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24條理解與適用

婚姻法24條理解與適用

發布時間: 2022-05-21 16:01:56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 婚姻法解釋二要廢除嗎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四條規定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條的規定,秉承了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是嚴格限定在現行法律規定范圍內對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的解釋,沒有超越現行法律規定。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遵循的制定司法解釋的工作原則。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夫妻以不知情為由規避債權人,通過離婚惡意轉移財產給另一方,藉以逃避債務。考慮到立法的變化以及婚姻法規定,結合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司法實際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反復衡量和價值判斷後,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在邏輯性、舉輕以明重的解釋方法,確定了第二十四條的表述。隨後的實踐表明, 「假離婚、真逃債」,破壞交易安全的社會現象受到遏制,市場秩序得到有效保護。
近年來,個體婚姻家庭情況千差萬別,主張修改、暫停適用或者廢止第二十四條觀點所列舉的情況,如有的離婚案件當事人置夫妻忠實義務、誠信原則於不顧,虛構債務或為賭博、吸毒、非法集資、高利貸、包養情婦等目的惡意舉債確實存在。但是,這些確為虛構的債務和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產生的非法債務,歷來不受任何法律保護,不屬於第二十四條適用范圍,不能依據此條款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責任。至於現實中適用第二十四條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虛假債務、非法債務的極端個例,也是因為極少數法官審理案件時未查明債務性質所致,與第二十四條本身的規范目的無關。
因此,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在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㈡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婚姻法24條理解與適用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對該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增加規定了第二款和第三款。

一、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原則。在處理夫妻債務案件時,除應當依照婚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保護夫妻雙方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還應當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價值理念,增強法律和司法解釋適用的社會效果,以達到真正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促進交易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保障未具名舉債夫妻一方的訴訟權利。在審理以夫妻一方名義舉債的案件中,原則上應當傳喚夫妻雙方本人和案件其他當事人本人到庭;需要證人出庭作證的,除法定事由外,應當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庭審中,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要求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以保證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未具名舉債一方不能提供證據,但能夠提供證據線索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調查取證;對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要依法予以懲處。未經審判程序,不得要求未舉債的夫妻一方承擔民事責任。

三、審查夫妻債務是否真實發生。債權人主張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第二款、第十九條規定,結合當事人之間關系及其到庭情況、借貸金額、債權憑證、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債務是否發生。防止違反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僅憑借條、借據等債權憑證就認定存在債務的簡單做法。

在當事人舉證基礎上,要注意依職權查明舉債一方作出有悖常理的自認的真實性。對夫妻一方主動申請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重點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四、區分合法債務和非法債務,對非法債務不予保護。在案件審理中,對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的債務,不予法律保護;對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夫妻一方舉債用於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向其出借款項,不予法律保護;對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後用於個人違法犯罪活動,舉債人就該債務主張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的,不予支持。

五、把握不同階段夫妻債務的認定標准。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四十一條有關夫妻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和債務償還原則以及有關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正確處理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負債務問題。

六、保護被執行夫妻雙方基本生存權益不受影響。要樹立生存權益高於債權的理念。對夫妻共同債務的執行涉及到夫妻雙方的工資、住房等財產權益,甚至可能損害其基本生存權益的,應當保留夫妻雙方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執行夫妻名下住房時,應保障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一般不得拍賣、變賣或抵債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

七、制裁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偽造債務的虛假訴訟。對實施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和證人等,要加強罰款、拘留等對妨礙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對實施虛假訴訟的委託訴訟代理人,除依法制裁外,還應向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或者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對涉嫌虛假訴訟等犯罪的,應依法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偵查機關。

㈢ 坑死人的的婚姻法解釋第24

如你所言,社會上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有不同的認識,也有不少司法界人士提出了修改該條司法解釋的建議。但你來信中只提出該條司法解釋「有悖於我國《婚姻法》的立法宗旨……為司法權力尋租利益提供了可能。」卻並無對該條司法解釋的具體批評和修改意見。雖然引用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文章標題,卻無法從中看到你本人的見解。現針對你的建議答復如下:

