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23歲

社會與法23歲

發布時間: 2020-12-28 23:28:23

❶ 23歲了!一事無成,怎麼辦

天天上網,在這里問怎麼才能有出息,怎麼辦

然後天天守著那點薪水,沾沾自喜

看看他的事跡吧

埃里森
開放分類: 風雲人物、甲骨文

埃里森

「讀了三個大學,沒得到一個學位文憑」

埃里森是從俄羅斯移民的美國猶太人後裔,出生在1944年的曼哈頓。埃里森從小由舅舅一家撫養,在芝加哥猶太區的中下層長大,當時的貧富差別沒有現在這么大。學生時代的埃里森並沒有顯示出優秀的素質和成績,在學校他有些孤僻,喜歡獨來獨往。

1962年埃里森高中畢業,進入伊利諾斯大學就讀,二年級時離開學校。後來《商業周刊》曾報導過他離開的原因,說是因為平均成績不及格,埃里森不置可否。過了一個夏天他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學習。歷經三個大學,最終埃里森卻沒得到任何一張大學文憑。

1966年埃里森離開家鄉,來到加州的伯克萊,准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他學習了電腦編程,主要是為IBM開發大型電腦。他並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他給一些大公司開發應用程序,那時的軟體開發意味著:掛上磁帶,備份數據,工作單調,也沒什麼挑戰性,遠不能和現在的程序員相比。

關於學位埃里森認為:「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遺憾的是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雖然我還是成了程序員,我完全是從書本自學編程的。」

「換了十幾家公司,還是一事無成」

幾年間埃里森陸陸續續換了許多公司,1973年埃里森在阿姆達爾公司工作,阿姆達爾公司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所以埃里森有機會去日本出差。在日本,他被京都典型的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里森以深刻的影響,從此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離開阿姆達爾公司公司後,埃里森加入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設備的公司,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當時他倆在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儲讀取海量的數字信息,埃里森轉向了市場銷售工作。他倆的項目最終還是失敗了,埃里森將這歸咎於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頭兒們懂技術,也比他們懂市場,如果他們能經營公司,我也能。」就這樣他動了自己辦公司的念頭。

創立甲骨文

就在他們打算成立公司時,另外兩個傳奇式的公司誕生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這三個公司的產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的模式:創立者的構成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加一個技術天才:比爾蓋茨有Paul Allen,斯蒂夫·喬布斯有Steve Wozniak,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1977年6月,埃里森他們三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埃里森之所以占這么多股份,是因為公司完全是由埃里森鼓動成立的,而且他當時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當我創立甲骨文時,我想建立一個讓我喜愛的工作環境,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我也要通過公司養家糊口,但沒想到會像現在這么富有。錢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歡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甲骨文招聘有一個原則:如果這個人你不喜歡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讓他加入。」

「上百億美元的錯誤」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系理論》,介紹關系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並為之深深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Ted Codd十年前就發表了關系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後,敏銳地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卻就此看到了他們的機會:他們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甲骨文,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的一個項目。不過也不是只有他們獨家在行動,Berkeley大學也開始開發關系資料庫系統Ingres。

IBM自己卻沒有計劃開發。為什麼「藍色巨人」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因為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何樂而不為呢?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還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而埃里森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流失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卻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甲骨文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美元。

「聰明的市場策略」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甲骨文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系查詢外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甲骨文有用,維持公司運轉主要靠承接一些資料庫管理項目和做顧問咨詢工作。

甲骨文資料庫的頭兩個用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用VAX機,而埃里森和Miner開發甲骨文用的是Digital的PDP機。這迫使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語言開發,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而且C編譯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戶宣稱甲骨文能運行在所有的機器上,事實上當然不可能,但這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大型公司和機構都擁有各種類型的電腦和操作系統,他們願意購買一種能通用的資料庫。

甲骨文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幫助外,還要記上Digital的一份功勞。IBM向埃里森提供了關系資料庫理論,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電腦。VAX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機。

「出色的市場推銷員」

早期的甲骨文版本無法正常工作,程序充滿了錯誤,用戶抱怨不斷,但埃里森堅信較早佔領大塊市場份額是最主要的。「當市場已建立好,你知道百事可樂要花多少錢才能奪得可口可樂1%的市場?非常非常昂貴。」IBM的作風則大相徑庭,如果用戶不滿意就不會推出新產品。甲骨文直到1986年的5.0版本才算得上是基本可靠的運轉系統,不過有趣的是早期的用戶並不在意損失金錢和數據,即使是中央情報局,也沒有不高興,他們需要的是技術的發展,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埃里森為他們描述了產品將能達到的美好功能,雖然現在沒有達到,但他們願意支付費用。

