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的婚姻法
『壹』 2020年了,請問世界上有哪些國家通過了同性婚姻法
截止於2020年5月22日,全球已有34個國家全境同性婚姻合法。
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南非、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哥倫比亞、紐西蘭、挪威、瑞典、冰島、丹麥、芬蘭、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盧森堡、愛爾蘭、斯洛維尼亞、德國、馬爾他,中國台灣地區、斯洛維尼亞、馬爾他、澳大利亞、奧地利、泰國、捷克、哥斯大黎加、厄瓜多。
截至2020年5月28日,同性婚姻與民事結合在全球五大洲得到合法化,全球范圍內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或地區達到37個。
(1)不同國家的婚姻法擴展閱讀:
婚姻介紹
由同性戀權利支持者使用的婚姻的定義是:
一個獲得社會承認的、自願的、忠貞的、單配的、合法的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契約結合,由政府和(或)社會通過給予異性婚姻相同的權利、待遇和責任表示認可。這些權利包括經濟、稅收、遺產、生養子女以及做出醫療決定的權利。
在一些國家或行政管轄區,由於歷史或公眾民意的原因反對給予同性伴侶以「婚姻」的名義結合,但同時為了給同性伴侶提供近似婚姻的法律保護,而創立了有別於「婚姻」一稱的其他形式關系,包括:民事結合(civil union):通常在權利上等同或接近婚姻,但沒有婚姻的名分。
『貳』 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婚姻法
不一定每個國家都有《婚姻法》,尤其是非洲國家。有些國家大多數人還處於夢寐之中,《婚姻法》就算制定了,也無法執行。
但是,基本上每個主權國家,都會有一套規范家庭關系的法律,類似中國的《婚姻法》。
『叄』 求巴基斯坦的婚姻法
《巴基斯坦穆斯林家庭法法令》的規定如下:
婚姻登記、一夫多妻、休妻(塔拉格)、離異、贍養費、聘禮、婚姻仲裁委員會等。
《巴基斯坦穆斯林家庭法法令》是巴基斯坦第一部現代婚姻法令。巴基斯坦婚姻家庭關系法由委員會制定,然後在1961年3月由國家總統頒布法令,批准執行。
巴基斯坦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對婚姻的一夫多妻包容度比較高,但第一任在任妻子同意後,可以批准娶第二房妻子。
其突出特點是對傳統的婚姻家庭法加以修訂和補充,包括:
1、結婚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准,才能頒發婚姻證書,如有違反者則處以短期徒刑或罰款。
2、巴基斯坦人在婚姻存續期間,如果未經過婚姻仲裁委員會批准,不得擅自准締結另一樁婚姻。仲裁委員會根據申請理由審核並徵得現任妻子同意後,可酌情批准納二房妻子。
3、夫方以「塔拉格」方式宣布休妻,必須預先通知婚姻仲裁委員會,經審核批准後方可生效。以其他方式(夫方委託妻方自動解除婚姻或協商離婚)終止婚姻關系,也須經有關部門審核批准,才可生效。
4、夫方拒絕贍養妻子或給予妻子以不公平的待遇,受虐待的妻子有權向婚姻仲裁委員會申訴。該法還收入了兩項修正案,對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頒布的《童婚限制條例》(1929)和《穆斯林離婚條例》(1939)作了少量修改。
(3)不同國家的婚姻法擴展閱讀:
穆斯林離婚法。
穆斯林離婚法,(Dissolu-tion of Muslim Marriage Act)英國統治印度時期制定的離婚法規。1939年頒布。共6款。
旨在重申穆斯林婦女有權據伊斯蘭教法終止不公正的婚姻,即當確認丈夫下落不明、無力贍養妻子、患有性病、精神病或其他先天性生理缺陷時,妻子有權請求法院判決離婚。為印度民法法院訴訟、審判依據。至今對巴基斯坦有關立法仍有重要影響。
『肆』 全球有同性婚姻法的5個國家是哪5個
同性婚姻現在在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和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等等國家或地區是合法的。
同性婚姻合法、承認同性伴侶關系的國家
歐洲:
1、丹麥王國(1989)
2、挪威王國(1993)
3、瑞典王國(1994)
4、冰島共和國(1996)
5、荷蘭王國(1998)
6、西班牙王國(1998)
7、法蘭西第五共和國(2000)
8、德意志聯邦共和國(2000)
9、芬蘭共和國(2001)
10、瑞士聯邦(2002)
11、葡萄牙共和國(2002)
12、比利時王國(2003)
13、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2005)
14、捷克共和國(2006)
此外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愛爾蘭等國也陸續承認同性伴侶關系。
美洲:
1、加拿大(2003部分地區、2005全國)
2、美利堅合眾國(最早1996,最晚2004,目前有38個州同性婚姻合法)
3、巴西聯邦共和國(2005)
4、墨西哥合眾國(2007)
非洲:
1、南非共和國(2005,2006正式執行)[是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南非是英聯邦國家]
大洋洲:
1、紐西蘭(2004,2005全國正式執行)
2、澳大利亞聯邦(2005,同年聯邦政府裁定廢止,不過預計2008年將會恢復)
3、珊瑚海群島同性戀王國(2004)
亞洲:
1、中國台灣(2003年,但至今還未立法會通過,不過就快了)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同性婚姻,只是未被取提。李銀河博士多次提交了同性婚姻法草案,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通過)
3、中國香港(醞釀中)
