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堅強媽媽
1. 最近沒看到路晨主持一線了
可能是工作調整。
路晨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2005年以後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大家看法》、《一線》欄目,擔任主持人、編導等工作,致力成長為集采、編、播多種才能於一身的復合型主持人。
《一線》欄目將從社會與法頻道的專業定位出發,立足於法治,放眼於社會,求「專」求「深」,全面、深入地報道法治熱點,解讀相關政策法規,致力於打造中國法治媒體深度報道的第一品牌。
《一線》相關信息
《一線》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一檔以法治深度報道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欄目。國內第一檔以法治深度報道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欄目。
《一線》欄目將從社會與法頻道的專業定位出發,立足於法制,放眼於社會,求「專」求「深」,全面、深入地報道法制熱點,解讀相關政策法規,致力於打造中國法治媒體深度報道的第一品牌。
2. 求助:CCTV12 社會與法 《一線》 里的記者是誰
他每一期節目的記者都不一樣啊,而且就一期節目,也會有好幾個記者完成
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之是誰殺害了媽媽女兒家裝修裝修工在夾縫里看到了一具屍體
我殺的
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今天播的是什麼
2018年4月23日普法欄目劇今天播是叫什名字
5. 作文《社會與法觀後感2016年》
深藍的夜幕。在人們歡呼之際,我卻陷入了沉思:煙花在空中描繪出一幅絢麗的圖畫,繪出了節日的美景;鞭炮聲交織成一曲震耳欲聾的交響樂,奏出了喜慶的氣氛。但是,那畫筆是一筆一筆畫上去的,每一筆都是一束煙花用燃燒換來的綻放,都是無數火星用熄滅換來的閃光;那曲是一聲一聲奏出來的,每一聲都是一掛鞭炮驚天動地的破碎,都是一枚小炮從被點燃走向隨風飄落和過程。它們的生命固然短暫,但是它們在夜空中留下了最輝煌的一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閃光的永恆。我不禁想到了人生。在短暫的一生中,有的人碌碌無為,成為了世界上真正的過客,有的人勤勤懇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這個世界增添一分精彩。哪怕這一分精彩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足以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在那一天,我獲得了人生的一大真理,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舊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我是個戀舊的人,這在我的抽屜中就能看出來:舊書、舊文具簇擁在這個狹小的空,時而還有些針頭線腦之類。不知為何,我總捨不得丟掉它們,好像我與它們之間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緣。但是,這些雜亂的舊物經常給我添了許多麻煩。於是,我終於下決心扔掉它們。抽屜一下子變得整齊了,我會隨之學會了舍棄。當你犯了錯誤時,試著舍棄導致你悔恨的種種錯誤,舍棄因犯錯而帶來的自卑與羞辱;當你遭受挫折時,試著舍棄你的沮喪與絕望,才能產生堅強的信念支持你面對現實……,舍棄是艱難的,但是在舍棄下才能有新的開始,才能漸漸成熟起來。那一天,我又一次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其實,生活就是課堂。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吸取教訓,不斷獲得新知;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刷新生活。睜大你的雙眼,讓我們在浩瀚的課堂中,來探尋人生的真諦。
