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目錄

社會與法目錄

發布時間: 2020-12-27 00:00:58

『壹』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家族
第一節 家族范圍
第二節 父權
第三節 刑法與家族主義
一 親屬間的侵犯
殺傷罪
奸非罪
竊盜罪
二 容隱
三 代刑
四 緩刑免刑
第四節 親屬復仇
第五節 行政法與家族主義
第二章 婚姻
第一節 婚姻的意義
第二節 婚姻的禁忌
一 族內婚
二 姻親
三 娶親屬妻妾
第三節 婚姻的締結
第四節 妻的地位
第五節 夫家
第六節 婚姻的解除
一 七出
二 義絕
三 協離
第七節 妾
第三章 階級
第一節 生活方式
飲食
衣飾
房舍
輿馬
第二節 婚姻
一 階級內婚
二 婚姻儀式的階級性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祭祀
第四章 階級(續)
第一節 貴族的法律
第二節 法律特權
一 貴族及官吏
二 貴族及官吏的家屬
第三節 良賤間的不平等
一 良賤
第五章 巫術與宗教
第六章 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
結論
附錄 中國法律之儒家化
瞿同祖先生學術年表
社會史視野中的法律瞿同祖訪談
瞿同祖談治學之道

『貳』 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圖書目錄

第一篇 社會研究基礎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徵
一、社會研究及其意義
二、社會研究的特徵
三、社會研究中的困難
第二節 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
一、方法論
二、研究方式
三、具體方法和技術
四、社會研究方法體系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
一、方法論背景
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比較
第四節 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的主要階段
二、研究過程示例
第二章 理論與研究
第一節 理論及其層次
一、理論的概念
二、理論的層次
三、判斷理論優劣的標准
第二節 理論的構成要素
一、概念
二、變數
三、命題與假設
第三節 理論與研究的關系
一、「科學環」:研究的邏輯
二、兩種推理方式
三、理論對經驗研究的作用
四、經驗研究的理論功能
第四節 理論建構與理論檢驗
一、理論建構的過程
二、理論檢驗的過程
第三章 選題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研究問題及其來源
一、研究問題的概念
二、研究問題的來源
三、一個實例
第二節 選題的標准
一、重要性
二、創造性
三、可行性
四、合適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的明確化
一、研究問題明確化的含義
二、研究問題明確化的方法
第四節 文獻回顧
一、文獻回顧及其意義
二、文獻回顧的方法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第五章 測量與操作化
第六章 抽樣
第二篇 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七章 調查研究
第八章 實驗研究
第九章 文獻研究
第十章 實地研究
第三篇 資料分析與表達
第十一章 定量資料分析
第十二章 定性資料分析
第十三章 撰寫研究報告
附錄
參考文獻

