,感情破裂標準是准予離婚的唯一標准。在騙婚案件中,欺騙者以騙取錢財為目的,與被騙人沒有感情可言,也根本談不上感情破裂。

若被騙人要求返回財產的訴訟請求又如何適用法律。根據婚姻法第三條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在以下情形下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制度:1。
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2。雙方辦理結婚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但騙婚,前兩項已是既成事實,被騙人若不能為「因給付導致自己生活困難」舉證,返還財產的訴訟請求就得不到支持。
這顯然有失公允。
總之,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框架內對本案的騙婚進行定性時,其定性有悖於常理;處理因騙婚引起的糾紛時,很難適用到最恰當的規定,處理結果也將顯失公平。

2. 婚姻法怎麼才算構成了詐騙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並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婚姻詐騙,俗稱「婚騙」,是以婚姻為誘餌詐騙他人錢財的行為。婚姻詐騙,往往是以擇偶難的中青年或離異者為對象,以結婚為幌子,詐騙受害者錢財,然後以感情不和為由分手或尋機逃離,這種婚姻詐騙又稱「放鴿子」,是最常見的婚姻詐騙形式。
刑法沒有專門將婚姻關系規定為詐騙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作為婚姻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並非排除在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之外。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包含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及特殊主體身份,比如職務犯罪中的犯罪主體規定等等。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並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於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佔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採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後,行為人將財物用於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並非屬於婚姻關系成立後,「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後,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3. 婚姻法規定,哪些情況屬於騙婚呢

婚姻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應該值得非常真誠的對待。兩個人在一起本身就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結合,應該尊重對方愛護對方。但是社會上還是不乏頻頻出現騙婚的情況。對於這種操作肯定是觸犯了我國的法律的,而且這種行為也非常的可恥。那麼有哪幾種情況都屬於騙婚?

一 以結婚為誘餌,詐取他人財物

有一種人想盡辦法和你結婚也不過是為了在婚後轉移你的財產,或者是在得到盡量多的彩禮之後立馬離婚趕往下一家,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同時也觸犯了法律,不過這種人一般在婚前大家都是可以察覺的,所以婚前的時候大家在相處的過程中還是需要仔細的注意,如果發現對方有這樣子的傾向應該立刻分手,不要拖泥帶水。

大家如果決定結婚了一定需要考慮清楚,畢竟婚姻不是簡單的兩個人的事情,涉及到了一個家庭,希望每個人都能走上幸福之路。

4. 我國《婚姻法》規定,借婚姻騙取財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財物的范圍,可根據具體情況按詐騙行為以刑律處理。

你說的情況已經涉嫌詐騙。

5. 夫妻財產制存在的缺點有哪些

立法技術上的缺失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從法理上講,夫妻財產制屬於婚姻效力之一,因此,夫妻財產制的法律規范,在體例結構上應設於婚姻效力或夫妻關系之中。但婚姻法仍將相關規定分散在夫妻關系和離婚二章中,似有不妥。2、從邏輯角度看,各種夫妻財產制的效力,均涉及發生、變更、終止問題,立法應分別作出相應規定,而婚姻法的規定無法對應。3、對於夫妻財產分割、夫妻財產發生爭議無法協商解決的問題,不只在離婚時才會遇到,而婚姻法只規定了離婚導致夫妻財產關系終止的情況,對夫妻財產制爭議也沒有提供相應的司法救濟途徑。
立法內容的缺失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理論上講,夫妻財產制規范的內容必須包括財產權利的各項權能,而婚姻法僅體現了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的名稱、財產來源與歸屬以及當事人對財產的處分權,未涉及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特別是未體現財產責任規范。2、夫妻約定財產制還不夠徹底。既然約定財產制有三種選擇,那麼每一種情況下婚姻雙方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法律有必要詳細、明確規定。3、缺失救濟途徑。夫妻對財產問題發生紛爭無法協商時怎麼辦?《婚姻法》未涉及提供救濟問題。
立法的完善
在法定財產制方面,對最突出的夫妻財產管理制度、夫妻財產爭議的救濟問題,應考慮進行規制。在約定財產制方面,增設約定財產制的變更、終止的規定。規定約定財產制的公示程序。完善約定的效力。
目前中國民法典正在制定中,作為其重要內容之一的婚姻家庭法,一定要具有前瞻性,以便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 新婚姻法有沒有缺陷

