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解釋2

婚姻法解釋2

發布時間: 2020-12-24 19:07:44

⑴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17年版2月28日修正版)(2003年12月25日發權布,2004年04月01日實施,2017年02月28日修訂)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⑵ 我想知道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法釋〔2003〕19號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後,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准許。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後,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將婚姻無效的情形告知當事人,並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無效婚姻案件,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應當對婚姻效力的認定和其他糾紛的處理分別製作裁判文書。

第五條 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死亡後一年內,生存一方或者利害關系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六條 利害關系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宣告婚姻無效的,利害關系人為申請人,婚姻關系當事人雙方為被申請人。

夫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為被申請人。

夫妻雙方均已死亡的,不列被申請人。

第七條 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關系分別受理了離婚和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的,對於離婚案件的審理,應當待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作出判決後進行。

前款所指的婚姻關系被宣告無效後,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應當繼續審理。

第八條 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九條 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第十二條 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的"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或者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

第十三條 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屬於個人財產。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數額為夫妻共同財產。

前款所稱年平均值,是指將發放到軍人名下的上述費用總額按具體年限均分得出的數額。其具體年限為人均壽命七十歲與軍人入伍時實際年齡的差額。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分割共同財產中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時,協商不成或者按市價分配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數量按比例分配。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後,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用於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合夥企業中的出資,另一方不是該企業合夥人的,當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其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對方時,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二)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可以對轉讓所得的財產進行分割;

(三)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但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可以對退還的財產進行分割;

(四)其他合夥人既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視為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第十八條 夫妻以一方名義投資設立獨資企業的,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在該獨資企業中的共同財產時,應當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一方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後,由取得企業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二)雙方均主張經營該企業的,在雙方競價基礎上,由取得企業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願意經營該企業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後用共同財產購買的房屋,房屋權屬證書登記在一方名下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十條 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的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

(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

(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第二十一條 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

當事人就前款規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後,有爭議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 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後,基於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第二十六條 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應當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後,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後提出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八條 夫妻一方申請對配偶的個人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採取保全措施可能造成損失的范圍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財產擔保數額。

第二十九條 本解釋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審婚姻家庭糾紛案件,適用本解釋。

本解釋施行後,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⑶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源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一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⑷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

只訂婚了沒有結婚,應當適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的情形,是可以要求退回彩禮的。

法律規定: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⑸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婚姻法解釋2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對該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增加規定了第二款和第三款。

一、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原則。在處理夫妻債務案件時,除應當依照婚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保護夫妻雙方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還應當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價值理念,增強法律和司法解釋適用的社會效果,以達到真正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促進交易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保障未具名舉債夫妻一方的訴訟權利。在審理以夫妻一方名義舉債的案件中,原則上應當傳喚夫妻雙方本人和案件其他當事人本人到庭;需要證人出庭作證的,除法定事由外,應當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庭審中,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要求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以保證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未具名舉債一方不能提供證據,但能夠提供證據線索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調查取證;對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要依法予以懲處。未經審判程序,不得要求未舉債的夫妻一方承擔民事責任。

三、審查夫妻債務是否真實發生。債權人主張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第二款、第十九條規定,結合當事人之間關系及其到庭情況、借貸金額、債權憑證、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債務是否發生。防止違反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僅憑借條、借據等債權憑證就認定存在債務的簡單做法。

在當事人舉證基礎上,要注意依職權查明舉債一方作出有悖常理的自認的真實性。對夫妻一方主動申請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重點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四、區分合法債務和非法債務,對非法債務不予保護。在案件審理中,對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的債務,不予法律保護;對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夫妻一方舉債用於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向其出借款項,不予法律保護;對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後用於個人違法犯罪活動,舉債人就該債務主張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的,不予支持。

五、把握不同階段夫妻債務的認定標准。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四十一條有關夫妻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和債務償還原則以及有關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正確處理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負債務問題。

