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適宜的合同范圍

合同法適宜的合同范圍

發布時間: 2021-01-02 10:51:34

『壹』 不屬於我國合同法調整范圍的有哪些關系

1、不適抄用我國《合同法》調整的合同:(1)沒有財產內容的身份合同,如收養合同、離婚協議、監護合同。(2)行政合同。(3)執行企業內部生產責任制的協議。
2、優先適用其他法律,僅在其他法律沒有規定時可以參照《合同法》的合同。

『貳』 合同法調整范圍

1,D 應為合同法只調整平等民事主體間的財產關系,收養是人身關系,不適用合同法調成,我國有專門的收養關系法
2。C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可以自由轉讓,但是其他出資人在同等條件下擁有優先購買權。乙丙不可以放棄優先購買權的同時又限制甲的轉讓行為。
3.下列情形屬於效力待定合同的有(acd)
a10周歲的少年出售勞力士金錶給40歲李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為效力待定合同,經監護人追認後有效)
b5周歲的兒童因發明創造而接受獎金(對給未成年人帶來利益的,不需追認,有效)
c成年人甲誤將本為復製品的油畫當成真品購買(因重大誤解成立的合同,效力待定,可以撤銷)
d計程車司機借搶救重危病人急需租車將車價提高10倍(趁人之危,效力待定,可撤銷)
4,甲乙丙共同出資設立一有限責任公司,其中,丙以房產出資30萬元,公司成立後又吸收丁入股,後查明,丙作為出資的房產僅值20萬元,丙現有可執行的個人財產6萬元,下列方式中,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是(b)
a丙以現有可執行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由丙從公司分得的利潤予以補足。
b丙以現有可執行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由甲乙補足(交付該出資的股東承擔補足其差額的責任,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也是責任人,就交付該項出資的差額,不分份額的向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c丙以現有可執行財產補交差額,不足部分由甲乙丁補足
d丙無須補交差額,甲乙丁都不承擔補足出資的連帶責任
5,下列選項中,符合合同轉讓(cd)(合同的轉讓及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轉讓方應先具有合同的權利義務,法律規定具有人身專屬性質的合同部可轉讓,故ab不符合。
a著名演員甲將其與某電視台簽訂的電視劇拍攝合同轉讓給其表妹
b著名畫家乙將其承擔的創作任務轉讓給其弟子
c著名學者丙將其出任某項(靜漢自考)國際性活動傳播顧問的事項轉讓給同事
d某著名公司將其債權轉讓給其控股的子公司

『叄』 合同法不適用於

B、收抄養合同襲。

收養合同是具有人身屬性的特殊合同,不由合同法來進行調整,這是與普通合同的最本質區別。

《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3)合同法適宜的合同范圍擴展閱讀

收養合同適用的法律

收養協議實質上是一種身份上的契約,是基於雙方當事人希望建立與自然的父母子女關系有同等的效力的關系,通過協議締結私法上的契約而成立的,對此,我國以婚姻法,收養法等法律單獨調整。我國的合同法並未將收養協議納入其調整范圍。

收養協議處分了人身權方面的特殊權利,不能夠完全一概同處分財產關系的合同相提並論。

『肆』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屬於《合同法》的適用范圍的是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屬於《合同法》的版適用范權圍的是?【C】

A.婚姻協議

B.確定收養關系的協議

C.房屋買賣協議

D.確定監護關系的協議

【解析】《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伍』 合同法適用於什麼協議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
(1)適用於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權利版義務關系的協議;
(2)適權用的合同包括各類民事主體基於平等自願等原則所訂立的民事合同;
(3)適用范圍既包括當事人設立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也包括當事人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

『陸』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不包括哪些合同

適用范圍包括,來買賣合同,自贈與合同,借款合同(包括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和以銀行為貸款人的借貸),供用電合同,消費借貸合同,商品房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借用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客運合同,貨運合同,保管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柒』 合同法是怎麼調整范圍的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合同法》以過去的《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為基礎,以《民法通則》為指導,汲取了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移植和借鑒了國外立法,彌補了過去三個合同法過於原則、過於簡單的缺陷,是一部關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切身利益,完善市場交易規則,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法律,也是一部統一的、較為完備的合同法。