埃里森的工作不只是推銷產品,他還到處宣傳關系資料庫觀念。他經常作的演講標准題目是「關系數據技術的缺陷」,講述關系資料庫會出現的問題,然後介紹甲骨文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他的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推銷技巧是:別人只是講述產品功能,他則當場就做演示,在電腦上輸入一個關系查詢,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雖然實際應用時情況可能會不同,但現場聽眾都印象深刻。埃里森不僅是在做演示,而且是在培訓用戶使用關系查詢語言SQL。埃里森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不是作為一個技術專家而是市場推銷專家。

「甲骨文生逢其時,埃里森將市場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後,擁有普通技術和一流市場能力的公司總是打敗了擁有一流技術和只有普通市場能力的公司",一位矽谷資深人士評論道。

「你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我確信!」

埃里森經常對他的員工說,只要採用他的市場策略,他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事實上早期的員工基本上都達到了這一目標。他的策略是銷售產品時強調甲骨文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和其他資料庫產品特別是IBM的兼容性以及支持廣泛網路連接。這滿足了用戶的需要,雖然他們實際得到的比期望的要少。埃里森的對手攻擊他總是銷售氣泡軟體。氣泡軟體指的是功能還未完成的軟體產品。

埃里森的主要對手是Ingres。1984年甲骨文的銷售額是1270萬美元,Ingres是900萬美元;1985年兩者銷售額都翻了一倍以上,不過Ingres增長得更快。如果照此發展,Ingres將會超越對手,但這時藍色巨人IBM又幫了埃里森一把。

1985年IBM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採用了和Ingres不同的數據查詢語言SQL,Ingres用的是QUEL。埃里森抓住了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兼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雖然Ingres的銷售額每年增長高於50%,但甲骨文跑在了前面,每年增長率超過100%。SQL在1986年成為了正式工業標准,Ingres的老闆簡直無法相信埃里森的運氣,但這正是埃里森的精明之處,「跟著藍色巨人,永遠不會錯。」

IBM確立SQL的標準是甲骨文成功的關鍵,但資料庫的戰爭遠未結束。Sybase和Informix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我的目標是克敵制勝」

Ingres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很晚才開發PC機上的版本,而埃里森和比爾-蓋茨一樣看到了PC的巨大潛力。甲骨文很快就有了一個PC機上的廉價版本,雖然它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可是埃里森和銷售人員卻有了有力的宣傳武器:甲骨文能運行在PC機上。

埃里森聽說Ingres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分布式查詢,十天後甲骨文就刊登廣告宣布了SQL之星:第一個分布式查詢資料庫,事實上還沒有任何這樣的產品。埃里森就是這樣,想像產品應該怎樣,然後再去實現。如果成功了,他就是成功的預言家。

甲骨文的上市給埃里森帶來了9300萬美元的身價,Microsoft在第二天也公開上市。Microsoft和甲骨文在同一年成立,Bill Gates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3億美元,埃里森這時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

1988年甲骨文推出了6.0版本,這是當時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不過它的匆忙上市對公司簡直是一場災難,使用6.0的最初用戶都遭遇了頻繁死機和資料庫毀壞,直到6.0.27版本,產品質量才基本穩定。尾數27表示6.0版本經過了27次大的修改。

既然這樣,用戶為什麼不選擇其他的產品呢?主要原因是:如果用戶選擇其他廠商的產品,他們就得重寫所有應用程序,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所以一旦選用了某種資料庫平台進行開發,你就得依賴它。

「遭遇危機」

甲骨文從1977年創立到1990年,銷售額都保持了每年高於100%的增長。高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隱患: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十分混亂,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得到提成,大量簽訂無法收款的合同,甚至有人弄虛作假,合同執行情況也無人過問,現金流量是負值。埃里森高薪聘請了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開始整頓公司,1990年第三財政季度有1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無法執行,結果季度銷售額雖然達到創記錄的2.36億美元,但利潤只增長了1%。

消息公布第二天,甲骨文的股票從25.38美元跌到了17.5美元,損失了30%的市值。為度過危機,甲骨文解僱了10%的員工,在以後的兩個季度情況變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盤價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里森擁有價值近10億美元的股票到11月份就只剩下1.6億美元了。

