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職稱經濟法第一章
1.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幾章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經濟法基礎》
第一章 經濟法概論 2
第一節 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3
第二節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15
第三節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8
第二章 會計法律制度 33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34
第二節 會計核算 39
第三節 會計監督 52
第四節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60
第五節 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73
第三章 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77
第一節 稅收與稅法概述 77
第二節 稅收制度 81
第四章 流轉稅法律制度 87
第一節 增值稅法律制度 88
第二節 消費稅法律制度 114
第三節 營業稅法律制度 126
第四節 關稅法律制度 137
第五章 所得稅法律制度 144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144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157
第六章 財產、行為和資源稅法律制度 170
第一節 房產稅法律制度 171
第二節 車船稅法律制度 175
第三節 印花稅法律制度 177
第四節 契稅法律制度 182
第五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185
第六節 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律制度 188
第七節 車輛購置稅法律制度 189
第八節 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192
第九節 資源稅法律制度 197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202
第一節 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203
第二節 稅務管理 206
第三節 稅款徵收 239
第四節 稅務檢查 250
第五節 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250
第八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257
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 257
第二節 銀行結算賬戶 259
第三節 票據結算 271
第四節 銀行卡結算 297
第五節 結算方式 301
第六節 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11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初級會計實務》
第一章 總論 2
第一節 會計概述 3
第二節 會計要素 6
第三節 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12
第四節 會計憑證 17
第五節 會計賬簿 29
第六節 賬務處理程序 48
第七節 會計電算化 52
第二章 資產 58
第一節 貨幣資金 60
第二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66
第三節 應收及預付款項 69
第四節 存貨 75
第五節 長期股權投資 95
第六節 固定資產 101
第七節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116
第三章 負債 124
第一節 流動負債 124
第二節 非流動負債 149
第四章 所有者權益 154
第一節 實收資本 154
第二節 資本公積 159
第三節 留存收益 162
第五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 165
第一節 收入 165
第二節 費用 186
第三節 政府補助 190
第四節 利潤 197
第六章 財務報表 204
第一節 財務報表概述 205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206
第三節 利潤表 214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217
第五節 綜合舉例 220
第七章 成本核算 250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251
第二節 生產成本的核算 254
第三節 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265
第四節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274
第五節 產品生產成本分析 285
2. 2019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各章節變化解析
您好,來
第一章新增訴訟自時效屆滿的問題,其他內容無實質性變化
第二章調整了部分內容的表述,如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其他無實質性變化
第三章調整了Ⅲ類賬戶余額的限額規定以及商業匯票的付款、貼現的內容,新增了票據信息登記與電子化的內容,刪除了辦理電子商業匯票的資格條件。
第四章增值稅稅率按現行政策進行了修改,同時調整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分類,以及購進農產品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等。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職工教育經費的扣除標准由2.5%改為8%,同時調整了小微企業的認定條件。個人所得稅:根據最新政策進行了重新編寫!
第六章印花稅按照《印花稅法》徵求意見稿進行重新編寫;對城建稅和耕地佔用稅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其中城建稅的稅率由三擋調整為兩檔,船舶噸稅又重新回歸教材,以及對煙葉稅進行了重新編寫。同時刪除了岩金礦資源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七章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統一更正為「稅務機關」,同時調整了稅務行政復議的管轄范圍。
第八章社會保險法更新了部分內容,重點是調整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繳納問題。
3. 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考綱要求
第一章 總論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的形式和分類
(二)掌握仲裁、民事訴訟
(三)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第二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掌握會計核算、會計檔案管理、會計監督
(二)掌握會計機構、會計崗位的設置、會計人員
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一)掌握支付結算的原則、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票據的概念與特徵、票據權利與責任、票據行為、票據追索
(三)掌握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
(四)掌握銀行卡賬戶和交易、銀行卡計息與收費
(五)掌握匯兌、委託收款
第四章 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
(一)掌握增值稅征稅范圍、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二)掌握消費稅征稅范圍、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一)掌握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二)掌握資產的稅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四)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六章 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一)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納稅人
(二)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征稅范圍
(三)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計稅依據
(四)掌握本章相關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掌握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
(二)掌握稅款徵收、稅務檢查
第八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一)掌握勞動合同的訂立
(二)掌握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三)掌握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
(四)掌握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考綱要求的內容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資訊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環球青藤網校!