PS:持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護照的人,允許本地聯合王國外交機構注冊聯合王國公民同性婚姻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克羅埃西亞、南非、委內瑞拉、白俄羅斯、以色列、瑞士、越南、哥倫比亞、日本、土庫曼、哥斯大黎加和美國的部分州。
『伍』 請問中國婚姻法和國外婚姻法
中國婚姻法與美國的有很大區別,我只是說些大的區別點,具體的語言你在組織下
一、婚姻締結實質要件的異同。
(一)美國法律規定的條件。
1、資格條件。美國多數州規定,在美注冊結婚,不論男女年齡應均滿18周歲;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結婚,還要獲得其父母或法官同意。
2、注冊條件。在美國,結婚須注冊登記以及舉行結婚儀式。《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Uniform Marriage and Divorce Act)第201條規定,獲得批准、舉行儀式並進行登記的男女之間的婚姻在本州有效。絕大多數州的法律也要求結婚的男女須在牧師等神職人員、法官或政府官員面前依法舉行婚禮。《統一結婚離婚法》第206條規定,法院和經過授權的政府官員都可以主持結婚儀式,也可以按宗教儀式舉行結婚儀式。
與中國法律不同,在美國,不同的州結婚證書是有有效期限的,這一點與美國類似。即結婚證書的有效期限從30天到60天不等。在這一期限內,男女雙方必須舉行婚禮,否則須重新辦理結婚登記。另外,申請登記注冊的男女雙方須等候3-5天的等待期,最終由法院或政府簽發。
(二)中國法律規定的條件。
1、資格條件。中國《婚姻法》規定,在中國登記結婚的年齡,男方不得少於22周歲,女方不得少於20周歲,比美國規定要晚一些,提倡婚姻自由,合法婚姻的結合不受干涉。在禁止結婚條件方面,禁止患有惡性傳染病特別是有可能傳染給下一帶疾病攜帶者結婚,並禁止直系血親以及三代以內傍系血親結合。
2、注冊條件。婚姻關系的成立,必須男女雙方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否則不是合法夫妻關系。一經登記,即確立夫妻關系,不必經過公告期。
二、無效婚姻的異同。
(一)美國法律規定無效婚姻的情況。
美國法律指的無效婚姻是指當事人缺乏結婚的法律能力和意願,或者是存在其他嚴重的婚姻障礙。根據美國多數州的法律,婚姻無效不產生任何法律效力(force adeffect),男女雙方不產生任何夫妻的權利義務(legal obligation),目前,婚姻無效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類:
1、婚姻締結雙方是在法律禁止結婚的限制內。根據大多數州的法律,任何男子不得與其直系血親以及一定范圍的傍系血親的親屬結合,否則是無效婚姻。比如,馬薩諸塞州法律規定:任何男性都不能與他的母親、祖母、女兒、孫女、姐妹、繼母、祖繼母、孫媳、岳母、岳祖母以及妻子的女兒、妻子的孫女、兄弟的女兒、姐妹的女兒、父親的姐妹、母親的姐妹通婚。
2、未達到法定婚齡的結合為無效婚姻。如果舉行婚禮時,一方不滿十八周歲,很可能會導致婚姻的無效。未達法定結婚年齡的男女須登記注冊,一般需經過父母或法官批准。
3、重婚的婚姻為無效婚姻。目前除非洲和個別穆斯林國家外,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承認重婚的婚姻效力。目前,在美國絕大多數州都規定,重婚是無效婚姻。且同中國法律一樣,重婚一般導致刑事責任。
4、虛假婚姻為無效婚姻。虛假婚姻一般指為了某種意圖或某種目的而結婚。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移民領域。即美國之外的公民欲通過與美國公民結婚而移民美國本土。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美國移民法案已規定,美國之外的公民欲基於婚姻而取得綠卡,須在美國居住二年以上。
(二)中國法律規定無效婚姻的情況。
根據中國《婚姻法》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1、重婚的;
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4、未到法定婚齡的。
三、可撤銷婚姻的異同。
(一)美國法律關於可撤銷婚姻的情況。
1、精神和身體的不健全。精神不健全,主要指當事人在結婚時,根據當事人當時的精神狀態,不能夠理解結婚的性質以及不能夠理解結婚的權利與義務,一般指精神病患者、重度智力低下患者。而身體的不健全,主要指當事人性無能,而他方在締結婚姻關系時,不知道對方的此種症態。
2、脅迫婚姻。即締結婚姻關系是由於另一方脅迫而不得不表示同意結婚的。比如,當事人一方以暴力手段迫使對方與自己結婚,或者第三方以威脅、利誘等方式迫使當事人結婚的。
(二)中國法律關於可撤銷婚姻的情況。
根據中國《婚姻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因此,中國可撤銷婚姻的情況限於受脅迫一種,性無能及拒絕性生活不能成為婚姻可撤銷的法定理由,但可以成為認定夫妻感情是否確以破裂的參考依據。
四、離婚的條件及程序的異同
一)美國法律規定離婚的條件和程序。
在美國,離婚必須通過法庭進行,不能像中國一樣從婚姻登記管理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即使雙方合意一致離婚,也要法庭裁判。而提出離婚的理由有過錯和無過錯之分,目前美國所有的州都適用無過錯離婚原則,確定離婚的標準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這一點,與中國相同。
1、管轄法院;離婚應當在一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目前,絕大多數州均規定,當事人需在本州居住一定期限後,方可有提起離婚的訴權。各州對提起離婚訴訟必須在本州居住時限的長短規定不一,最長的為期一年,如華盛頓州、新澤西州、紐約州;最短的沒有期限,如南達科他州。而一般的州規定在6個月左右,如密西西比州、夏威夷州;較短的規定從60天到6周到90天不等,如愛達荷州規定為6周、伊利諾斯州為90天等。