6.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都有什麼內容
我經常看這個節目(捂臉),覺得比好多電視連續劇看起有意思。而且故事情節能吸引觀眾。
再雲潔被抓後,一直變著法拖延,逃跑,結果都被他發現了。後來雲潔跑走了,還是被抓了回來,那個男人一直說雲潔騙了他,割了她的脈。後來警察找到了他的處所。最後,男人被擊斃,雲潔被解救。原來,那個男的心理變態,認為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罪,他此前還親手殺了他父母。不管故事是否真實此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人心難測。
7. 社會與法觀後感
社會與法 觀後感
開始看的時候,以為又是哪個小孩失足掉馬桶里了,實際上根本不是的,這小主人公今年才2歲,而殺害他的是一個年僅18歲的小姑娘……
那個小姑娘是青海人,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常常被評為三好生,可是,她卻沒有一個完整的家,父母長期在北京打工,小姑娘已經10年沒有看見她的爸爸媽媽了,後來,她的父母在北京開了家水果鋪,好不容易有了些積蓄,隨後就接小姑娘來北京,准備給他報個重點高中,讓她繼續上學,將來考上名牌大學……
可是接到北京來後,不知是什麼原因讓原本學習成績異常優秀的她不願意上學,硬是不肯上,起初她怕別人問她什麼的就不敢出門,後來開始在小區里散步,有一天……
那天,她在小區里碰見了豆豆(被殺的小孩),2歲的活潑可愛的豆豆立刻讓那個小姑娘喜歡的不得了,於是小區里就可以經常看到她在小區里帶豆豆玩~後來,豆豆的爸爸媽媽也覺的這個小姑娘不錯,於是就讓她到他們家開的發廊里去照顧客人,給客人洗洗頭啦什麼的,工資也從不拖欠……直到有一天,她在給一位客人洗頭時,由於不小心弄濕了客人的衣服,惹惱了客人,隨後豆豆媽媽罵了她幾句,對客人說:「她是農民工,鄉下小孩,笨手笨腳的,您大人不記小人過。」使勁的給客人陪不是,叫小姑娘帶豆豆出去玩去……那個老闆娘根本不知道,其實小姑娘對那幾句話特別在意,臉上已經流露出了強烈的不滿……帶豆豆到廁所後,豆豆洗手總是以沒洗干凈為由玩水,弄的小姑娘一身都是,小姑娘想拖他走,豆豆大叫起來:「農民工,離我遠一點,我不用你管!」,當時小姑娘就在想:「我在學校被人欺負,在發廊里被你的爸媽欺負,如今你個小P孩也欺負我!」她想著想著,抓住豆豆的頭,打開水龍頭,使勁的按了下去,邊按邊說:「我讓你洗,我讓你洗!」豆豆拚命掙扎,不一會就沒了動靜,小姑娘這才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情急之下把豆豆塞到了抽水馬桶里,並把廁所反鎖上,想把豆豆從抽水馬桶里抽下去,可是,怎麼沖都沖不下去,她把蓋子放下,坐在了馬桶上面。
豆豆的爸爸媽媽早就已經察覺到不對勁,平時小姑娘總是帶豆豆在門口玩玩的,今天怎麼離開了這么長時間還不回來,於是他們趕緊四處尋找打聽他們的下落,打聽到小女孩帶著豆豆去公用廁所了,他們來到廁所門口,看到門鎖住了,頓時就慌了,立刻叫來了保安,砸開了廁所門,看到小姑娘坐在馬桶上,豆豆爸爸一把把小姑娘推開,打開了馬桶蓋,豆豆媽媽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在馬桶里時,立刻尖聲大叫,他的爸爸把豆豆從馬桶里拎了出來,此時豆豆早已死亡一個多小時,可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仍然在那大喊,快叫救護車……
豆豆一家的傷害是無比巨大的,因為豆豆的爸爸媽媽長期無子,好不容易有了這個心肝寶貝,而且豆豆媽媽因為生豆豆的時候難產已經拿掉了子宮,也就是說他們以後不可能再有孩子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情,豆豆媽媽整天以淚洗面,盡管如此,他們偉大的一面就是,在法庭上,豆豆的爸爸媽媽卻向法官求情:「我們已經失去了孩子,我們不能讓另一個家庭也失去孩子,所以請法官對她從輕處罰!」
最後,那個小姑娘以故意殺人罪被判無期徒刑……
看完之後,我們都驚呆了,要是社會上多一些對農民工的關愛和照顧,我相信,很多很多的悲劇其實可以避免的!