『叄』 法學基礎理論的目錄內容

第一部分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與范圍
第一章 法的特徵
第一節 法、法律的詞義
一、漢語「法」與「法律」的演變
二、法與法律在西語中的區分
三、我國當代「法」與「法律」的使用
在我國當代法學理論中,法律有廣狹兩層含義。在我國現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廣狹兩層含義。
第二節 法的形式特徵
一、調整行為關系的規范
行為關系是法律的調整對象。法律通過對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系。法律的調控對象既是社會關系又是行為。對於法律來說,不通過行為控制就無法調整和控制社會關系。法律是以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的規范。
法律的規范性。法律的概括性。法律的構成要素中以法律規范為主。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中包括行為模式、條件假設和法律後果;這是法律的規范性最明顯的標志。法律的規范性決定了它的效率性。
二、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和認可
制定和認可是法律創制的主要方式。法律的國家性。法律的普遍性。
三、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凋整機制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法律的利導件。法律的利導性取決於: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是雙向的。
四、通過程序而強制予以實施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的強制力以法定的強制措施和制裁措施為依據。法律的強制力具有潛在性和間接性。法的程序性。近現代法律只是對法的程序標准加以正當化,使法律實施的方式更科學、更理性。
第三節 法的本質特徵
一、如何認識法的本質
鑒別「本質」與「現象」;界定「內容」與「形式」;區分「實然」與「應然」。
二、法的意志性與規律性
法律是意志與規律的結合。但我們卻不能把法律與規律等同起來。
三、法的階級性與共同性
法律是階級統治和社會管理的手段。
四、法的利益性與正義性
從應然意義上講,法律是為實現社會正義而調整各種利益關系的工具。
第二章 法律歷史
第一節 法律歷史概說
一、古代的法律
古代存在奴隸制和封建制兩種歷史類型的法。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共同點,所以在法學上常被合稱為「古代法」。
二、資本主義法的產生與發展
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法的出現。資本主義法經歷的發展階段。
三、社會主義法的產生
中國社會主義類型的法的出現。
第二節 法律歷史的規律
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規律
跟隨生產力發展進程漸變的規律。與國家同步產生的規律。與宗教、道德從融合到分化的規律。法律的產生經歷了出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長過程。
二、法律發展的一般規律
不斷進步的規律。法律發展受經濟條件決定。法律歷史類型的更替與繼承。依賴於革命或改革。
第三節 法律的歷史傳統
一、中西法律傳統的差異
在法律哲學與法律精神方面。在法律結構與法律文化方面。在司法體制與司法程序方面。在法律形式與司法技術方面。在法律民族性與國際性方面。
二、法系與歷史傳統
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
三、西方兩大法系歷史傳統的比較
兩個法系可從這些方面比較:法律淵源傳統、法典編纂傳統、法律結構傳統、法律適用傳統、訴訟程序傳統。
第三章 法律作用
第一節 法律作用釋義
一、法律作用的對象與實質
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是法的兩大作用對象。而法要作用於社會關系必定要通過對人的行為的調整。法的作用的實質。
二、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的劃分
法的規范作用是基於法的規范性特性。法的社會作用是基於法的本質、目的和實效進行考察的。法的社會作用的對象是社會關系。規范作用是社會作用的手段,社會作用則是規范作用的目的,規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會作用則具有內容性和本質性。
第二節 法的規范作用
一、指引作用
二、評價作用
三、預測作用
第三節 法的社會作用
一、法的社會作用的方式
以法的形式確認一定的社會利益關系。以法律手段調節實際生活中的社會利益關系。制裁也是法的社會作用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對權力和權利實行約束,促使權力的節制運行和權利的依法行使。法的組織與引導功能。
二、階級統治作用和社會管理作用
第四節 法的局限
一、法律具有保守的傾向
法律具有不能適時應變的弊端。法律無法窮盡一切社會現象,因此會存在遺漏。法律語言給適用帶來標准難以統一的問題。法律存在著從管理走向強制,從控制走向壓制的潛在危險。法律執行的高成本問題。法總是十分依賴其外部條件。
二、法的局限性與法治應當付出的代價
第四章 法律制定
第一節 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徵
一、法律制定的概念
二、法律制定的特徵
三、立法體制
第二節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法律制定的指導思想。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二、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性相結合原則
三、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
第三節 法律制定的程序
一、法律議案的提出
二、法律議案的審議
三、法律議案的表決
四、法律的公布
第四節 法律效力
一、法律對人的效力
二、法律的空間效力
三、法律的時間效力
第五章 法的要素
第一節 法律原則
一、法律原則的概念及其種類
法律原則是法律規范的基礎或在法律中較為穩定購原理和准則。
二、法律原則的作用
第一,直接決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內容和價值傾向;第二,它是法律制度內部協調統』的重要保障;第三,它對法律改革有導向作用;第四,它指引法律推理、法律解釋和補充法律漏洞,對強化法律的調控能力有重要作用。
第二節 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的含義
法律概念是指人們在長期的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上,對經常使用的一些專門法律術語進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義的概念。
二、法律概念的分類
第三節 法律規范
一、法律規范的概念與結構
二、法律規范的種類
第六章 法律體系
第一節 法律體系結構
一、公法與私法
傳統的法律體系。公法。私法。
二、社會法的出現
在現代法律體系中,出現了經濟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等,它們是以傳統公法要素與私法要素為基本框架、以傳統公法和私法的調整方法為原型混合而成的第三種結構要素,我們稱之為社會法。
三、三大結構要素的區別
三個結構要素在調整對象、作用方式、法律本位、法律價值等方面存在著區別。
第二節 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與原則
一、法律部門的概念
法律部門與法律制度、法律規范的關系。
二、我國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
將法律體系按照社會關系與調整方式兩種標准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
三、法律部門劃分的原則
客觀原則。目的原則。平衡原則。發展原則。主次原則。
第三節 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部門法結構
現代法律體系中憲法的地位。當代中國法律體系是在憲法的統領下,由三個結構要素(公法、私法和社會法)構成。劃分為若干個法律部門,主要包括政治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親屬法、經濟法、社會保障法、環境與資源法等。
第四節 法的分類
一、法的分類概述
法律分類的目的。
二、法的一般分類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實體法和程序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持別法。國內法和國際法。
三、法的特殊分類
公法和私法。普通法和衡平法。聯邦法和聯邦成員法。
第七章 法律關系
第一節 法律關系的概念
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 法律關系的種類
一、基本法律關系、普通法律關系與訴訟法律關系
二、平權型法律關系與隸屬型法律關系
三、絕對法律關系與相對法律關系
第三節 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一、法律關系主體
二、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
第四節 法律事實
一、法律事實的概念
二、法律事實的種類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一節 法律行為
一、法律行為的內在方面
法律行為是指受法律控制和調整的,用法律作為評判標准因而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對法律行為,應從動機、目的和認知能力等內在方面進行認識。
二、法律行為的外在方面
法律行為應從舉動、手段和效果等外在方面進行認識。
第二節 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與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包括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二、法律責任的分類
法律責任的分類包括:公法責任和私法責任;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三、歸責與免責
第三節 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二、法律制裁的種類
法律制裁的種類主要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違憲制裁。