2、離婚程序:同中國法律規定一樣,起訴離婚的原告須要交納訴訟費用。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可以要求法院發布禁令,禁止夫妻任何一方轉移、抵押、隱匿共同財產,禁止一方騷擾、妨害另一方或任何子女的安寧。如果遇有傷害人身或感情的危險,法院可以責令一方從共同住宅中暫時遷出。有的州還規定,在離婚訴訟中,應當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與中國法院幾乎所有的案件都適用調解程序不同,美國法院一般只有在無過錯離婚的案例中,才適用調解程序。對於涉及子女監護和探視問題,一般均要進行調解。
3、過錯理由:主要有三種,即通姦、虐待、遺棄。通姦是最常見的過錯離婚的理由。與中國司法審判實踐一樣,美國通姦證據的取得也是非常困難的。但與中國法院處理案件不同,有些美國州法院的法官在處理離婚案件確定過錯時,往往會採用推定的方式,確定當事人一方是否有婚外性行為,比如,有配偶與其他異性在賓館一起開房的證據、異性男女同居一室的證據。如果有這些間接證據而沒有直接性關系發生的證據,法官也可以通過一般常人思維行為方式的推理,確定發生過性關系,除非被懷疑者能舉出反證。
4、分居制度:美國大部分州都規定了分居制度。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有離婚的願望前提下,不在一起共同居住超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離婚的制度。美國各個州規定分居的時間長短不一,最短有六個月,最長有五年。一般大多數州規定在1~3年左右。根據《統一結婚離婚法》,當事人分居超過180天即可向法院申請離婚。
(二)中國法律規定的離婚條件及程序。
中國法律規定的解除婚姻關系的途徑有兩種:協議登記離婚與單方訴訟離婚。對於離婚合意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到一方戶口所有地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離婚登記,不必親自到法院辦理。第二種途徑,是適用於一方不同意離婚而一方堅持離婚的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一方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方式解除婚姻關系。法院查明,如果當事人有婚姻法四十六條規定的情況之一的,即: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5、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6、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中國法院第一次判決,基本不會同意當事人的離婚請求。除非已證實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但當事人在一審判決書生效六個月後再次提起離婚訴訟,法院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可能性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由此可見,與美國婚姻家庭法相比,中國離婚程序顯得簡潔而具有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
『陸』 日本婚姻法與中國的婚姻法有什麼不同
1.法律體繫上的差別。
(1)中國婚姻法的立法體例。
中國的法律基本上都是成文法,目前在中國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主要是全國人大制定並於2001年4月28日最新修改的《婚姻法》以及《婚姻法》解釋(一)、《婚姻法》解釋(二) 。基本上法院在處理婚姻關繫上通常運用的就是上述法律、司法解釋。
(2)日本婚姻法的立法體例。
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幾個具有民法典的國家之一。在該國民法典第四編——親屬中,專編就婚姻的締結、婚姻雙方權利義務以及離婚等方面做了規定調整。可以說,該編第二章婚姻同我國婚姻法是一樣的。
2. 婚姻締結條件上的差別。
① 日本。
(1)資格要件。
日本《民法》第731條規定,男方必須年滿18周歲,女方年滿16周歲才可以結婚。由於在日本,年滿20周歲才是成年人。因此,對於未成年子女結婚,還必須徵得父母任何一方的同意。
同時,日本禁止女性在離婚或其前一次婚姻被撤銷不足6個月時結婚,但若該女子在離婚或前一次婚姻被撤銷前懷孕,在她分娩後,就可以結婚了。對於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直系姻親,都是屬於禁止結婚的對象。
(2)形式要件。
在日本的婚姻必須進行相關申報才能發生法律效力。該申報應當由夫妻雙方及2人以上的成年證人,以言辭或署名的書面形式進行。申報的地點可以在任意一方的原籍或所在地。
② 中國。
(1)資格條件。
中國《婚姻法》規定,在中國登記結婚的年齡,男方不得少於22周歲,女方不得少於20周歲,比日本規定要晚一些,提倡婚姻自由,合法婚姻的結合不受干涉。在禁止結婚條件方面,禁止患有惡性傳染病特別是有可能傳染給下一帶疾病攜帶者結婚,並禁止直系血親以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合。
(2)形式要件。
婚姻關系的成立,必須男女雙方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否則不是合法夫妻關系。一經登記,即確立夫妻關系。
3. 無效及可撤銷婚姻。
中國同日本一樣,採用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並存的雙軌制。但對於無效婚姻同可撤銷婚姻的范圍還是有差別,在中國無效的婚姻在日本就很多屬於可撤銷的婚姻。無效和可撤銷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無效婚姻具有溯及力,而可撤銷婚姻沒有溯及力。
①日本。
(1)無效婚姻。
在日本,婚姻在下列兩種情況下無效:
第一, 因錯認人或其他事由,當事人之間沒有結婚的意思表示;
第二, 當事人不進行婚姻申報。
這兩種情況,我國對於第一種沒有規定,第二種相當於在我國沒有進行婚姻登記,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屬於同居關系,並不產生婚姻法上的權利義務。