現行法律、司法解釋對於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的規定如下: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解讀出的含義有,第三人如果不知道該約定呢?是否就得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胡康生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一書中的相關解釋是:「在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如果第三人知道其夫妻財產已經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就以其一方的財產清償;第三人不知道該約定的,該約定對第三人不生效力,夫妻一方對第三人所負的債務,按照在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清償原則進行償還。關於第三人如何知道該約定,既可以是夫妻一方或雙方告知,也可以為第三人曾經是夫妻財產約定時的見證人或知情人。如何判斷第三人是否知道該約定,夫妻一方或雙方負有舉證責任,夫妻應當證明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第三人確已知道該約定。本款中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是指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之間產生的債務,至於是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還是個人債務,在所不問,即無論是為子女教育所負債務,或個人從事經營所負的債務,還是擅自資助個人親友所負的債務,都適用本款的規定。」由此可知,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是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的。

目前,現行司法解釋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和判決遵循的原則沒有問題。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夫妻財產制是以婚後所得共同制為普遍原則。現實中多數中國家庭實行的也是婚後所得共同制。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夫妻較少。既然結婚後夫妻的收入是共同的,那麼為共同生活所負債務也就應當共同償還。償還的辦法是首先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離婚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這是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基本內容。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債權人持夫妻中一方以個人名義所借債務的憑證,要求這對夫妻還債,除非債務人認可是個人債務並有能力用其個人財產償還,否則,就要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債務人的配偶抗辯該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成功的意義在於,如果其有婚前個人財產,則不以個人財產還債,如果其離婚,則不必繼續還債。如果該債務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則夫妻對債務的清償要負連帶責任,且不僅僅以夫妻共同財產為限,離婚、債務人死亡,均不能成為免除其原配偶連帶清償責任的法定事由。

關於舉證責任分配,一方面對於夫妻來說,如果一方在外舉債不告知其配偶,而所借款項又未用於家庭共同生活,此種情況下要求債務人的配偶舉證證明其不知道該債務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為這等於是要求其證明一種主觀狀態。如果將債務人向其配偶告知舉債情況視為一種行為,則沒有告知就是沒有行為,要求對於不存在的行為證「無」,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因此,債務人的配偶只能設法證明債務人所借款項沒有用於其家庭共同生活。提供這種證據對於債務人的配偶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並非不可能,實踐中不乏成功的例子。相對於舉證責任分配給債務人的配偶來說,分配給債權人則更不合理。

我們認為,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都是處理夫妻債務的法律依據,但兩者規制的法律關系不同。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應按照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債務人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是否基於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不足,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應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定進行認定。同時,在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但書」的兩種情形外,如配偶一方舉證證明所借債務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

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法學理論界的觀點不盡一致,司法實踐中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針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作出過函復,基本內容是:在不涉及他人的離婚案件中,由以個人名義舉債的配偶一方負責舉證證明所借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證據不足,則其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債權人以夫妻一方為被告起訴的債務糾紛案件中,對於案涉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認定。如果舉債人的配偶舉證證明所借債務並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則其不承擔償還責任。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夫妻共同債務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來認定,不能由執行程序認定。如果夫妻共同債務可以通過執行程序來認定,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一方就失去了利用一審、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夫妻一方舉債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復雜,實踐中不僅存在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舉債給其配偶造成損害的情況,也存在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將債務分給另一方,藉以達到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目的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和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問題的立法調研工作。待條件成熟時,我們將就夫妻共同債務問題制定新的司法解釋,為更好地保護婚姻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依據。同時,在下一階段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將認真對待並積極吸收採納社會各界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意見,深入探索審判實踐中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加大對下審判指導力度;通過指導性案例的集中發布,明晰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准,統一司法裁判尺度;通過加大對虛假訴訟的制裁打擊力度,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好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㈣ 如何看待婚姻法司法解釋 24條

