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社會責任

法的社會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30 16:04:25

A. 什麼是法學家的社會責任

法律人」,是指以律師法官、檢察官、律師為代表的經法律專業訓練掌握法律知識和技能、信仰法治恪守法律職業倫理的職業共同體成員。資深的法律人稱為法律家,在英語里即lawyers。
堅守社會正義是法律人培養的本質要求。正義作為社會普遍的價值標准,不僅具有一般的社會意義。對於法律來說,正義往往被當作法律最高的或根本的價值,更是具有長久而又深遠的影響。在通常的情況下,許多法學家們都傾向於以正義的價值為出發點和歸宿來對待和評價法的體系或法律制度,在他們眼裡,法律是建立在正義基礎之上的,是由正義才延伸出法律,反過來,法律又維護和促進著正義的實現。
在一定的層面上,可以肯定地認為,正義與法律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內在的密切聯系,如果將正義視為法律的內在生命力,而法律則使這種正義的生命力得以物化為可感知的生命肌體。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政法院校必須把追求社會正義作為法律人培養的核心理念來對待,這不僅是一種法律專業主義的專業表現,不僅是一種正義守望者的職業要求,更是法律人所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精神信念。

B. 社會責任是什麼

社會責任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對國家或社會以及承擔的一定的使命、職責、義務。
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於義務的自願行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主要應該具備三點品質:
1、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或真理;
2、堅持實踐正義原則;
3、願為之作出奉獻和犧牲。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C. 社會責任有哪些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 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經濟責任:指公司生產、盈利、滿足消費需求的責任。其核心是公司創造利潤、實現價值的能力。
持續發展責任:指保證企業與社會持續發展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環保責任和創新責任兩方面進行考察。
法律責任:指公司履行法律法規各項義務的責任。
道德責任:指公司滿足社會准則、規范和價值觀、回報社會的責任。
社會責任是社會法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
責任分為兩種具體如下:
1、是指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 這種責任實際上是一種角色義務責任或者說是預期責任。
2、是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一定形式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即過去責任,如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
社會責任又可分為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積極責任也叫做預期的社會責任,它要求個體採取積極行動,促成有利於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後果的產生或防止壞的結果的產生。
消極責任或者說過去責任、法律責任,則只是在個體的行為對社會產生有害後果時,要求予以補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D. 你認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與社會責任的承擔有什麼關系

法律責任的承擔與社會責任的承擔是有區別關系的,前者是帶有強制性的要求承擔.不管是願意不願意都要承擔.而社會責任的承擔是看你自己覺悟高不高了.並不是強制執行的。

E. 對社會責任有幾種觀點,其觀點內容是什麼

在社會責任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傳統經濟學觀點:

為股東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是企業的天職,否則就不成其為企業,幸和保護社會福利是政府和非贏得組織的責任。

2、社會經濟學觀點:

企業不只是對股東負責的獨立實體,它們還要對社會負責,因此企業不只是創造利潤,還應包括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

(5)法的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社會法和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

責任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這種責任實際上是一種角色義務責任或者說是預期責任。

第二種是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一定形式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即過去責任,如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

F. 法律義務分為

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是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抑制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利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
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據法律規范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得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當負有義務的主體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的義務時,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上的義務又稱「法律義務」,法律規范規定的,義務人按照權利人的要求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應當遵循的必要行為尺度。
法律義務的表現形式及分類
1_義務承擔者按照權利享有者的要求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根據義務主體不同可分為公民的義務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義務。
2_義務承擔者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享有者有權請求國家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強制義務承擔者履行義務。根據履行義務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
法律上的義務具有下列特點:
(1)它是國家以法律形式嚴格規定的,離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不稱為法律上的義務。
(2)它是必要行為的尺度,這是指由於法律規范確定了義務人應當如何行為的准確界限,義務人在某一具體法律關系中不能有其他選擇。
(3)法律上的義務具有無條件的嚴格性,一般說來不能由義務人自行轉讓或減少,具有國家強製作用的屬性。
(4)義務人從事一定行為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滿足權利人的利益或國家的整體利益。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說法律上的權利體現了主體的社會自由,從而體現了主體的社會積極性、創造性和獨立性原則,那麼法律義務則反映了階級社會所必需的社會責任原則。
法律義務的實質在於,要求義務人作出一定的行為,從國家和法律的角度來看是必要的,必須的、應該的、有益的。
因此在法律義務的范圍內,法主要是作為一種強有力的,使人們有組織、守紀律的工具而發揮職能的。正是從這個方面講,法律義務才是與某一階段社會相適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的表現。

G. 社會責任本位法的主要內容

社會責任本位法,是以公為主、公私歉顧的法,以及從機制功能上說經濟法是綜合調整法,是系統調整法.這些都是從不同方面揭示經濟法的本質功能的。

H. 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區別

法律和社復會責任是不同范疇的問制題。
法律首先是一種社會規范,它是對社會生活進行調整的一種工具,法律是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的,而社會責任則不是,社會責任是社會對個人的一種道義要求,它不具有強制力。
法律對人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而社會責任對人的要求則是相對比較高的層面,是站在比較高的高度對人的一種道德等精神層面的要求。
區別:
1,責任具有主動性,而義務則是被動的;
2,違反義務就會產生責任,不負責任與義務沒有必然的關系;
3,責任具有道德性,而義務沒有屬於完全的法律概念。

熱點內容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
社會與法見涼山 發布:2025-05-14 18:39:32 瀏覽:844
山東省法律援助網上平台 發布:2025-05-14 18:39:27 瀏覽:450
樂平樂港法院 發布:2025-05-14 18:37:17 瀏覽:486
廣告表演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8:29:30 瀏覽:743
道德經輕諾 發布:2025-05-14 18:29:27 瀏覽:506
澳門包圍立法會 發布:2025-05-14 18:23:22 瀏覽:621
法院周慶 發布:2025-05-14 18:22:31 瀏覽:615
上海政法學院咋樣 發布:2025-05-14 18:22:18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