第九章 司法原理
第一節 司法權的性質
一、司法權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
我國國家機構體系中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種權力的法定的分上關系。司法權是守護國家有關法律的一種權力,主要是指審判權。司法權與行政權從結合到脫離的歷史演變。
二、司法權是判斷權
司法權與行政權有實質性不問,司法是一種判斷,而行政是一種管理。
第二節 司法的特徵
一、司法的被動性
行政權在運行時具有土動性,而司法權則具有被動性。
二、司法的中立性
三、司法的形式性
行政權更注重權力結果的實質件,但司法權更注重權力過程的形式性。
四、司法的穩定性
五、司法的專屬性
六、司法的法律性
行政權主體職業的非法律件,司法主體職業的法律性。
七、司法的終極性
八、司法的交涉性
行政權運行方式的非交涉性,司法權運行方式的交涉性。
九、司法的非服從性
十、司法的公平優先性
第三節 司法體制
一、西方司法獨立的理由
二、司法權的體制保障
司法權的所有特性都要求司法在體制上的獨立性,同時,要使上述特性還原給司法權的話,又都取決於司法權在體制上的獨立性。
第十章 法律職業
第一節 法律職業特徵
一、法律職業的概念
二、法律職業的特徵
法律的專業性和職業的專門性;法律職業機構的獨立性;法律職業的分層性『法律職業的倫理性;法律職業的一體化。
第二節 法律職業主體
一、法官
法官的地位;法官的資格;法官的獨立;法官的權利和義務。
二、檢察官
檢察官的作用;檢察官的職責:檢察官的任職資格。
三、律師
律師的分類;律師的職能;律師資格。
第三節 法律職業倫理
一、法律職業倫理的概念與特徵
法律職業倫理即法律職業道德,它集公共性、職業性與政治性十一體。
二、法律職業倫理的原則
人性原則;理性原則;人權原則;司法公正原則。
三、法律職業倫理的規范
法官、檢察官職業倫理規范,律師職業倫理規范。
第十一章 法律思維
第一節 法律意識與法律思維
一、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的概念和分類。
二、法律思維方式
法律思維方式的概念和特徵。
法律思維方式是一種特殊思維,它指職業法律群體根據法律的品件對人的思維走向進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是受法律意識和操作方法所影響的一種認識社會現象的方法。
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主要包括:法律思維是一種規范性思維;是一種站在人性惡的立場上思考的一切行為的思維方法;是一種求實的以尋求利益為日的的思維方法。
第二節 法律淵源的識別
一、法律淵源的概念
法律淵源是指法官等職業法律群體對什麼樣的法律性資料具有法律效力的認定,它包括法源理論和法律表現形式兩個方面。
二、法律淵源的識別
三、法律淵源的主要表現形式
法律淵源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制定法、判例法、習慣法、國際條約、法理學說、公平正義觀念等。
第三節 法律推理與法律解釋
一、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與事實兩個已知判斷為前提,運用科學的方法和規則為法律適用提供正當理由的一種邏輯思維活動。
法律推理有形式推理和辯證推理兩種。
二、法律解釋的概念
法律解釋的概念、待征、原則和方法。
法律解釋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遵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對各種法律性資料的法律意義所作的說明。
法律解釋應具有合憲法、專門性及待處理案件的關聯性特徵。
法律解釋的原則主要包括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
三、法律解釋的方法
法律解釋的方法.包括文義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目的解釋。
第十二章 法治國家
第一節 法治與法治國家的釋義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概念及其內涵;法治與人治、德治的區別,
二、法治國家的概念
三、法治的主體、客體和標准
第二節 法治觀念
一、善法惡法觀念
二、法律至上觀念
三、法的統治觀念
四、權利文化觀念
第三節 法治原則
一、通過法律對權力的控制原則
二、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原則
三、權利保障原則與社會自由原則
四、公民義務的法律化和相對化原則
第四節 法治條件
一、法制的統一性
二、法律的一般性
三、規范的有效性
四、司法的中立性
五、法律工作的職業性

『肆』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作品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調查研究概述
一、調查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調查研究發展簡史
三、調查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節調查研究的分類
一、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分類
二、按調查目的分類
三、按執行方式分類
四、按時間維度分類
五、按應用領域分類
第三節調查研究的一般過程
一、調查設計
二、實地抽樣
三、資料搜集
四、資料處理
五、撰寫報告
第二章基本抽樣方法
第一節調查總體與抽樣框
第二節一階段抽樣
一、簡單隨機抽樣
二、系統抽樣
三、分層抽樣
四、整群抽樣
第三節多階段抽樣
一、按規模分層抽樣
二、PPS抽樣
三、規模測量值
第四節抽樣誤差與樣本規模
一、簡單隨機抽樣的抽樣誤差
二、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規模
第三章抽樣實務及問題
第一節區域抽樣
一、按戶籍資料PPS抽樣
二、從住戶中抽取被訪者
三、按居住地地圖法抽樣
第二節隨機數字撥號抽樣
一、搜集相關信息
二、隨機數字撥號的技術
第三節非抽樣誤差
一、抽樣框誤差
二、無回答誤差
第四章題目設計方法
第一節題目的類型
一、開放式題目
二、封閉式題目
第二節事實和行為題目
一、明確測量目標
二、澄清概念和術語
三、幫助被訪者確定信息
四、減少社會遵從效應
第三節主觀狀態題目
一、主觀測量與標准化
二、對人或事物的評價
三、對某種觀點的看法
四、知識狀況的調查
第四節指數與量表
一、多個指標測量
二、指數
三、總加量表
四、語義差異量表
第五章問卷設計與評估
第一節編寫題目
一、陳述調查目標
二、分析框架與變數清單
三、問卷題目設計原則
第二節評估題目
一、焦點小組討論
二、深度訪談
三、實地試調查
第三節問卷的編排與格式化
一、問卷結構
二、題目的排列順序
三、問卷的排版與印刷
第六章資料搜集方法
第一節 自填問卷
一、郵寄問卷
二、其他自填問卷方法
三、優缺點分析
第二節當面訪問
一、普通當面訪問
二、電腦輔助個人當面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三節電話訪問
一、普通電話訪問
二、電腦輔助電話訪問
三、優缺點分析
第四節方法選擇的考慮因素
一、成本
二、總體與抽樣
三、調查周期
四、調查內容
五、回收率
六、資料質量
第七章標准化訪問
第一節標准化訪問概述
一、標准化訪問的含義
二、訪問員誤差
第二節標准化訪問的原則
一、完全按題目提問
二、適當的追問
三、完整記錄答案
四、保持立場中立
五、訓練受訪者
第三節訪問員的挑選
一、訪問員的基本條件
二、人口學特徵的影響
三、其他因素的影響
第四節訪問員的培訓
一、培訓內容
二、培訓方式
三、培訓時間
第五節對訪問員的督導
一、督導指標
二、督導方法
第八章數據處理
第一節資料檢查與校訂
一、資料檢查
二、資料校訂
第二節資料編碼
一、編碼的一般規則
二、開放題編碼技術
三、編碼手冊
四、特殊題型的編碼
第三節數據錄入與整理
一、決定錄入方式和軟體
二、人工錄入的注意事項
三、數據清理
四、缺失值的處理
第九章調查中的其他議題
第一節調查報告
一、調查報告概述
二、技術報告的寫作
第二節調查中的倫理限制
一、告知同意
二、隱私與保密
附錄:隨機數表
後記
擴展閱讀
1.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涵義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關於社會調查研究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作為一個體系,它包括選擇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資料、解釋調查結果及檢驗調查結論等。作為一門科學,它包括三個層次的知識:它是一種專門的科學理論;它是一種哲學觀點,表達了一種價值觀念;它包括了獨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內容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它包括:課題的確定及其方法;調查研究的目的;研究類型;研究範式;分析單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設計;研究假設;研究的理論結構;社會測量;概念的操作等。
