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經濟法
❶ 經濟法中免稅科目與不征稅科目有什麼區別
《企業所得稅法》的頒布,首次在我國法律上確立了「不征稅收入」概念,這是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一大制度創新。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財政撥款是指政府在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時,按照年度預算安排的資金撥款,比如對農業、教育、醫療、環保、科技等領域的資金投入,具體可表現為財政補助、專項財政補貼等,企業、事業單位等主體如果獲得相應的財政撥款,不管是從獲取目的,還是從資金性質等角度分析,該項收入都具有突出的公益性,雖然財政撥款也是一種收益,但按照可稅性原理,如果一項收益具有非盈利性或公益性,就不應該對其征稅,因此不應對財政撥款征稅。
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有關規定,依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務的過程中,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向特定服務對象收取的費用。
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決定,為支持某項公共事業發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償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一方面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或具有非營利性,或具有公益性及公平性,從而不具有可稅性;另一方面,兩者多屬於財政性資金,都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基於「征稅者不對自己征稅的原理」,兩者也具有不可稅性。
雖然免稅收入如國債利息收入,也不具有可稅性,但它在性質上屬於稅收優惠,是國家基於經濟效率、社會公平、政治穩定等政策性的考慮,運用稅收政策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中規定對特定納稅人和課稅對象給予減除或減輕稅收負擔的一種措施,進一步說,它是一種稅式支出,即國家為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稅法中對正常的稅制結構有目的地規定一些背離條款,造成對特定納稅人和課稅對象的稅收優惠,並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以起到稅收激勵或照顧的作用。
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的區別可簡要歸納為:不征稅收入本身不構成應稅收入,而免稅收入本身已構成應稅收入,但基於稅收優惠政策而予以免除,這可以說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區分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的理論意義所在。
❷ 關於經濟法中個人所得稅稅收策劃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根據《中華來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自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的文件法規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政策主要有: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鄉、鎮以上(含鄉、鎮)人民政府或經縣以上(含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有機構、有章程的見義勇為基金會或類似組織,獎勵見義勇為者的獎金或者獎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免徵個人所得稅。
(3)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4)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進一步規定,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❸ 增值稅零稅率與免徵增值稅有什麼區別
增值零稅率與免徵增值費稅是不同的。
免徵增值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
如所得稅往往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免稅金額部分以零稅率表示,當然所得稅並無轉移稅額的問題。再如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規定稅率為零的投資項目僅指免掉投資項目本身應納稅額,其外購各種商品和勞務,實際上都是含稅的,並不退還其已納增值稅稅額。
(3)免稅經濟法擴展閱讀: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簡並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並明確了適用11%稅率的貨物范圍和抵扣進項稅額規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參考資料:增值稅增值稅網路
❹ 零稅率,免稅,不征稅三者有啥區別呢
一、概念不同
1、不征稅
指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的項目。
2、免稅
屬於原本需要征稅的而根專據稅法相關屬規定,給予某些項目取得收入免予繳納增值稅的稅收優惠。
3、零稅率
增值稅稅率的一種,主要適用於納稅人出口貨物和跨境應稅行為。零稅率在計算繳納增值稅時,銷項稅額按照0%的稅率計算,進稅額允許抵扣。
二、適用時間不同
1、不征稅
沒有硬性的適用時間段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2、免稅
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免稅、減稅規定的,可以放棄免稅、減稅,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免稅、減稅後,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免稅、減稅。
3、零稅率
納稅人銷售適用增值稅零稅率的服務或無形資產的,可以放棄適用增值稅零稅率,選擇免稅或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後,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適用增值稅零稅率。
❺ 經濟法基礎:自2008年11月1日起,對居民個人轉讓住房一律免徵土地增值稅。這一條有沒有什麼限制條
