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精神損害賠償
㈠ 離婚訴訟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能拿到多少
夫或妻一方主張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須具備以下構成要件:
(一)相對方具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嚴重過錯行為;
(二)請求方無過錯;
(三)相對方因該嚴重過錯行為而導致夫妻離婚。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成立,需具備下列構成要件:
(1)相對方具有法定的嚴重過錯行為,而請求方無過錯,此為構成離婚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嚴重過錯行為限於以下四項: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此為限制性的列舉規定,實踐中不能對法定的過錯行為作任意的擴大化解釋。
(2)請求方須為無過錯,如雙方均有過錯,則根據過錯相抵原則,任何一方均不能以對方有過錯為由要求賠償。
(3)因嚴重過錯行為而導致夫妻離婚。只有當因夫妻一方的過錯而導致雙方離婚的,才需追究過錯方的損害賠償責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過錯一方不得以對方有過錯為由提起損害賠償之訴。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對當事人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也不予支持。
此外,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三十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在適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時,應當區分以下三種不同情況:
(1)無過錯方作為原告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2)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1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3)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訴訟案件,一審時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後1年內另行起訴。
2001年我國《婚姻法》第一次修改,其中"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這一章第46條規定曾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㈡ 請求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㈢ 離婚我可以向法院提出賠償我的精神損失費嗎能賠多少
離婚時,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要求對方賠償精神損失費的請求,按必須符合婚姻法46條規定的情形。
如果沒有婚姻法46條規定的情形,就不能要求精神賠償。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㈣ 離婚涉及到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是多少
您好,
在我國,確定離婚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時,應該考慮如下幾方面的因素:過錯方實施過錯行為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無過錯方對離婚是否有可歸責的過錯。過錯方的經濟支付能力等等。
關於精神損害的法律規定:
從《婚姻法》第46條的內容來看,只有在實施家庭暴力致害或虐待遺棄致害時才會產生治療費用等物質損害,而重婚、與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遺棄虐待等都會產生精神上的痛苦,所以產生精神損害,因而對精神損害的賠償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於精神損害賠償無法有形地去把握,問題就顯得更為復雜。
《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中指出,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盡管《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第10條規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根據以下因素確定: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所造成的後果;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及當地平均生活水平。但具體到離婚損害賠償中,上述考慮因素可能還不夠具體和妥帖,需要結合離婚損害賠償的具體實踐進行、特定化。
確定精神損害的原則
結合《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的情況,在離婚損害賠償中確定精神損害賠償一般應該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是適當補償的原則。由於精神損害具有無形性,無法完全對應於金錢計算數額,因而所謂的精神損害賠償具有很強的補償性質,從最終的效果上看,也只能是適當補償受害人所受的精神損害。其次是慎用自由裁量的原則。由於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沒有法定的統一標准,因此法官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餘地較大,這就需要法官在判斷此類案件時慎重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以避免畸重畸輕。最後是實質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審理民事案件普遍適用的原則。但在離婚案件中,訴訟主體本身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決定了更需從實質公平的角度適用這一原則。眾所周知,由於長期受封建傳統意識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男女在政治、經濟、社會上仍呈現著不平等的現象,尤其是婦女和未成年子女在離婚案件中相對處於弱勢。因此,在離婚案件中適用公平原則時,如果無過錯方為女方,應考慮婦女本身所處的不利狀況,確定給其相對較高的賠償數額,以彌補其精神損失,使其精神上得到撫慰,以示公平。
確定損害金額的因素
確定了大的原則之後需要考慮的就是具體的因素了。在我國,確定離婚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時,應該考慮如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過錯方實施過錯行為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比如過錯方除了犯重婚、與他人同居的過錯行為外,還對無過錯方實施家庭暴力,在此種的情況下,無過錯方受到的精神傷害應該是特別嚴重的,應對其給予較多的精神賠償費。第二,無過錯方對離婚是否有可歸責的過錯。前文的論述表明離婚損害賠償中的「過錯」,僅指實施《婚姻法》第46條所列行為而言。除此之外的其他行為則不能視為離婚損害賠償意義上的「過錯」行為,因此,離婚損害賠償中也不適用傳統民法中的過失相抵規則。但這並不排斥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金時無過錯方過失行為的參考價值。也即,當無過錯方對於離婚也有一定的責任時,法官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對其支付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第三,過錯方的經濟支付能力。如果無過錯方要求的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支付會導致過錯方背負非常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導致嚴重地大幅度地降低其生活水平,則應不予支持或適當減少。第四,性別因素。一般而言,離婚會對婚姻關系的雙方都造成精神傷害,但由於男女社會角色的不同,男性在承受精神痛苦的能力方面比女性更強一些。所以,當請求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是女性一方時,應根據其性別特性給予更多數額的賠償,以體現對女性的特別保護。第五,婚姻的持續時間。婚姻關系越長,雙方對婚姻和家庭投人的就更多,因而無過錯方所受到的精神損害應該是越大的,故對其的精神賠償也應該多一些。
㈤ 離婚訴訟中判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1、《婚姻法》第四十抄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八條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有明確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多少條規定的給予精神賠償
因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主要涉及對精神損害的賠專償。現行婚姻法中屬涉及到精神賠償的規定在第四十六條中,具體規定如下 :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㈦ 離婚案件中,如何證明精神損害從而獲得賠償
王某曾經有過一次婚外戀。江某當時知道後,非常氣憤。離開王某到外地求學。當時為了作離婚的准備,江某讓王某寫下了「反悔書」,並讓王某書面寫明從何時開始和誰多次發生了性行為和不正當關系。現在這份材料在江某手上;同時,江某也將當時王某嫖娼的通話記錄用軟盤拷貝下來保存了。如果王某起訴江某,江某是否可以用此材料作為證據,來指控王某對江某「精神損害賠償」?
