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確立的一夫一妻原則是指
Ⅰ 中國是從何確定一夫一妻制的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發展
《中國法制史》第三版中其中一條:夏商法律在確立婚姻關繫上,明確的規定了一夫一妻制。商代允許男性王族在確立一夫一妻外,大量納妾。這說明從中國古代歷史的源頭起,我國就倡導著一夫一妻制。
那麼,在朝代更換、滄海桑田中,最初的一夫一妻制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發展呢,與建國後實行的一夫一妻制又有什麼不同呢?

新中國婚姻法宣傳
又如,1952年12月,廣東省婦聯副主席古大存在《宣傳婚姻法的一點意見》中寫道:婚姻法施行前的重婚、納妾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否離婚,要看女方(妻、妾)要求來決定,我們不能強迫其離大或是離小。
如果婦女一方要求離婚時應立即批准,並照顧其離婚權利。如果女方沒有這樣的要求,就仍應讓他們保持原來共同生活關系。總而言之,所有在解放之前就已經成親的妻妾,只要女方自己願意留在丈夫身邊,就不會被強制性離開。
對於建國之後這些法律的頒布,我們也看到了法律制度的人性化一面:首先,一改以往男性主權社會,把選擇權交到了女性手上,男女平等;其次,這樣的結果該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妾”這一群體,大多沒多少文化與見識,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直以來都是依靠丈夫生活,離開了丈夫,如何生活也將成為一大難題。現代女性講究自立自強、自尊自愛,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歷史帶給女性的沉重教訓。
Ⅱ 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誰提出的!
早在1912年就有人站出來倡議文化的婚姻軌制了,至於這人是誰,歷史上並沒有寫明,1912年公布的《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實施一夫一妻制,但因為各類史書緣由,這一軌制沒能真正落地,那時也還有很多「一夫多妻制」的現象。
直至1950年5月1日頒行的《婚姻法》,我國才真正完全廢棄一夫多妻制。實施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度」,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歐洲。古代的歐洲,是最早對發生婚外情的人進行懲罰的國家。基督教是最早通過法律對「一夫一妻制度」進行了規范。基督教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獻。現代的「一夫一妻制度」起源於基督教和古代歐洲。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度」。
(2)我國婚姻法確立的一夫一妻原則是指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絕大多數平民階層為一夫一妻制,1912年,即中華民國的元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國亦實行一夫一妻制。現今的許多非洲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如泰國)都實行一夫多妻制。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歐洲,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歐洲歷史。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
古時的一夫一妻制的生育模式使人類有更多的精力進行社會活動,而不是雄性動物將全部精力放在爭奪配偶上和交配權上。一夫一妻的生育模式讓族群中的兩性不必為交配和生育這兩件事耗費所有精力,進而解放出來的精力可以去做其他靈長類動物不會做的冒險和嘗試。
Ⅲ 一夫一妻的概念和含義是什麼如何貫徹一夫一妻原則
在我國實行的一夫一妻制,是婚姻法的第二項基本原則。是指一個男人只能有一個妻子,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丈夫,無論男女,不論其地位高低,財產多少,都不許同時有兩個或更多的配偶。已婚者在配偶死亡或離婚之前,不得再行結婚。一切公開的,隱蔽的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
實行一夫一妻制,必須禁止重婚,反對通姦,姘居和賣淫的行為。
《婚姻法(修正案)》在重申禁止重婚後,繼之以增設「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規定,從立法上加強了維護一夫一妻制的力度。
(一)禁止重婚
1.重婚的概念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與之結婚的違法行為。即已有了一個合法的婚姻關系,後又與他人締結第二個婚姻關系。前者稱作前婚,後者稱作後婚,也稱之為重婚。
2.重婚的認定標准
認定重婚,關鍵要看是否構成另一夫妻關系。根據現行立法和司法解釋(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重婚有兩種情況:一是法律上重婚,指有配偶的人與他人登記結婚;二是事實上重婚,即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視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
(1)有配偶的人與他人舉行結婚儀式的;
(2)有配偶的人雖未與他人舉行結婚儀式,但以夫妻相稱或者對外以夫妻自居的。以夫妻相稱,除當事人間承認、日常生活間的稱呼外,當事人同居生活,女方生病時男方以丈夫的名義簽名、陪侍,女方生育孩子時男方以父親的名義在醫院簽字,當事人以父母的名義為子女慶祝滿月等,也可以作為認定以夫妻相稱的輔助證據。認定重婚,通常還需要取得周圍群眾、當事人親戚朋友的證言,以證明周圍群眾認為當事人是夫妻。
3.重婚與「包二奶」
「包二奶」者與「被包者」經過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書的或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這兩種形式都構成重婚。在實踐中,「包二奶」者很少有去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的,多數人也並不公開以夫妻名義進行同居生活,而對外以秘書、兄妹、保姆等名義相稱,甚至在生了幾個孩子之後都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對上述不具備重婚罪構成要件的,不能按重婚定罪處刑。對其應當通過非刑罰的手段予以制裁,如民事制裁、行政處罰(包括治安處罰),等等。
4.重婚的法律後果
1)重婚的民事責任