(2)可撤銷婚姻。
下列情況下的婚姻在日本屬於可撤銷婚姻:
第一,未達到法定婚齡;
第二,重婚;
第三,違反待婚期規定的(即女性自前婚解除或撤銷之日起,非經過6個月,不得再婚);
第四,違反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第五,違反收養關系禁止結婚的規定的;
第六,因欺詐、脅迫而結婚的。
上述情況,大多數在我國屬於無效婚姻,對於第三我國沒有規定,第五在我國才屬於可撤銷婚姻。日本的婚姻撤銷可能產生如下法律後果:若婚姻當時不知有撤銷原因,因婚姻而得財產,應在其現受利益限度內予以返還。予婚姻當時知道有撤銷原因的,因婚姻而得財產,應全部返還,且當相對人為善意時,應對其負損害賠償責任。
②中國。
(1)無效婚姻。
根據中國《婚姻法》第10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第一,重婚的;
第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第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第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2)可撤銷婚姻。
根據中國《婚姻法》第11條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1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內提出。
『柒』 土耳其國家的婚姻法
很多人可能被對回教國家的刻板印象所影響,一想到土耳其的婚姻制度,立刻會想到一夫多妻制。土耳其雖然是一個大部分人口是信仰回教的國家,但是因為自1926 年以來土耳其就已經廢除了回教法,改成實施以瑞士民法為藍本的土耳其民法。
至少在政府法令上,是有法律明文規定土耳其只承認一夫一妻制的,而且非回教徒也可以嫁娶回教徒,不受回教教義的限制,也不必成為回教徒。如果土耳其人要再婚,必須先辦理離婚手續,或者出示證明前配偶已經死亡。
土耳其公民要結婚,必須到各地政府機關負責婚姻登記的部門,在政府官員以及兩名見證人陪同下,完成婚姻登記,並且取得結婚證書 (土耳其文: Uluslarlarasi Aile Cuzdani /法文: Livre de famille international),是證明合法婚姻關系存在的必備文件,通常是由妻子保管。
因為土耳其是政教分離的國家,人民雖然有舉行宗教婚禮(回教婚禮)的自由,但是只有經由民法婚禮結婚的夫妻與其婚生子女才能受到土耳其法律保護,有權繼承配偶所留下的遺產,或者在離婚時要求前夫支付贍養費。
單單只有舉行宗教婚禮,是沒有法律效力,也沒有繼承遺產/要求贍養費的權力的,必須有民法婚姻登記才行。宗教婚姻儀式因不受法律認可,一旦丈夫過世,沒有民法婚姻登記的妻子與其子女(被視為非婚生子女) 因無法正式繼承丈夫的遺產,只能靠夫家的善意過日子。
(7)不同國家的婚姻法擴展閱讀:
土耳其法律也有規定,新人須先辦理民法婚姻登記,才能夠辦理宗教婚禮:沒有事先出示民法婚姻證書的話,在理論上,回教教長是不能替新人主持宗教婚姻儀式的。
如果一對新人在沒有先辦理民法婚姻登記的情況下,就舉行宗教婚禮,新人與主持儀式的教長,依法是可以被處兩到六個月的有期徒刑。
1926年的民法改革,是一個從上往下,由西化的世俗派統治階級菁英所推動的單方向改革,無法一夕之間就改變土耳其回教徒一千多年來對婚姻的傳統看法。
在大城市與都會區,大部分的人都意識到民法婚姻是一種對女性的保障, 但是 old habits die hard, 一直到現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在土耳其很多鄉下地方,特別是女性受教權與女性社會地位較低落的地區,仍舊相當普遍。
除了多妻制度,土耳其18歲以下的未成年兒童(特別是未成年少女)結婚率也高出歐洲其他國家非常多。據土耳其學者的研究,每年有近乎30-40%的土耳其新娘,結婚時的年齡不到18歲。
參考資料:
網路-土耳其文化習俗
網路-土耳其
『捌』 世界各國婚姻法對婚外戀中第三者的責任承擔所做的規定
你好,若對方出軌,是可以在離婚時主張多分財產,建議搜集好對方出軌的證據。在《民法典》正式施行之後,讓出軌方少分財產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了,因為《民法典》中對過錯類型的列舉新增了「其他重大過錯」這一兜底條款,讓「出軌」有可能被認定為「過錯」,從而無過錯方不僅有可能請求離婚損害賠償,還可以依據照顧無過錯方權益原則請求法院讓出軌方少分財產。但在實踐中,出軌能否被認定為重大過錯依靠於法官的自由心證,法律並沒有規定無過錯方應該多分多少財產,根據家與家律師的訴訟經驗,多分的比例可能並不會很高。出軌是道德意義上譴責的行為,但並不是法律意義上可以決定離婚財產分配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家庭情況和訴訟方案,結果會有很大的區別。
可以主要收集以下證據:第一,當事人自認的曾經發生過出軌過錯行為的保證書、悔過書、音頻、視頻;第二,因嫖娼被行政處罰的書面證據、警方處罰記錄;第三,與其他異性發生不正當兩性關系的照片、視頻資料、開房記錄等;第四,能夠查證屬實的電話記錄、聊天記錄等。特別提示,以上所有證據的取得方法必須合法,否則是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建議與律師詳細溝通取證方法。
【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1087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10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玖』 婚姻制度各國都不同,哪些國家可以一夫多妻制度
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國家有很多,如:
1、伊斯蘭
伊斯蘭教國家如塞內加爾、烏干達、利比亞、史瓦濟蘭、埃及、蘇丹、衣索比亞、葉門、阿聯酋、卡達、巴林、約旦、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摩洛哥、索馬里、肯亞等。 而在一些法律明文規定「一夫一妻制」的國家,也同樣存在「一夫多妻」現象。
