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繼子女撫養贍養
❶ 繼子女是否需要贍養繼父母,對繼父母有贍養義務嗎
沒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七十二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者歧視。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
這種姻親關系的當事人之間是沒有法定的贍養義務的,只有當繼父母對繼子女進行了實質上的撫養和教育,才能要求繼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給付贍養費。繼子女是否有贍養繼父母的義務,主要審查繼子女是否受繼父母撫養和教育,或者給予繼子女提供了主要生活經濟來源。
繼子女對繼父母履行了贍養義務:
(1)繼子女在經濟上供養繼父母;
(2)繼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繼父母。
若繼子女其生父或生母再婚時,繼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分居另過,或其生父、生母再婚後,繼子女未與繼父或繼母共同生活,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教育成人,繼子女對繼父或繼母也未盡過贍養撫助義務的,則不能視為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形成了撫養關系,繼子女也就不能繼承繼父母的遺產。
只要能具備繼父母對繼子女的撫養和繼子女對繼父母的贍養的情形之一,就可認定為繼子女與繼父母形成了扶養關系,依據法律規定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就互相享有繼承權。
❷ 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的認定是由誰來做如何正確的對待繼子女
一.撫養關系可以去當事人居住地的居委會、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開具證明。
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婚姻法》對在什麼情況下繼父母與繼子女才算形成撫養關系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理論上,也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實踐中有如下幾種觀點:
(1)繼子女尚未成年,隨生父母一方與繼父或繼母共同生活時,繼父或繼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費,或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進行了贍養扶助,亦視為形成了撫育關系。
(2)繼子女與繼父母共同生活,繼父母對繼子女給予生活上的照料與撫養;或者雖未與繼父母共同生活,但繼父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費、教育費;或者成年繼子女事實上長期贍養扶助繼父母。
(3)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繼父母與未成年繼子女共同生活,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負擔撫養費用,也應認為形成了撫養關系。
(4)判斷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主要標準是繼父母是否承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如果未承擔任何費用,即使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亦不能認為他們之間形成了撫養教育關系,而只是一種姻親關系。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0條的規定,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與繼父母互相享有繼承權,根據此條內容可知,如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存在撫養關系的,則繼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在法律上扶養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繼父母對未成年的繼子女履行了撫養義務:
(1)繼子女受繼父母經濟上的供養;
(2)繼子女受繼父母生活上的撫養、教育。
2、繼父母對已成年但系限制行為能力或無行為能力的繼子女履行了撫養義務。
3、繼子女對繼父母履行了贍養義務:
(1)繼子女在經濟上供養繼父母;
(2)繼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繼父母。
補充材料:
確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撫養關系的標準是:
第一,未成年的繼子女隨生父與繼母或隨生母與繼父共同生活,即有撫養事實。如繼子女已成年,即便隨生父與繼母或隨生母與繼父一起生活,也不能認為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下文專述)。
第二,繼父母對未成年繼子女的撫養事實要持續一定時間。
繼子女的繼承權條件。繼子女繼承繼父母遺產的條件關鍵就是他們之間是否形成了扶養關系,只有在繼子女受到繼父母的撫養或扶助,經法律確認其形成了撫養關系時, 繼子女才有繼承權。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繼子女與繼父母間的繼承關系確定的具體條件有以下幾個:
1、繼子女受繼父母經濟上的供養;
2、繼子女受繼父母生活上的撫養、教育;
3、繼子女在經濟上供養繼父母;
4、繼子女在生活上扶助繼父母。
❸ 繼父與生母離婚後,繼子女是否要贍養繼父
要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繼父與生母離婚後,繼父與繼子女的「父子」關系會不會也隨之消滅。法條對此沒有明確規定,我們來一點點的分析。(為方便大家閱讀,文章中只講繼父與繼子的關系,其法律關系適用於繼母與繼子女之間)
繼子對繼父要不要承擔贍養義務,承擔多少贍養義務,這還需要根據形成撫養關系的長短、經濟扶持狀況、精神關懷認可度以及雙方的態度進行綜合衡量。如果雙方共同生活時間較短、撫養沒有太大投入或者關系不好的,法律一般不會支持繼父向繼子再主張贍養權。如果繼父與生母在離婚時,生母通過少分共同財產、支付生活費等形式,對繼父撫養繼子的事實進行了「補償」,繼父年老後也是無法向繼子主張贍養權的。雖說父子關系無法通過協議方式斷絕,但基於公平原則、公序良俗,法律也不會再支持繼父主張贍養權。
❹ 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如何認定
《婚姻法》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可見,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直接關繫到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
法律對什麼情形下可以認定「形成撫養教育關系」並無具體規定,理論中亦有爭議,對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撫養教育關系的形成前提是繼子女未成年
這是《婚姻法》第26條第二款的應有之義,因為需要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必然是未成年人。雖然在現實中,有繼子女已經成年,但繼父母對其學業、事業予以照料或資助的情況存在,但正如親生父母對親生子女成年之後沒有法定的扶養義務一樣,繼父母對成年繼子女的這種照料或資助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撫養教育,所以不能形成具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
另外,有觀點認為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進了贍養義務,也可以認定為雙方形成撫養關系,但是這一理解大大超出了法律規定的范圍,生父母再婚時,子女已經成年,成年繼子女對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進行贍養扶助是符合社會道義的,但成年繼子女並沒有接受繼父母的撫養教育,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擬制血親條件,而且此時繼子女對繼父母的贍養扶助不是法定義務,不能因此認定形成雙方形成撫養教育關系,一旦認定就等於雙方形成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這種贍養義務便成為法定義務,顯然成年繼子女與繼父母在這種情況下的權利義務不對等的,這恐怕會大大打擊成年繼子女對繼父母事實贍養的主動性。
第二,一般需要有共同生活的事實