重婚將會產生下列3項民事責任:一是重婚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在《婚姻法》規定的婚姻無效制度中,重婚是婚姻無效的首要原因;二是重婚是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法院准予離婚的情形之一;三是在離婚時,重婚是無過錯方要求損害賠償的理由之一。
2)重婚的刑事責任
重婚者應承擔刑事責任。重婚行為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予以制裁。即有配偶者或明知對方有配偶而故意與之結婚者,應承擔重婚罪的刑事責任。不知對方已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不構成重婚罪,僅承擔重婚的民事責任。
(二)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內容。「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也是對一夫一妻制的嚴重破壞,這一禁止性的
規定是對禁止重婚規定的補充。
1.「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含義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如「包二奶」、「姘居」等。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必須具備5個構成要件:與婚外異性(同性除外);不以夫妻名義;時間上持續;狀態上穩定;共同居住。在修改婚姻法的討論中,有學者提出,同居應當限定有「共同居所」。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共同居所是一個證據,可以有力地證明雙方的同居關系,但是不能要求一定要有共同居所,否則構成條件過於嚴格會導致一些同居者「漏網」。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和「事實重婚」的關系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與「事實重婚」的共同點
(1)兩者的主體都是一方或雙方有配偶者;(2)兩者的當事人通常都有共同的住所或有共同居住的事實; (3)兩者的當事人都有穩定的一段時間的同居生活;(4)兩者都是違法行為,承擔相同的民事責任。
就民事責任而言:一是停止侵害,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判決當事人解除同居關系,停止繼續侵害合法配偶權益;二是損害賠償,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可以向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包括財產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三是離婚時分割財產和確定子女撫養權歸屬時,無過錯方應得到照顧。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與「事實重婚」不同點
(1)同居的名義不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不以夫妻名義同居,周圍的人也不認為他們是夫妻關系,「事實重婚」者則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周圍的人認為他們是夫妻關系。
(2)違法情節與後果不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和「事實重婚」行為在性質上是罪與非罪的區別。「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不構成犯罪,但須承擔民事責任。而「事實重婚」情節嚴重者要構成犯罪,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Ⅳ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又稱婚姻自主,是指婚姻當事人享有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婚姻的權利。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有權基於本人的意志,自主自願地決定自己的婚姻問題,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強制。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
二、一夫一妻制原則
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一個婦女只能嫁一個丈夫,不能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締結婚姻。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在婚姻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件,也是男女真心相愛、建立美滿婚姻的要求。
三、男女平等原則
男女平等,是指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個方面,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男女平等是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這個原則,男女兩性在婚姻關系和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
婚姻法中男女平等的原則在內容上很廣泛,它包括:男女雙方在結婚、離婚問題上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其他男女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也是平等的。
夫妻間、其他家庭成員間的平等關系,是我國男女兩性法律地位平等在婚姻家庭領域中的體現,它是建立美滿的婚姻關系和發展和睦的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
四、特別保護婦女、兒童、老人權益的原則
特別保護婦女、兒童、老人的權益,是婚姻法的一項重要原則。
特別保護婦女的權益和實行男女平等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制度使婦女獲得了同男子平等的權利,但重男輕女的舊習俗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完全消除。因此,法律不僅要規定男女平等,還要根據生活的實際情況,對婦女的權益給予特殊的保護。婚姻法中規定保護婦女的內容十分廣泛。
