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保護交易

合同法保護交易

發布時間: 2022-05-31 09:34:14

A. 我國合同法是什麼時候頒布實施的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回,這是答我國
第一部統一的合同法,這部法律的頒布和施行是我國經濟、法律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B. 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中,有哪些規定是保護交易安全和債權人利益的

作為民法總則中的一般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制度及其相關理論在現代民事法律制度以及現代民法學說中居於重要地位。

(1)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實。我國現行民事立法上確認了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但與傳統民法有所不同的是我國《民法通則》上確認了民事行為這一概念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民事法律行為專指合法行為而民事行為則是一個中性概念是指民事主體實施的以意思表示為要素旨在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它相當於傳統民法上的法律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

①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作為觀念的抽象不僅統轄著合同法、繼承法和婚姻法等具體的設權行為規則形成了民法中不同於法定主義體系的獨特法律調整制度而且用完備系統的理論形態概括了民法中一系列精緻的概念和原理形成學說中令人矚目的獨立領域。

②法律行為作為私法自治的工具真正保證了個人生活空間不受外來力量的干涉使個人處理自己事務的理想成為可能。法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素旨在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行為。私法自治旨在保障經濟活動的運作不受政府的統制或者支配而是經由個人意思決定所體現的自由競爭。法律行為正是個人自由競爭時的方式和方法。

③法律行為概念的提出使民法理論甚至民法典的體系更加完善。從理論上來說它解決了意思自治 原則適用在婚姻法、繼承法上捉襟見肘的情況擺脫了法律行為從屬於債法或者合同法的傳統民法體例。從立法上來說它使民法典總則得以完美的呈現沒有法律行為就沒有民法典總則這在民法學術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從技術上講它解決了法律行為普遍規則和具體規則之間的關系使民法典避免再對各種具體法律行為作出不必要的重復規定。通過抽象性和概括性規定能力克服了羅馬法以來對設權行為的具體羅列方法在法學方法上具有簡化法律規定和協調體系化的價值。

④它擴充了意思自治的空間。近現代的民法都是以私法自治為其根本原則的法律行為制度的構建不僅使私法自治原則得以真正貫徹而且有效地擴充了私法自治的空間。特別是物權行為理論的提出使意思自治得以在物權法中生存。傳統的物權法除了所有人的處分自由之外是幾乎沒有個人的自由意思空間的但是法律行為的出現使傳統的債的履行行為成為了物權法上的有轉移所有權的意思的物權行為。

C. 合同法52.53條內容

第五十二條 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免責條款的無效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D. 什麼是合同法

1、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合同版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權、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及各類有名合同等問題。在我國,合同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合同法在為經濟交易關系提供准則,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一部好的合同法能夠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
3.我國的合同法指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E. 談談合同法中維護交易安全規范的認識。求答案

金融危機形勢下,企業之間的產品交易、資金流轉因原料價格劇烈波動、市場需求關系的變化、流動資金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大量糾紛,部分當事人在訴訟中提出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請求,如何妥善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成為當前商事審判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合同法的立法者考慮到不可抗力基本涵蓋了情勢變更,而且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難以區分,加之防止法官濫用,故未在合同法中規定情勢變更原則。但合同法也未明文禁止適用該原則,因此,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指導意見》對當前形勢下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關於對無法預見主張的審查。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關鍵要件之一是在合同成立之後出現了當事人締約時無法預見的客觀重大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並非完全是一個令所有市場主體猝不及防的突變過程,而主要是一個日益發展、逐步演變的過程。在該過程中,市場主體應當對於市場風險存在一定程度的預見和判斷,在審判實務中對於當事人提出「無法預見」主張的,法院應慎重審查。在確定是否可預見時,應審查三個因素。其一,預見的時間。預見的時間應當是合同締結之時。其二,預見的標准。該標准應為主觀標准,即以遭受損失一方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為准。其三,風險的承擔。如果根據合同的性質可以確定當事人在締約時能夠預見情勢變更或者自願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則自無運用情勢變更之餘地。例如,合同標的物是石油、焦炭、有色金屬等市場屬性活潑、長期以來價格波動較大的大宗商品或者是股票、期貨等風險投資型金融產品,通常不宜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第二,關於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的區分。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雖不易區分,但兩者在風險的固有性、風險可預見性、風險的可歸責性等方面並不相同。法院在衡量某種重大客觀變化是否屬於情勢變更時,應注意考量風險類型是否屬於社會一般觀念上的預先無法預見、風險程度是否遠遠超出正常人的合理預期、風險是否可以防範和控制、交易性質是否屬於通常的「高風險高收益」范圍等因素,並結合市場具體情況,在個案中識別情勢變更和商業風險。
第三,關於調整尺度的價值取向。如果當事人經過誠信地再交涉後仍然無法改訂合同而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在利益衡量方面應當認識到,司法解釋規定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並非單向地豁免債務人的義務而使債權人單方承受不利後果,而是要求人民法院應當充分注意利益均衡,公平合理地調整雙方利益格局。在調整尺度的價值取向把握上,人民法院仍應遵循側重於保護守約方的原則。
請採納,謝謝

F. 合同法第54條:

我覺得你問的問題挺專業,至少是認真思考過的。
其實這兩條對於買方的保護力度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並列的容而已,即在買方保護自己的利益時,要看其當時所處的實際情況,即是主張因訂立合同顯失公平還是重大誤解。如果沒有,在訂立合同後,買方不按時發貨或者貨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
兩條都是從不同方面對於守約者的保護。

附條文: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
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
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希望採納

G. 如何評價合同法第50條和民法通則第65條

《民法通則》第來58條是對源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現在對於合同效力認定,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應適用《合同法》。
《立法法》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H. 試論合同法對於交易的安全保護

沒明復白你的問題。合同製法的分類很多,有贈與合同、買賣合同、借款合同、承攬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等等。至於這些合同在交易時的交易安全,得根據具體的合同而定啊。。。至於交易安全保護制度,那就是你們簽訂合同的時候,盡量不要讓合同有漏洞和產生歧義的地方。

熱點內容
靈活工作制勞動法 發布:2025-05-11 11:47:09 瀏覽:833
中國語法學 發布:2025-05-11 11:43:37 瀏覽:982
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知識第三章 發布:2025-05-11 11:43:36 瀏覽:231
南通律師所 發布:2025-05-11 11:32:43 瀏覽:438
司法部凍結銀行 發布:2025-05-11 11:31:20 瀏覽:357
公司薪資證明有法律效益嗎 發布:2025-05-11 11:07:14 瀏覽:51
接觸網作業車土規章 發布:2025-05-11 10:51:25 瀏覽:151
民事訴訟法二百三十條 發布:2025-05-11 10:46:14 瀏覽:125
2017婚姻法財產新規定 發布:2025-05-11 10:39:31 瀏覽:864
撫順市道德模範 發布:2025-05-11 10:37:25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