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屬於經濟法
⑴ 經濟法學科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據法內、容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⑵ 什麼是經濟法
一、經濟法的概念: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經濟關系,不是一切經濟關系,更不是經濟關系以外的其他社會關系。財產贈予關系、財產繼承關系雖然是經濟關系,但是不屬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經濟法律關系、人身關系等不是經濟關系,更不屬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
三、經濟法的地位: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四、經濟法的體系:
經濟法的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經濟法部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通常認為經濟法的體系應採取如下的結構:
1、企業組織管理法;
2、市場管理法
3、宏觀調控法
4、社會保障法。
第一章.競爭法
競爭法是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三者相比較,《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要一點。(2004年司法考試中後兩者沒有出現考題,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出了一個三分的題)
⑶ 經濟法包括哪些 是不是跟商法是分開
經濟法包括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證券法等。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專、系統、全屬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因此,經濟法和商法是分開的
⑷ 什麼是經濟法
經濟法是抄調整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襲觀調控和對經濟活動進行協調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是國家為促進和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維護經濟秩序而制定的,經濟法的本質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協調,如打擊走私、外匯管理、金融管理、產品質量、證券管理等等。
經濟法調整的是特定的經濟關系,是國家在宏觀調控和協調社會經濟運行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⑸ 經濟法講的是什麼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而我國的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
目前我國經濟法權威採用的概念是: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經濟法所調整得對象是: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
一般包括:
一、競爭法
1、《反不正當競爭法》
2、《拍賣法》
3、《招標投標法》
二、消費者法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產品質量法》
三、銀行業法
1、《商業銀行法》
2、《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四、證券法
《證券法》
(5)哪些屬於經濟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⑹ 經濟法都包括什麼法
你好,之了很高抄興為襲你解答。
經濟法包括《物權法》、《合同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反壟斷法》、《票據法》、《合夥企業法》、《房地產法》、《環境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價格法》、《會計法》等等等
⑺ 經濟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經濟法 包括的內容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3年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l0號公布 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6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99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1號公布 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ll號公布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公布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決定》修正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9號公布 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2002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62號公布)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5年lo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修訂)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7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l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 l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 l99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4號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1997年10月21日國務院令第231號發布 自1997年10月21日起施行)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 、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88年l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 l998年l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6號公布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2002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3號公布 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2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⑻ 有哪些是屬於經濟法法律部門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在適度干預經濟和管理市場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盡管各國法學界對經濟法的理解不盡一致,但在實踐中均認為國家對市場經濟的適度干預和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從各國的實踐看,經濟法大體可以包含兩個部分:
—是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的法律,如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 等,其目的在於禁止限制競爭行為;
二是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保障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12是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包括 《預演算法》、《審計法》、《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計劃法》、《物價法》、《經濟穩定增長法》 等。這類法律主要是擬訂國家間接調控經濟的規則,確認和規范國家機關於預經濟的地位和職責許可權。
拓展內容:
民商法法律部門
民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及商串關系或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我國BaU尚無較完整的民法典和商法典作為其軸心的法律規范,而僅以《民法通則》作為民法部門的基本法,並輔之以若干單行民事和商事法律。主要有《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擔保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證券法》、《海商法》等等。
⑼ 請問經濟法有哪些
不清楚!我學的注會經濟法包括,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合同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證券法,企業破產法,票據與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反壟斷法,涉外經濟法律制度等等……
⑽ 哪些法屬於經濟法
關於經濟法是公法還是私法抑或是公私兼顧的法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公私兼顧的法。
所謂公法就是國家運用公權力對社會生活的某方面加以強制介入,以達到國家意志的優先化和強行規范化,其體現國家權力本位,例如刑法運用國家司法權和執行權對對國家統治構成威脅的犯罪分子加以強制懲罰,行政法賦予國家行政機關以行政執法權,對危害治安管理等違法行為加以處罰,司法權和行政權都是國家的公權,代表國家意志,調整和規范這類社會關系的法律都是公法,帶有明顯的命令和服從的色彩,當事人一方是國家,雙方地位不平等。
所謂私法就是市民社會以私權神聖和意思自治為前提,排除國家公權的介入,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體現個人權利本位,強調個人私利的保護,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民商法。
經濟法是調整需要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的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國家干預需要性,也就是說不需要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就不應該由國家干預,而是納入民商法的調整。我們且不說需要的限制,單從理論上說,這個干預是有限制的有度的,不是國家想怎樣就怎樣,是經濟生活中確實非國家誰也管不了的國家才能插手,這體現的就不是國家意志了,而是一種社會需要。從這個角度看,經濟法雖然一方當事人是國家,但是沒有公法的強制介入性,國家不能以其意志為優先,故而不是公法,但它有公法的一個特徵就是國家介入性,但不是強制介入,而只是有條件的介入,這個條件就是社會需要。
既然其一方主體是國家,其就不具備私法的全部特徵,故也不是私法。但是也有私法的色彩,因為經濟主體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性;國家不能任意干預,而是根據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進行調控,不具有絕對的強制性,故也不是私法,所以我認為經濟法是公司兼顧的部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