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汪某

合同法汪某

發布時間: 2020-12-29 23:34:09

A. 39.汪某於2008年6月1日與甲公司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雙方約定月工資2000元,試用期8個月,試用期工資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使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甲公司約定的試用期違法,多出回的2個月試用期應答該按照正式員工的待遇支付工資和相關待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B. 合同法案例

1、服裝抄廠有權解除合同,因為服裝襲廠行使的是法定的合同解除權。法定的合同解除權的事由之一是遲延履行,按《合同法》第94條第(三)項,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相對方催告後於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對方得解除合同。本案中約定的履行交貨義務的期限是4月15日,但紡織廠經服裝廠幾次催告,並在8月10日之前一直未履行合同,應視為在催告後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合同,因此服裝廠有權解除合同。
2、法院不應支持紡織廠的主張。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6條,法定合同解除權是形成權,形成權是單方意思即可發生法律效力的權利,因此服裝廠的解除合同的意思(即5月20日的通知)到達紡織廠即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形成權的行使不須對方同意。
3、服裝廠可以要求損害賠償。因為按照《合同法》第97條,合同解除後,解除權人有損失的,可以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本案中服裝廠因對方遲延履行而從別的渠道進貨造成損失,該損失因紡織廠違約而起,因此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C. 合同法判斷題

★是非題:> A公司與公司簽訂一買賣合同,約定2004年9月2日由A向M供貨。同年6月初,A公司所在地發生洪水災害,A公司未及時通知M公司,至9月2日M公司催促交貨,A公司未交。同年l0月9日,A公司發貨並函告遭災一事。M公司因貨物遲到被發包方扣罰工程款5萬元。有關該案的正確表述是由於A公司未能及時通知M公司不能按時交貨,故應向M公司承擔5萬元損失的賠償 Y、對。
★是非題:> 下列各項中,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的債權是繼承財產的權利。 N、錯。
★是非題:> 撤銷權行使的客觀要件是指債務人實施了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的行為,但不包括為本企業正常運轉支付必要費用。 Y、對。
★是非題:> 買賣汽車變為買賣拖拉機屬於合同變更。 N、錯。
★是非題:> 2003年2月,A公司與M公司簽訂一份貨物訂購合同,後來因為M公司違約致使合同的履行對A公司而言已成為不必要。則A公司無權解除合同。Y、對
★是非題:> 2001年3月甲向乙借款5000元,約定2004年3月償還,2002年3月乙向甲借款5000元,約定l年後償還。2004年3月,甲向乙表示,各自債務都不用償還了,乙表示同意,其後果是合同變更。 Y、對。

★是非題:> 借貸合同可以適用繼續履行責任。 Y、對。
★是非題:> 租賃合同是實踐合同。 N、錯。
★是非題:> 實際履行與解除合同可以並用。 N、錯

D. 《合同法》案例題

不可以,物來權的風源險轉移到了甲方,當初到貨時甲方有檢驗產品質量的義務。
合同未履行部分可以解除。因為乙方違反了約定的時間,在甲方實施催告權後乙方仍然未能及時供貨,甲方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
乙方造成的違約甲方可以選擇繼續履行提供合格產品,或者延遲履行,或者要求賠付違約金,或者要求雙倍賠付定金。甲方在選擇違約賠付的時候有選擇權,但不能同時主張違約金和定金一起賠付。
乙方應承擔延遲交貨給甲方造成的可預見損失,包括利潤。
乙方還應承擔賠付合同規定的違約賠付責任。
乙方應該

E. 《合同法》中未明文規定的合同是什麼活動,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只要是符合一般合同的要件,便應當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可撤銷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可以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成立的合同;
(二)顯失公平的合同;
(三)因欺詐成立的合同;
(四)因脅迫成立的合同;
(五)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以下情況,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法律性質
1.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2.合同是兩方或多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為。
3.合同是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

F. 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食品公司向三家水泥廠分別發函的行為在合同法上屬於要約邀請;三回家水泥廠回函的行答為是要約;食品公司第二次向新華水泥廠發函的行為是承諾;食品公司與新華水泥廠之間的買賣合同成立,因為合同自承諾時生效。
建設水泥廠與食品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不成立,因為建設水泥廠發出的是要約,並未得到食品公司的承諾;食品公司無義務接收建設水泥廠發來的貨物;建設水泥廠的損失由自己承擔。

G. 根據《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

個人看法,合同法規定大部分為任意性規定,充分尊重當事人自治。而當事專人對合同變更,是意思自屬治的表現。如果推定為未變更,就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排斥,否定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的自由。所以此時,應該由當事人重新協定。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比較難懂的條文

又問一遍?難易程度,都是相對的,你所謂的較難,是什麼標准?我認為都很簡單。

I. 合同法第幾條規定,如有一方有欺詐行為可終止合同

《合來同法》五十二條關源規定,有欺詐行為的合同,是無法律效力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J. 合同法案例分析 ,急求答案

這個案件應該請相應的律師給給予明確的答復和調解。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回頭電影 發布:2025-07-10 13:14:35 瀏覽:432
勞動合同法延遲發工資 發布:2025-07-10 13:00:11 瀏覽:857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解讀 發布:2025-07-10 12:54:10 瀏覽:226
律師執業格言 發布:2025-07-10 12:51:52 瀏覽:222
美國律師資格 發布:2025-07-10 12:35:31 瀏覽:757
法律援助處要預約嗎 發布:2025-07-10 12:20:34 瀏覽:813
聊城律師電話 發布:2025-07-10 12:13:43 瀏覽:259
道德與愛情 發布:2025-07-10 12:08:08 瀏覽:820
監獄法律援助工作站 發布:2025-07-10 12:01:47 瀏覽:488
山東社保局視同繳費法規匯編 發布:2025-07-10 11:59:5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