在處理離婚債務糾紛了,很多離婚的配偶被無端債務或不明債務纏身,將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第24條稱之為坑害無故的「惡法」。

這第24條關建在於:「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是:「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為了實現司法公平正義、保護弱者及各方當事人的正當權利,這為法官在審理這類離婚案件時良知、正議與能力、水平都是一種考量。


在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時應當握以下幾點:

一、務實中運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應當以符合夫妻共同債務性質為前提的理論基礎 。
(一)、夫妻共同債務的性質決定了一方舉債必須「為夫妻共同生活」;
(二)、家事代理權的范圍決定了一方舉債必須「為夫妻共同生活」;

二、「為夫妻共同生活」舉債的舉證責任分配 。
(一)、一般應當由舉債方承擔舉證責任 ;
(二)、舉債方不能舉證,應當由第三人承擔替補舉證責任 ;
1、從風險防範來看,應當由第三人舉證 ;
2、從邏輯推論上看,應當由第三人舉證 ;
3、從舉證的一般規則來看,應當由第三人舉證 ;
4、從舉證責任的難易程度來看,應當由第三人舉證 ;
5、從夫妻共同債務推定的范圍來看,應當由第三人舉證。

三、正確界定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前提和舉證責任,是利益均衡原則的需要。
(一)、保護第三人利益應當建立在「合理范圍」內 ;
(二)、脫離了夫妻共同債務的性質作為前提條件進行推定弊端甚多 ;
1、 按照解釋(二)》第24條規定直接推定,夫妻共同債務就成了毫無遮擋的「敞開門」;
2、按照解釋(二)》第24條規定直接推定,判斷夫妻共同債務,就會沒有客觀標准和法律標准,全憑當事人主觀態度而定;
3、按照解釋(二)》第24條規定直接推定,會助長虛構債務等惡劣風氣泛濫,破壞誠實信用原則,危及婚姻安全 。

㈤ 婚姻法24條連帶責任後為什麼不追償

  •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以「婚姻關系」作為推定夫妻共同債務根據的理論基礎錯誤;無條件保護債權人的立法目的及其范圍錯誤;舉證責任分配錯誤。第24條的實施效果是助生虛假債務、坑害無辜良民、毀損法院形象。適用第24條判決的案件「三多」現象突出,即申訴上訪的多、檢察院抗訴的多、再審改判的多。第24條破壞了婚姻的穩定與和諧,傷害了無數無辜配偶,而最多的群體則是婦女。24條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也傷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傷害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信仰。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法制環境里,人民群眾不僅不能享受法制保障帶來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反思!不斷揭露和闡釋24條的危害與錯誤,推動早日廢除24條,還法律於正義,為人民謀法律之福,乃我們應盡之責任。

  • 【中文關鍵字】《<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三大錯誤;三大傷害

  • 【全文】

  •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所傷害的不僅僅是當事人。盡管從表面看,第24條直接傷害的是一些無辜婚姻當事人,使他們莫名其妙背上巨額債務。但實際上第24條所傷害的遠非如此,它還傷害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傷害了法律的權威。第24條的傷害者,幾乎都對法院喪失信任,對法律失去信仰,有的甚至公開謾罵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和法官,謾罵涉案法院的法官,謾罵法律不正義。因而,第24條實際上所造成的是「三大傷害」:傷害當事人;傷害法院的公信力,傷害法律的權威,以致人民對法律失去信仰。

  •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法制環境里,人民群眾不僅不能充分享受法制保障帶來的幸福,反而深受法律之害,值得每個法律人和法律工作者深刻反思!