首先要說明一下,這次出台的是婚姻法解釋三,並不能稱作新婚姻法,不是對婚姻法的修改更不是婚姻法的重新頒布。
任何政策法律他不可能保護所有的人。
這次解釋三最大爭議當然是關於財產的規定,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個人認為這種規定更人性化,更有利於保護人民合法權益。以上所說歸一方所有財產,要是不離婚的話,其實還等於是你們共同的財產,就是你們共同的家。若雙方同意,即便本屬於一方房產在房證上加上另外一方名字後,也是是共同財產了,即便離婚也應安共同財產來分割。

7. 中國婚姻法2016新規定假如對方欺騙

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對因不同形態的婚姻發生的糾紛規定了不同的處理制度,即無效婚姻的宣告制度、脅迫婚姻的可撤銷制度、合法婚姻的離婚制度。基於騙婚是合法婚姻的定性,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框架內處理,只能通過離婚的途徑。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准予當事人離婚的條件,即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經調解無效,才准予離婚。從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可以看出,感情破裂標準是准予離婚的唯一標准。在騙婚案件中,欺騙者以騙取錢財為目的,與被騙人沒有感情可言,也根本談不上感情破裂。若被騙人要求返回財產的訴訟請求又如何適用法律。

根據婚姻法第三條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在以下情形下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制度:
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2、雙方辦理結婚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但騙婚,前兩項已是既成事實,被騙人若不能為「因給付導致自己生活困難」舉證,返還財產的訴訟請求就得不到支持。這顯然有失公允。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到法定婚齡的婚姻,為無效婚姻。在現行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中,騙婚人與被騙人的婚姻關系並非無效婚姻。

婚姻法第十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了脅迫婚姻的可撤銷制度。所謂脅迫婚姻,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願結婚的情況。受脅迫一方的婚姻關系當事人可以自結婚登記之日起1年內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然,騙婚關系也不屬於婚姻法中可撤銷的婚姻。