如該法特別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特別保護婦女權益,對於促進婦女的徹底解放,發揮她們在建設祖國中的「半邊天」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保護兒童,是培養革命接班人的需要。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婚姻法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這種義務不因離婚而免除,保障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的權益,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收養法中禁止借收養名義拐騙、買賣兒童。民法通則為未成年人設立監護制度。
特別保護老人的權益,是社會主義家庭的重要任務。贍養老人,是我國人民的美德。
(4)我國婚姻法確立的一夫一妻原則是指擴展閱讀:
婚姻法所禁止的行為
1、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2、禁止重婚。實行一夫一妻制就必須反對重婚。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謂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結婚的違法行為。
3、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除重婚外,其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也在禁止之列。其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指有配偶者與第三人未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如姘居關系。
4、禁止家庭暴力、禁止虐待和遺棄。建立和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就必須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禁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
法》的規定,我國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原則有5
條。這5條基本原則是我國婚姻法社會主義性質的體現。
(一)實行婚姻自由,禁止包辦買賣婚姻。這是我國婚
姻法的核心。其基本含義是指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男女
雙方有權按照法律的規定,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結婚和
離婚都不附帶任何外在條件,以男女雙方是否有感情作
為婚姻成立、延續或解除的唯一根據。禁止買賣婚姻、包
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行為。婚姻自由只有在社會
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做到。封建社會的婚姻是維護封建等
級特權聯系的紐帶,資本主義社會所標榜的「婚姻自由」
只不過是「契約自由」的一種特殊形式。社會主義制度下
的婚姻自由不僅在法律上鏟除了剝削和壓迫的根源,婦
女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才使婚姻自由真正成為現實。當
然,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婚姻自由是服從社會主義原則
的,它是人民的一項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又不是絕
對的,還要受到法律的約束。
(二)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及其他破壞一夫一
妻制的行為。 一夫一妻制,是指一個人同時只能有一個配
偶。實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兩性關系
的客觀要求,是婚姻家庭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
件。一夫一妻制在人類社會雖然已經有幾千年,但在私有
制社會里卻是專對婦女而言的虛偽的一夫一妻制 。只有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男女是完全平等的,才能真正實行一
夫一妻制。
(三)實行男女平等,反對男尊女卑。我國婚姻法所規
定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生活各方面享
有平等的權利,負有平等的義務。這個原則是社會主義婚
姻家庭制度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標
志。實行男女平等,就必須反對男尊女卑的舊思想,提高
婦女的地位,尊重和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
待。婦女、兒童和老人是主要的家庭成員,他們的合法權
益得不到保護,家庭就不可能幸福,社會也不會安寧。婦
女占人口的半數,她們是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又是
家庭主婦和偉大的母親,她們理應受到尊重。兒童是國家
的後代、民族的未來、人類的希望,保護和培養兒童,使他
們健康成長,不僅是社會主義家庭的職能之一,也是社會
的任務。老人為社會貢獻了畢生精力,為撫養子女付出了
心血,他們當之無愧地應該受到人們的受戴和保護。
(五)計劃生育,反對封建主義的生育觀。計劃生育,
是社會人口再生產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實現四化建設
的重要條件。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婚姻
法正是基於這一原則,規定了實行計劃生育是每對夫妻
的義務。只有計劃生育,才能做到「優生、優育」,提高人口
素質,保護母親的健康。
Ⅵ 法律對一夫一妻制的原則是什麼
法律對一夫一妻制的規定如下: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且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有利於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第一千零四十三條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Ⅶ 婚姻法是如何規定一夫一妻制
法律對一夫一妻制的規定是:
《婚姻法》第二條,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任何人不得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原則對全社會的婚姻家庭行為和婚姻家庭關系具有普遍的強制性約束力。
一夫一妻制的原則有哪些?