  • 第24條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但卻遲遲得不到糾正。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層對適用24條的社會危害、24條自身內容的錯誤等缺乏認識所致。因而,不斷揭露和闡釋24條的危害與錯誤,推動早日廢除24條,還法律於正義,為人民謀法律之福、免法律之害,乃我們應盡之責任。

  • 本文擬對適用24條的社會危害、24條文內容錯誤以及理解24條的理論錯誤等予以列舉式披露,以便大家了解第24條錯誤之所在。本文分六個方面介紹和闡述:一、問題溯源——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及其主要觀點;二、第24條適用危害舉要;三、第24條內容錯誤舉要;四、理解第24條理論錯誤舉要;五、修改第24條的「兒童思維」應當緩行;六、債權人主張夫妻債務規則之重構。

  • 一、問題溯源——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及其主要觀點

  •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 目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吳曉芳法官、江蘇省高院有關婚姻案件審判意見以及夏正芳等法官和學者認為,該條判斷夫妻共同債務的標准就是看債務是否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形成,凡是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都是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都要對外承擔連帶責任,並由此衍生出了所謂的「內外有別論」。「內外有別論」主張,債權人主張夫妻共同債務時,只要債權人證明該借款發生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只要沒有兩種例外情形,就應當直接按照第24條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但在夫妻內部之間確認夫妻債務時,則要區分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舉債方必須證明其舉債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否則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內外有別論」認為,這樣處理,即使非舉債一方對外償還了不當債務,也可以向另一方追償。[1]

  • 實踐證明,姻法解釋二第24條存在嚴重錯誤,上述「內外有別論」更是謬論。

  • 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適用危害舉要

  •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的出發點或目的在於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債權人。但從實踐情況看,並沒有達到所期待的效果或目的,或者說恰恰相反。

  • 第24條適用情況或效果,可以概括四句話:助生虛假債務、坑害無辜良民、樹立檢察院威信、毀損法院形象。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和「內外有別論」判決的案件,「三多」現象突出:即申訴上訪的多、檢察院抗訴的多、再審改判的多。