比如印度、美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大多集中在西亞和非洲,主要信仰都是伊斯蘭教。
2、利比亞
2011年10月23日,利比亞過渡政府「全國過渡委員會」在班加西舉行慶典,正式宣布利比亞全國解放。舉例說,「以離婚的法律為例,這個法律是違背伊斯蘭教規的,所以它將是被禁止的。」也就是說,在卡扎菲統治下,「一夫多妻制」是被禁止的,但在如今全新的利比亞,「一夫多妻制」又將合法化。
3、肯亞
2014年4月30日,肯亞總統肯亞塔29日簽署了一項極具爭議的法案,將一夫多妻制婚姻合法化,以配合一些地方的傳統。
5、韓國
韓國亦有一夫多妻制,在李氏朝鮮時代,等級森嚴,兩班貴族不能與中人、平民或賤民結為夫妻。等級高的男性只能納等級低的女性為妾,她們所生的子女亦承襲母親的階級,對親生父親及父親正室所生的兄弟姊妹要視為主人侍奉。妾生之女多數亦會嫁給官員為妾。
『拾』 相比中國大陸,各國「婚姻法」有哪些各異的規定
我國婚姻家庭制度區際法律沖突的法律適用
(一)結婚的法律適用
婚姻關系的締結及其有效成立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國際私法上,對結婚的實質要件,一般主張適用婚姻舉行地法,或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或適用當事人住所地法或兼而有之地採用上述各種連點而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用的混合制。①由於香港受英美法系的影響很深,在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上香港採取的是當事人住所地法。
在結婚的形式要件上,香港實行結婚注冊制和結婚儀式制相結合的方式。香港關於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法律適用,採用婚姻締結地法即凡在香港結婚不論當事人是否是香港居民都應適用香港法律規定。我國有關涉外婚姻締結問題的規定,在立法上相當簡單,那就是《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從字面上來說,僅可作如下解釋:第一,它只規定了涉外婚姻的一種即中國公民與外國人之間的結婚,至於中國公民之間在國外結婚或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在中國結婚則並非該條款所調整的范圍。第二,它既指中國公民和外國人之間在中國境內的結婚,也指他們在中國境外的結婚。第三,該一條款實際上屬於雙邊沖突規范,「婚姻締結地」既包括結婚的實質要件,也包括結婚的形式要件。②但這條規定,並不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不能絕對地把它作為處理所有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普遍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長期的司未能實踐中,對涉外婚姻的法律適用;有一系列相關批復和文件。③這些文件和批復的主要法律精神是:⑴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中國結婚必須符合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實質要件;⑵雙方都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結婚也允許雙方到我國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其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仍適用我國婚姻法。如果外國人具有同一國籍,則允許他們辦理領事婚姻,適用外國法,但同時也要求他們遵守我國婚姻法的原則。⑶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結婚,其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適用締結地法,但不得違反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否則,該婚姻關系不為我國承認。⑷中國公民之間在中國境外結婚的按1983年11月28日外交部、最高法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規定,依婚姻締結地法。④由於《民法通則》第147條未能完整而精確地概括我國的司法實踐,與國際上通行的作法也不一致,表現在立法問題上的具體問題是:對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沒有作不同規定。因香港的《婚姻條例》和大陸的《婚姻法》對婚姻的實質要件的規定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就是對法定婚齡的規定,香港的《婚姻條例》規定,16歲以上的男女即可結婚;而大陸的《婚姻法》則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因此,香港居民在16歲時根據香港法律規定結婚,大陸法院應承認其婚姻有效。但對於16歲的香港居民與大陸已達到婚齡的中國籍公民結婚(在大陸),是否有效?這時應適用大陸法還是香港法?筆者認為,只要雙方當事人符合各自屬人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就應認定其有效,而不應過於考慮他們的屬人法是否存在抵觸。對香港居民適用香港法,對大陸公民適用大陸法規定的條件,從而認定其有效。