埃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公司開始改進銷售和財務管理,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銷售合同必須得到確認。這些普通公司的做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公司的增長率減慢了,這也是埃里森原來不願採用這些做法的真正原因。1991年和1992年公司的銷售額增長率只有12%和15%。

埃里森將希望寄託於甲骨文7.0,這是公司已經談論了好幾年的新版本,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登場。這次他吸取6.0匆忙上市的教訓,在10個月前就發布了Alpha測試版,甲骨文7.0是極為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里森的銷售隊伍有了真正的王牌,銷售額從1992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2億。

公司也開始有了成熟的管理方式,耐心聽取用戶意見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甲骨文以前從來沒這么做過,原來甲骨文對待客戶很不經意,一個客戶打電話抱怨甲骨文資料庫死機並毀壞了他的數據,技術支持工程師的回答是:「無賴,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情況現在再也不會出現了,客戶必須得到一流的服務。

「改變世界的網路計算機」

埃里森現在不再負責日常工作,只是規劃甲骨文未來的發展方向。閑暇之餘他就駕駛長達78英尺的「莎揚娜那」號出海兜風,在1995年他曾經奪得悉尼帆船比賽的冠軍。

信息高速公路吸引了埃里森的注意,他是柯林頓總統最大的贊助商之一。他曾極力推動互動式電視和頂置盒的發展,不久他就發現了更迷人的機會:WWW環球網,Netscape的瀏覽器將WWW網推向了全世界,PC機的性能將不再是主角,連上Internet網才是價值所在。

埃里森在1995年巴黎舉行的歐洲信息技術論壇會議上,介紹了網路計算機NetworkComputer的觀念。所謂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不需要不斷更新的硬體設備和越來越復雜、龐大的操作系統,沒有軟盤和硬碟,只要打開電源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就可以獲得信息和存儲文件,售價將不高於500美元。埃里森這一次將他的標靶瞄上了軟體帝國微軟,「甲骨文將只會做一件事情,我們管理海量的數據並通過網路提供這些數據。」

網路計算機的背後就是強大的網路伺服器,所有數據和應用程序都存儲在伺服器的資料庫中,甲骨文的資料庫技術將使網路計算機非常容易操作管理。Gates緊接著埃里森發言,他認為網路計算機沒有任何價值,只是大型機亞終端的翻版。但這一天的勝利是屬於埃里森的,網路計算機的報道出現在所有報刊的主要版面上。

「日本文化非常有趣,對我影響非常巨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鬥的民族同時又是最有禮貌的,極度傲慢自大和極度謙卑混合,一種美妙的平衡。在創立甲骨文時,我們想在公司盡可能地創造這種文化,一方面很好鬥另一方面很謙虛。如果你能平衡這兩者,你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這對個人和集體都一樣。"

媒體對網路計算機評價不一。CNET的記者認為沒有硬碟網路計算機需要依賴伺服器,這將是完全不可靠的;《商業周刊》專欄記者則認為網路計算機會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個人電腦工業。Microsoft負責技術的副總裁認為:「人們想要電腦提供更多的能力,而不是更少,網路計算機根本不值一提。」但大型公司和機構對網路計算機大加贊賞,每隔兩年就要更新電腦和升級軟體的成本實在太高,1996年一台標准PC機成本是2000美元,但維護的費用每台要接近13200美元,網路計算機的管理成本相對應該低很多。

雖然甲骨文集合了IBM、Sun、Apple和Netscape在1996年制定網路計算機的標准,但事實上沒有一台網路計算機生產出來。蓋茨雖然對網路計算機嗤之以鼻,但也發表了一種簡單個人電腦SIPC的標准進行反擊。SIPC基本上和NC一樣,只有一點不同:它需要用Windows操作系統。

