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私法與社會法

私法與社會法

發布時間: 2020-12-25 00:14:25

⑴ 為什麼社會法既不屬於私法又不屬於公法

社會法是什麼呢?來比如反壟斷法、反自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這些現代法律主要是解決經濟規劃、環境保護、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性的問題。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會法」的提法。

⑵ 公法和私法有什麼區別

公法與私法分類的基本意義,
在於便於法律的適用。區分二者的實益在於,易於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應適用何種法律規定,應採用何種救濟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應由何種性質的法院或審判庭受理,應適用何種訴訟程序。梁慧星先生在談及公法與私法的分類時說,法律之分為公法與私法,乃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大成果。他同時引用德國學者基爾克的論斷: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是今日整個法秩序的基礎。如果這一區別被混淆,甚至無視公法與私法的本質差異,作為社會調整器的法律將會失靈,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將會處於混亂之中。具體言之,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主要有以下不同意義。

(一)從利益保護的重心來看,
公法以維護公共利益即「公益」為主要目的,私法則以保護個人或私人利益即「私益」為依歸。
「利益說」曾是公、私法劃分標準的有力學說,這種論說是以利益多元化和多極化的客觀存在為基礎的。

羅爾斯·龐德將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三類。法律與利益發生聯系的紐帶是利益主體的行為。法律主體的行為與一定的利益追求相關聯,人們努力奮斗所追求的一切都與其利益相關。法律對正當利益的保護是通過設置適當的行為標准來完成的。

公法著重保護的公共利益,首先是超越私主體的具體的和特殊的利益,其次也是其他各種利益的平衡器,在其他各種利益發生沖突時為政府實施調控和干預充當一個正當合理的借口。

公共利益是為維護共同體之間的共存共處而存在的,是共同體之間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就實際情形而論,公法所維護的公共利益表現為各社會共同體之間的秩序、安全、公正、自由等人類基本的生存價值和制度環境。

私法主體在私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區域內所尋求的是各自獨立的私人利益,包括財產利益及人身利益兩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應當嚴格區別國家作為行政管理者和作為財產所有者兩種不同的身份。

當國家以特殊的私法主體面目出現時,如以國家名義發行國債、接受無主財產或取得無人繼承的財產等,國家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而仍然屬於私法上的「私人」利益,這是由國家的多重法律身份所決定的。

⑶ 請問保險法是屬於私法還是社會法(公私混合法)

保險法屬於商法 商法屬於私法 所以是私法 至於社會保險法和保險法完全不同

⑷ 公法的含義私法的含義社會法的含義它們之間的區別

公法是指涉及公權力的法律,私法是指涉及平等主體間的民商事法律關系的法律,主要區別就在於主體的地位,公法主體雙方的地位不平等

⑸ 公法,社會法與私法的含義

去網上搜下啊

公法是配置和調整公權力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公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內部或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之間,以及調節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如果從各部門的調整來看,公法就是典型 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首先,公法是配置、調整公權力的法。公權力是公法的著眼點。凡是現實意義上的公 權力,就需要現實意義的公法來調配。

其次,公法的范圍包括調配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公法和調配公權力與私權利關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對私權利的干涉層面,而非僅僅國家權力層面。公權力的邊界是個人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當然,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的,因為,任何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權利和權力)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這一意志物化為各種國家機關(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司法機關、武裝機關等),這時就形成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並存的現象,兩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的程序影響對方。或者說,沒有不受公權力管轄的私權利,也沒有不受私權利影響的公權力。兩者影響的最終原因或動因應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規范的總和。這些規范在調整的具體客體、對象、方法等方面不盡相同,也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甚至及其分散。

第四,公主體、公利益、公權力、公權利等一切公的范疇都應由公權力來調整,自然要公法來調整。可以籠統地說,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個人(私域)的事由私法來管。

第五,公法的調整范圍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社會越發展其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公權力也就越發展。但是,這與對人們私權利的保護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權力擴張的同時,私權利也在擴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私權利的擴張,公權力也就沒有了土壤。封建社會的公權力與私權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個單一的部門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於規范公權力,因此界定公法時應以公范疇為線索和參照,而在公范疇中以公權力最為核心,因此,公法學應從公權力開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范是法律規范,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表現為制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家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家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系、橫向配置、縱向配置、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系。(三)公法關系。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動態的、歷史的,是經濟、政治等諸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公權力有擴張的趨勢,國家越來越需要向社會授權,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法。」它們實質上屬於公法范疇,應劃到公法的范圍內

私法,相對於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規范私權關系的法律。

公、私法之區分

目前區分公、私法並未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益說。根據調整的利益關系的性質,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
二、主體說。根據法律關系主體的不同。 但比較多數人採的是所謂的「新主體說」, 這一個說法的區分標準是: 如果一個法律關系中,出現的法律主體其中一方是以公權力姿態出現的國家主體, 那麼適用在這個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就是公法; 反之,如果雙方沒有出現這樣的主體, 就是私法.
舉例來說:台北市政府向池上便當訂購飯盒, 這里台北市政府出現的姿態,和公權力無關.
必須注意的是,新主體說是用來區分「法律」本身的定性, 而「法律關系」是公法關系或者私法關系, 則是另一件事情.
三、性質說(隸屬說)。調整的是縱向隸屬關系還是橫向平等關系。這在很長時間內佔主體地位。
四、理念說。根據法的理念。調整分配正義的是公法,交易正義的是私法。
五、決策說。公法是受到約束的決策的法,私法是自由決策的法。

⑹ 為什麼會出現公法私法和社會法的劃分

法律有很多的分類方式
公法、私法、社會法的分類只是其中一種分類方式。簡單點說,這樣分回類的目答的就是要讓人們對各種法律的性質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從而更好的針對不同案件適用不同的法律。
典型的公法如行政法,典型的私法如民法,社會法的話像環境保護法。

⑺ 公法,社會法與私法的含義

社會法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社會保障法、勞動法等,主要是公法,部分涉及私法的內容。

⑻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社會法是公法還是私法我們老師講的好像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公法
因為它代表全部的勞動人民~~
私法的說法是地方性質的

⑼ 公法、私法、社會法各自包括哪些法(部門)

公法:涉及調整國家公共權力的法,一般為憲法、行政法、訴訟法等。
私法:調整私權的法,如民法、商法等。
社會法:以社會公益為主要目的的法,如環境保護法。

熱點內容
公司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4 05:48:14 瀏覽:898
民事訴訟法2014全文 發布:2025-07-04 05:47:17 瀏覽:518
馬化騰法官 發布:2025-07-04 05:36:12 瀏覽:501
珠寶行業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5:33:58 瀏覽:7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路侵權 發布:2025-07-04 05:16:10 瀏覽:75
民事訴訟法71條75條 發布:2025-07-04 05:13:58 瀏覽:581
內蒙王勇律師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739
法治素養思修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865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員的五險一金 發布:2025-07-04 05:02:44 瀏覽:144
公司被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4 04:49: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