因此,在處理大陸中國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問題,要分別考慮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准據法。世界各國對結婚的實質要件規定得比較嚴,而對形式要件則規定得比較寬。考慮到大陸與香港的法律沖突畢竟是一國之內的區際沖突,所以對於大陸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其實質要件應適用以婚姻締結為主,輔以當事人屬人法即住所地法;而對形式要件應適當放寬要求,只要符合婚姻締結地法就視為有效。關於結婚的法律適用,司法實踐中還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指出。
第一是關於「同居」的法律地位問題。對同居者的法律地位的確認,各國的態度大不一樣。如在美國,同居者視為「推定配偶」與合法配偶的地位一樣受到保護。英國1975年的《家庭與扶養法例》中規定的「受扶人」就包括同居者在內。《婚姻法》修改之前,我國大陸對同居者則在不同時期內區別對待,分為事實婚姻和非法同居兩種情況,這在最高法院1989年11月21日《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及1994年4月4日《關於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中有詳盡的規定。《婚姻法》修改後,「同居」有二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指有配偶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在最高法院法釋(2001)30號「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條有明確的界定,這種意義的「同居」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包二奶、第三者插足、通姦、姘居等等破壞一夫一妻的行為,此行為被修改後的婚姻法所禁止,也是准予當事人離婚和離婚訴訟中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之一。(分別見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第二種含義是指未按婚姻法第8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對這種「同居」而產生的糾紛,最高法院在法釋(2001)30號中的第5條、第6條作了明確規定,即按具體情況分事實婚姻或解除同居關系處理。所以我國對「同居」採取的是區別對待的原則,由此而產生的糾紛人民法院可按上述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香港,「同居」被認為是沒有婚姻關系的男女,基於雙方的合意發生的事實同居生活的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契約。也就是說,「同居」在香港得到了認同。按香港法律,同居者不承擔對方贍養或提供住所責任,同居者之間互不享有繼承權,但法律允許女同居者申請照料所生子女的生活。所以對於同居問題,應分別適用雙方當事人的屬人法,採取寬容的態度認可,這與大陸與香港的實際情況較符合。
第二是關於無效婚姻的問題。根據香港的法律,無效婚姻是指違反結婚的實質要件或形式要件的不合法婚姻。在香港無效婚姻的原因總括起來大約有如下幾種:⑴缺乏當事人的合意;⑵違反禁止近親結婚的規定;⑶不具備結婚的法定方式;⑷重婚;⑸未達到法定婚齡等。這種婚姻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我國《婚姻法》在1980年頒布時,對無效婚姻沒有作明文規定,但在實踐中也常常遇到此類問題。主要是婚姻違背當事人意願或未達到法定婚齡或有諸如重婚、當事人為禁婚親,當事人犯有禁止結婚的疾病等違背禁止結婚之規定的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常常成為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修改《婚姻法》時,考慮到實踐中出現的具體情況,從避免和減少違法婚姻的發生,維護婚姻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出發,規定上述違反結婚實質要件的情形,均為無效婚姻的法定原因。
對於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是否有效的問題,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8條規定:「我國法院受理的涉外離婚案件……認定其婚姻是否效,適用婚姻締結地法」。
(二)離婚問題的法律適用
離婚是夫妻雙方依照法律規定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和結婚一樣,由於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及法律規定的不同,各國的離婚制度差別很大,特別是有關離婚理由,離婚方式的規定有很多不同,因此關於離婚方面的法律沖突是很常見的。同時,離婚也必然涉及到離婚的程序,案件的管轄權和法律適用等諸多問題。大陸和香港的離婚法律沖突問題也是如此。
按香港的《婚姻訴訟條例》的規定,香港實行訴訟離婚制,一切離婚都必須經過法院的審理,而離婚的唯一理由是「婚姻已破裂到無可挽回的程度。」而大陸按《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有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兩種,離婚的理由是感情確已破裂。
國際私法上,對離婚的管轄,往往採用住所地標准和國籍標准,適用的法律也是法院地法或屬人法等。
根據《婚姻訴訟條例》的規定,香港法院對夫妻雙方或一方居住在香港、或結婚儀在香港舉行並且結婚已滿三年的,均有管轄權且適用法院地法。具體的范圍是:⑴婚姻任何一方提了離婚時,必須是在香港定居的;⑵女方提出離婚的,申請離婚時必須居住在香港,並已定居三年;⑶妻子被丈夫遺棄或丈夫被香港當局遞解出境;但丈夫在遺棄妻子前或遞解出境前定居在香港的;⑷提出離婚申請時,當事人雙方均居住在香港或被告居住在香港的;⑸結婚儀式在香港舉行的。⑤
