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保險
A.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哪條提到人壽保險
您好,《合同法》本身沒有直接提及人壽合同這個關鍵詞,但是保險本身就是合同回的一種,您是想了解法答律對保險的規制,應該去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這里為您列舉第二條:
第二條
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B. 保險受哪些法律保護
保險知識的認知度不夠,不少人對於購買保險是持觀望態度,而下面通過了解與保險相關的法律條款,加深對保險的認知,知道保險是受法律保護的,在購買保險時候多一份放心。接下來太平洋保險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1、受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 《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二條: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撫養、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身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 2、保險是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保險法》第三十九條: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被保險人死亡後,沒有明確指定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按照《繼承法》分配。 3、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4、保險是免稅的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五款規定:保險賠款免納個人所得稅。 5、保險是不用公證的婚前專屬財產 《婚姻法》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註: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因人身傷害或患疾病所獲得的人身保險賠償金,因與該個人有密切關系,主要用於受害人的治療、生活,具有特定的用途,因此,該類財產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應當歸取得保險金的一方所有。 6、壽險公司不得解散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並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法》第九十二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准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C. 貸款合同出現保險類費用違反了合同法第幾條
保險費=保險金額×保險年限×年保險費率
其中:保險金額一般要求大於等於貸款金額,各家銀版行要求不一權定相同;
保險年限一般要求大於等於貸款期限,各家銀行要求不一定相同;
年保險費率各家保險公司不一定相同,一般最低為0.06%。
有的銀行不要求必須買這種保險;有的銀行根據客戶的情況(是否VIP或貴賓客戶)決定是否必須買
或確定相應保險金額和期限,有的銀行要求必須買。
如果貸款以後提前還清貸款,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退還相應部分的保險費。
工資條款在復合同中屬於法定的條制款,公司隨便更改條款行為是違反勞動法的規定。及時公司發出通知,也未經您本人的同意,是不能強行變更的。其實公司屬於變相侵害勞動者的報酬權利。你可以去找人事相應進行維護自己的權利。
E. 在法律上,保險合同適用《保險法》《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問題上應優先適用什麼
這涉及法律適用的問題,原則是: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相對而言,保險法是特別法,應該優先適用,保險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現在是民法總則)
F. 保險不能避債和避稅。《合同法》第七十三條里的規定是代位求償權的規定,《司法解釋一》第十二條對《合同
正解。。。
合同法是基本法律,保險法是普通法律,裡面的條款解釋需要遵從基專本法。
「避稅避債」要求的條屬件是很嚴格的,並不是說所有保險都避稅避債。很看不慣保險業動不動就「避稅避債」,根本就是誤導客戶,雖然我也是保險代理人。。。
G. 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
保險合同的法律關系和一般法律關系一樣,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組成。
保險合同的主體為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和保險合同的關系人;保險合同的客體是被保險人在保險標的上的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的內容就是保險合同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保險合同和其他合同一樣必須有合同的當事人作為承擔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的主體。
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就是投保人和保險人,這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由於保險合同可以為自己的利益亦可為他人的利益而訂立,因此除投保人外,有時還有受益人的存在。同時,保險合同是保障合同,保障的對象是意外危險事故在其財產或其身體上發生的人,即被保險人。
如被保險即投保人當然為合同當事人。如被保險人非投保人則和受益人一樣屬保險合同關系人,也可稱其為第三當事人。保險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通常均在保險合同中載明,保險人則需在保險合同上簽章。
保險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涉及專門知識和技術,因此除當事人、關系人外還得有補助人。主要補助人有: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證人。
另外,保險法律中也少不了保險中介人,一個成熟的保險市場必須有買方、賣方、中間人,我國現有的保險法,只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濟人作了簡單的規定,而對保險公估人沒有規定。
為了規范保險活動,加快民族保險業的發展,我國應該加快立法的步伐,特別對保險中介人的法律規定。要用法律保護中介人相應的合法權利。僅靠《保險法》第六章規定是不適應保險市場的發展變化的。
保險合同中存在多方合同主體,當然,主體之間也存在復雜的法律關系,通過對合同主體的相關法律規定的分析,我們認識到保險法律關系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