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邂逅講述什麼
一個心理變態來,特聰明,自長相斯斯文文的男的,在應用《邂逅》上以找媽媽的名義騙二十歲的女大學生,然後把她們殺了,殺了三個後,」第四個「雲潔以為他真的是抑鬱症,結果應約,被他綁架,雲潔失蹤,她養父母特著急,報警,然後就各種找。雲潔被抓後,一直變著法拖延,逃跑,結果都被他發現了。後來雲潔跑走了,還是被抓了回來,那個男人一直說雲潔騙了他,割了她的脈。後來警察找到了他的處所。最後,男人被擊斃,雲潔被解救。原來,那個男的心理變態,認為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罪,他此前還親手殺了他父母。end
9. 劉煥榮的電影效應
《網路媽媽》給觀眾帶來三大啟示成家長和孩子熱議話題
一部聚焦網癮青少年的勵志故事片《網路媽媽》,目前觀影勢頭大熱,票房接近800萬,觀眾反響熱烈。這部影片切中時下要害,引發社會熱議,為觀眾講述了一個成功戒除網癮的例子,三大啟示為我們揭秘片中的賀嘉成功「戒網」的原因。啟示一:看勵志電影對於戒除網癮有很大幫助
現狀:目前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人數已經多達2000萬,而且這個數據正在迅速增長,網癮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上網看電影已蔚然成風,成為新型的「網癮」現象。男生玩游戲,女生追影視,形成了校園的一個「怪圈」。
劇情:「網路媽媽」劉學萍作為一個重度燒傷的殘疾人,用自強不息的生命事跡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她本來是一個成績優秀的花季少女,但一場無情大火將她嚴重燒傷,使她變成了僅剩一根手指能活動的殘疾人。但是,她身殘志不殘,仍然努力學習,自學成才,甚至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後來,她還學會了上網,偶然認識了沉迷上網的少女賀嘉。當她得知賀嘉為了上網而逃學時,她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賀嘉分享,將自己靠一支筆和一根手指敲擊鍵盤的艱辛告訴賀嘉,從而感動了賀嘉。「網路媽媽」的生命是一個勵志事跡,像一把火激勵了賀嘉和很多網癮少年,激發出他們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好好學習,好好生活的勇氣。
感悟:看完影片《網路媽媽》之後,來自四川災區的一位學生滿臉淚水,哭著說「『網路媽媽』真的很堅強,她經受的挫折那麼大,但是她仍然挺過來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她的樂觀精神!」一位網癮學生擦乾淚水後說,「『網路媽媽』這么大的磨難都熬過來,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我以後不再玩游戲了!」 。。生命本身散發的熱情和強大力量,是一個勵志精神。透過一個個苦難之後更加堅韌的生命見證,或許我們就能增加多一些好好生活的勇氣,幫助我們從虛擬空間中解脫出來。
啟示二:「網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孩子「缺乏關愛」
現狀: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往往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以為讓孩子有好吃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就足夠了,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但是,孩子卻渴望聽到他人的肯定和贊美,渴望有人聽他們說話。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溝通意識,失去了共同語言,只能通過玩游戲打發時間,尋求刺激。
劇情:賀嘉的媽媽為了救孩子脫離網癮,不惜苦口婆心,甚至為了勸賀嘉回家,在深夜裡找遍了一間又一間網吧。但是,這樣的感人情節感動了幕前的觀眾,卻無法感動賀嘉,而「網路媽媽」的出現感動了賀嘉。這是因為,「網路媽媽」劉學萍成為賀嘉一個很好的朋友,她和賀嘉建立了良好的平等的朋友關系。賀嘉願意和「網路媽媽」傾吐心裡話,把最真實的內心感受告訴「網路媽媽」。而「網路媽媽」放下了作為長輩的架子,認真聆聽賀嘉的傾訴,以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取得了賀嘉的信任。
感悟:曾有一位學生觀眾在看完《網路媽媽》後淚流不止,他說,「我爸爸從來沒有抱過我一次!」有一位父親觀影後很懊悔地表示,「平時忙於工作,確實疏忽了和女兒的相處,以後會多爭取時間和孩子溝通。」關愛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而非只有母親來承擔,作為父親尤其要肩負起責任。孩子是十分需要關愛的,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夠像朋友一樣和他們平等對話,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開心和難過。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更需要溝通和理解。