(2)資料收集的方法。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確定調查對象的方法,諸如全面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二是收集資料的具體方法,諸如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試點法、會議法等。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3)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它包括:資料的整理;資料的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3.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特點
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與傳統的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相比較,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主要有: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深刻;第二、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備和科學;第三、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調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學;第四、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使社會現象的認識更符合客觀實際;第五、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第二、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第三、充分佔有客觀材料,分析它的發展形式和過程,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第四、在研究和認識社會現象特殊性基礎上,採取不同的形式解決不同的問題。
(2)科學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研究成果要用數據、資料說話,觀點、意見、建議不能憑空臆造;第二、調查的資料必須有效地說明調查者所要說明的觀點;第三、調查結論於調查資料之間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3)系統性原則。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有:第一、要注重調查對象的整體性;第二、界定系統的界限應明確清晰;第三、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於外在的聯系;第四、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第五、要注意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於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5. 社會調查研究的作用
在當代中國的具體條件下,調查與研究比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第一、社會調查研究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第二、社會調查研究為正確地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提供客觀依據;第三、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其他行業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6. 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
(1)社會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環境、人口、文化,其中對文化的理解是難點。掌握自然環境、人口、文化於社會調查研究的關系。
(2)社會調查研究對象的類型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社會群體、社會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7. 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
社會調查研究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以下類型:
(1)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可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2)根據調查研究的時序,可劃分為:橫向研究、縱向研究。
(3)根據調查研究的性質,可劃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指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得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其特點是:在實地調查搜集資料方面,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中,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概念和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它是為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由此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要素之間量的關系。定量研究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對於認識社會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現象不僅具有質的規定性,而且還有量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是說明事物是什麼,
量的規定性則是說明多少的問題。只有對社會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才能正確認識某些事物。定量研究雖被廣泛重視,但有些社會現象還無法進行定量研究,有些社會現象也只能進行粗略的定量研究,精確程度不高。因此,社會調查研究類型的發展趨勢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從定性出發,經過量化過程,再返回到定性,以達到正確認識社會現象的目的。
社會調查法的內容
社會調查法是研究性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是什麼?弄清社會問題。
2、為什麼?尋找問題原因。
3、怎麼辦?尋找解決方法。
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社會調查法的實施
1、明確社會調查研究的四要素
(1)調查什麼?
(2)誰去調查?
(3)向誰調查?
(4)怎樣調查?
2、明確社會調查研究專題設計的基本要求
(1)發現、提出社會問題,確定社會調查研究專題。
(2)確定誰去調查?向誰調查?調查什麼?
(3)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具體設計,解決怎樣調查的問題。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結論與建議。
(7)理論思考與討論