我國合同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須注意以下問題:

(1)合同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屬於民事關系。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活動,屬於行政管理關系,不適用合同法;企業、單位內部的管理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也不適用合同法。

(2)合同是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有關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但不能認為凡是涉及身份關系的合同都不受《合同法》的調整。有些人身權利本身具有財產屬性和競爭價值,如商譽、企業名稱、肖像等可以簽訂轉讓、許可合同,因此受《合同法》調整。此外,不能將人身關系與它所引起的財產關系相混淆,在婚姻、收養、監護關系中也存在與身份關系相聯系但又獨立的財產關系,仍然要適用《合同法》的一般規定,如分家析產協議、婚前財產協議、遺贈扶養協議、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等。

(3)合同法主要調整法人、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同時還包括自然人之間因買賣、租賃、借貸、贈與等產生的合同關系。這樣的調整范圍與以前三部合同法的調整范圍相比,有適當的擴大。

『捌』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的買賣合同,城市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等15種有名合同適用該法。除此之外,適用《合同法》的合同類型有以下幾種:

(一)無名合同

《合同法》和其他法律法規未作出明確規定的合同是無名合同,例如借用合同、典當合同、郵電合同、演出合同、懸賞合同、培訓合同、旅遊合同等等。這些無名合同同樣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二)《合同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其他法律法規對合同訂立、生效等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其他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適用《合同法》。以《物權法》的規定為例,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地役權設立合同、抵押權設立合同、質權設立合同、共有合同等多種類型的合同。這些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仍然適用《合同法》。

(三)《合同法》調整的是財產關系,人身關系不適用合同法根據《合同法》第2條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但也有例外,如肖像權許可使用合同通常是有償的財產性質的合同,可以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如果是主要以人身關系為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則不在《合同法》的適用范圍之內。

案例2:姓名權糾紛是否適用《合同法》?

[案情回放]

何忠與黃麗協議離婚,雙方書面約定:兒子何亮由黃麗撫養,但黃麗不得擅自更改何亮的姓氏,否則要給予何忠5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黃麗後來再婚,在何亮繼父的要求下,將何亮的姓氏改為繼父姓氏。何忠獲悉後,要求黃麗賠償5萬元。

[專家點評]

本案就不能適用《合同法》。因為姓名權屬於人格權,是人身關系而非財產關系,應當適用《婚姻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

『玖』 《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有哪些

《復合同法》的適用制范圍是適用於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所有協議。
《合同法》基本原則有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合同自由原則、遵紀守法原則和依合同履行義務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拾』 合同法第100條理解適用范圍

《合同法》第一百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專方協商一致,也可以屬抵

解析;

1,「互負債務」,是指雙方通過合同關系,已經轉化為債務關系(就是一方當事人,給另一方當事人出了欠條,不是合同關系);

2,「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是指一方當事例欠是「輪胎款」,另一方欠的是「設備款」

3,「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是通過協商一致,達成的,也就是不可強迫。

綜上所述,立法本意,是為了減少當事人的訴訟程序,因為,一個法律關系,是一個案件,如達不到協商一致,要經過反訴或另行起訴的程序。希望你是明白地。

熱點內容
上市公司相關財務方面法律規定 發布:2025-09-16 22:53:41 瀏覽:626
三班倒人員工作時間勞動法 發布:2025-09-16 22:49:42 瀏覽:765
東莞勞動法夜班工資標准 發布:2025-09-16 22:36:05 瀏覽:566
黃平法學院 發布:2025-09-16 22:30:16 瀏覽:247
美國同性婚姻法什麼社會問題 發布:2025-09-16 22:16:09 瀏覽:366
qq飛車官方條例 發布:2025-09-16 22:12:52 瀏覽:454
招募法律服務志願者 發布:2025-09-16 22:08:03 瀏覽:195
做實思想道德 發布:2025-09-16 21:59:41 瀏覽:704
上海律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6 21:29:15 瀏覽:888
民訴訟法200 發布:2025-09-16 21:23:12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