4. 求: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和初級會計實務)章節的詳細目錄
2011年的:
會計基礎:第一章
資產
第一節
貨幣資金
第二節
應收及預付款項
第三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第四節
存貨
第五節
長期股權投資
第六節
固定資產及投資性房地產
第七節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第二章
負債
第一節
短期借款
第二節
應付及預收款項
第三節
應付職工薪酬
第四節
應交稅費
第五節
應付股利及其他應付款
第六節
長期借款
第七節
應付債券及其他應付款
第三章
所有者權益
第一節
實收資本
第二節
資本公積
第三節
留存收益
第四章
收入
第一節
銷售商品收入
第二節
提供勞務收入
第三節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第四節
政府補助收入
第五章
費用
第一節
營業成本
第二節
營業稅金及附加
第三節
期間費用
第六章
利潤
第一節
營業外收入
第二節
所得稅費用
第三節
本年利潤
第七章
財務報告
第一節
財務報告概述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
利潤表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
附註
第七節
主要財務指標分析
第八節
綜合舉例
第八章
產品成本核算
第一節
成本核算概述
第二節
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
第三節
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第四節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九章
產品成本計算和分析
第一節
產品成本計算和分析概述
第二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第三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第四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第五節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綜合運用
第六節
產品成本分析
第十章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
第一節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概述
第二節
資產和負債
第三節
凈資產
第四節
收入和支出
第五節
會計報表
第十一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一節
財務管理概述
第二節
資金時間價值
第三節
風險與收益
經濟法基礎: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法律基礎
第二節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第三節
法律責任
第二章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概述
第二節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節
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五節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六節
勞動爭議的解決
第七節
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章
營業稅法律制度
第一節
營業稅概述
第二節
營業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三節
營業稅的征稅范圍
第四節
營業稅稅目和稅率
第五節
營業稅計稅依據
第六節
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節
營業稅起征點和稅收減免
第八節
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地點、納稅期限
第九節
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第四章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一節
個人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三節
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和稅目
第四節
個人所得稅稅率
第五節
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
第六節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節
個人所得稅稅收的減免
第八節
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納稅期限與納稅地點
第五章
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房產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
契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
車船稅法律制度
第四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
第五節
印花稅法律制度
第六節
資源稅法律制度
第七節
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六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第二節
稅務管理
第三節
稅款徵收
第四節
稅務檢查
第五節
稅務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
第六節
稅收法律責任
第七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
第二節
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第三節
銀行卡
第四節
結算方式
第五節
票據的一般規定
第六節
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
第七節
結算紀律和法律責任
5.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核心考點清單,收藏!
《經濟法基礎》核心考點
第一章 ☆
法和法律、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的形式和分類、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第二章 ☆☆
會計核算、會計檔案管理、會計監督、會計機構、會計崗位的設置、會計人員。
第三章 ☆☆
支付結算的原則、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票據的概念與特徵、票據權利與責任、票據行為、票據追索、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銀行卡賬戶和交易、銀行卡計息與收費、匯兌、委託收款。
第四章 ☆☆☆
增值稅征稅范圍、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消費稅征稅范圍、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五章 ☆☆☆
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資產的稅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六章 ☆☆
第六章相關稅種的納稅人、征稅范圍、計稅依據及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章 ☆
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檢查。
第八章 ☆☆
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資訊、備考方法、每日習題等,小編都會及時進行更新,請大家關注起來。
6. 2021年初會《經濟法基礎》各章節學習方法
第一章 總論
本章一方面介紹了法律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介紹了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的相關內容。理論性較強,內容偏多,建議以教材內容為主,掌握重點內容,考核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為主。
第二章 會計法律制度
本章主要介紹會計的相關法律制度,與具體的會計工作聯系較為緊密,難度較小,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均可能涉及。可結合初級會計實務的學習理解掌握。
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本章主要介紹銀行結算賬戶、票據、銀行卡、網上支付與結算方式的相關規定,是考試的重點章節,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學習過程中注意總結對比。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各個題型均會涉及。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的相關內容
本章是歷年考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章節,主要介紹增值稅、消費稅的征稅范圍、稅額的計算以及增值稅的稅收優惠。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各個題型均會涉及,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及稅額的計算。
第五章所得稅法律制度
本章與“增值稅”在江湖中的地位不分伯仲,主要介紹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稅目及不同稅目應納稅額的計算。企業所得稅學習難度稍大,但是在經濟法基礎考試中題目難度較小;個人所得稅知識點較多,內容較為零散,注意總結。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各個題型均會涉及,要重點掌握本章內容。
第六章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本章涉及十四個小稅種的內容,種類繁多,內容更加瑣碎。但是不同稅種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學習過程中注意總結,對比掌握。考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偶爾也會出現不定項選擇題。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本章主要介紹稅收程序法的內容,難度不大,時間性和程序性規定較多,學習過程中以歸集和整理考點為主,考前進行強化記憶即可。考核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為主。