六、保護被執行夫妻雙方基本生存權益不受影響。要樹立生存權益高於債權的理念。對夫妻共同債務的執行涉及到夫妻雙方的工資、住房等財產權益,甚至可能損害其基本生存權益的,應當保留夫妻雙方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執行夫妻名下住房時,應保障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一般不得拍賣、變賣或抵債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

七、制裁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偽造債務的虛假訴訟。對實施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和證人等,要加強罰款、拘留等對妨礙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對實施虛假訴訟的委託訴訟代理人,除依法制裁外,還應向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或者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對涉嫌虛假訴訟等犯罪的,應依法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偵查機關。

⑹ 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條的理解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的10大突破
1、婚前財產不會因為婚姻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也廢除了高法以前公布的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相關司法解釋。
過去司法解釋規定,對於一方婚前所有的財產,如雙方共同生活達到一定期限的,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按現行法律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如無特別約定,仍歸一方所有。在這一點上,將自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有關規定與婚姻法保持了一致。
2、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夫妻雙方應協商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夫妻雙方應協商一致。
將於12月27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對於夫妻共同財產雙方均有權進行處分。因日常生活需要而作出處分決定的,任何一方的決定即當然地代表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對共同財產進行重大處分時,雙方應協商一致。
這個司法解釋還規定,如果對方有理由相信夫或妻的表示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者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這一規定有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利。
3、當事人的近親屬可以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修改後的婚姻法增加了無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銷婚姻制度,原則規定了無效婚姻的情形。那麼,哪些人可以請求宣告婚姻無效或撤銷婚姻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釋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到法定婚齡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有權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和請求撤銷婚姻的權利主體分別作了具體規定,即: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當事人及其近親屬和基層組織都可以提出;以其他理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只能由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提出。
4、司法解釋對雙方未補辦結婚登記而起訴離婚作出規定
修改後的婚姻法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男女應當補辦結婚登記,但對於未補辦結婚登記而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如何處理,未作明確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對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司法解釋規定,對不屬於事實婚姻的,視具體情況分別予以處理。如男女雙方未登記而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的,告知其應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如果補辦,即從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認可其夫妻關系並按離婚訴訟處理;不補辦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這與以往對未經登記的情況除事實婚姻外,一律按解除非法同居關系處理的做法有所不同。
5、離婚後無住處屬生活困難應給予適當幫助
修改後的婚姻法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在界定「一方生活困難」時規定,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指出,「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方可用個人財產中的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也可以是房屋的所有權。
