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留置的
❶ 合同法中留置的概念
您好!我的朋友,合同法中的留置:依照法律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回動產,債務人不答按合同的約定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ok!
❷ 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與構成要件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常識部分經常有法律題目出現,尤其是國考,法律題佔比較多,使得很多非法律專業的考生感覺難度很大。國考就曾出現過關於擔保物權的題目,考生錯誤率較高。本文擬就擔保物權中的留置權進行一番講解,便於考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留置權,是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財產,在債務人逾期不履行債務時,有留置該財產,並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留置權乃一典型的法定擔保物權。與質押權、抵押權不同,留置權是在符合一定的條件時,基於法律的規定而產生的,而非依當事人的協議。留置權的這一基本特性使其具有許多不同於抵押、質押權的規則。
一、留置權的適用范圍
(一)《擔保法》和《合同法》的規定
關於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我國立法有一個變遷的過程。早些的《擔保法》第84條:「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這一規定對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採用封閉式立法,從以下幾方面大大限制其范圍:
1.只能產生在合同債權之中,也即留置權擔保的對象只限於合同債權,其他債權如侵權之債不在其擔保之列。
2.只有法律有明確規定的合同類型,才能適用留置權。
3.即使在法定允許的合同類型中,當事人可以約定排除留置權的適用。
(二)《物權法》的規定
但是,《物權法》對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採用了開放式立法的態度,依照《物權法》第230~232條,留置權的適用范圍是:
1.只要符合留置權的法定構成要件(見後),債權人就可以主張留置權;
2.放鬆商事留置(即企業間的留置權)的產生要件要求;
3.留置權所擔保的對象不再被限制在合同債權,而包括所有的債權類型,當然也不再限制合同的類型;
4.更顯著的變化是,規定除非法律規定不得留置以及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只要符合留置權的產生要件,均可主張留置權。
這樣,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被大大釋放了。
【例1】設甲有償委託乙代購貨物一批。則乙買回貨物後,委託人不支付約定的報酬的,受託人可留置該貨物。
【例2】甲、乙構成無因管理,本人甲不支付管理人乙為管理事務支出的必要費用,乙可留置因管理事務所佔有的甲的物品。
最後,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一立法變化:只要符合法定構成要件,在《擔保法》規定中,非法律允許留置,不得留置;在《物權法》規定中,非法律禁止留置,均可留置。
二、留置權的構成要件
依照《物權法》第230~232條,留置權的構成要件在學理上分為積極要件與消極要件。
(一)積極要件
1.標的物是動產。《合同法》第286條:在建設工程合同中,發包人未依約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催告其於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仍不支付的,承包人可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或申請法院拍賣,並就所得價款優先受償。承包人的這一權利性質在學理上爭議極大。但可以肯定,盡管其權利內容與留置權相差無幾,但該權利肯定不是留置權,因為其標的物(建設工程)為不動產。
2.須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這種佔有的原因通常是合法的合同行為,如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行紀、貨運、保管、倉儲、承攬等合同關系,而不能非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
3.須債權已屆清償期。
4.須債權的發生與動產的佔有基於同一法律關系。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理解的要件。試看下面兩例:
【例3】甲公司與運輸個體戶乙於6月1日簽訂一運輸木材合同,委託乙將木材從北京運至上海,到上海後甲即付運費。乙於6月3日運到後,甲未付費。問:乙可否對該批木材行使留置權?答案:可以行使留置權。
【例4】設例3中乙於6月3日運到後,甲未付費,但乙還是將全部木材交於甲。8月1日,甲又委託乙運一批鋼材由北京至上海,並約定到滬後即付運費。當日,乙接到鋼材後即留置下來,稱:「趕快交付6月3日合同的運費,否則兩個月後,我就將該批鋼材賣掉,以扣除你6月3日所欠的運費。」問:乙的做法合法嗎?答案:於法無據。此時對鋼材的佔有與6月3日運費的發生並無牽連關系,不能產生留置權。
注意:對於企業之間的留置權(商事留置權),不受上述第4個要件的限制。
【例5】設例4的乙為一運輸公司,則乙的做法完全符合商事留置權的規定。
(二)消極要件
1.對動產的佔有不是基於侵權行為。
2.行使留置權不違背公序良俗。
【例6】設例3中甲委託乙運輸的是一具屍體或一口急用的棺材。問:乙能否行使留置權?答案:不能。
3.債權人行使留置權與其承擔的義務或者合同的特殊約定不相抵觸。2020年吉林省考行測備考:留置權的適用范圍與構成要件
❸ 請問合同法中"留置權"的含義
指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扣留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❹ 留置是什麼處分
依據《擔保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留置,是指依照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依據《擔保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
留置權人享有下列權利:
1、留置標的物。
2、收取孳息。
3、優先受償的權利。
留置權人負有下列義務:
1、妥善保管留置物。
2、返還留置物。
留置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留置物保管費用和實現留置權的費用。
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的規定,承攬合同的承攬人,運輸合同的承運人,保管合同、倉儲合同的保管人,行紀合同的行紀人依法可以擁有留置權。
❺ 承攬合同留置權行使
法律分析:審判實踐中,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四條關於承攬人對定作物享有留置權的規定,定作物的所有權應屬於定作人所有,因此,即使定作物的質量未達到合同的要求,定作人也須履行受領的義務,而無拒收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五十四條 債務人可以請求留置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行使留置權置權人不行使的,債務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
第四百五十五條 留置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第四百五十六條 同一動產上已經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
第四百五十七條 留置權人對留置財產喪失佔有或者留置權人接受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的,留置權消滅。
❻ 合同法留置權
法律分析:合同法中留置權是和相應的質權、抵押權一樣重要,留置權的法律規定根據合同的內容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其差別性很小;留置權在行使權力的過程是必須要符合合同的類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零二條 有償的保管合同,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當事人對支付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應當在領取保管物的同時支付。
第九百零三條 寄存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保管費或者其他費用的,保管人對保管物享有留置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❼ 談一談法律上的各種留置及其特點
留置權具體有如下特徵:
(1)從屬性。留置權以擔保債權的目的而存在,因此,留置權為從屬於所擔保債權的從權利,具有從屬性。
(2)法定性。留置為法定擔保物權,具有法定性。留置權只能直接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不能由當事人自由設定。我國《擔保法》第84條規定:「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留置權。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適用前款規定。」《合同法》規定可以產生留置權的合同還有行紀合同和倉儲合同。
(3)不可抗性。留置權的不可分性表現為:一是留置權所擔保的是債權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二是留置權的效力及於債權人所留置的全部留置財產,留置權人可以對留置財產的全部行使留置權,而不是部分。只要債權未受全部清償,留置權人就可以對全部留置財產行使權利,不受債權分割或者部分清償以及留置財產分割的影響。但是為公平起見,依據《物權法》第223條的規定,留置財產為可分物的,債權人留置的財產的價值應當相當於債務的金額,二不應留置其佔有的債務人的全部財產。
❽ 合同法中的留置權與物權法中留置權的區別
罪主要的區別就是:合同法中的留置權產生基於債權,而物權法中留置權產生基於物權。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