啟示三:對待網癮孩子,「以柔制剛」才能出奇制勝
現狀:有些家長面對極端的網癮孩子會採取極端手段,騙他們去網癮學校,或者硬性規定他們不準上網,完全不能接觸電腦等。但是,這種管制方法往往受到孩子們的排斥和抗拒。家長越管教,孩子上網越嚴重,這種「堵」的方法只會事倍功半。 劇情:「網路媽媽」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介紹一些學習網站,對英語有幫助的趣味網站,或謎語、成語接龍等有趣而有益的綠色網站給賀嘉,從而讓賀嘉找到樂趣,然後慢慢不再玩游戲。就這樣,賀嘉在「網路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玩游戲的危害,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理解了父母的愛,於是,她成功掙脫了網癮,重返校園。
感悟:有很多家長看完影片後都表示,《網路媽媽》對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啟發,讓他們更懂得用心去關愛孩子,用智慧去幫助孩子。一位媽媽看完影片後說道,「我終於明白到,管教孩子不能靠打罵,而是要引導。我平時打罵孩子太多,關心孩子太少了……」看來,教育孩子的方式,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智慧。並且,引導作用十分重要,不僅學校要教育孩子,父母更需要去循循善誘,引導孩子走出網癮。在有效治療網癮的技術還不充分、網癮學校管理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戒除孩子的網癮,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循序漸進,這樣方能奏效。
《網路媽媽》 受到全國網癮少年追捧
全國媒體關注「《網路媽媽》現象」
影片《網路媽媽》在全國部份城市首輪上映,受到眾多教育專家和社會專家,尤其是廣大家長的一致推崇。許多網癮矯治學校、心理醫院等機構紛紛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甚至有家長還不遠千里帶著網癮少年到廣州專門看這部電影,還有不少中小學校紛紛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觀看這部電影,有的學校還舉行影片觀摩座談會。目前,全國已有1萬余名網癮青少年觀看了這部電影,並流下了感動和悔恨的淚水。
《網路媽媽》因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長及親子溝通兩大社會熱點問題,真實質朴的故事情節及角色塑造生動再現了青少年上網成癮的社會現狀,在社會上贏得了極高的關注和呼聲,受到網癮少年和家長的追捧。南昌一位網癮少年觀看了這部電影後,擦著眼淚對記者說:「以前我不太懂事,《網路媽媽》讓我認識到了父母的辛苦,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體諒和孝順父母。」還有一名雲南的網癮少年觀看這部電影後表示,「看了這部電影,會對網路有正確的認識,以後會擺脫網癮,縮短上網時間,不再去玩游戲。」還有網癮家長認為,「《網路媽媽》讓人們看到網路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一部讓網癮青少年戒除網癮的活教材,給家長和青少年有很多啟示。」還有一位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學者看過影片後表示,「影片中的網癮少年賀嘉是時下眾多叛逆青少年的縮影,她在循循善誘下從壞變好的轉變過程就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給青少年及家長們帶來很好的引導和鼓勵。」
片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電視媒體的興趣。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CCTV-12)《第一線》、因關注網癮現象曾拍攝《戰網魔》等系列電視紀錄片的劉明銀編導還專門赴江西弋陽對網路媽媽劉煥榮及影片主演張明婕進行追蹤報道。廣東電視台的《文化珠江》欄目及廣州電視台的《溝通無界限》節目也對影片及其反映的網癮問題進行了專題報道。還有不少的電視欄目也紛紛致電劇組,希望能對影片進行相關的報道。
影片上映後受關注的這些現象受到了國家電影局的高度重視,《中國電影報》對影片連續進行了20多個版面給予大幅報道,很多報紙媒體也對這部影片給予了好評。《廣州日報》稱,《網路媽媽》在商業大片空洞表現形式讓觀眾產生厭惡的今天,《網路媽媽》是遏止「IAD」的一劑良葯。《羊城晚報》認為,《網路媽媽》可貴之處,在於關注社會,雖然有點悲情,但卻充滿力量,傳播了愛的主題,令人深思。《信息時報》則認為,影片體現的濃濃母愛和孩子成長後感恩的種種細節,讓觀眾感動得流淚。