6、無過錯方離婚超過一年將喪失索賠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如果無過錯方在離婚一年後才向原配偶提出損害賠償請求,那麼這項請求將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明確規定,在程序上,若提出離婚的為無過錯方,則損害賠償請求必須與離婚的訴訟同時提出,否則即視為其對權利的放棄。在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中,可以就此問題在離婚後一年內單獨提出,也可以在應訴離婚之際一並提出。如果無過錯方在離婚訴訟案件進入到二審程序時才提出該項請求的,審判人員應當先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此問題在離婚後一年內另行起訴。
7、婚姻法修改前離異的父母可起訴爭取子女探望權
探望權是修改後的婚姻法新增加的內容。那麼在婚姻法修改前經判決離婚的雙方,是否有權利探望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子女?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的,當事人可就此單獨提起訴訟,法院應予受理。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還規定,當行使探望權出現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時,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中止探望權的行使;待中止情形消失後,再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雙方當事人恢復探望權的行使。
8、離婚時無過錯方不能向「第三者」索賠
如果夫妻雙方因為「第三者」插足導致離婚,無過錯方只能向自己的配偶索賠,而不能向「第三者」提出損害賠償請求。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天公布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的。
新的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因一方有過錯並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對當事人如何行使這一請求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規定,首先這項請求只能由無過錯方向自己的合法配偶提出,不得向婚姻關系以外的其他人提出。其次,必須是因為是對方的過錯導致離婚的。如果不提出離婚請求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準離婚的,便無權提出此類損害賠償請求或其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據介紹,自新修訂的婚姻法實施以來,各地法院對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理解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有些人認為這條規定可以適用控告「第三者」,或把配偶和「第三者」一起作為被告。根據立法本意,這些理解都不是正確的。
9、司法解釋對家庭暴力作出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明確規定,婚姻法中所稱的「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現行婚姻法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同居」不等於婚外戀
新婚姻法中的「同居」曾被許多人誤解,將重婚、婚外戀納入此范疇。這次司法解釋給予了明確規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有配偶與他人同居」不同於重婚和婚外戀。重婚是犯罪行為,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同居應是以婚姻名義的,應受刑法制約。違反紀律、道德界限,搞婚外戀、通姦則屬於紀律和道德譴責范疇。判斷是否為「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就要看雙方關系在時間上的持續性、關系的穩定性和是否居住生活等方面。
司法解釋二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可撤銷或變更的理由應如何把握?
答:司法解釋(二)第九條對當事人協議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協議可撤銷或變更理由規定為:「欺詐、脅迫等」說明其並不僅限於欺詐和脅迫。
但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確實有不同於一般民事合同的地方,由於離婚雙方畢竟有過夫妻名份,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可能還育有子女,在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除了純粹的利益考慮外,常常難以避免地包含一些感情因素,所以,人民法院在確認協議可撤銷或變更時,不能輕易將協議中一方放棄主要或大部分財產的約定認定為顯失公平或重大誤解,而予以撤銷或變更。同時對於「乘人之危」的認定,也應謹慎,不宜將急欲離婚的一方在財產上作出讓步視為另一方乘人之危的後果,只有在一方利用他方生產,行為能力受限而監護人監護不力等情況下,迫使他方簽訂明顯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協議,才可認定為乘人之危。
二、如何判斷彩禮?
答:司法解釋(二)中涉及的彩禮,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必須是基於當地的風俗習慣,為了最終締結婚姻關系,不得已而為給付的,其具有明顯的習俗性。因此,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訴請返還彩禮的案件,應當道德根據雙方或收受錢款一方所在地的當地實際及個案具體情況,確定是否存在必須給付彩禮方能締結婚姻關系的風俗習慣,否則只能按照贈與進行處理。不能適用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
三、可訴請返還彩禮的當事人范圍如何把握?
答:由於實踐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僅限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
對於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以男女雙方為原、被告的彩禮返還訴訟或在涉及彩禮返還的離婚訴訟中,被告提出原告不是實際給付人或自己不是實際接受人的抗辯,由於彩禮給付實際就是以男女雙方為利益對象或代表,因此人民法院對此抗辯可不予採信。
四、彩禮給付後,男女雙方僅是形成同居關系,為此,給付彩禮的父母或親屬依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第(一)項的規定要求對方返還彩禮的,能否支持?
答:能
五、應當返還的彩禮范圍如何把握?