一夫一妻制的含義: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任何人不得同時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的婚姻制度。又稱個體婚制。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包括如下含義:
1、任何人,不論其地位高低,財產多少,都不得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
2、已婚者在配偶死亡或雙方離婚之前不得再行結婚;
3、一切公開的或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違法的,應予以處理和制裁。這就是說,無論公開的或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
當人們的個別行為在法律條文中無對應依據時,可以直接釋放基本原則所負載的法律漏洞補充的功能,通過一夫一妻原則進行處理。「一夫一妻」在具體內涵和操作要求上包括四點:
1.任何人在同一時間不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
2.已婚者即有夫之婦、有婦之夫,在離婚或配偶死亡之前不得再行結婚;
3.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兩性關系只存在於夫妻之間,一夫一妻制排斥和否定婚外性關系;
4.違反一夫一妻制,根據情形或者承擔民法私法上的責任,或者追究其公法上的責任。
最新資訊(《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Ⅷ 我國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原則要求
法律分析:一夫一妻制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內容:
1、任何人在同一時間不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
2、已婚者即有夫之婦、有婦之夫,在離婚或配偶死亡之前不得再行結婚;
3、法律和道德所容許的兩性關系只存在於夫妻之間,一夫一妻制排斥和否定婚外性關系;
4、違反一夫一妻制,根據情形或者承擔民法私法上的責任,或者追究其公法上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Ⅸ 婚姻關系的一夫一妻原則
一夫一妻是人類婚姻文明發展的產物。我國1950年的《婚姻法))就己在婚姻制度中廢除了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妾制。一夫一妻原則是我國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
一夫一妻的概念
一夫一妻制,又稱個體婚制.是相對於群體婚制而言的.它是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包括卜列三個方而的含義:
①在一夫一妻制度下,任何人,無論其地位高低、財產多寡,都不得同時有兩個以上的配偶;
②己婚者在配偶死亡或離婚之前,不得再行結婚;
③一切公開的、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基木原則,是在婚姻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件,也是男女真心相愛、建立美滿婚姻的要求。
一夫一妻制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它是人類婚姻文明發展的產物.是財產私有制和階級不平等的產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說:「群婚制是和蒙昧時期相適應的;對偶婚制是和野蠻時期相適應的;一夫一妻制是和文明時期相適應的。」但一夫一妻制的產生,絕不是男女兩性平等互愛、相互忠誠的結果。
恰恰相反.它是作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為整個史前時代所未有的兩性沖突的宣告而出現的。」我國在長達五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個男子不僅可以有一個妻子.而且納妾不受限制。這種一夫一妻多妾制.實際上就是一夫多妻制。
就是說.男子可以憑借財產和權勢.過著多妻的生活.而要求妻子只能有一個丈夫.且必須堅守貞操,以保障子女血統的純潔性。我國國民黨時期的立法,也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在實際上完全不可能實現.納妾依然是那個時代婚姻制度的基木特徵。
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消滅了生活資料私有制,實現了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才真正能夠得以實現。我國的一夫一妻制具有婚姻自由、男女平、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等基木特徵。法律不允許任何形式的重婚、納妾現象存在.違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社會義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應當是真正的、全面的一夫一妻制。
但社會主義國家婚姻家庭制度還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婚姻家庭領域還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人類的婚姻家庭制度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形式發展,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保障一夫一妻制的貫徹實施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為一夫一妻原則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由於封建腐朽觀念的影響,通姦、賣淫、妍居、重婚等違反一夫一妻原則的現象仍不時發生。為保障一夫一妻原則的貫徹實施.(婚姻法》第3條第2款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