『伍』 法制與社會的最新目錄

論民間法及其與國家法的關系 楊二慶
我國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限制研究 朱培燁
埃利希視角下的「法律多元」 閆曉琴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哲學價值 喬楚,崔春秋
論商號權與商標權的沖突及解決 吳文昊
論我國知識產權的行政法保護 牟鵬浩
少數民族特色商品的著作權保護 詹和靜
零售侵權復製品行為歸責問題研究——兼談《刑法》第217、218條之沖突與消解 胡振灝
網路隱私權的民法保護問題研究 鄒佳瑋
從法律制度淺議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法的關系 張君菡
論不當得利的證明責任分配 王秀淼
淺談律師偽證罪的存廢 柳菁瑩
關於勞教制度廢除的法哲學思考 厲志
河南省轉型期城市社會性弱勢群體利益訴求制度研究 王慕蘊
論我國壟斷協議刑事責任制度的構建 吳冬雪
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制度的完善——基於公共服務理論的分析 張旭
淺析行政復議制度運行的問題及對策 方宗浩,康文博,張賽男
試論法治文化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調解制度的新發展 李華奇
論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保護制度 李美鑫
論案卷排他性制度——兼論我國行政處罰聽證程序的完善 李蓓
對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的研究 張麗
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李志鵬
我國監視居住制度的適用及相關立法完善空間 張旭
人民監督員制度研究 尹相麗
論新刑事訴訟法關於律師辯護制度的完善與思考 陳小冬,高玥
淺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魏星
淺析附限制性條件中的資產剝離制度 張昱沁,吳瓊
初探專利權評價報告的法律屬性 劉謙
從華為「辭職門」事件淺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曾晶晶
論網路視頻盜版中的利益平衡——以網路影音、快播侵犯著作權案為例 顏燚
對《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拓展性思考 徐佳琪,張芳
非上市公司現金對賭的會計處理和法律效力 胥振陽
依法治企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從「禁止『奴性條款'」入法談起 劉昊昕
簡析土地分層利用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魏慶
論瑕疵出資股東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限制與恢復——戴某與J建設公司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案 楊怡鳴,何偉,曹艷梅
精神病人犯罪引發的思考 陳雨薇,謝文浩,楊昊唯
刑事錯案原因的多維透視 余海舟
論斡旋受賄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合並的構想 劉傑
扒竊相關問題探析 韓梅
淺談農民異地轉移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成因及對策 葉文忠
關於捕後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的調研報告 李新國,李英燕
關於對違法違規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情況分析的報告 程志民,張井濤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體現的法律觀點 任衍磊
論債務償還所附條件是否影響債務履行 梁小鳳
規范民間金融的基本問題研究 魏若男
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額的思考 貴立義,李瑾
預算公開的重要意義 吳瓊,張昱沁
上海自貿區設立民營銀行的探索及其法律跟進 趙衍
論公司章程中結構性條款的優先性 胡俊
論仲裁與訴訟的關系——以司法有限干預為切入點 魏學亮
庭前會議有關問題研究 謝艷梅
試析惡意訴訟的規制 肖智敏
司法公開對法院庭審活動的影響探析 曲明娜
淺論公證活動中的咨詢解答 賴穎
淺析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立案偵查模式的改進 劉禹
淺議民事電子送達 楊展
芻議法醫鑒定檔案利用及社會價值 郭建軍,陳新星
淺議審查逮捕程序的訴訟化 周其國
高官異地審判制度化折射出的司法獨立陰影 樊一璞
民事虛假訴訟的防範與治理中檢察院的作用 王京陽,景宏晨
論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可訴性 董曉文
買賣不破租賃規則中租賃關系的司法判定 張先群,張偉
非法證據排除中司法人員行為規范思考——新合理利己主義人性觀視角 阮小茗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缺陷及對策——以新《環保法》第五十八條為視角 尹睿年
淺談運用偵查技術固定職務犯罪證據 武斌
關於我國公共行政機構行政效率的社會學反思 王紫艷
基層審判人員學歷構成對法制體系的影響——以A市B縣法院為例 吳國邦,趙琪,郭子琪
消防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錢亮
論我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葛小抱
對做好延邊州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的幾點探討 劉磊
檢察機關司法警察隊伍體制改革相關問題探究 劉曉珊
地方公務員法治意識調查與分析 譚忠秋
網路問政中政府的回應性問題研究 李婧雅,田麗莎,白清睿
國家保障民生的憲政基礎與我國保護民生法律規制及其可行性研究 陳紹文,吳月月,俞夢丹
施工企業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強化策略解析 范遠堂
建立公安機關反腐倡廉長效機制的構想 周磊
淺議怎樣加強公安機關反腐倡廉建設 王艷平
也談環境行政不作為之規制 秦美虎,黃凱凱
從執法規范化入手提高司法公信力 陳禮永
基於群體上訪事件的信訪工作機制探析 張勝前
論大學生在用人單位兼職的主體資格 岳曉紅,雷永翠
個人律師事務所的發展現狀與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律師事務所為例 鄭才微,王紹旺
法治微電影探析 史興慶
微博反腐背景下大學生對公共官員隱私權范圍界定——以湛江大學生為例 郭靜雯
試論自媒體對公安機關工作的影響及應對——以微博為例 陳佳
淺析管理人專業化市場化之進路 孫世光
「人格結構與選擇」理論視閾下的道德困境——以社會「不敢扶」老人為例 汪小進
淺談摹仿老年人簽名筆跡鑒定 申高軍,馮永勝
遠海護航戰略情報信息共享的內容探討 王勇,周尤亮,黃瑩
鄉鎮圖書館(站)信息化建設創新路徑探討 樊靜蘭
河南省兩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張喜轉
論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 張耀方
法醫病理學屍檢對死因分析的意義 李宏偉,張海鵬,劉彥軍
論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 肖瑤
道路自信的自信之源 李方媛
試談未成年父母將嬰兒遺棄至嬰兒安全島問題 潘聖仁
涉法涉訴信訪與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思考 陳帥,張洪,廖成中
關於企業融資租賃風險評估與管理的研究 王雪韻
關於信息化技術與檢察機關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問題研究 郭漢文
我國現代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研究 劉曉科
我國PM2.5污染現狀及立法防治初探 王蔥
國際旅遊島背景下的海南農村法治建設探析 於軍
城鎮化視角下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若干問題思考 劉海艦
協同創新與縣鄉財政轉型對接——以革命老區江西省寧都縣為例 李丹
整體視閾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創新 楊偉榮
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案例的選取原則——以認識系統運行論為視角 王小鳳
從醫療糾紛現象引發加強醫學生法律教育的思考 鄧明峰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 梁冬梅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探討 張永強
網路環境下中小股東知情權保護 張文革
談網路隱私權的保護 吳漠塵
我國《婚姻法》夫妻財產制司法解釋研究 賈翠萍
試論快遞合同糾紛中的責任承擔 趙麗博
論房屋租賃合同中的風險防範 吳柯彤,趙鳳偉
國家法在鄉土社會的尷尬處境 鄢德奎
法律術語的風格特點與翻譯策略 徐鳳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與對策 林華偉
淺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張友明
當前法醫鑒定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 張海鵬,李宏偉,劉彥軍
論我國社區矯正遭遇的瓶頸及出路 劉小溪
論中國私家偵探的合法性 陳嘉慧
19世紀英國殖民當局有關印度婦女的立法改革及其影響 楊玲玲
辦理瀆職罪特殊罪名適用問題的探討 李金明
暴力恐怖犯罪的情報應對研究 王曉楠
淺談性騷擾及其法律規制 劉震
越軌同伴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個體調節因素研究進展 臧剛順
人人貸模式下各方主體民事法律關系探究 黃詩怡
論最密切聯系原則在中國的繼受及完善 劉婷
環境污染與環境侵害的民事責任 王振傑
預告登記焦點問題再探 陳瑩
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及法律對策研究 張博宇
「高陵模式」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周資貴,賈宙,張艷
論商家「最終解釋權」的法律效力 徐琳
BOT法律問題探析 徐磊,閔傑
刑法禁止令的性質探究 王玲
對交通事故無責卻違法逃逸行為的定性問題研究 劉蓮芝
論犯罪中止的犯意徹底放棄問題 楊倩
對我國經濟犯罪死刑廢止的可行性分析 張永泉,徐可
分析常見的跨境經濟犯罪問題 王虹
共同過失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謝景輝
大學生激情犯罪探析 曹瓊洋,邵宗林
保外就醫出監研究 廖會文,黃舒婷
新國情下的私人偵探法律問題芻議 王於志
美國槍支問題的困境 蔣暢奇
葯物臨床試驗中知情同意的法律問題分析 楊健
《法制與社會》徵稿