答: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當符合條件卓越,已給付的彩禮應當予以返還,但在實際生活中,已給付的彩禮可能已經用於購置雙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實上已經轉換為男女雙方的共同財產,或者已在男女雙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因此,我們在處理涉及彩禮返還的案件時,就應當返還的范圍而言,要根據已給付的彩禮的使用情況,是否在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中發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關系或同居關系存續期間的長短等具體事實綜合把握。在處理方式上也應當靈活運用,特別是彩禮已轉化為共同生活的財產時,可將彩禮的返還與分割共同財產一並考慮。在分割中體現彩禮的返還。
六、能否直接按數量比例分割夫妻共同所有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答: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五條的規定,對於上述財產的分割,在當事人協商不成或按市價分配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根據數量按比例分配。由於該條規定本身並非一個強行性的規范,所以按「市價分配有困難」並非「按數量比例分割」的強制性前置條件。故實踐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個案情況,除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分配方案外,可以直接按數量比例分配。
七、在夫妻一方不要求持有有限公司出資額,成為股東的情況下,如何處理此部分的夫妻共同財產?
答: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以共同財產投資於有限公司,此部分共同財產已轉為了公司財產,由公司所有,離婚時不能直接分割。當夫妻協商同意由非公司股東的一方取得相應出資額成為股東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依照司法解釋(二)第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理。若該方不願意承受出資額外負擔為成股東,則可評估公司現有凈資產。公司凈資產為正值的,按夫妻一方出資比例計算出相應的凈資產價值,再按共同財產分割原則由取得出資額外負擔的一方給付另一方應得的錢款或財產。評估費用由主張評估一方預付,或雙方各半預付。當事人均不願意進行評估的,則人民法院可對此部分共同財產在離婚案件中不予處理
一、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收益中,哪些屬於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一)項規定的「應當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的投資收益」?
答:由於司法解釋(二)對「投資收益」的概念並無明確界定,在訴訟中,對於當事人主張的所謂「投資收益」,應根據不同財產形態的性質區別認定:
1、當事人以個人財產投資於公司或企業,若基於該投資所享有的收益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則對該公司或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利潤分配部分如股權分紅等,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應為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2、當事人將屬於個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因對房屋這類重大生活資料,基本上是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經營管理,包括維護、修繕,所取得的租金事實上是一種夫妻共同經營後的收入,因此,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租金一般認定為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證據證明事實上房屋出租的經營管理僅由一方進行,則婚姻存續期間的租金收益應歸房產所有人個人所有。
3、當事人以個人財產購買債券所得的利息,或用於儲蓄產生的利息,由於利息收益是債券或儲蓄本金所必然產生的孳息,與投資收益具有風險性的物質不同,應依本金或原物之所有權歸屬為個人所有。
4、當事人以個人財產購買了房產、股票、債券、基金、黃金或古董等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市場行情變化拋售後產生的增值部分,由於這些財產本身僅是個人財產的形態變化,性質上仍為個人所有之財產,拋售後的增值是基於原物交換價值的上升所致,仍應依原物所有權歸屬為個人所有。
具體實踐中,判斷個人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所有時,人民法院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對各種形式的個人財產的婚後收益,從是基於原個人財產的自然增值還是基於夫妻共同經營行為所產生來判斷,前者原則為個人所有,後者原則為共同所有。此外,若收益是基於個人財產與共同財產混同後進行投資行為所產生,證據證明具體比例的,推定為共同財產投資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
八、離婚訴訟中,夫妻雙方對破產安置補償費中,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所有的具體數額有爭議時,人民法院如何處理?
答: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之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的或應當取得的破產安置補償費應為夫妻共同所有,但考慮到實踐中存在著夫妻婚姻存續期間較短,以及破產安置補償費的具體構成,包含非工資補償或安置補償內容等特殊情形,若簡單將安置補償費用,一概作為共同財產處理,反而有失公平,並容易激化矛盾。
因此,若訴訟中當事人對破產安置補償費是否均屬共同財產爭議較大,難以確定其中屬於共同財產的具體數額時,人民法院可通過被安置方的婚齡與其工齡的比例來計算安置補償費中屬於共同財產的數額。具體而言,該比例大於1,則所取得的破產安置補償費均作為共同財產;比例小於1,則破產安置補償費中相同比例部分,為共同財產。如,夫妻一方以婚姻存續期間內取得破產安置補償費10萬元,該方婚齡為5年,工齡為10年,其婚齡與工齡的比例為1:2,10萬元安置補償費的1/2即5萬元為共同財產。若婚齡為10年,工齡為5年,其婚齡與工齡的比例為2:1,則10萬元安置補償費均為共同財產。

