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毀滅

社會與法毀滅

發布時間: 2020-12-31 14:55:35

㈠ 嚴重違紀和嚴重違法的區別

嚴重違紀和嚴重違法的區別:

1.觸犯的不同:嚴重違紀是違反中國共產黨的紀律,主要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重違法是違反了法律法規,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等法律法規。

2.主體對象不同。嚴重違紀主要是指違反一個組織內部紀律的行為,主要是針對黨員幹部,一般指的是違反黨的紀律規定,嚴重違法針對的是全體公民,包括了黨員幹部,違反國家法律的行為。

3.處罰措施不同。嚴重違紀可以依據紀律處分條例,中共黨員違紀處分有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而嚴重違法一般是犯罪行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1)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網路-嚴重違紀行為

網路-嚴重違法

㈡ 哪些情形不能取保候審

不能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等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2)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㈢ 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有什麼認識和建議

「安全第一」是我黨我國發展路上的一個重要方針,也是任何機關單位或是企業中一個永恆的主題,一切工作的基礎。因為只有安全的發展才是健康的發展、和諧的發展。由此看來,抓好安全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單位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並不樂觀,存在著「中間梗阻」的現象。他們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對於檢查出的問題及隱患不及時落實,考核不過硬,使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形同虛設,甚至在出現重大安全事故時,還存在謊報、瞞報等現象。
一、抓好安全工作,首先要提高職工的生產安全意識。
正所謂「事未先做,意識先行」。要想做好安全工作,首先必須提高心中職工生產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是安全生產的根本,是健全安全文化的基礎,是真正能夠實現安全生產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一項工作,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安全工作中,只有全體職工的自我安全意識得到加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的不安全行為,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而職工的自我安全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找到好的切入點,找准培養職工的自我安全意識的好的做法。而如何提高職工生產安全意識,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創造「安全生產,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氛圍,把安全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通過會議、學習班等各種形式學習法律法規、張貼安全宣傳畫、標語,使全體職工能夠認識到現在國家、黨和政府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使大家認識到,現在的安全生產,已經提升到法律的高度,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就是違法行為。
二是培養職工自我安全意識必須做到持之以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態度,特別是自我安全意識的培養這種解決思想問題的東西,更需要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達到的。如果今天講這個重要,明天講那個重要,使職工無所適從,認為是搞活動、一陣風。「雨過地皮也不濕」。特別是在監督檢查方面,更需要持之以恆地抓,不能今天看到這種現象管,明天就不管,或者有的人管,而有的人視而不見,這往往使職工誤認為不管是正常、管就是吹毛求疵,是為了完成罰款指標,這樣一來,也就起不到好的作用。
三是普及安全常識。當職工的安全法律意識得到加強以後,迫切需要一些安全知識。我們要讓職工從了解安全常識入手,通過張貼安全宣傳畫、開辦講座,把一些常用的貼近生活
的安全知識傳授給他們,由於簡單而貼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容易得到職工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就有了良好基礎,職工的安全意識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四是從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著手。要從安全教育工作經常提到的「三不傷害」入手,這其中的內涵就是首先要保護好自己。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安全,歸根到底,就是每個職工不要受到傷害。要告訴全體職工,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護每個職工身心健康。因為事關自身利益,職工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能夠達到提高安全意識的目的。
五是以身邊耳熟能詳的生產安全事故案例為教材。提高安全意識,事故案例的教育效果非常明顯,因為那都是活的血的教訓,切忌空談。要以在社會上影響巨大或者是發生在身邊的生產安全事故為案例,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和過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如何防範,做到舉一反三。要把事故責任依據法律法規劃分清楚,要把安全生產事故帶來的危害闡述完整,一定要讓職工心靈受到震撼,切實知道安全事故的危害是終身的,是家庭的悲劇所在,是社會安定最大的敵人。
職工安全意識增強了,我們的安全工作才有了群眾基礎,我們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順利得到執行,我們的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才能有保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安全發展,國泰民安」。
二、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保證。
要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安全工作管理既強調管到底,又強調理到位。調理到位就是要理出頭序,理順關系;就是要不斷完善安全工作行為准則,檢查制度和標准,考核獎懲辦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人心,要嚴抓細管,剛性考核,絕不姑息任何違章行為。始終堅持把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以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責任制為基礎,以落實反事故措施、反違章、推行標准化工作為原則,做到組織落實、措施落實、檢查落實、考核落實,使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
三、抓好安全工作,必須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建立適合自身實際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中的「制」可以有兩種含義。一種較為狹義的解釋是,「制」就是制度;而另一種較為廣義的解釋是,「制」就是機制。制度往往體現為某些文字上的規定或程序,或某種不成文的,但被組織普遍接受的某種實踐或工作過程。機制則不僅僅包括制度的所有內容,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確保制度得以有效落實,以及確保制度本身先進性的所有因素。
而我們要建立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就應當是機制這一含義。在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中,我們不僅僅要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工作制度,而且要制定保障這些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得以執行和落實的保障措施。我們制定製度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有效落實,對我們的工作起到規范、約束和指導作用,而不是為了制定製度而制定製度。只有有了有效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才可能規范開展,收到應有效果。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二項