被觀眾譽為「溫情超標」 票房突破2000萬元大關
知名教育學家向全國家長推薦《網路媽媽》
長線上映一年悄然走紅坊間,票房突破2000萬元大關的小成本親情電影《網路媽媽》日前參加《網路媽媽》「愛在身邊」主題觀影活動。著名教育學家陶宏開教授和300多名小學生參加了觀影活動。映後,陶宏開教授認為,《網路媽媽》是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是一縷陽光:同時,他認為,全國目前已有1600萬青少年上網成癮,僅靠一個「網路媽媽」是遠遠不夠的。這部被觀眾譽為「溫情超標」,媲美《媽媽再愛我一次》,由擅長關注社會現實題材的青年導演周勇執導的小成本催淚彈,改編自網上傳頌的「網路媽媽」劉煥榮真實故事。「網路媽媽」劉煥榮有著曲折、積極的人生經歷,少年時她因火燒致殘,但她卻自強不息,憑著驚人的毅力,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並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在虛擬網路世界裡,她用真實的身份、母親般博大的胸懷,撫慰了一顆顆在網路里迷失方向的網癮少年的心,幫助他們解除心靈桎梏,重新燃起生命激情。 據了解,劉煥榮先後成功幫助了300多名青少年擺脫了網癮,國內外有近2000多人加入到「網路媽媽志願者」行列,她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網路媽媽」。 曾榮獲全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先進個人、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特別榮譽獎等多項殊榮。
據介紹,陶宏開教授是著名的社會學家、教育學家、素質教育積極倡導者,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2004年,他曾因主動幫助一位輟學少女戒除網癮後考取重點高校,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先後被團中央聘為首位「青少年網路文明愛心大使」,2004年度央視「十大新聞人物」;2006年獲團中央、中央文明辦等五部委頒發的「傑出貢獻獎」,2007年被中宣部評為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貢獻人物之一。有「中國戒網癮第一人」之美稱。
參加主題看片活動的著名教育學家陶宏開表示,他看了這部電影很受感動,感觸也頗多。他介紹,他曾多次見過「網路媽媽」原型劉煥榮,一起交流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心得和體會。他還介紹,「『網路媽媽』是一位善良而堅強的女性,像她這樣高度傷殘的殘疾人本應是需要他人幫助的,而她卻用僅有的一個手指在網路上幫助沉迷於網路的孩子,為社會樹立了難能可貴的學習榜樣。」陶宏開還教授表示,「《網路媽媽》這部電影是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這部電影是一縷陽光,溫暖著青少年,用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很有感染力。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強制網癮機構,但那種限制孩子自由、體罰等強制性方法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網路媽媽》告訴我們,幫助孩子戒除網癮,需要更多的耐心、毅力以及正確和細致的溝通。」他力薦《網路媽媽》,希望這部引人深思的電影能夠得到更多的家長的關注。
全國知名戒網癮專家陶宏開教授還表示,網路過度娛樂化、網路不良游戲化已經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障礙,不少青少年沉迷有害的游戲世界,而現在,目前全國已有1600多萬青少年上網成癮,僅靠一個「網路媽媽」是遠遠不夠的,他期待能出現更多的「網路媽媽」。(據今視網)
《網路媽媽》影院放映將結束 票房3000萬
改編自「十年十大傑出女母親」劉煥榮真實故事,講述網癮少年重回課堂的寫實電影《網路媽媽》,先後在全國30個省市長線放映二年悄然走紅,在學生和家長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好評,累計發行拷貝近200個,公益放映超2萬場,觀影人數超過600萬人次,票房已超過3100萬元,在主旋律影片扎堆的今天,無疑《網路媽媽》為主旋律電影豎起了一面旗幟。