雖然如前所述有觀點認為判斷標準是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但單純的給付一定錢財,而不在一起生活,繼父母對繼子女的生活、學習沒有任何關心照顧、培養,不宜認定雙方形成撫養教育關系。撫養,簡單地說,就是「保護並教養」,強調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和保護,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目的是要讓子女健康成長,所以撫養教育關系一般需要在在繼父母與繼子女共同生活中形成,如同親生父母一樣,繼父母對子女的生活、學習、身體、精神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照料,這才是撫養的真實含義。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特殊情況導致雙方無法共同生活時,例如子女未成年便出國留學、繼父母在外地工作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認定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就要注意撫養行為和贈與行為之間的區別,撫養關系下給付生活費一定是一種長期的、持續的負擔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的行為,費用的數額相對穩定;而贈與則是偶爾的給付行為,給付標的的價值不確定,一般每次給付都含有特定用意。對於贈與行為,即使繼父母贈與繼子女的財物較多,可能超出繼子女所需的撫養、教育費用,也不能認定雙方形成了撫養、教育關系。
第三,撫養事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對於究竟維持多長時間,法律沒有統一規定,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利明教授認為應當是五年,但在實踐中目前並不能完全因為撫養時間短就否認形成撫養關系,只是若撫養時間不長,比如只有1、2年,認定撫養關系時就必須特別慎重,需要考慮具體案情和權利義務的對等等因素。
二、什麼是撫養關系
扶養關系是在特定范圍的親屬間一方須對他方承擔以生活扶助、供養為內容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前者為扶養義務人,後者為扶養權利人。
按照一些國家法律規定,扶養的范圍主要包括配偶、直系血統、兄弟姐妹等。按照中國法律規定,扶養關系雙方主體主要包括:(1)扶養權利人:子女享有受父母扶養教育的權利,父母享有受子女贍養的權利;對於父母死亡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享有具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扶養的權利;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具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的贍養的權利;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享有具有負擔能力的兄、姊撫養的權利;夫妻相互間,享有扶養的權利。享有扶養權利的要件,原則上以無勞動能力而不能維持生活的特定人為限。(2)扶養義務人,是依法對於特定人負有撫養義務的人。主要包括下列親屬:父母子女間;夫妻相互間;祖孫間;兄弟姊妹間。關於扶養義務人的順序,中國婚姻法無明文規定。刑法規定對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三、什麼是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
(1)繼子女尚未成年,隨生父母一方與繼父或繼母共同生活時,繼父或繼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費,或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進行了贍養扶助,亦視為形成了撫育關系。
(2)繼子女與繼父母共同生活,繼父母對繼子女給予生活上的照料與撫養;或者雖未與繼父母共同生活,但繼父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費、教育費;或者成年繼子女事實上長期贍養扶助繼父母。
(3)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繼父母與未成年繼子女共同生活,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負擔撫養費用,也應認為形成了撫養關系。
(4)判斷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主要標準是繼父母是否承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如果未承擔任何費用,即使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亦不能認為他們之間形成了撫養教育關系,而只是一種姻親關系。
❺ 繼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受繼父或繼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於生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關系,即對繼父母有贍養的義務。而未受繼父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對繼父母沒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我國《婚姻法》第27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同時,《婚姻法》第21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由此可見,受繼父或繼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於生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關系,即對繼父母有贍養的義務。而未受繼父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對繼父母沒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一)繼父母、繼子女的含義
繼父母,是指子女的生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後,與其生父或生母再婚的人。繼子女,是指與離異或喪偶者結婚,對方與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可見,繼父母與繼子女均是因婚姻關系而產生,但沒有自然血緣關系,故屬於姻親。自己的生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後,某人只要與自己的生父或生母再婚,不管自己是否已成年(甚至比該人年齡大),不管自己是否受其撫養,也不管該人是初婚還是再婚,均是自己的繼父或繼母。自己與離異或喪偶者結婚,不管對方與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是否已成年(甚至年齡比自己大),不管是否與其形成撫養關系,也不管自己是初婚或是再婚,對方與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均是自己的繼子女。
(二)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法律關系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適用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換言之,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法律關系,視同親生父母子女間的法律關系,是一種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與收養所建立的擬制血親關系不同的是,繼子女在與繼父母建立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的同時,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仍然存在。在生父母離異的情況下,受繼父或繼母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存在雙重父或雙重母的權利義務關系。此時的繼子女,同時受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撫養,對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均有贍養義務,均是繼父或繼母及生父母3人的第一順序繼承人。
❻ 父親去世後繼母改嫁,作為繼子在法律上還有贍養義務么
作為繼母,改嫁到你家與父親一起生活,是法定的事實,這就成了家庭中的一份子,她也在為這個家付出,同時也給了子女不當心家中的一些鎖事,有一個安心工作的環境。作為繼子,不要考慮她是否撫養過你,這不是否認對老人瞻養的條件。
繼子女對繼父母的贍養義務,法律上雖然有明確規定,但現實生活中情況復雜,處理起來也並不簡單,不過,無論如何處理,都有著最基本的投桃報李的原則。繼父母盡了撫養義務的,繼子女理當在老人喪失勞動能力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