第八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本章主要介紹勞動合同的簽訂、合同內容、合同的解除終止、勞務派遣、勞動仲裁及社會保險的內容,本章內容與我們日常工作較為貼近,學習難度較小,數字規定內容較多,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記憶。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各種題型均會涉及。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會《經濟法基礎》各章節學習方法的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技巧、備考攻略等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章節是哪幾章
除了第一章不是重點,其他的都是,其實只要你認真看看書,然後做一些題,最內後自己考幾份容試卷試試,基本上沒有問題,我就是這樣過的,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先做題,看到不會的或者沒有記住的,反過來看書,看完之後再做一些題,也可以的最後自己考幾份試卷試試
8. 2011年會計初級職稱經濟法基礎的考試大綱
《經濟法基礎》各章節重點內容
第一章 總論
一、法律基礎
二、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三、法律責任
第二章 勞動合同律制度
一、勞動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了解)
二、勞動合同的訂立(重點)
1.勞動合同訂立主俸的資格(掌握):勞動者需年滿16周歲(只有文藝、俸育、特種工藝單位錄用人員可以例外);
2.熟悉訂立主俸的義務;
3.對於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處理(掌握):2倍工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4.勞動合同的類型一一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
5.掌握無效勞動合同的情形。
三、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四、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五、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重點)
1.何種情況下,勞動者有權單方解除;用人單位有權單方解除;
2.解除時,什麼情況下支付經濟補償,什麼情況不支付經濟補償;
3.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
4.經濟補償的情形及計算。
六、勞動爭議的解決
七、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章 營業稅法律制度
一、營業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二、營業稅征稅范圍(掌握)
境內的4點含義。
三、營業稅稅目與稅率
掌握9個稅目的范圍,對於實際業務按照哪個稅目征稅能夠加以區分。
四、營業稅計稅依據
五、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四章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一、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掌握)
二、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和稅目
熟悉所得來源的確定;ll個應稅項目能夠加以區分,尤其注意工資薪金所得vs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vs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注意稅收優惠。
三、個人所得稅稅率
超額累進稅額,比例稅率;掌握勞務報酬的3級超額累進稅率。
四、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掌握)
五、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掌握)
掌握全年一次性獎金如何征稅。
第五章 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一、房產稅法律制度
二、契稅法律制度
三、車船稅法律制度
四、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五、印花稅法律制度
六、資源稅法律制度
七、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掌握征稅范圍、稅率、具體的徵收方式。
第六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掌握國稅、地稅、海關的征稅范圍。
二、稅務管理
稅務登記的適用范圍;設立(開業)稅務登記、變更稅務登記、注銷稅務登記的時間要求;停業、復業登記的適用范圍、要求;外出經營報驗登記。
賬簿憑證管理:賬簿設置的時間、范圍;財務會計制度備案的要求;賬簿憑證的保管時間;發票的種類;發票的印製、領購、開具、使用、保管要求,發票的檢查,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
納稅申報:納稅申報的方式、要求及延期申報的規定。
三、稅款徵收
稅款徵收的方式:查賬徵收、查驗證收、查定徵收、定期定額徵收;
稅款徵收措施:由稅務機關核定、調整應納稅額;責令繳納,加收滯納金;提供納稅擔保;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阻止出境;
關於稅款徵收的其他法律規定:稅收優先權;稅收代位權與微銷權;納稅人涉稅事項的公告與報告;稅款的追繳與退還。
四、稅務檢查
掌握稅務檢查的職責。
五、稅務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
區分必經復議和選擇復議。
六、稅收法律責任
區分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
第七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一、支付結算概述
二、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三、銀行卡(掌握)
掌握銀行卡申領、注銷和喪失;掌握銀行卡交易的基本規定。
掌握銀行卡收費及計息的規定。
四、結算方式(掌握)
掌握匯兌、托收承付和委託收款等結算方式的規定,了解國內信用證。
五、票據的一般規定(掌握)
掌握票據權利與責任,注意票據權利喪失的補救措施:掛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訴訟。
六、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掌握)
七、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9.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解析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解析
1、未投入的使用的房屋,在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能不能扣除折舊?
答:可以扣除,新房子可扣,新設備不可扣。
2、代扣和計提有什麼區別?做題時怎麼區分是代扣還是計提?
答:計提是企業在計算應付職工薪酬時按照國家計提基礎和比例計算確認相應的應付職工薪酬金額,代扣是企業代替相關部門從職工工資代扣代繳由職工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費等。計提時貸方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等,代扣時借方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費等。
3、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計貸方還是借方?
答:材料成本差異要區分入庫和發出,借貸表示的含義不一樣的。建議不要死記,結合題目分析是超支還是節約。就想成你在生活中買菜,花超了預算就是超支,花少了預算就是節約。所以這里材料成本差異賬戶具體借貸含義我不解釋,建議結合題目分析。
4、獲得的存款利息是營業外還是財務費用?
答:獲得存款利息計入財務費用貸方,費用貸方表示減少(費用減少,利潤增加),一般和銀行打交道的多用到的是財務費用。
5、合同履約成本和生產成本有什麼區別?
答:合同履約成本,相當於之前的勞務成本,是歸集履約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的,按照收入確認的原則攤銷,攤銷轉入當期損益。生產成本是歸集製造產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最終形成存貨,轉入庫存商品中。
以上就是關於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解析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
10.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第一章知識點:法的形式和分類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法的形式和分類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是由何種國家機關,依照什麼方式或程序創制出來,並表現為何種形式、具有何種效力等級的法律文件。
我國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憲法。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是國家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還有權就有關問題作出規范性決議或決定,它們與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即地方性法規。
(5)自治區法規。
(6)特別行政區的法。
(7)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也稱部委規章)和政府規章(也稱地方規章)兩種。
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行政規章在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僅起參照作用。
(8)國際條約。
(二)法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作不同的分類。
1.根據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習慣法)
2.根據法的內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憲法)和普通法
3.根據法的內容:實體法和程序法
4.根據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或者對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別法
5.根據法的主體、調整對象和淵源:國際法和國內法
6.公法和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