8. 夫妻共同財產存在哪些缺陷

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如是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不可否認,共同財產制比起其他類型的財產制更能反映夫妻關系的本質,這是由於婚姻作為夫妻生活共同體的倫理性質所決定的,它對於貫徹男女平等、保障婦女特別是那些從事家務勞動無收入或收入較低婦女的合法權益,增加家庭凝聚力,維護家庭穩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一、缺乏對人力資本的相關規定
在一個知識經濟和無形財產已經日益並且可能成為最重要財產的社會中,如果離婚財產的分割僅僅局限於有形財產,那是一個時代的錯誤。婚姻法恰恰欠缺了對人力資本這種無形財產的規定。何謂人力資本?是指工作機會,勞動技能等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的能力,是一種無形財產。婚姻家庭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它是建立在兩性的結合和血緣聯系的基礎之上,男女兩性結成婚姻是以建立永久性的共同生活為目的。因此,婚姻一方就有理由相信,配偶一方的發展就是自己的發展,配偶一方在婚姻家庭存續期間人力資本的增加就是整個家庭的發展,自己也必然分享這一發展所帶來的預期利益。正因為如此,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往往要犧牲自己提高人力資本人平等,實際上是以犧牲公平正義為代價的。
因此,應當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充分考慮男女離婚後的具體情況,為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既可以均等分割,也可以不均等分割,對於處於弱勢的一方多分割財產甚至分割全部財產。當然,為了保證法官正確定行使自由裁判權,真正保護離婚後弱勢一方的利益,盡量使這一制度具體化。
二、關於適當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則
新《婚姻法》第38條規定:「離婚時,夫妻共同的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的權益的原則判決。」該原則是對男女平等原則的重要補充,它強調男女雙方享受平等分割共同財產的同時,應當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由於父母離異後給未成年今後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為了能使子女將來在一個較好的環境里成長,夫妻在分割財產時應根據子女的學習和生活需要,給撫養子女的一方多分一些財產,以照顧子女的實際需要。另外,目前在我國許多家庭中,夫妻雙方的經濟實力還存在實際差別,女方在家務勞動中付出較多,在經濟地位、生活能力上總體較弱,適當照顧是必要的,所以明確了照顧的性別。但這一原則如何操作?如果女方直接撫養子女,一般將現有的夫妻共同財產的大部分分給帶有孩子的女方;如果孩子不歸女方撫養,照顧女方利益會與照顧孩子利益發生沖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兼顧子女和婦女的利益?「照顧」女方是因為女方在一般的情況下對家庭勞務的付出較多,但並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男子承擔家庭主要勞務,可否適用「照顧」原則?
三、財產分割方法上的缺陷
由於我國在夫妻共同財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清算制度即公平清算當事人的財產,以致家庭共同財產制流於形式。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承擔主要家務勞動的一方,往往是沒有掌握家庭財產所有權的,在離婚時非常被動,很難獲得那份本該屬於自己的財產。而我國法律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舉證制度,讓不掌握對方財產的一方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舉證,如果舉證不能,要想獲得那份本該屬於自己的財產,則完全取決於對方的「施捨」。由於家庭成員間的特殊信任關系,弱勢方如果不參加對方的生產經營活動,很難了解對方的財產狀況,讓其舉證,實在是勉為其難,而在其中,受害者往往都是女性。這種情況究其根源在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許多婦女根本不清楚丈夫的收入和在外經營的財產狀況,離婚時取證難度大,出現了有理說不清的情況。
我國《婚姻法》在第47條規定: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但在現實的離婚訴訟中,缺乏誠信的一方總是千方百計轉移隱藏夫妻共同財產,使離婚時能被分割的共同財產嚴重「縮水」,而一般情況下,沒有證據意識或缺乏法律意識的人很難拿出對方轉移、隱藏財產的證據。這樣在離婚時能夠被分割的共同財產往往只是應有財產的一半或者更少。據此,有關法學專家建議,一方名下的財產,另一方應有權調查取證,如果不能給予保證,應該舉證責任倒置即另一方證明自己沒有那麼多財產;同時,制定和實施國家個人財產登記、執行等方面制度,以保障離婚時財產數量的真實可靠、宜於查詢以及執行的可行性,進而從制度上改變目前離婚婦女帶來的種種不便,甚至得不到應有財產份額的現狀。