⑺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釋(二)第21條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釋義】 本條是關於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撫養和贍養義務的規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撫養子女既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子女應享有的權利。撫養是指父母撫育子女的成長,並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父母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可見,撫養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已經離婚,對未成年的子女仍應依法履行撫養的義務。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有條件的,在成年子女沒有勞動能力或出於某種原因不能維持生活時,父母也要根據需要和可能,負擔其生活費用或給予一定的幫助。對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自願給予經濟幫助,法律並不幹預。
父母對子女有教育義務。教育子女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子女間的親密關系,為教育子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教育好子女是父母雙方在法律上應盡的義務,也是社會道德的必然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有義務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家庭和國家、社會、學校一起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道德、文化、紀律和法律教育,也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教育。因此父母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導他們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未成年子女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等惡習。父母不但要對未成年子女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教育,同時為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學習和受教育提供應有的物質條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父母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父母應當尊重未成年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的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子女輟學。那種對子女只撫養不教育,或者只顧眼前利益讓子女「棄學務農」、「棄學從商」的做法,是不符合婚姻法的精神的,同時也是違反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應當注意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義務和共同責任,而非一方的單方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能免除該義務,這是現代各國幾乎都確立的父母共同親權的原則,這也是男女平等的體現。早期的民事立法幾乎都片面地把親權的行使交予父親一方,剝奪了母親一方對子女的親權。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33條曾規定,父母在婚姻關系存續中,親權由父單獨行使之。1970年修訂後的法國民法典第372條重新規定,父母在婚姻關系期間,共同行使親權。從而確定了共同親權的原則。日本在1948年修改民法時,在第818條中規定,親權由父母共同行使之。我國的婚姻法從體現男女平等的原則出發,也規定了父母雙方共同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如果父或母一方喪失撫養能力,如身患重病,完全喪失勞動或自理能力,可由另一方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
因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而引起的糾紛,可由有關部門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索撫養費的訴訟。人民法院應根據子女的需要和父母的撫養能力,通過調解或判決,確定撫養費的數額、給付的期限和方法。對拒不履行撫養義務,惡意遺棄未成年子女已構成犯罪的,應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同時子女對父母也有贍養扶助義務。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則是指子女對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關心、幫助和照料。父母撫養教育了子女,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民族培養了後代,他們理應得到社會和家庭的尊敬和照顧。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根據該規定,老年職工可以按照國家的規定領取退休金,沒有親屬供養的老人可以享受國家和集體提供的福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也規定: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但是,在我國發展的現階段,贍養老人還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國家和社會對老年人的物質幫助,還不能完全取代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十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人。
子女作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兒子和女兒都有義務贍養父母,已婚婦女也有贍養其父母的義務和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十一條的規定,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一切有經濟能力的子女,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維持生活的父母,都應予以贍養。對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應根據父母的實際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負擔能力,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贍養費用一般不低於子女本人或當地的普通生活水平,有兩個以上子女的,可依據不同的經濟條件,共同負擔贍養費用。經濟條件較好的子女應當自覺、主動地承擔較大的責任。贍養人之間也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並徵得老年人的同意。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贍養人所在單位監督協議的履行。
贍養人的義務具體還應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不得擅自改變產權或者租賃關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贍養人有維修的義務。二是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贍養人有義務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其收益歸老年人所有。三是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生活。贍養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變化而消除。
子女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給予扶助。當年老、體弱、病殘時,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需要贍養的父母可以通過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處理贍養糾紛時,應當堅持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通過調解或者判決使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對負有贍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情節惡劣構成遺棄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本條第四款特別規定了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溺嬰不僅僅指父母用水溺殺自己的嬰兒,父母殺死自己的嬰兒的行為都屬於溺嬰,包括將嬰兒用手扼死、用繩索勒死、活埋、悶死、餓死或凍死等行為。棄嬰是指父母對自己的嬰兒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的行為。1980年婚姻法只規定了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本次修改婚姻法,又增加了禁止棄嬰的規定。溺嬰和棄嬰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漫長的歷史時期,有些勞動人民因為生活窘迫,無力撫養子女而被迫溺嬰或者棄嬰。還由於存在著男尊女卑的制度和思想,在生育問題上重男輕女,因而溺、棄女嬰較多。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和婚姻法的貫徹執行,溺嬰和棄嬰的現象已大為減少,但並未完全絕跡。目前,仍有人出於傳統偏見,為了想生男孩而溺、棄女嬰,有的為了逃避撫養責任而拋棄患有先天性疾病、殘疾的嬰兒。認真貫徹婚姻法的這一規定,對於保護嬰兒的生命、實行計劃生育具有重要意義。
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是法定義務。除本法規定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中也規定,父母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子女;禁止溺嬰和棄嬰。根據這些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從子女出生之時開始,不論男嬰、女嬰,不論是否患有重病、是否有殘疾,父母都有義務予以撫養,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溺嬰屬於殺人罪,應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棄嬰構成遺棄罪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如屬於虐待,構成犯罪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嬰兒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適用本條時,應當注意本條適用於婚生父母子女之間、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繼父母子女之間、養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