『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解讀的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解讀的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基本養老保內險容

第三章基本醫療保險

第四章 工傷保險

第五章 失業保險

第六章 生育保險

第七章 社會保險費征繳

第八章社會保險基金

第九章 社會保險經辦

第十章 社會保險監督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十二章 附則

『柒』 社會與法2013年普法欄目劇都有哪些

社會與法2013年普法欄目劇目錄
2013年
《普法欄目劇》 20131231回家-十二集精編版(六)

劇照(24張)

《普法欄目劇》 20131230 回家-十二集精編版(五)
《普法欄目劇》 20131229 回家-十二集精編版(四)
《普法欄目劇》 20131228 回家-十二集精編版(三)
《普法欄目劇》 20131227 回家-十二集精編版(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226 回家-十二集精編版(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225 三集迷你劇-卧底精編版(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224 迷你劇集-卧底精編版(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223 迷你劇集-卧底精編版(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222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兄弟」篇(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221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兄弟」篇(四)
《普法欄目劇》 20131220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兄弟」篇(三)
《普法欄目劇》 20131219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兄弟」篇(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218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兄弟」篇(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217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姐妹篇(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216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姐妹篇(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215 迷你劇集-卧底前傳之姐妹篇(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215 心術
《普法欄目劇》 20131213 幻影
《普法欄目劇》 20131212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十集(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211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九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10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八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9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七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9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六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8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六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7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五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7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四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6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三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5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二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3 十集迷你劇-蘆花似雪 第一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202 閨蜜殺手
《普法欄目劇》 20131201 心跳游戲
《普法欄目劇》 20131130 白與黑
《普法欄目劇》 20131129 男友「門」(下)
《普法欄目劇》 20131128 男友「門」(上)
《普法欄目劇》 20131127 青春作伴(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6 青春作伴(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5 微影集-錯殺(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4 微影集-錯殺(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3 空窗(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2 空窗(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1 第二春(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20 第二春(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9 陽光下的秘密(下)
《普法欄目劇》 20131118 陽光下的秘密(上)
《普法欄目劇》 20131117 借命 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6 借命 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5 迷你劇集-親情保衛戰(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114 迷你劇集-親情保衛戰(第三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3 迷你劇集-親情保衛戰(第二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2 迷你劇集-親情保衛戰(第一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111 微影集-古鎮妙探
《普法欄目劇》 20131110 迷你劇集-尋親記(三)
《普法欄目劇》 20131109 迷你劇集-尋親記(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108 迷你劇集-尋親記(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107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106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八)
《普法欄目劇》 20131105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七)
《普法欄目劇》 20131104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六)
《普法欄目劇》 20131103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五)
《普法欄目劇》 20131102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四)
《普法欄目劇》 20131101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三)
《普法欄目劇》 20131031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030 九集迷你劇集-陰影下的秘密(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029 十字街頭-午夜驚魂
《普法欄目劇》 20131028 十字街頭-逃亡之路
《普法欄目劇》 20131027 十字街頭-頂罪者
《普法欄目劇》 20131026 十字街頭-無證駕駛
《普法欄目劇》 20131025 十字街頭-替身
《普法欄目劇》 20131024 遇見(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23 遇見(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22 迷你劇集 餘震(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021 迷你劇集 餘震(第4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20 迷你劇集 餘震(第3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9 迷你劇集 餘震(第2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8 迷你劇集·餘震(第1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7 熬婚(下)
《普法欄目劇》 20131016 熬婚(上)