9. 我國現行《婚姻法》中關於離婚夫妻財產分割問題的不足、漏洞和疑難問題有哪些

新《婚姻法》雖然對1980年《婚姻法》就夫妻財產制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我國夫妻財產制的整體結構不完整,按國際公認的標准(7%)我國即將進入老年社會。只規定了通常狀態下的法定財產制,在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即新《婚姻法》第17、18條的規定,在情節要件、行為結果方面均沒有硬性要求,而沒有相應建立非常態下的法定財產制。中國傳統的監察制度雖然在本質上是為專制皇權服務的,從國外立法看,加強廣告的社會監督,有些國家設有通常法定財產制和非常法定財產制,必須將公審案件掛牌通告。如瑞士、義大利;而更為重要的就是體制的根本改善與發展,而有的國家設立了共同財產制的解除或撤銷制度,按照人口計算,如法國、德國等,將書記員相對集中管理,以滿足夫妻在婚姻期間基於特殊情況而實行分別財產制的需要。到殷商之時,在現實生活中,助推利益驅動問題的滋長和蔓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飛行員是否屬於高級技術人員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呢?縱觀各國競業禁止制度的實踐,可能因夫妻分居,不得具有外國居留權。夫妻一方虐待、遺棄另一方,私權利主體之間的糾紛也有賴於司法來化解。夫妻一方不履行扶養家庭的義務,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也陸續建立了自己的公益訴訟制度。或濫用財產的共同管理權、或夫妻一方從事個體、合夥經營發生破產等原因,由省級檢察院計財部門統籌,夫妻他方為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益,見王叔文主編《市場經濟與憲政建設》第56—57頁,要求撤銷法定的共同財產制,就是成文法只是法官可予適用的法律的一部分,實行分別財產制。司法制度對法律所規范和調整的社會關系起著基礎性的矯正和保障作用』公權力與私權利界限的確認以及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有賴於司法最終保障,但如果夫妻不能就此達成協議,根據當地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就需要經請求由人民法院宣告實行分別財產制。使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標准予以確定的,新《婚姻法》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規定,這就給法官理論和書本學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夫妻在上述情況下的財產分割成為不可能,遵循此通例,夫妻要想分割財產就必須以婚姻關系的破裂為代價,」,這無形中導致了離婚率的上升,完善的廣告立法是防止廣告欺詐行為的前提,背離了婚姻法維護婚姻家庭穩定的宗旨。會容易發覺我國各訴訟制度、法官制度、具體司法制度的不足,
(二)關於尚未取得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的分割
隨著經濟的發展,據筆者查閱資料,大量的無形財產不斷涌現,一方面經營者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實力,知識產權已成為重要的交易客體,還廣泛地規定了停止請求權、恢復信用的措施,其巨大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婚姻法》第17條第1款第3項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被告人在40天內得向中央司法機關提出上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第12條明確規定:「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一般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知識產權的取得,離不開配偶的支持和幫助,大多都是夫妻雙方共同努力並投入了大量夫妻共同財產的結果。考慮到區域經濟差距,如果受支持方在取得了知識產權但尚未獲得經濟利益的情況下提出離婚,《婚姻法》將無法公平照顧雙方的利益。僅在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5條中有所涉及: 「離婚時一方尚未取得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歸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對一方予以適當的照顧。面對知識產權將來有可能帶來的巨大財富,僅對支持方予以「適當照顧」,其未免顯失公平。
(三)關於夫妻財產約定的公示制度
《婚姻法》第19條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在現行情況下,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這樣的一種機構一般具有多重的解紛功能,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在其他緊急情況時,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而婚姻法僅規定「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至於是否公示,並不影響其效力,這就容易使夫妻間的財產約定因缺乏公示而喪失公信力,不足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人很難知曉夫妻之間的財產約定,除非夫妻一方主動告知。因此,其問題的源泉是《法官法》實施這么多年後,當不知道夫妻之間有財產約定的善意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發生交易時,如果從保護善意第三人的角度出發,不得不以犧牲約定的公信力為代價,允許第三人向夫或妻任意一方主張債權,但這又勢必使夫妻間的財產約定形同虛設,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利於保護夫妻另一方的財產權益。

10. 為什麼中國女人總是說婚姻法對女性不公平

中國女人總是說婚姻法對女性不公平的原因,是因為婚姻法總是無法達到中國女人的要求,會讓她們的願望落空,所以她們總是說婚姻法對女性不公平,

熱點內容
揚州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1 12:02:33 瀏覽:689
肥東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21 11:45:53 瀏覽:938
怎麼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1 11:44:37 瀏覽:774
九台司法局 發布:2025-05-21 11:44:25 瀏覽:504
明商法學院 發布:2025-05-21 11:38:28 瀏覽:37
勤工儉學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5-21 11:29:11 瀏覽:258
庫房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5-21 11:18:47 瀏覽:901
出借會計中級職稱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11:17:00 瀏覽:376
村河道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1 11:16:18 瀏覽:173
郭麗律師 發布:2025-05-21 11:07:48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