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司97條
A. 合同法第97 條
第九十七條 解除的效力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B. 如何理解《勞動合同法》第97條分段計算經濟補償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是:2008年以後「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內動合同,且容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開始計算次數。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規定是:2008年以後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包括新規定的經濟補償、加付賠償金、雙倍工資。2008年以前仍執行《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C. 勞動合同法第97條問題
原勞動協定是否是合同的一部分,這要看合同里是否規定,如果沒有規定,就不屬於合同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不應該賠償
D. 新勞動法第97條之規定
如你所述,勞動局之所以支持你的二倍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是因為公司裁員解除合同違法,與《 勞動法》第九十七條以及《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無關。按《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標准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即本單位工作年限沒奶奶兩個月本人工資。
E. 勞動合同法97條最後一段的理解
第九十七條第三款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 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對這個條款存在一些疑問是可以理解的。因為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關於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的規定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原因就在於《勞動合同法》與 《勞動法》中相關規定的不同。根據現有規定,解除或者終止 《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訂立的勞動合同,從橫向看,有的情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有的情形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從縱向看,有的情形依照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依照 《勞動法》及其配套規定則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關於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從 《勞動合同法》第46條第2項關於用人單位依照該法第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中可以看出,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勞動者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也就是說,勞動者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經濟補償沒有法律依據。而 《勞動法》第28條並沒有像 《勞動合同法》這樣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一方主動提出,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才支付經濟補償。
第二,關於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是否支付經濟補償的規定。依照 《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但是 《勞動法》對於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是否應當支付經濟補償並沒有作出規定。實踐當中,有的地方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多數地方並沒有這種規定。
第三,關於經濟補償的計算標准。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細化了經濟補償的標准,並對高收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作了 「雙封頂」,即: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這里的 「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只是規定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的經濟補償,對於協商一致的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照1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但除了經濟性裁員經濟補償不封頂之外,其他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不管勞動者的收入高低都有最多支付12個月經濟補償的封頂,同時規定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准支付經濟補償。
第四, 《勞動合同法》新增加了兩項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即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勞動者 「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應當指出,實踐當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准往往認識不一,容易產生勞動爭議。筆者認為,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准應當按勞動者實際應當得到的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F. 關於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問題
根據你的敘述,從98年11月到2007年4月之前,都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那麼你和單位都是事實勞動關系。但那些都是《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前了,所以你不能得到雙倍工資的賠償。
你今年12月底解除勞動合同的話,可以主張單位向你支付經濟補償金,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經濟補償金的數額為你在該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支付。由於你和單位在今年4月續簽了合同,那麼這份合同就要遵循《勞動合同法》的管理。你可獲得的經濟補償金的具體數額為:10個月的月工資。另外,如果是12月底才解除,那麼你2008年11月底到12月底這一個月的工作時間不滿6個月算,還可以多得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所以總的來說,你可以得到10個月的月工資+半個月工資的總和的經濟補償。
另外,你說你今年4月續簽的是2年的合同,但12月底就解除,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7條,你們單位如果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你可以主張雙倍的經濟補償金。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G. 如何理解新勞動法第97條,存續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97條,不是關於存續勞動合同的規定,條文:「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解析:
1、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如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第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
(一)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即招用後故意不按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以及勞動合同到期後故意不及時續訂勞動合同的;
(二)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或訂立部分無效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侵害女職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權益的;
(四)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三條 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按勞動者本人應得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並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
(二)造成勞動者勞動保護待遇損失的,應按國家規定補足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三)造成勞動者工傷、醫療待遇損失的,除按國家規定為勞動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勞動者相當於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四)造成女職工和未成年工身體健康損害的,除按國家規提供治療期間的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於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2、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什麼標准支付勞動報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四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一般可參照本單位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准支付勞動報酬。
根據《勞動法》第九十七條之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比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賠償勞動者因合同無效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H. 對於法律的追溯性,勞動合同法第97條和勞動合法發實施條例第25條之間是否存在抵觸情況
沒有抵觸,勞動合同法第97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5條是統一的,97條的後面專門有規定是按照當時的規定執行。25條作為解釋和細則,更深入,更有利於勞動者索賠,保障勞動者權益,是更好的補充。
第九十七條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你的情況應該是實際的工作時間是2年,應該是2個月的工資補償的兩倍即4個月工資作為對你的賠償。
I. 如何理解《勞動合同法》第97條的補償年限分段計算問題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專本法第十四條屬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J. 《勞動合同法》第97條該如何理解該款的規定呢是應該要分段計算,還是要有等新的實施細則或司法解釋
好可惜啊,現在才看來到這個問題自。答案是:公司的做法不影響經濟補償計算年限,因你的勞動合同本來就是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訂立的,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後解除的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這種施行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年限也是2008年1月1日分段計算,2008年1月1日前沒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的話之前就沒有補償了。公司的做法是多此一舉。
另,經濟補償只有960*3*1=2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