大陸對於離婚案件的管轄多採取地域管轄的原則,凡婚姻締結地或被告住所地(包括最後居住地)在大陸的,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對於離婚的法律適用,依我國《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的規定,適用我國婚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
如果同一案件,大陸和香港都有管轄權的,一方在大陸起訴,一方在香港起訴,則由最先受理案件的法院行使管轄權。若雙方當事人依法協議選擇大陸(香港)管轄法院的,香港(大陸)應承認該法院有管轄權。因此,對離婚案件的管轄,應由當事人一方住所地法院管轄並適用法院地位。如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可由大陸法院與香港法院平等協商妥善解決。
離婚問題的法律適用,還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離婚的法律效力問題。離婚,意味著婚姻關系的解體,不僅涉及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消滅,還涉及到子女撫養責任的分擔,共同財產的分割,共同債務的消償以及法定的救助義務等。離婚的效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離婚判決在身份方面的效力,離婚判決在子女教養、監護及夫妻間撫養的效力等問題。
關於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問題,大陸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其判決的生效時間應按民訴法的規定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或上訴期限屆滿當事人未提起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為生效判決。至於外國法院離婚判決中的中國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該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的效力問題,最高法院於1990年8月28日曾作法民復(1990)12號批復:中國當事人一方持外國法院作出的離婚判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其拘束力的,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經審查,如該外國法院判決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准則或我國國家、社會利益的,裁定承認其拘束力;否則,裁定駁回申請。裁定一審終審,不得上訴,裁定生效的時間,即為判決生效時間。這一規定,是我國公共秩序保留條款適用的一種具體體現,顯然適用於大陸對香港法院離婚判決的效力確認。根據《婚姻訴訟條例》香港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實行兩級終審。香港區域法院行使初審裁判權、高等法院則行使終審裁判權。法院在處理案件時,採用雙次復合判決的程序。一個離婚案件須經兩次判決。第一次判決為臨時判決,不發生法律效力。三個月後,法院作出最後判決,這就是正式判決,正式判決既可以改判臨時判決,也可以與臨時判決相同。當事人對正式判決不服,可以向高等法院上訴。對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問題,要以法院地法為准據法。
關於離婚判決在身份方面的效力,離婚判決在子女教養、監護及夫妻間撫養的效力問題上,筆者認為,也應以法院地法為准。至於離婚程序方面的規定,凡在大陸離婚的,依大陸法規定,凡在香港離婚的,依香港法規定。
(三)夫妻關系的法律適用
夫妻關系就是夫妻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兩方面。夫妻關系屬於婚姻效力的范疇,同時也是離婚後果所必須涉及的問題。所以,有關夫妻關系的法律適用,也是大陸與香港婚姻家庭制度區際法律沖突應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夫妻人身關系包括姓名權、住所決定權、從事職業和社會活動權,同居之義務、扶助義務、貞操義務等內容。⑥有關涉外夫妻人身關系方面的法律適用,在我國大陸,除了《民法通則》第148條規定的「扶養適用於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及最高法院關於此條的司法解釋外,法律均沒有明文規定。但這條規定所說的與被撫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既可以是被扶養人的本國法或住所地法,也可以是撫養人的本國法或住所地法,還可以是法院地法。總之,是要選擇對被撫養人最為有利的法律作為准據法。所以,對於涉港案件的夫妻人身關系的其他方面的法律適用,可參照此執行。
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是指在財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主要包括結婚對雙方當事人的婚前財產發生什麼效力,婚姻存續期間所獲財產的歸屬以及相關債權債務關系。國際私法上,解決夫妻財產關系的法律沖突時,最先考慮的是夫妻財產制是否允許當事人意識自治和對動產、不動產是統一適用一種准據法還是分別適用不同的准據法,以及當事人的屬人法原則。
在我國大陸,沒有解決涉外因素的夫妻財產關系的沖突規范。1980年《婚姻法》第13條規定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只在立法上確立了我國夫妻財產關系的制度主要是夫妻共同所有制,同時也承認了婚姻當事人的意識自治。夫妻財產的共有制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雙方有共同分割財產的權利。但這種規定比較原則、抽象,在實踐中不易操作。從2001年4月修改的婚姻法第17條至第19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夫妻財產制採用雙軌制,即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兩種兼合有之。但從兩者的關系來看,我國目前確定的是以法定財產制為主,約定財產制為輔的夫妻財產制。婚姻當事人之間未訂立關於財產的約定或者其約定不明確,或者其約定無效時,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這說明夫妻間關於財產問題的約定,其法律效力高於法定夫妻財產制。