《普法欄目劇》 20131015 犟鴛鴦
《普法欄目劇》 20131014 冤家路不窄-古城一家親
《普法欄目劇》 20131013 冤家路不窄-送子觀音(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2 冤家路不窄-送子觀音(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1 冤家路不窄-青銅雀(下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10 冤家路不窄-青銅雀(上集)
《普法欄目劇》 20131009 冤家路不窄-尋人啟事
《普法欄目劇》 20131008 AB劇集-密室疑案之B面(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1007 AB劇集-密室疑案之B面(三)
《普法欄目劇》 20131006 AB劇集-密室疑案之B面(二)
《普法欄目劇》 20131005 AB劇集-密室疑案之B面(一)
《普法欄目劇》 20131004 AB劇集-密室疑案之A面(下)
《普法欄目劇》 20131003 AB劇集-密室疑案之A面(上)
《普法欄目劇》 20131002 我本神探-無忌童心(下)
《普法欄目劇》 20131001 我本神探-無忌童心(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30 我本神探-房心術(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29 我本神探-房心術(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28 我本神探-刷卡也瘋狂(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27 我本神探-刷卡也瘋狂(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26 古鎮奇譚-心慌慌(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25 古鎮奇譚-心慌慌(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24 古鎮奇譚-劇組疑雲(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23 古鎮奇譚-劇組疑雲(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22 四集迷你劇·甜蜜蜜(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0921 四集迷你劇·甜蜜蜜(三)
《普法欄目劇》 20130920 四集迷你劇·甜蜜蜜(二)
《普法欄目劇》 20130919 四集迷你劇·甜蜜蜜(一)
《普法欄目劇》 20130918 救父
《普法欄目劇》 20130917 婚姻調解人(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16 婚姻調解人(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15 古鎮奇譚-空怨(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14 古鎮奇譚-空怨(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13 微影廳-真實與謊言
《普法欄目劇》 20130912 古鎮奇譚-七夜(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11 古鎮奇譚-七夜(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10 姐妹情深(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09 姐妹情深(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08 古鎮奇譚-失憶(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07 古鎮奇譚-失憶(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06 留守女
《普法欄目劇》 20130905 古鎮奇譚-古宅(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904 古鎮奇譚-古宅(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903 忍無可忍
《普法欄目劇》 20130902 夜影下的白蘭
《普法欄目劇》 20130901 古鎮奇譚-危險旅程(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31 古鎮奇譚-危險旅程(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30 退路
《普法欄目劇》 20130829 古鎮奇譚-雙瞳(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28 古鎮奇譚-雙瞳(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27 微影廳-孤星淚(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26 微影廳-孤星淚(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25 古鎮奇譚-謎一樣的眼睛(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24 古鎮奇譚-謎一樣的眼睛(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23 愛的邊緣
《普法欄目劇》 20130822 古鎮奇譚-零點鍾聲(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21 古鎮奇譚-零點鍾聲(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20 雙重身份
《普法欄目劇》 20130819 噩夢醒來是早晨
《普法欄目劇》 20130818 迷你劇集·雙面人魔(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0817 迷你劇集·雙面人魔(二)
《普法欄目劇》 20130816 迷你劇集·雙面人魔(一)
《普法欄目劇》 20130815 微影廳-陌路姐妹(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14 微影廳-陌路姐妹(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11 微影廳- 陰霾(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10 微影廳- 陰霾(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09 微影廳- 無處可逃(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08 微影廳- 無處可逃(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07 微影廳- 轉嫁
《普法欄目劇》 21030806 微影廳- 出賣情感的人(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05 微影廳- 出賣情感的人(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04 女監檔案-浮生若夢(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803 女監檔案-浮生若夢(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802 家有來客
《普法欄目劇》 20130801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0731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八)
《普法欄目劇》 20130730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七)
《普法欄目劇》 20130729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六)
《普法欄目劇》 20130728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五)
《普法欄目劇》 20130727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四)
《普法欄目劇》 20130726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三)
《普法欄目劇》 20130725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二)
《普法欄目劇》 20130724 九集迷你劇-聽見涼山(一)
《普法欄目劇》 20130723 迷你劇集-女人戰爭(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0722 迷你劇集-女人戰爭(二)
《普法欄目劇》 20130721 迷你劇集-女人戰爭(一)
《普法欄目劇》 20130720 黃桷樹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719我本神探 緊急營救(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718我本神探 緊急營救(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717我本神探 困惑
《普法欄目劇》 20130716我本神探 青花劫
《普法欄目劇》 20130715我本神探 虐貓人
《普法欄目劇》 20130714我本神探 噩夢迷局(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713我本神探 噩夢迷局(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712 我本神探 閃婚之痛(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711 我本神探 閃婚之痛(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710 我本神探 婆婆也是媽
《普法欄目劇》 20130709 女監檔案·最難的夢(下)
《普法欄目劇》 20130708 女監檔案·最難的夢(上)
《普法欄目劇》 20130707 迷你劇集-最陌生的親人(大結局)
《普法欄目劇》 20130706 迷你劇集-最陌生的親人(四)
《普法欄目劇》 20130705 迷你劇集-最陌生的親人(三)
《普法欄目劇》 20130704 迷你劇集-最陌生的親人(二)
《普法欄目劇》 20130703 迷你劇集-最陌生的親人(一)
《普法欄目劇》 20130702 目擊者