這部長線上映兩年不衰,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殘聯、江西電影製片廠和上饒市委、市政府等單位聯合攝制,曾執導《荔枝紅了》、《會說話的風箏》等獲獎影片的青年導演周勇執導,以「母愛,親情」為主題的小成本電影《網路媽媽》,雖沒有大明星,也沒有大製作,更沒有強大密集的宣傳,而僅僅通過口碑悄然走紅。影片不但在票房上大獲成功,而且在社會上也好評如潮。影片不僅成為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廣電總局三部位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的優秀重點教育影片,主創還兩度被邀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而且還被觀眾譽為「最為煽情」、「特別溫情」;當今網癮少年的真實寫照,預防網癮的好題材。《網路媽媽》還成為「海南省第二屆學生電影節」、「第五屆湖北省中小學生暑期電影展映月」、「第五屆新疆花季兒童電影節」等多個電影展映活動的主打影片,不少地方還舉辦了「愛在身邊」 、「關愛網癮少年,同看《網路媽媽》」、「給母親一個擁抱」、「正確利用網路,切莫虛度年華」為主題的觀影活動;各地還紛紛舉辦各種形式觀影徵文活動,片方還舉辦了「月朗杯」全國觀影徵文活動,片方收到徵文稿件達兩萬多件,許多家長還盛贊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非常奏效。
擅長社會現實題材的新銳導演周勇為帶著一份社會責任感拍攝了這部《網路媽媽》,據周勇導演介紹,《網路媽媽》主要很對學生口味,聚焦了當今社會教育熱點問題,學生市場大有可為。周勇還介紹,《網路媽媽》雖然全國放映已接近尾聲,但是片方每天還會接到要求購到該影片的音響製品的電話和信息。據介紹,影片影院放映結束後,還將出版音像製品在全國發行,也會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秋菊)
《網路媽媽》雙喜臨門張明婕考上導演專業
在繼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殘聯,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以拯救網癮少年為主題的寫實電影《網路媽媽》長線上映突破3200萬票房佳績之後,近日從導演周勇處獲悉,憑借《網路媽媽》登上大銀幕的主演——江西女孩張明婕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據了解,《網路媽媽》的主演張明婕是導演周勇為了還原生活,採用「平民電影平民演」的思路,從全國6000多名海選演員中脫穎而出的。因為張明婕也曾是一位「網蟲」,與片中賀嘉有幾分相似而被導演周勇相中。也因為張明婕的本色出演,使影片大獲成功,且被廣大觀眾認可。而成功憑借《網路媽媽》一度走紅之後,張明婕又主演了青春美少女勵志電影《春蕾綻放》,這部雲集了8位童星的新片不久又將與廣大觀眾見面。張明婕還兩度獲邀參加了金雞百花電影節,和明星一起參加走紅地毯儀式,與成龍、馮小剛、徐帆、鄧超、姚晨、楊紫等大牌明星親密接觸,「這是我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讓我終身難忘。」張明婕如是說。
「《網路媽媽》改變了我的命運,」今年18歲的張明婕坦陳,「拍《網路媽媽》之前,我是個不懂事的女孩,跟片中的叛逆少年賀嘉一樣,有網癮傾向,成績一度下滑,對父母也大呼小叫。拍完電影後,自己改變了許多,懂事了許多,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影片中的經典台詞「大海從不拒絕走過彎路的小溪……」成了她的座右銘。她走紅後,還被許多導演看中,但為了不耽誤學習,她推掉了很多片約。她知道,她需要加倍努力。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張明婕稱,最感激的人就是導演周勇,是周導給了她這一次拍電影改變自己的機會,否則今天就圓不了大學夢,也不會對未來如此地有信心。張明婕表示,進入大學後,會憧憬大學生活,以學業為主,拍戲也都是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才去拍。 (李心洋)
10. 普法欄目劇卑微的女人劇名叫什麼
普法欄目劇卑微的女人劇名叫叫卑微的愛。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陳渝和王睿有一個自閉症的兒子,陳渝是個女強人,王睿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因為自卑王睿經常動手打陳渝。 一次意外,讓陳渝的生活跌入谷底,丈夫絕情離去,同事落井下石,心力交瘁,她能否堅強面對生活?
《普法欄目劇》是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法制欄目劇。
節目以普及法制為宗旨,將真實的法律案例拍攝成通俗易懂的小短劇,同時加入主持人的評說,從內容到形式,使觀眾更易於接受。
節目於2011年4月18日起每天20:49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首播。
2017年9月3日起,取消周日播出。
2019年3月24日起,恢復每日播出。
節目背景:
2011年4月18日,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進行了改版,為進一步開拓社會服務和建設的內容資源,鎖定高端,提供專業的法制內容,服務百姓、關注青少年,構建「援助、幫助、救助」的社會服務網路,推出了《普法欄目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