不過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隨著AMD和Intel的競爭,1997年800美元以下的電腦成為電腦行業新的增長點,500美元以下的Basic Computer不久也將會出現。微軟仍然是市場的主導者,但埃里森從來不會放棄。他說:「觀念的戰爭已經結束,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福布斯公布美企CEO薪酬排行榜 甲骨文居首
[編輯本段]
《福布斯》雜志今天公布了2007年美國500強企業CEO薪酬排行榜。盡管2007年基本年薪只有100萬美元,但得益於通過行使期權獲得的1.82億美元收益,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J. Ellison)在此次排行榜上躍升榜首。
《福布斯》統計的總薪酬包括基本年薪、獎金、股權收益、以及其它收益。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500強企業CEO的總薪酬為64億美元,比2006年的75億美元下滑15%,自2002年以來首度出現大幅下滑;每名CEO的平均薪酬為1280萬美元,低於2006年的1520萬美元。期權收益在美國500強企業CEO的總薪酬中佔到很大的比例,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在最新排行榜上,甲骨文CEO埃里森以1.93億美元的總薪酬占據榜首;排名第二位的是空調設備廠商Trane的CEO弗雷德里克·波塞斯(Frederic M Poses),2007年總薪酬為1.27億美元;排名第三位的是Chesapeake能源公司CEO奧布萊·邁克倫登(Aubrey K McClendon),2007年總薪酬為1.17億美元。除埃里森之後,主要科技公司中只有思科CEO約翰·錢伯斯(John T Chambers)進入了前20位,以5470萬美元的總薪酬位列第19位。(摩爾)
2007年美國500強企業CEO薪酬排行榜(前二十位):
排名 姓名 公司 薪酬
1 拉里·埃里森(Lawrence J Ellison) 甲骨文 1.93億
2 弗雷德里克·波斯(Frederic M Poses) Trane 1.27億
3 奧布萊·邁克倫登(Aubrey K McClendon) Chesapeake能源 1.17億
4 安吉洛·莫茲里奧(Angelo R Mozilo) Countrywide金融 1.03億
5 霍華德·斯卡茲(Howard D Schultz) 星巴克 9860萬
6 納比爾·加裡布(Nabeel Gareeb) MEMC電子材料 7960萬
7 丹尼爾·阿莫斯(Daniel P Amos ) Aflac 7520萬
8 羅伊德·布萊克芬(Lloyd C Blankfein) 高盛 7370萬
9 理查德·費爾班克(Richard D Fairbank) Capital One財經 7320萬
10 鮑勃·辛普森(Bob R Simpson) XTO能源 7230萬
11 理查德·法爾德(Richard S Fuld ) 雷曼兄弟 7190萬
12 史蒂夫·羅斯(Steven Roth) Vornado Realty 7190萬
13 馬爾金·德克斯(Marijn E Dekkers) Thermo Fisher 6900萬
14 史蒂夫·巴德(Steven A Burd) Safeway 6720萬
15 格萊格·安吉斯(Gregg L Engles) Dean Foods 6610萬
16 尼克拉斯·查拉加(Nicholas D Chabraja) General Dynamics 6030萬
17 萊斯利·維克納(Leslie H Wexner) Limited Brands 5610萬
18 大衛·諾瓦克(David C Novak) Yum Brands 5490萬
19 約翰·錢伯斯(John T Chambers) 思科 5480萬
20 威廉·伯克利(William R Berkley) WR Berkley 5460萬

這是甲骨文公司總裁Larry Ellison (Oracle CEO) 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給2000級畢業生the graating class of 2000所作的演講全文,由於他句句
驚人,很冷,最後被耶魯大學保安請下講台。該演講號稱歷史最牛之演講,但是否classi
c則不得而知,美國出版的一本大學經典演講集未將其收入其中。

耶魯的畢業生們,我很抱歉--如果你們不喜歡這樣的開場。我想請你們為我做一件事。
請你---好好看一看周圍,看一看站在你左邊的同學,看一看站在你右邊的同學。請你設想這樣的情況:從現在起5年之後,10年之後,或30年之後,今天站在你左邊的這個人會是一個失敗者;右邊的這個人,同樣,也是個失敗者。而你,站在中間的傢伙,你以為會怎樣?一樣是失敗者。失敗的經歷。失敗的優等生。
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里,並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的一千名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你們感到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我,埃里森,一個退學生,竟然在美國最具聲望的學府里這樣厚顏地散布異端?
我來告訴你原因。因為,我,埃里森,這個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比爾蓋茨,這個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艾倫,這個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學,而你沒有。再來一點證據吧,因為戴爾,這個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你們非常沮喪,這是可以理解的。你們將來需要這些有用的工作習慣。你將來需要這種治療。你需要它們,因為你沒輟學,所以你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當然,你可以,也許,以你的方式進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但,我沒有告訴你他在為誰工作,是吧?根據記載,他是研究生時輟的學,開化得稍晚了些。
現在,我猜想你們中間很多人,也許是絕大多數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麼?我究竟有沒有前途?當然沒有。太晚了,你們已經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太多。你們再也不是19歲了。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們腦袋上的學位帽。
嗯……你們已經非常沮喪啦。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現在可能是討論實質的時候啦---絕不是為了你們,2000年畢業生。你們已經被報銷,不予考慮了。我想,你們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萬的可憐工作吧,在那裡,工資單是由你兩年前輟學的同班同學簽字開出來的。
事實上,我是寄希望於眼下還沒有畢業的同學。我要對他們說,離開這里。收拾好你的東西,帶著你的點子,別再回來。退學吧,開始行動。
我要告訴你,一頂帽子一套學位服必然要讓你淪落……就像這些保安馬上要把我從這個講台上攆走一樣必然……(此時,Larry.Ellison被帶離了講台)

