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一定社會
『壹』 決定一定社會中法律本質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麼
統治階級的意志,理由如下:
1、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具有一般性,體現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不僅被統治階級須服從法律規定,統治階級的成員也要遵守法律的規定,對於、統治階級個別成員違法,法律也要予以追究,法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2、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具有統一性,法的各種規定都直接或間接地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在法的具體規定中不僅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且也反映其他階層,甚至被統治階級的某些要求,但這些要求不能違背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1)法是一定社會擴展閱讀:
法的本質:
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一、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2、法只能屬於統治階級的。法只能在經濟上、政治上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3、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4、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的和社會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會關系。
5、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的決定,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二、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1、法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但統治階級意志本身並不能直接形成為法。由統治階級的國家制定或認可,才能成為法。
2、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之所以採取國家形態是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三、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1、一切行為規則、社會規范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強制性是最強的――即不執行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不執行――輕者剝奪權利、重者剝奪生命。
2、國家強制力的物質形態:即一系列的國家執法組織:法院、檢察院、監獄、軍隊、警察等保證實施。
四、法的社會性
1、法的基本屬性——階級性。
2、法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法在實現統治階級職能的同時,還"執行由一切社會性質產生的各種公共事務"的職能。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進步,法所具有的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社會職能,在有關經濟、科技、環境等法律部門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正日益取得發展。
『貳』 法的性質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且受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句話對嗎
法的性質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且受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句話對。
因為根據唯物史觀,統治階級的意志歸根結底是由這一階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這里講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主要是指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也就是指社會經濟基礎。
所以,法律也就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一個上層建築,或者說,社會上層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法的性質和發展由經濟基礎決定,反過來,法又對經濟基礎有能動作用,為經濟基礎服務。
任何一種法能否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不僅要看它能否很好地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且更要看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法是一定社會擴展閱讀
事實上,經濟以外的各種因素,政治、思想、文化、歷史、民族、宗教、習慣、地理環境等等,在法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它們與法的關系是極為錯綜復雜的。如果將經濟因素理解為惟一的因素,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就無法理解。
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法律,都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基礎上的(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大體上是相同的),因此我們說它們的法都是資本主義法律,但在這些國家的法律之間或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的法律之間,存在了可以說千差萬別的情況。如果把經濟看作是惟一的決定因素,是無法解釋這種情況的。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分析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時,應肯定:它是中國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全國人民意志的體現。這種法律的根本任務是保障和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叄』 10.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法在本質上是社會成員公共意志的體現
B
A錯,法在本質上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C錯,法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
D錯,受規律的影響,這個很明顯
『肆』 法的性質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並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句話對嗎
在鴉片戰爭以前,清朝比西方的國家富有,就是說清朝的經濟基礎比西方的雄厚,可是西方的法的意識卻比清朝強。
『伍』 為什麼在研究法的本質時要增加法的內容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這一內容
因為在研究法的本質的時候要增加法的內容,因為是這個是最基本的。
『陸』 簡述法律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規范)對本人行為起到導向、引路的作用。其對象是每個人自己的行為。法律的指引是一種規范指引,它不同於個別指引。
2.法律的評價作用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人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價標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對象是他人的行為。任何社會規范(如道德、政治紀律)都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的作用。
3.法律的預測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人們根據法律可以預先估計人們相互間將怎樣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等,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的相互行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
5.法律的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來制裁、強制、約束違法犯罪行為。這種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行為。
(6)法是一定社會擴展閱讀:
法律除了有社會作用之外,還有對國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約束下。國家的經濟才會有一個快速穩定的上升空間。
2,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民主政治。法律還能推動國家民主建設,法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用法於人。建法於人。
3,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精神文化。法律還能讓國家的精神文化層次有一個質的飛躍,人們學習法律,不斷的提高各方面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法的作用
『柒』 怎麼理解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人類具有社會性,而且科學越發達、社會需求越復雜、社會分工越細表現的社會會性內越強,例如,一輛汽容車就需要十萬道工序才能出廠,其中只要有一道工序出現問題,就會多少影響我們的駕駛安全或舒適性等。
為了使社會良性、有序運行發展,必須規范人類行為的底線,規范底線的就是法律。所以,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捌』 法與社會的關系
法以社會為基礎
法是社會的產物。
社會性質決定法律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最終決定著法律的本質。不同的社會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質或歷史形態的社會,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法律的內容、特點和表現形式也往往不盡相同。中國當前正處於一個社會迅速變革的時期,這一偉大變革必然帶來對於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層建築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並不僅消極地反映社會,而且對社會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它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
社會是法的基礎;如果相反,以法為社會的基礎,那麼,實質上就可能強迫社會接受那些已經被這一社會生活條件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恆不變的東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產生於舊的社會基礎之上,舊的法律也不可能長期在新的社會基礎上生存和延續。
舊的法律是從舊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也必然同舊的社會關系一起消亡。因此,舊的法律不可能成為新社會發展的基礎。如果保存那些屬於前一個社會時代的,由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會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創立的法律,這種法律肯定會同新的社會共同利益發生矛盾,因此會導致濫用國家權力去強迫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從少數人的利益。
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的起源和經濟根源。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階級的出現,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會的性質決定法的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最終決定法的本質 。馬克思說:「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本的,那是法學家的幻想。相反,法律應以社會為基礎。法律應該是社會共同的,由定的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現,而不是單個人的恣意橫行。」
(8)法是一定社會擴展閱讀:
法與社會共同利益:
社會共同利益是以社會名義出現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需要以及實現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個社會中都有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每一種類型的法都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而通過法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與法的階級本質密切相關。
法律維護社會共同利益對全社會都有利,能夠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但這個社會總是一定階級在其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所以法律維護一定社會的共同利益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時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這部法律規范也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要服從於整個法律體系的規律性和使命,所以,這部分規范也具有階級傾向性。
法通過規定社會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確認和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調節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等的關系,積極預防和制裁侵犯社會共同利益的違法行為。在社會主義社會,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會共同利益的范圍大大擴展,社會主義法對社會共同利益的確認和保護也呈擴展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