⑻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釋(二)11條如何理解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是對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專他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屬財產的解釋。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⑼ 婚姻法解釋(二) 第十七條規定應該怎麼解讀

1、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合夥企業中的出資,另一方不是該企業合夥人的,當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其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對方時,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二)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可以對轉讓所得的財產進行分割;
(三)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但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可以對退還的財產進行分割;
(四)其他合夥人既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視為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2、前三款規定的前提是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第四十三條規定,新合夥人入伙,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入伙協議。
3、第四款目的在於保護合夥人配偶在離婚時入伙的權利,舉例說明,如甲乙離婚,甲在合夥企業的分割轉讓給乙,但是需要全體合夥人同意,如不同意,需行使優先購買權或同意退夥分割分割財產,如不同意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則乙直接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該合夥企業。

⑽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二

2004婚姻法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松有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松有
--------------------------------------------------------------------------------

各位記者、各位朋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已於2003年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並於今天公布,2004年4月1日起施行。下面,我就本解釋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意義等問題,向各位作簡要介紹和說明。

一、《解釋(二)》制定過程中的有關情況

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第二十一次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婚姻法的決定。新修改的婚姻法根據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對1980年制定的婚姻法進行了較大修改。它不僅對有關條文進行了修改,而且增設了一些新的制度。在法律作出重大修改的情況下,如何根據立法的本意,正確地將新的法律適用於處理各類婚姻家庭案件,是擺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指導下級法院正確適用新婚姻法,我們在新的婚姻法通過不久,便立即組織力量開展工作,並於2001年12月正式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解釋(一)》主要是對婚姻法修改後的一些程序性和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出解釋。《解釋(一)》的公布,對於正確處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審判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加以研究和解決,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部門又組織力量進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的調研和起草工作。

由於婚姻法關繫到千家萬戶,最高人民法院黨組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司法為民的要求出發,對《解釋(二)》的起草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2002年,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調研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當年的十大課題之一;2003年,《解釋(二)》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當年必須出台的十項司法解釋之一。

由於婚姻法涉及的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廣大人民群眾對《解釋(二)》的起草工作十分關注。在起草過程中,特別是在《解釋(二)》徵求意見稿在報紙和網上公布徵求意見後,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通過來信、互聯網路和各種媒體,為我們的《解釋(二)》徵求意見稿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既有人民群眾的迫切呼聲,也有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既有下級法院法官們的願望和要求,也有相關部門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和支持。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我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使我們倍受鼓舞,為我們起草好這一司法解釋增添了信心。

經過近兩年的調研和起草工作,特別是在廣泛徵求人民群眾意見以後,《解釋(二)》終於出台了。這次出台的司法解釋,主要針對審判實踐中急需解決的無效婚姻、離婚財產分割、夫妻債權債務等問題作出解釋。這些規定,不僅凝結著起草人員的辛勞,也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正是在吸收大家意見的基礎上,現在正式公布的《解釋(二)》的稿子,與原來徵求意見稿有了很大變化。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司法解釋稿吸收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多達數百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解釋(二)》出台後,不是說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都能夠找到具體、明確的依據了。審判實踐中還存在的其他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中繼續加以研究解決。