《土來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源規定,計算增值額的扣除項目包括以下五項: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成本、費用;新建房及配套設施的成本、費用,或者舊房及建築物的評估價格;與轉讓房地產有關的稅金;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分析上述五項扣除項目,前四項是納稅人實際發生並有準確數字的,但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扣除項目卻不是企業實際發生的項目,而是計算土地增值稅中的一項特殊加計扣除項目。《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七條第六款規定,該扣除項目為「根據條例第六條(五)項規定,對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可按本條(一)、(二)項規定計算的金額之和,加計20%的扣除」,即「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開發土地的成本、費用」之和的20%
加計扣除項目,要符合一定的條件才可以享受。一是必須是從事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從事房地產開發納稅人」不僅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還包括其他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和個人;二是必須實際從事了房地產開發業務,對只從事房地產二手轉讓的企業,不得減除加計扣除項目
❻ 經濟法基礎中有關企業所得稅
法律的東西,不太好斷章取義的。
你還是按企業所得稅法的規章條例去回套吧。
看看這答兒:
http://ke..com/view/1341855.htm?fr=ala0
❼ 增值稅免徵增值稅和不徵收增值稅有什麼區別
有以下幾點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指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的項目。
2、免徵增值稅
屬於原本需要征稅的而根據稅法相關規定,給予某些項目取得收入免予繳納增值稅的稅收優惠。
二、適用時間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沒有硬性的適用時間段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2、免徵增值稅
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免稅、減稅規定的,可以放棄免稅、減稅,按規定繳納增值稅。放棄免稅、減稅後,36個月內不得再申請免稅、減稅。
三、開具發票的許可權不同
1、不徵收增值稅
不征稅除特殊情形外,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不征增值稅項目本身並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所以納稅人發生不征增值稅項目,取得收入時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
2、免徵增值稅
可以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8號)第二十一條、《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文附件1)第五十三條,增值稅納稅人銷售免稅貨物,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免徵增值稅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特殊情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免稅糧食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政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免徵儲備大豆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38號)。
❽ 如圖,經濟法里的銷售免稅葯品怎麼計算
購進的復原材料用於免稅產品,不得進制項稅額抵扣。首先要根據比例將免稅部分劃分出來,本題以銷售額為比例進行劃分。抗生素銷售額要轉換成不含稅的,免稅葯品直接以給出的數值計算。計算出免稅葯品對應的進項之後轉出,然後按正常的增值稅計稅方法計算即可。因為你的題目沒有給具體的時間,你選擇合適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就好。
❾ 經濟法稅收中邊際稅賦是什麼意思
1、邊際稅賦即邊際稅負,從國家宏觀稅負的角度理解,邊際稅負指的是版國家在一權定期間的稅收增加總額,與同期實現的國家GDP增加總額的百分比。
2、從企業財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角度理解,邊際稅負指由於收入增加所產生的稅收增加,與相應的收入增加額的百分比。在這里導致收入增加的因素包括價格、銷售數量、以及經營品種三個方面。
3、邊際稅負反映的是最後一單位稅基所承擔的稅收數額,不同於平均稅負,平均稅負反映的是每單位的稅基所承擔的稅收負擔。
4、邊際稅負是計算稅收痛苦指數的重要指標。由於減免稅的存在,在計算邊際稅時要考慮減免稅的因素。
❿ 2021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重要知識點:零稅率
【導語】零稅率,顧名思義就是不用進行稅費繳納,對於進出口的產品,不僅不需要繳納稅費,還會退還以前繳納的稅款,它是初級會計的重要考點,對於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我們需要知道和掌握了高頻考點,才能更有效備考,也能更節約時間,當然這也和考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努力了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放棄了肯定是失敗的,下面就給大家帶來2021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重要知識點:零稅率,大家趕緊學起來。
【知識點】零稅率
提問內容:零稅率與免稅的區別
回復:
零稅率不同於免稅。以貨物為例,出口貨物免稅僅指在出口環節不徵收增值稅;零稅率是指對出口貨物除了在出口環節不征增值稅外,還要對該貨物在出口前已經繳納的增值稅進行退稅,使該出口貨物在出口時完全不含增值稅稅款,從而以無稅貨物進入國際市場。
【例-單項選擇題】根據增值稅法律制度的規定,納稅人提供的下列應稅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的是()。
A.國際運輸服務
B.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服務
C.存儲地點在境外的倉儲服務
D.標的物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租賃服務
【答案】A
【解析】(1)選項A:適用零稅率;(2)選項BCD:免徵增值稅。
以上就是2021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重要知識點:零稅率,也是客觀題的主要考點,當然會計科目也是必考考點,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常見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表等等,希望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也要重點掌握,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祝大家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