依法分析
修改後的婚姻法,確立了離婚過錯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此規定一出台,當事人訴請對方要求承擔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即呈上升態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8條規定,(離婚案件中),……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列舉了民事侵權中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6個因素,但其中「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手段、行為方式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等,適用到離婚案件中很難掌握,我們試結合離婚案件精神損害范圍,淺談應考慮的因素。
1.受害人精神損害程度。主要指受害人所遭受精神傷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如因一方過錯,而使受害方出現憤怒、恐懼、焦慮、沮喪、悲哀、羞辱等情緒障礙;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損害導致身體患重病;精神抑鬱、恍惚;不思飲食與睡眠,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患精神分裂或其精神病;自殺未遂;是否有後遺症等等。由於受害方出現上述症狀有時是較輕的、短期的,而判定受害人遭受的精神傷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要涉及人的身體和精神方面,故必要時,可由醫學專家鑒定後劃分輕重程度,作出相應判斷。
2.加害人主觀過錯程度。這可以作為考慮制裁加害人的重要依據。過錯嚴重的,可能給受害人造成激憤、怨恨等情緒傷害,造成受害方精神利益損害大,為平復這種傷害,應酌情增加撫慰金的數額,也體現制裁的程度。如果加害人只有輕微過失,受害人較容易諒解和容忍,制裁也應較輕。
3.侵權人具體的侵權情節。即從加害人侵權行為方式、手段等方面,分析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而綜合考慮情節之輕重。《婚姻法》第46條已列舉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四種情形,可對列舉的四種情形分類排列,如重婚與通姦相比,重婚過錯情節嚴重,侵權方式惡劣,屬情節惡劣;而通姦行為相對來說,其情節較輕。實施家庭暴力一般要嚴重於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當然,因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而構成犯罪的,可認定情節重於家庭暴力。
4.其他應酌定情節。如從雙方結婚年限考慮,雙方結婚時間長,無過錯方對其婚姻具體生活投入較多,對婚姻穩固的期待也較高。此時,如遇對方過錯而離婚使得無過錯方的長期對婚姻投入損失較大,其未來共同收益的期待也破滅,離婚的痛苦加大,賠償金的數額相應要多些。反之,結婚年限短,賠償金相應可少些,具體可參照傷殘等級賠償金方式予以量化。如結婚達5年的,一方過錯導致離婚,可給予1年當地平均生活費的賠償標准;達15年的,可給予3年當地平均生活費賠償標准。再如夫妻一方利用夫妻共同財產進行智力投資或出國深造,或攻讀研究生,或學習一門專業技術等,因此使夫妻財產一部分或大部分消耗或轉化成一方專有知識或技能,獲得專有知識或技能方而有《婚姻法》第46條規定情形,在處理時,除了適用離婚補償原則外,還應適用過錯賠償原則。
本案中,江某所掌握的證據比較有利,可以認定對方存在《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過錯行為,完全有權要求對方進行賠償。
技巧提示
對於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也不可能有確切的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賠償數額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以統一全國法院處理此類案件時作依據法。該《解釋》第10條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由以下因素確定:(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二)侵權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因此,當事人向法院訴求侵害人賠償精神損失時,法院會綜合以上因素,作出判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