二、《解釋(二)》規定的主要內容

本次司法解釋,除對人民法院審理同居關系、無效婚姻等案件時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外,重點放在夫妻財產的分割及夫妻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解除同居關系及無效婚姻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這次司法解釋根據立法本意,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解除同居關系案件,除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以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涉及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解釋(二)》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考慮到「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為,如果當事人提起訴訟要求解除這一同居關系,人民法院當然應當受理,並依法解除同居關系。至於無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的同居關系,因不是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當事人如果起訴僅僅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如果當事人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這是因為,當事人在同居期間形成的財產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是屬於法律保護的民事法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給予保護。

無效婚姻制度,是婚姻法修改後新增加的內容。我們在《解釋(一)》中已經作出了許多規定。這次的司法解釋根據審判實踐的需要,又對一些具體操作性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比如對於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關系分別受理了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和請求離婚的不同案件時,應當先對無效婚姻案件進行審理,而離婚案件的審理則應當在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作出判決後進行。再如,無效婚姻關系當事人死亡後一年內,生存一方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除此之外,《解釋(二)》對無效婚姻的其他一系列規定,對於規范無效婚姻訴訟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關於彩禮應否返還的問題。我們深入各地調研時發現,結婚前給付彩禮的習俗在我國許多地區還相當普遍。彩禮,有的地方也稱為聘禮、納彩等。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當事人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彩禮的數額也不盡相同。在廣大農村及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許多家庭為了給付彩禮而全家債台高築,負擔較重。這次司法解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時,群眾意見最多、最集中的,就是對這個問題應當如何規定。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男女雙方結婚應當以愛情為基礎,不主張也不支持結婚以給付彩禮為條件。但是鑒於現在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給付彩禮的情況較為普遍,如果對彩禮問題完全不管,可能會使一些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受到嚴重損害。根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情況,我們在《解釋(二)》第十條中規定了可以要求返還彩禮的幾種情形:一是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是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給付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解釋中規定的第二和第三兩項,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盡管作出了上述規定,我們依然呼籲廣大青年和他們的家長們,要大膽破除給付彩禮的舊風俗,樹立社會主義男女平等的新風尚,使我們的婚姻關系能夠建立在幸福美滿的愛情基礎之上。

(三)關於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知識產權的財產性收益等款項的認定問題。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出現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等款項,在離婚分割財產時應當如何認定?是認定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還是認定為個人財產?按照這次司法解釋的規定,這些款項及費用,如果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或者應得的部分,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除此之外,則應當認定為個人財產。另外,知識產權取得後,因知識產權權利本身的取得與財產性收益的實現並不同步,判斷財產性收益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很難掌握。針對這一情況,這次司法解釋作出規定,屬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已經明確可以取得的財產性收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四)關於房屋價值及歸屬問題雙方達不成協議時如何處理的問題。目前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對房屋問題的爭議,多集中在帶有福利政策性質的房改房上。隨著國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行,當事人購買原來分給職工的房屋的情況已經十分普遍。由於當事人購買此類房屋時享受了國家規定的福利政策,所花費的購房費用遠遠低於同類房屋的市場價格。離婚時,雙方對這類房屋的價值及歸屬問題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房屋的價值並解決房屋的歸屬呢?為解決這一問題,這次司法解釋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應當按照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不宜以當初購房時的房款為依據,取得房屋一方給對方相對應的補償;二是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歸自己的,如果雙方同意,可以由雙方競價取得,未得到房屋的,可以獲得相對應的補償;三是雙方都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房屋進行拍賣,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