㈥ 如何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應用

補充規定並未解決「婚姻法解釋24條」所存爭議
2017-03-02 10:46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2017-03-02 10:46:08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作者:責任編輯:賀梓秋
作者:蔣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最高人民法院於2月28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同時下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夫妻債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適用。這個消息瞬間被刷屏,也說明許多人關心人民法院如何裁判夫妻共同債務問題。《補充規定》專門為「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出生」,補充增加了兩款,分別規定對於虛假的債務、因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債權的,不予支持。
《通知》強調保障債務人及其配偶或原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生存權,指明交易安全保護不得損害涉及債務相關人員的生存權。這是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不過,新增的兩款規定,並無新意。在《補充規定》發布之前,只要能夠證明債務是虛假的,或者債務人把借款用於非法活動,對於這兩類債務或者債權,人民法院從來就是不給予保護的。出了新規,內容卻只是法律專業常識,最多隻能說是給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打了個「補丁」,沒有抓准第二十四條引起廣泛爭議的關鍵。
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夫妻一方借債時,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情形除外。其最大問題是僅關注了債務產生的時間,卻忽視了借款目的和借款用途,以致於只要債權人證明其債權發生在債務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幾乎都能被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十四條堵住了債務人夫妻串通逃債之路,卻產生了新的漏洞,債務人的配偶或原配偶可能被拖進巨額債務的深井。在有的基層法院,凡涉及夫妻一方名義借款的案件,90%以上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此《補充規定》對於引導公眾明了虛假債務、違法犯罪所負債務不受司法保護,也有作用。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一:借款目的和所借款用途的認定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只有為了或者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借款,才應當納入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清償。夫妻共同生活是丈夫和妻子分別或者共同滿足雙方共同的或者各自的合理需求的活動,兼及撫育和照顧子女的合理需要。然而,第二十四條直接推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不要求法院查明借款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這是第二十四條受到質疑、批評的原因之一。
《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生產、經營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是,沒有規定因投資、經營產生的債務由夫妻共同承擔。生產、經營活動類型多種多樣,這些商業活動的財務風險取決於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形式。唯有以自然人身份投資或經營,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才應由個人承擔。婚姻是生活共同體,按法律規定,夫妻之間平等,重大事務依法應當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未經協商或者協商不成時,夫妻一方單獨實施重大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如果夫妻一方向外借債,另一方卻不知情、不同意或者未共享利益,然而,裁判規則非要求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難免有不公平之嫌。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二:舉證責任的分配
適用第二十四條時,否認夫妻共同債務的配偶一方要承擔借款沒有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證明責任;證明不成功的,要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舉證責任分配欠合理。對借款不知情或不曾分享利益的配偶該方如何能獲得相應證據?合理的舉證責任方案,應是要求舉債方證明借款用途;必要時,可以要求配偶另一方分擔適當的舉證責任。
在婚姻中,夫妻依法都是獨立的個人,他們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獨立的個人利益。絕大多數人都遵循法律要求的和社會主流道德倡導的婚姻觀念,實施合理合法的婚姻行為,但是,定也有少數人的婚姻觀念不正確、不合理,其實施的某些婚姻行為超越法律和主流社會道德的底線。法律和裁判規則既不能讓夫妻串通逃債的行為得逞,又不能讓夫妻一方惡意舉債行為有可趁之機。若債務規則具有被人惡意利用而賺錢的可能,那麼,不能不說這規則值得商榷。
解決夫妻債務紛爭的基本路徑,是對夫妻一方單獨以個人名義舉債行為實行分類歸責。夫妻一方對另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只能限於日常家事范圍內或者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超出家庭日常生活必要的或者明顯過分的開支,不應發生配偶另一方的連帶責任。德國、瑞士、日本的民法典相關條款均如此規定的。
法國是另一種立法例,規定除了家庭日常開支和子女教育費用支出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外,在共同財產制實行期間產生的其他債務,視情況,也歸入共同債務或者應給予補償。實際上,「其他債務」,是指與配偶一方自有商業營業資產的運作有關的債務、從事非薪金職業而應繳納的職業稅、共同財產的財產稅、信貸租賃合同產生的租金、夫妻一方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產生的債務。特別要注意到,法國民法還明文規定,夫妻任何一方各自保證或者借貸所生債務,不構成夫妻共同債務,由保證人或借貸人用其自有財產與個人收入承擔義務;只有當保證或借貸是得到另一方配偶明示同意的,才形成夫妻共同債務,而且即便如此,明示同意的配偶也不以其個人自有財產對該債務承擔義務。
比較看來,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對債務人配偶及其家庭的責任要求是最高的,對借貸人最寬容,對債權人最善意。因此,平衡債權人利益與保護債務人利益特別是債務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利益,尚有待於全面地、更深入地、客觀研究。期待認定或者排除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則,能夠更加合理、公平。(蔣月)

㈦ 婚姻法24條出了司法解釋,是不是可以安心結婚了

24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相比之下,王錦蘭覺得自己的遭遇悲慘和離奇程度,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溫州一位法官使用「二十四條」宣判過他人後,自己卻因「二十四條」敗訴,搬進了800元月租的民房裡;雲南有位群友4個月沒吃過一口肉,只能在晚上去菜市場挑剩下的菜葉;濟南的一位小學老師寒暑假去小吃店打工賺錢,工作時會戴上帽子和口罩,害怕被人認出來;杭州一位群友,醫保卡被查封,患了乳腺癌,只能借錢來做手術……

「婚姻有風險,離婚須謹慎」

群里與王錦蘭同病相憐的,包括公務員、教師、記者、國企員工……他們的共同遭遇顯而易見:因為「二十四條」而被動負債,官司纏身,工資賬戶被凍結,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負債從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

群成員彭雲、李秀萍等人開展的一項面向527名成員的實名問卷調查顯示,87.1%的群成員為女性,80.6%受過高等教育。超過一半的人說,自己的涉訴金額超過100萬元。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關鍵詞,出現的判決書多達81288份。僅2016年一年就新增了30484份。