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4)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條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通緝在案的;

(三)越獄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㈤ 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吸毒嚴重摧殘身心健康。

據專家介紹,青少年身心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癮,會導致記憶力衰退、營養嚴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種疾病發生。

去年底,我國共報告艾滋病病例累計達到3萬多例,由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的達到70%左右,這一數字已經引起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此外,青少年吸毒不僅給自身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而且造成家破人亡,親人為仇,乃至敗壞社會風氣,危害社會治安,引發刑事犯罪。同時,青少年吸毒又會助長和刺激毒品犯罪,並且不斷腐蝕其他無辜青少年陷入吸毒、販毒和其他違法犯罪的泥潭,可謂是「一人吸毒,社會遭難」。

毒品、酒和香煙對他們的誘惑力便會大大地增強,尤其是學校里有人在嘗試這些危險的東西時更是如此,卻有吸毒或酗酒的惡習。

吸毒不僅對人體與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還帶給社會與家庭不少的傷痛。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並且對社會生產力有巨大的破壞性,還擾亂社會治安,帶給人們巨大的威脅,毒品活動造成環境惡化,並逐年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吸毒案例:下面這三個案例都是由青少年作案的,它提醒著我們時刻都要注意敲響警鍾,時刻遠離毒品:

某男小勇,因吸食海洛因成癮,為了籌集毒資,他潛入山東省某中學盜竊了價值2800元的錄音機,6台顯微鏡。爾後到處行竊,在短時間內作案20餘起,竊得物品價值4萬余元。

劉某是一個15歲的女學生,因為吸毒被逼進了賣淫的泥坑。父母發現後將她鎖在家,她盡抄起菜刀砍死父母。

景某一染上毒癮便在兩個月間花去了數萬元。最後與同伴拿起鐵錘砸死其父搶走20萬元。

(5)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一、學習禁毒知識,做到「四個牢記」。

1、牢記「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搖頭丸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2、牢記吸毒容易成癮,並很難戒斷。

3、牢記毒品害己、害人、害家、害國。

4、牢記吸毒是違法,販毒是犯罪,違法犯罪難逃國法的制裁。

二、永遠不嘗第一口。

要遠離毒品,要記住「吸了第一口,就沒有最後一口」;為了終生遠離毒品,不論出於什麼動機,不論出現什麼情況,我們都要堅定地把握住自己,永遠不要去嘗試第一口。

1、不好奇。自己不清楚的葯品、食品、飲料、香煙等等,不要嘗試。那些吃起來很香,老想去吃的東西裡面,很可能攙有毒品,使人上癮,應該提高警惕。

2、不僥幸。不要以為「試一下沒關系」。只要沾上毒品,就很難自拔。

3、不輕信。不管是親朋好友的「誠意」、還是天花亂墜的廣告詞語,拿定主意不沾毒品。

4、不辯論、不睹氣。不要感情沖動,憑「義氣」爭高低。結果被人用「激將法」套入毒淵。

5、不沾光。不要貪圖便宜去吃免費餐,上了壞人的鉤,墮入毒淵。

㈥ 毒品問題與艾滋病,恐怖活動並稱為當前人類社會的三大公害,對嗎

正確。毒品問題與艾滋病、恐怖活動並稱為當前人類社會的三大公害。

毒品對社會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身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6)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毒品的影響:

不管就即時作用還是就長期對健康的損害而言,毒品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有害的,即使偶爾使用大麻,也會對認知發展和短期記憶造成影響。更有甚者,大麻對人的觀察能力、反應能力以及對動作的協調性的影響還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服用海洛因最初會導致惡心、呼吸減慢、皮膚乾燥、瘙癢 、言語和反應遲緩。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極可能從生理上和心理上形成對該葯物的依賴,這樣就會導致嚴重超標服用該葯物,甚至因呼吸窘迫引起死亡。

致幻劑(如LSD)損害人的觀察能力,改變心跳頻率和血壓,從長遠來說,會引起神經失調、沮喪、焦慮、視幻覺及幻覺重現。可卡因和安非他命會導致震顫、頭痛、過度緊張和心跳加快。長期影響包括惡心、失眠、體重減輕、痙攣和沮喪。

精神葯品的主要問題就在於,當人們在服用時,他們往往只關注其對人的精神和情緒所起的(積極)作用,而忽略了它們潛在的對身體和精神的副作用。任何違禁葯物都不能被認為是「安全」的。服用精神葯物往往會通過某種方式改變人體的正常功能,從長遠來說,他們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

㈦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這是魯迅說的還是莎士比亞

是魯迅說的。

出自魯迅的雜文《再論雷峰塔的倒掉》。本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語絲》周刊第十五期。

節選:不過在戲台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

中國如十景病尚存,則不但盧梭他們似的瘋子決不產生,並且也決不產生一個悲劇作家或喜劇作家或諷刺詩人。所有的,只是喜劇底人物或非喜劇非悲劇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帶了十景病。

這句話是魯迅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則指出的。

(7)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魯迅,他「俯首甘為孺子牛」,他一生都為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忙碌著;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

他的著作無數,其中《阿Q正傳》、《孔已己》、《葯》、《狂人日記》等都深刻反映了當時畸形社會下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況。

他的著作對當時的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人們為改變中國落後狀況而努力奮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民族魂,這也是當時的人們在追悼會上蓋在他遺體上的三個字。他是一個有思想、有民族大義、思想開放進步,時代造就的偉大的文學家。

㈧ 短板效應是什麼

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該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稱「短板效應」)。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其加長才行。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稱「短板理論」。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8)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水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

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徵某一個員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徵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

㈨ 檢察院不批捕,為什麼要辦理取保候審

1、這只是一個程序要求,公安機關採取取保候審是因為認為你是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不批捕是因為證據不足。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以後有證據可以證明構成犯罪行為,可以防止因為沒有採取取保候審措施導致的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所以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就可以辦理取保候審。

2、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3、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適用刑事強制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措施的,應當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後交由公安機關執行。對犯罪嫌疑人採取保證人擔保形式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法律文書和有關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保證人基本情況的材料,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級公安機關;

對犯罪嫌疑人採取保證金擔保形式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核實保證金已經交納到公安機關指定的銀行後,將有關法律文書、有關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的材料和銀行出具的收款憑證,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級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收到有關法律文書和材料後,應當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執行。負責執行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核實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的身份以及相關材料,並報告縣級公安機關負責人後,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執行。

(9)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五十二條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第六十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六十七條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第六十八條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及時報告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四)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㈩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具體是什麼意思

鳳凰浴火重生,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版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權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槃」

它經歷無數次生命的的超脫和重生,告訴我們生命的頑強和不屈~

(10)社會與法毀滅擴展閱讀:

鳳凰在歷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藉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系。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系。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參考資料:網路.鳳凰浴火重生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