(五)關於夫妻間債權債務處理問題的規定。審理離婚案件時,對夫妻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是困擾法官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點,這次司法解釋作出了一系列規定。例如,對於一方婚前以個人名義所欠外債,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債權人向其配偶主張權利的,除非債權人能夠舉證證明該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否則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再如,對於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解釋(二)》之所以要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婚姻法對這個問題的立法本意是:既要保護夫妻的共同財產,也要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既要保護夫妻的共同利益,也要維護男女雙方的個人利益。

除上述內容外,《解釋(二)》還在協議離婚分割財產、軍人離婚分割財產、夫妻分割企業中的財產、離婚訴訟保全、親屬財產贈與等方面作出了相關規定。

三、《解釋(二)》出台的意義

婚姻法是一部涉及千家萬戶的法律,社會覆蓋面極廣。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對於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正確、合法、及時解決婚姻家庭糾紛,穩定婚姻家庭、保護兒童和婦女以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對於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各類訴訟案件總件數中,民事案件所佔的比例接近90%。而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所佔比例相當之高。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如果當事人因婚姻家庭問題發生糾紛不能得到及時合法和妥善的解決,其後果不僅僅是婚姻的破裂,家庭的解體,而且影響到公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到人的全面發展,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次《解釋二》的出台,實際是將司法為民的思想轉化為司法便民、司法利民的具體措施,是「三個代表」思想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它對於促使家庭這一社會細胞的和諧穩定,促進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這次《解釋(二)》的出台,有利於正確、及時、合法解決婚姻家庭糾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一大的社會背景下,人民法院審理的大量婚姻家庭案件,也不斷出現新的類型,即使是傳統的婚姻案件也不斷出現新的特點。在這一新的社會條件下,如何貫徹落實新婚姻法的精神,解決現實的婚姻家庭糾紛,是擺在人民法院面前的重要任務。由於這次《解釋(二)》是根據已經發生變化的我國婚姻家庭的現實制定的,能夠合法有效地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例如,根據我國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個人擁有公司股票、股份的現實,這次司法解釋就作出了夫妻離婚時如何處理企業財產、股票和股份的規定;根據房改的精神,我們對如何認定房屋的價值,如何解決房屋的歸屬作出了具體規定;根據中國目前的國情,我們作出了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返還彩禮的規定。在《解釋(二)》正式實施後,將給人民法院正確、合法、及時解決婚姻家庭糾紛提供更加統一、明確的依據,有利於法制的統一,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再次,這次《解釋(二)》的出台,有利於維護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維護弱者的合法權益,特別是維護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是衡量一個社會是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把對子女及女方合法權益的維護作為一項重要原則。我們這次制定司法解釋時,也比較注意貫徹落實這一原則。比如在分割夫妻財產時,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婦女往往在經濟上不佔據主導地位,對於家庭財產的經營管理等介入不多,而在家務勞動、照顧老人及孩子等方面付出較多等情況,在財產處理時都注重對女方權益的保護。再如,在涉及軍人離婚財產分割問題時,我們在考慮軍人財產的特殊性的同時,對婦女的合法權益也給予了充分的考慮。我們的這一做法,不僅得到軍隊同志的支持,也得到全國婦聯同志的支持。我相信,《解釋(二)》正式實施後,兒童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將會得到有效的維護。

謝謝大家!

2003年12月26日

熱點內容
離婚案件怎麼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3 17:11:29 瀏覽:361
掃描件與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3 17:06:17 瀏覽:881
法律優先原則與行政法 發布:2025-05-13 17:00:20 瀏覽:800
舊宮司法局 發布:2025-05-13 16:48:05 瀏覽:240
外企經濟法 發布:2025-05-12 18:24:03 瀏覽:311
存單司法凍結 發布:2025-05-12 17:09:56 瀏覽:414
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2 16:45:02 瀏覽:194
法存在於那個社會 發布:2025-05-12 16:16:43 瀏覽:971
合同法17自考 發布:2025-05-12 16:04:41 瀏覽:752
中國合同法第141 發布:2025-05-12 15:11:57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