"Graates of Yale University, I apologize if you have enred
this type of prologue before, but I want you to do something for
me. Please, take a good look around you. Look at the classmate on
your left. Look at the classmate on your right.
Now, consider this: five years from now, 10 years from now, even
thirty
years from now, odds are the person on your left is going to be a
loser. The person on your right, meanwhile, will also be a loser.
And you, in the middle? What can you expect? Loser. Loserhood.
Loser Cum Laude. In fact, as I look out before me today, I don't
see a thousand hopes for a bright tomorrow. I don't see a
thousand future leaders in a thousand instries. I see a
thousand losers. You're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After all,
how can I,Lawrence "Larry" Ellison, college dropout, have the
audacity to spout such heresy to the graating class of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prestigious institutions?
I'll tell you why. Because I, Lawrence "Larry" Ellison, second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 am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are not.
Because Bill Gates,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for now anyway-is a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are not. Because Paul Allen, the third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 dropped out of college, and you did
not. And for good
measure, because Michael Dell, No.9 on the list and moving up
fast, is a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yet again, are not.
Hmm ... you're very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So let me stroke
your
Egos for a moment by pointing out, quite sincerely, that your
diplomas were not attained in vain. Most of you, I imagine, have
spent four to five years here, and in many ways what you've
learned and enred will serve you well in the years ahead.
You've established
good work habits. You've established a network of people that
will help you down the road. And you've established what will be
lifelo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ord "therapy." All that of is good.
For in truth, you will need that network. You will need those
strong work habits. You will need that therapy. You will need them
because you didn't drop out, and so you will never be among the
richest people in the world. Oh sure, you may, perhaps, work your
way up to #10 or #11, like Steve Ballmer. But then, I don't have
to tell you who
he really works for, do I? And for the record, he dropped out of
grad
school. Bit of a late bloomer.
Finally, I realize that many of you, and hopefully by now most of
you, Are wondering,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Is there any hope
for me at all? Actually, no. It's too late. You've absorbed too
much, think you know too much. You're not 9 anymore. You have a
built-in cap,and I'm not referring to the mortarboards on your
heads.
Hmm ... you're really very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So
perhaps this
Could be a good time to bring up the silver lining. Not for you,
Class of '00. You are a write-off, so I'll let you slink off to
your pathetic
$200,000-a-year jobs, where your cheques will be signed by
former
classmates who dropped out two years ago. Instead, I want to give
hope to any underclassmen here today. I say to you, and I can't
stress this
enough: leave. Pack your things and your ideas and don't come
back. Drop out. Start up. For I can tell you that a cap and gown
will keep you down just as surely as these security guards
dragging me off this stage are keeping me down..."
(At this point The Oracle CEO was ushered off stage.)

❷ 23歲 社會人員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或者方法提升學歷

想提升學歷有多種途徑,如果你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話可以選擇報名自考、成考、電大、遠程的專科或者本科。如果達不到高中學歷的話只能是報考自考大專了,自考是沒有學歷限制的。

❸ 馬加爵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馬加爵事件是2004年2月23日發生在雲南大學學生公寓發生一起惡性兇殺案。

2004年2月上旬,就讀於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馬加爵,與同學唐某某、邵某某、楊某某、龔某4人在打牌過程中發生言語沖突,產生了殺害4人的念頭。

2004年2月13日晚間,在宿舍里,馬加爵用事先准備好的石工錘擊打同學唐某某頭部,致其死亡,並用塑料袋扎住唐某某的頭部藏進衣櫃鎖好。

2004年2月14日晚,馬加爵用同樣的手段將邵某某殺害。2月15日,馬加爵分別於午時與晚間,再次用同樣的殺人手段將同學楊某某、龔某殺害。作案後,馬加爵帶著現金和作案之前製作的假身份證,乘坐昆明至廣州的火車逃離昆明。