去年5月,王錦蘭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婚姻有風險,離婚需謹慎》。文章的點擊量達到了650萬次。

在博文中,她貼上了自己的婚紗照,並告誡所有人:如果決定結婚,一定要先學習《婚姻法》,特別是司法解釋「二十四條」。

「一旦你嫁錯了人,婚姻就能埋葬你的一生。這個錯誤的代價是巨大的,可能你窮盡一生都無法走出困境。」她這樣寫。

婚前,王錦蘭對婚姻有過幻想:談場「舒服」「長久」的戀愛,生個可愛的孩子,過溫暖的一生,「不怕無聊,不怕老去」。

可在經歷了一場失敗的婚姻後,她把自己微信朋友圈裡過去的照片全部刪掉,不敢跟人提起自己是單親媽媽,害怕一遍遍向人解釋為什麼自己總是孤身一人。

她更擔心的是自己萬一成了法院認定的「老賴」,自己和孩子又該如何抬起頭。

失眠時,王錦蘭常在心裡呼喊:為什麼是我,誰來幫幫我?

真當困境發生後,很多人會先從譴責自己開始:為什麼是我遇到了「人渣」?梁女珠就是這樣的。

在前夫欠債500萬元並「人間蒸發」後,梁女珠的第一反應是「哭」。

她一個人開車來到廣東佛山的一個小湖邊,從白天哭到了晚上,整整8個小時。大學同學找到她,送她回家。母親笑著對她說「回來就好」,但話音剛落也跟著哭了起來。

當時的梁女珠害怕接到陌生的電話,害怕快遞,看見藍色的郵件封皮就哆嗦——那通常代表著傳票的到達。每收到一張傳票,她都會躲進屋子裡大哭一場。

她的父親賣了兩套用來養老的房子,一家一家登門還錢。梁女珠不止一次告訴父親,「借錢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也沒用錢,不要還錢。」但父親回答,借錢的人都是因為認識他們才借錢給她前夫的。

有一次,半夜11點有人帶著醉腔,拿著磚頭在門外罵罵咧咧地喊著要錢。70多歲的父親拿著菜刀就沖了出去說:「誰進來我就砍死誰!」

梁女珠在那一刻突然抑制住了眼淚。「自己不能再軟弱下去。我要保護我的家人。」

深圳律師網頁鏈接

此後,當有人諷刺她「誰叫你們遇見人渣」的時候,梁女珠會這樣回敬對方:希望您的女兒不會遇見人渣。

㈧ 婚姻法司法解釋24條

對於訟爭借款的性質如何認定,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債務發生在兩被告婚續期間,且兩被告未能舉證證明該債務不屬於共同債務,故應推定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種意見認為,訟爭借貸關系相對於正常的夫妻一方單獨舉債的情形而言具有特殊性,該債務發生於兩被告登記結婚後的第三日,且是被告趙某向原告李某借來用於返還被告陳某禮金的,不具有「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這一實質性要素,故應認定為屬於被告趙某的個人債務。
拓展資料:
1、簡介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是最高院對現行婚姻法的有效補充。解釋指出,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
2、出台背景
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施行後,針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疑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於同年12月24日出台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針對婚姻法修改後的一些程序性和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出解釋,包括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處理程序及法律後果、提出中止探望權的主體資格、子女撫養費、離婚損害賠償等問題。
3、社會意義
法學專家認為新解釋對於婚後財產的認定為法官在受理離婚案件時,關於財產特別是房產分割上提出了明確的法律依據。資深婚姻律師、北京長安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秀全認為,解釋三的出台可以使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判斷依據更為客觀,便於司法認定及統一裁量尺度,也有利於均衡保護婚姻雙方及其父母的權益。

㈨ 婚姻法解釋二24條補充是什麼

法律分析:第二十四條新增兩款,分別規定: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 (已廢止) 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