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148條

合同法148條

發布時間: 2020-12-30 06:01:20

① 連帶責任是不是第一被告要不是賠錢就該第二被告賠錢那

具體案情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

一、連帶責任分:一般連帶責任與補充連帶責任

連帶責任確定後,依債務人承擔責任的先後順序不同,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一般連帶責任與補充連帶責任。

一般連帶責任的各債務人之間不分主次,對整個債務無條件地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不分順序地要求任何一個債務人清償全部債務。如合夥、半緊密型聯營、代理關系等。

補充連帶責任須以連帶責任中的主債務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為前提,從債務人只在第二順序上或者與責任總額不一定相等的情況下承擔連帶責任。如保證人在被保證人不能償還債務時,保證人才承擔連帶責任。倘若被保證人只能承擔60%的債務,那麼保證人只能承擔另40%的責任。

如果對連帶責任的性質沒有明確約定,則推定為一般連帶責任。

二、《民法通則》的規定

《民法通則》規定連帶債務人都有義務向債權人清償債務。也就是說,債權人可同時或先後要求連帶債務人全體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義務,被請求之債務人不得以超出自己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完畢,每個連帶債務人不論他是否應債權人請求清償過債務,對沒有清償的債務部分,都有清償的義務。

連帶債務人在外部關繫上即各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中按連帶責任處理,而在內部關繫上,即各債務人之間的關繫上則一般依按份責任處理。也即連帶債務的債務人各自應承擔的債務份額,法律規定的,依法律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應依當事人的約定,既無法律規定,又無約定的,應平均承擔。

司法實踐中,往往在處理連帶債務人內部關系時忽略了對外債務的連帶清償問題。連帶責任對每個具體債務人來說,意味著責任的加重,它使債務人間的內部關系中形成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力量,並促使債務人共同防止和消除違法行為,保證債權人的債權得以順利實現。

三、連帶責任產生的法律上的依據

(一)法定原則

1、《民法通則》規定,這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基本依據。主要有:第35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52條因聯營而承擔連帶民事責任;第66條、第67條代理中因授權不明、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無權代理或利用代理關系進行違法活動而產生連帶責任的承擔;

2、《合同法》、《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的祥盡規定;

3、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第148條,《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73條,《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第10條,《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等,均有連帶責任承擔的規定。

4、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廣告法實施細則》規定廣告虛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等。

(二)約定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自願約定而確定連帶責任的承擔。約定承擔連帶責任多見於擔保合同中。

(三)過錯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過錯大小來確定連帶的承擔。包括兩種情況:

1、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本應負連帶責任的一方當事人由於其主觀上無過錯,因而在一定條件下(並非所有無過錯均不承擔連帶責任)不承擔連帶責任。比如與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協迫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之情形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即連帶責任)。又如合夥中的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形成的債務,另一方當事人便不承擔連帶責任。

2、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一方當事人雖負有連帶責任,但由於損害後果的造成非其一人過錯所致,而是因債權人、債務人等均有過錯所致,所以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該方當事人也因此承擔部分連帶賠償責任。比如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具體到本案,如果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則推定為一般連帶責任。

② 工商局對違反合同法148條的怎麼處理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
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
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③ 《合同法》第54條,和148條,那條更能夠保護購買方最大的利益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專)因屬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熱點內容
關於經濟法總論 發布:2025-05-29 06:47:50 瀏覽:688
司法島僵屍 發布:2025-05-29 06:40:39 瀏覽:61
國際經濟法的實務書籍 發布:2025-05-29 06:18:01 瀏覽:969
河源勞動法最低工資 發布:2025-05-29 05:55:42 瀏覽:196
道德健康認識 發布:2025-05-29 05:51:25 瀏覽:842
法律援助是以下哪一種主體的責任 發布:2025-05-29 05:41:20 瀏覽:943
黨建司法改革 發布:2025-05-29 05:41:19 瀏覽:531
司考刑事訴訟法左寧 發布:2025-05-29 05:36:53 瀏覽:64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9 05:29:55 瀏覽:763
張榮芳國際經濟法指導老師 發布:2025-05-29 05:23:20 瀏覽: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