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在當代實踐的意義
『壹』 法社會學的作為一種價值准則的法
在一般的意義上,價值是指人在實踐——認識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以主體需要為尺度的一種主客體關系,是客體的存在、性質及其運動是否與主體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適合、相接近的關系。但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喜好與憎惡,對於社會生活中的事務常常有著不同的感覺和認知。這意味著,一個社會只要存在著個人意識,就必然會有多元的價值觀念和多元的價值追求。當然,基於共同的人性,特別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個人意義上的喜好與憎惡無疑會同類相聚,凝結或整合為群體性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但即使是高度一致的社會,也不可能做到社會價值的絕對一元,在自由、民主的社會中就更是如此。價值的多元能夠豐富社會的多樣性,促使社會發展和更加富有生氣。但是,一個社會多元利益和價值的存在,也必然帶來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如果任由多元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自行其是,其結果要麼難以組建成社會,要麼價值沖突會頻頻發生,社會成員或群體之間產生大量無謂的消耗,甚至導致社會解體。為了減少或避免此類狀況的發生,人們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法這樣一種社會規范。
盡管法在人類歷史上負載著多重目的或功能,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以社會組織或國家的名義,認同和推行一定的價值,使其作為一定社會或一定時期的主流價值或權威價值,告訴人們不能做什麼、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以便安排特定的社會關系,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人們常說,法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而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是利益,「法的每個命令都決定著一種利益沖突;法起源於對利益關系的調整機制;法的最高任務是平衡利益」.作為利益整合的工具,法負載著根植於一定利益格局的價值偏好與選擇,並將其外化為一定的權利、權力、義務和責任模式,進而能動地實現利益沖突的偏向性保護及利益結構的協調平衡。其實,人們通常所說的法的指引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法的強制性等等,都間接地證明了「法是一種權威性的價值准則」的觀點。
總之,任何社會個體,任何社會群體,任何社會階層,在具體問題上的看法可以有異,但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必須有明確的底線和准則;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大是大非方面必須有正確的態度或形成相對一致的共識。這就是作為價值准則的法的基本前提和目的所在。
法社會學
『貳』 法學社會學是什麼
法社會學是一門研究法律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探討了法律在社會中的起源、發展和作用,研究法律如何影響社會結構、社會行為和社會變遷。通過法社會學的研究,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法律在社會中的功能和效果,揭示法律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
法社會學的研究內容十分廣泛,其中包括法律的社會效果、法律的社會化過程以及法律與社會的互動關系等。通過研究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如何影響社會,以及社會如何影響法律。
例如,法律的社會效果研究關注的是法律實施後對社會產生的影響。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法律在保護公民權利、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同時也能夠發現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法律的社會化過程研究則關注的是法律如何被社會成員理解和接受的過程。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法律如何在社會中傳播、接受和應用,以及法律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與社會的互動關系研究則關注的是法律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法律如何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能發現社會如何受到法律的影響。
因此,法社會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於理解法律與社會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社會中的作用,同時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對法律的影響。
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社會調查、案例分析、文獻研究等。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法律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
總之,法社會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於理解法律與社會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法律在社會中的作用,同時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對法律的影響。
『叄』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社會學的意義。
學習社會學是在學習一種思考方式,分析問題的方法。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我們可以回望一眼一百年前的中國,大家就可以發現,那個時候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和現在是有著多麼大的不同。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待整個世界,也意味著不能用過去的方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社會學帶著我們去認識和解釋這個世界時,我們開始慢慢具備這樣一種精神——不會再把任何事情當作是理所當然。
鄭也夫老師也在演講中表示,當我們捕捉到社會發生的各種變化時,我們就開始學會了反思學會了分析。反思可以讓我們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或者解決什麼問題並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因此,我們又能從反思中學會了去探索去創新。
(3)法社會學在當代實踐的意義擴展閱讀
社會學應該以某種特殊的方式而變得有用,譬如說透過對於社會如何運作的深入解剖,我們創造出改善社會的具體方法,然後讓社會按照這些特定的模式和組織運行,把社會學當作服務於此的有用工具。
然而,我們不應該被迫地接受,社會學本質上便是謀求實際性或是有用性的學科這樣的觀點。社會學也許真的一點實際的用處也沒有。它當然可以是一種知識、智識的追尋,一種幫助我們提升批判力和審美力的重要工具。
就某種意義而言,其實人人都可以是社會學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其實每天都在不斷討論各種社會話題,甚至還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就某一特定的社會話題進行辯論,盡管我們可能並沒有認識到自己正以社會學家的方式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