『捌』 現行有效的地方性價格法規,規章和重要規范性文件目錄是哪一文件的附件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是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制定全國性的行政法規、國務院部委制定部門規章、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制定地方性規章,除以上外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均可依法制定規范性文件(有時政府省部一級也會制定規范性文件,人大是無權制定規范性文件,但有權審查)。
規范性文件的時效,需看制定機關賦予其的時效,法律對此無明確規定。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涵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但部分地區探索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統一製作、統一編號、統一管理的"三統一",初步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的規范管理。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是指在制定規范性文件時,即明確其效力存在的具體期限,除非在有效期屆滿前經過評估並作出繼續適用的決定,否則有效期屆滿後規范性文件就自動失效,不得再作為適用的依據。
2006年廣州市政府首次在規范性文件中引入有效期制度 ,同年鄭州市政府下發《關於建立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的通知》,對規范性文件規定了有效期。隨後全國多地相繼出台關於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的規定。然而,由於目前國務院尚未就規范性文件的有效期制度進行統一規定 ,而地方政府對此又處於自下而上的探索階段,導致各地對規范性文件的有效期規定差別較大。這就說明,各地雖然對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予以認同,但在具體功能定位上認識並不統一,因此從功能定位這一獨特視角入手,對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進行探討。
一、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的功能定位
按照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的結構性過程。當社會行動主體要求滿足更多的需求時,自然要求社會系統能夠提供新的功能,從而導致社會結構的分化和新的結構化過程。社會結構功能的不斷分化,是為了推動實現更高程度的社會整合,就是說社會行為主體的變化與其自身的符號性結構變化同步,社會的結構穩定被異質性因素分化而不斷復雜化。
功能分化以分化後達到功能專門化和高效化為理論預設,以實現有限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效能最大發揮為目標,因而成為社會發展的主線。
任何一種社會制度的本質都可以通過它所具有的社會功能表現出來,而功能確立反過來有利於促進社會制度的合理化。按照結構功能論的相關普適性理論,將有效期制度置於整個規范性文件制度中進行考察,其應當具有以下功能:
(一)自動淘汰功能
規范性文件作為行政機關行使法定職權的衍生物,有效地彌補了成文法滯後社會生活變化的缺陷,成為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下,行政機關執法活動往往優先選擇適用規范性文件而不是法律,這就使得文件治國成為習慣和傳統,大量的行政性文件被制定出台。
在有效期制度建立前,由於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眾多,打架、沖突、重復的情況時有發生,政出多門、政令不一、各行其是導致政府管理失去有效控制。又因為在效力期限上有始無終,規范性文件竟然漸成泛濫之勢。要在浩如煙海的文件堆中尋找准確適當的執法依據,對執法部門而言顯得非常困難。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最便捷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根據「現實需要」制定新的文件作為執法依據,這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規范性文件的膨脹。
有效期制度的確立,意味著建立了一個長效的規范性文件淘汰機制,因為規范性文件制定時設定明確的有效期,預示著只要到期未被重新發布,規范性文件就會自動失效,而不必通過定期清理宣告失效的方式來認定。這種以時間為節點的自然淘汰機制,確保了適時消滅不必要或者不合時宜的規范性文件,從而有效控制規范性文件數量,避免其數量上過度膨脹。由此,行政執法所遵循的依據會更加集中、明確和有針對性,執法資源利用效率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二)動態清理功能
「法律既為社會力,則社會變遷,法現象不能不與之俱變.然其社會里,一經具有成形法規體制之後,不論其為習慣法與成文法,其形體固定靜止而不變。社會之狀態,既常推移變遷而瞬時之停止,則法規形體與社會之實要之間,自不免發生間隙。」 這就是著名的法律失靈理論。與此同理,作為與社會生活聯系更為緊密的行為規范,規范性文件的更迭相對於法律而言更為迅速,失靈的可能性也更大。
為了消滅沒有實效的規范性文件,我國以往主要依賴不斷開展專項清理和集中清理活動,同時消除過時文件與現行文件沖突問題。但這種繁雜的運動式文件清理方式,並不能很好地解決文件超發問題,因為這種清理工作主要由政府法制部門來實施,受人員、時間等條件限制,只能夠對一定時間段的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往往是舊的文件未清理,新的文件已經相繼出台。如果清理工作由相關政府部門在系統內進行,由於清理標準的原則性、概括性,加之清理主體的復雜性,因為政府部門對規范性文件的起草、管理並不統一,清理效果可想而知。比如,雖然近年來我國已經多次開展類似清理活動,但諸如獨生子女費每月5元,實行了31年;職工探親假規定,實行了32年;每月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洗理費、書報費,實行了30多年;防暑降溫費,「模糊執行」了53年。有些規定在數十年前出台後就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沉睡」不醒中卻仍在行使對今日社會的指導性職能。
有效期制度的確立,意味著建立了一個動態的規范性文件清理機制。明確具體的有效期迫使政府部門必須定期對其活動和制度進行評價,這就促使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必須增強工作自覺性,主動跟蹤規范性文件的實施情況,並依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及時對規范性文件進行實施後的評估,並對其內容進行更新,對其效力進行重新明確。由此,政府法制部門也就由規范性文件的具體清理者轉變為清理行為的監督者,既節省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監督制約功能
「一切擁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移的一條經驗,擁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需要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鳩對權力擴張性的闡釋,深刻揭示了對權力進行制約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而現代政治學已經揭示,權力制約的途徑無外乎以權力制約權力和以權利制約權力。
有效期制度打破了規范性文件「終身制」,行政機關不可能在文件制定時再奉行一勞永逸,也不可能僅因為「管理需要」就制定新的規范性文件,而對舊的規范性文件熟視無睹。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形成了行政機關自上而下的層級監督,立法機關由外而內的權力監督,以權力制約權力成為現實。而規范性文件未向社會統一發布不得作為執行依據的依法行政強制性規定,使得規范性文件由「內部規定」演變為全面公開的對象,社會大眾可以明確知悉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和時間效力。特別是隨著權利意識、監督意識的增強,公眾跟蹤行政機關對規范性文件的制定,關注相關制定機關的後續行為,並及時對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和制定程序提出異議,已經成為當前政府法制部門開展規范性文件審查的常態,以權利制約權力成為可能。
在全方位的監督之下,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必須及時進行實施後的評估、修改或確認等行為,行政不作為、慢作為成為不可能,規范性文件立、改、廢的隨意性也會被有效避免,因為上位法變化而導致的規范性文件事後違法問題也會被及時發現並調整。同時,基於在合理期限內可以預見的規范性文件效力變化,公眾對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甚至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等制度提出意見建議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由此規范性文件的質量得以保障,制定過程的科學性、民主性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秩序安定功能
穩定性是制度的本質屬性,也是其價值基礎,因為任何制度都是通過一系列制約來實現的。作為公共規則,制度從建立到實現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制度的建立到真正發揮作用並形成一定的經濟社會秩序,必須依賴公眾對該制度進行了解、學習、熟悉和適應。正是基於制度的穩定性,社會公眾可以產生安定的預期,進而進行理性決策。相反,如果一項制度的效力可能隨時突然終止,則難言權威性,公眾也就不會對其產生信任。即使是執法者,也會因此隨時面臨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有效期制度的確立,意味著建立了一個穩定的規范性文件適用機制。通過設定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有效期,使得公眾對於文件的生效和廢止期限清楚明白,並且產生依規行為即會獲得合法收益並且受到法律保護的合理期待。這種期待的特性會在國家和公民之間形成一個基本的利益訴求,即「公民以國家的規定和措施為準的期待和安排,不會因為快速的、也許甚至是倒退的改變而受到破壞和剝奪。」 換言之,公眾就能根據已公布的規范性文件的「生命」期限做出妥當處置,有效規避規范性文件失效後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風險,因為規范性文件主要是根據一定的經驗需求,將權利(力)義務的一致性、連貫性引入了法律過程中,為公民社會生活提供了較高程度的有序性和穩定性。人們容易據此作出是積極作為還是消極不作為的選擇。
另一方面,規范性文件「生命」周期的不可逆,有利於制定部門規范自身的行為,減少部門利益對規范性文件內容的影響,防止利益部門化和部門利益法制化。而規范性文件到期的自動失效,使得行政部門難以再將「終身制」的規范性文件作為擋箭牌,以對其有利的原有規定來逃避現有義務的履行成為不可能。在動態的調整中,秩序的安定可以得到公平、規范、有效地維護。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