2004年3月1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通緝在逃犯罪嫌疑人馬加爵。3月15日晚,馬加爵在海南省三亞市河西區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3)社會與法23歲擴展閱讀

馬加爵的抓捕過程

2004年3月在「緝捕馬加爵獎勵舉報有功人員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上,三亞市公安局局長王少山和河西派出所所長陳忠介紹了公安機關抓捕馬加爵的過程。

「在接到陳賢壯報案後,河西派出所的胡崇軍、黃宏志等8名公安民警先後來到現場,即『亞航大廈』對面的河堤上,辨認馬加爵。被捕時馬加爵不講話,只是笑,還不停地眨眼,作出瘋癲狀,民警問話他也不回答。到了派出所,民警們拿通緝令對其辨認了近6分鍾。從馬加爵身上搜出2400元錢,他還背著個大棉袋,很臟。」

說到這里,陳忠伸開胳膊比劃了一下,「就像北方裝棉胎用的那種棉布袋子。裡面有一個『步步高』復讀機和四盒磁帶。裡面有兩盒我聽了,是音樂。另外兩盒馬加爵特別交代,是自己作案後錄的,但內容我目前還不能透露,是用廣西白話錄的,我只能聽懂幾句。」

陳忠還特別強調:「馬加爵被捕時眼睛沒有神,幾乎沒有反抗。後來接受審訊時說話思路很清楚。根據他的交代,他的逃亡路線是昆明-廣州-湛江-三亞。前兩趟乘火車,最後乘大巴進入三亞。」

❹ 真理的事例3個

1、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在素有「血癌」之稱的白血病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媒體稱王振義「改變了這個死亡游戲的結果」。面對媒體的高度褒揚,王振義非常冷靜地說,「沒有解決白血病,是解決了其中一個(類型)。這一個是二十幾種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種。」仔細品味王振義的這番話,讓人肅然起敬,也更發人深省。

2、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做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台上後,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台後,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

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有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

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麼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3、喬爾丹諾·布魯諾,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他幼年喪失父母,家境貧寒,所以由神甫養育長大。但他自幼好學,15歲那年當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

他全憑頑強自學,終於成為當時知識淵博的學者。後來他發展了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日心說,提出「宇宙無限說」,還提出了唯物主義思想。

這些學說及思想極大地撼動了教會的統治地位,被教會處以火刑,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但他的思想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他捍衛真理不畏迷信的精神被人們所歌頌,直到今天。

(4)社會與法23歲擴展閱讀

一般而言融貫論認為,真理是整個信念或命題系統內各部分的一致。盡管如此,通常融貫意味著某些超出簡單邏輯一致性的東西。例如,概念基本集合的完全性和廣泛性是判斷融貫系統效用和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融貫論貫徹的原則是以下觀念,真理根本上是整個命題系統的性質,個別命題只因與整體相融貫而衍生地被賦予真理的性質。在通常被視為融貫論的各類觀點中,理論家們在究竟融貫論帶來許多可能為真的思想體系還是只有一個絕對體系是真的問題上並不一致。

一些融貫論的變體被認為描述了邏輯和數學形式系統的內在本質特徵。而進行形式推理的人樂於思索並列的、在公理方面獨立而又相互矛盾的系統,例如各種可供選擇的幾何學。

大體上,融貫論被批評為在將它應用於真理的其他領域時缺少適當的理由,特別是涉及大部分關於自然世界、經驗予料的斷定以及關於心理和社會實際事件的斷定,尤其當融貫論沒有其他主要真理理論輔助的情況時。

融貫論可分為大陸理性主義哲學家的思想,特別是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和黑格爾的思想,與英國哲學家布拉德雷的思想。在一些邏輯實證主義支持者,最著名的有紐拉特和亨佩爾中,融貫論獲得復興。

熱點內容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十四 發布:2025-05-24 22:28:46 瀏覽:689
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發布:2025-05-24 22:26:25 瀏覽:563
山西省抗震設防條例 發布:2025-05-24 22:20:28 瀏覽:188
涪城法院王 發布:2025-05-24 22:14:22 瀏覽:379
重復付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4 22:08:40 瀏覽:253
公司法集團公司 發布:2025-05-24 21:59:16 瀏覽:873
刑法學簡述題 發布:2025-05-24 21:56:21 瀏覽:659
秦國刑法 發布:2025-05-24 21:31:24 瀏覽:95
2014年新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21:31:14 瀏覽:108
公司法二百一十一條 發布:2025-05-24 21:30:34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