在香港,按《婚姻條例》的規定夫妻之間實行分別財產制,財產在誰名下,誰就是財產的所有人。夫妻雙方婚前和婚後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並單獨行使管理權、收益權和處分權,但也不排斥妻以契約形式將其財產的管理權交給丈夫或雙方擁有一部分共同財產。如夫妻雙方對財產所有權爭議時,當事人須提供證據,證明其為財產的所有人。
所以,凡涉及到夫妻財產關系方面的糾紛,若當事人有約定的,只要這種約定不違背婚姻締結地法律,則按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的,不動產按不動產所在地法,動產按財產所有人的住所地法。目前,世界多數國家在解決這一沖突時,對夫妻關系不分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適用同一沖突原則,以便於法院及時處理涉外夫妻關系的糾紛。據此,在司法實踐中,對夫妻財產關系的法律適用,可按夫妻人身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按與夫妻關系有最密切關系的法律。
(四)父母子女關系的法律適用
父母子女關系,又稱親子關系,父為父母,子為子女,是基於子女出生或收養的事實而形成的一種關系。由於父母子女關系的成立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和收養等三種方式,於是便產生了三種不同的准據法。
1、婚生子女關系的法律適用。
我國大陸沒有確定婚生地位的准據法,只在《婚姻法》中認為在合法有效的婚姻中出生或受胎的即為婚生子女,即子女是否婚生完全取決於父母的婚姻效力。香港主要是以子女出生時父的住所地法為決定其是否婚生的准據法。國際私法上,解決子女婚生問題的立法,已趨向於選擇旨在保護子女利益的准據法。因此,筆者認為,在審理涉港的有關婚生地位問題的法律適用方面,應順應這種潮流,適用更有利地子女系婚生的法律。
2、非婚生子女准正的法律適用。
非婚生子女是指非婚姻關系以及無效婚姻受胎所生子女。國際私法上,把非婚生子女因父母結婚或認領而取得婚生子女的資格的制度叫准正。准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因父母事後婚姻而為的准正;二是以國家行為方式而為的准正(這種辦法在父母一方死亡或由於其他原因使結婚成為不可能時,有助於解決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問題);三是生父對非婚生子女的認領。香港對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一般採用父母婚姻締結地法或者屬人法來解決。我國大陸沒有準正的立法規定,更沒有分別規定各種准正方式的准據法。但根據司法部公證律師司1988年9月19日《關於確認和認領非婚生子女函》和司法部公證司1989年6月23日《關於辦理認領親子公證的復函》的精神來分析,我國對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是本著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適用被認領人住所地法或認領人住所地法。司法實踐中,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更有利於非婚生子女准正的法律」,以此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
3、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
收養是通過法律程序在收養人和他人子女(被收養人)之間創設父母子女關系的一種制度。國際私法上的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就其形式要件而言,大多數國家主張適用收養成立地法,而對收養的實質要件,一般適用法院地法、收養人的屬人法、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各自本國法、被收養人的本國法。
香港的法律對收養關系成立的實質要件規定適用法院地法。依照我國大陸的《收養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及司法部、民政部於1993年11月10日聯合發布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外國人在華收養子女,應當符合收養法的條件,並不得違背收養人經常居住地國的法律」來看,我國大陸對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實質上是要求重疊適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各自的屬人法。
因此,對於涉港的收養案件,對收養的實質要件應適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各自的屬人法,對收養的形式要件應適用收養行為地法。
綜上,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區際法律沖突,是我國國際私法研究中的一個新的課題,更成為民法學研究的重心,其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存在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解決這些區際法律沖突,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但對具體問題的具體操作,應著重我國的實際,參考國際私法的規范,以妥善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