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誰是債權人
㈠ 有人解釋一下 合同法中「債權人、債務人、標的物」三者的關系嗎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舉例
債權人就是把錢借給別人的人,債務人就是向別人借錢並借到錢的人。標的物就是買方要買的貨物,也是賣方要賣的貨物。
㈡ 在合同法中,如何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是誰先付款誰先交貨
一、合同法首先尊重當事人的約定,即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並以約定內為准。
二、如果合同沒有容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根據合同法61條規定,首先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也就是從整個合同相應的條款綜合確定出誰先履行,如果不能確定則根據合同所屬的商業領域的交易習慣來確定。
三、如果仍確定不了,則屬於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情況,根據合同法66條,雙方同時履行,即俗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㈢ 有人解釋一下 合同法中「債權人、債務人、標的物」三者的關系嗎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舉例
債權人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人和供應商;債務人是指欠別人錢的實體或個人;標的物是指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商業買賣合同中的特定名詞,標的物指買賣合同中所指的物體或商品
㈣ 合同法中債權人的權利有哪些
債權人,"債務人"的對稱。債的主體之一。在債的關系中,有要求他的債務人實施一專定行為或者屬不實施一定行為的權利的人。
權利:
(1)代位權:債權人代位權是債的保權制度的一種。保全債權是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國合同法規定的代位權,是以傳統的代位權理論為基礎,針對近年來我國嚴重存在的三角債以及債務人逃債廢債現象而確立的新的債的保全制度.代位權的效力及於債權人、債務人和次債務人。
(2)免除債務權:債權人免除債務,指債權人放棄自己的債權,從而消滅合同關系及其他債的關系。
(3)債務轉讓權: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
(4)撤銷權:債權人撤銷權,又稱撤銷訴權或廢罷訴權,是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所謂有害及債權的行為,得申請法院撤銷的權利。
㈤ 合同法如何保護債權人的權益
合同法已在第七十三條專門作出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只爭朝夕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按照這一規定,債權人在自己的債權不能實現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要求第三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債權人的這一權利,法律上叫代位權。不過,債權人在行使代俠權時,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債權人只能針對債務人的到期債權行使代位權。如果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到期債權,債權人不能向第三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主張代位權。這是因為債務人的債權沒有到期,第三人沒有向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義務,如果這時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直接要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實際上就是要求第三人提前向債務人履行,這對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無疑是一種傷害。
第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應當是必然導致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害的原因,即債務人不收回到期債權,債權人的債務就不可能得到償還。如果沒有出現上述情況,債權人不能行使代位權。例如,債務人欠債權人10萬元,但債務人除自己有20萬元的財產外,還有10萬元的到期債權。在此情況下,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債權人只能請求債務人用自己的財產償還債務,而不能行使代位權。這是因為債務人在不行使到期債權的情況下,也能償還債權人的債務。因債權人的損失水是由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造成的,所以債權人無權要求債務人的債務人直接向自己履行。
第三,債權人對於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不能行使代位權。從司法實踐看,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主要有:工資、撫恤金、安置費、養老金、退休金等。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之所以不能行使代位權,主要是為了保護債務人維持自身生活需要的基本權利。
債權人在行使代位權時,除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按照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不能由自己直接向債務人的債務人提出,而應當由自己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在經人民法院審查符合代位權的條件,並通過判決蝗方式予以確認後,再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向債務人的債務人提出行使代位權,而債務人的債務人應當按照債權人的要求直接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同時,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只能以自己的債權為限,否則將會對債務人的債務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
㈥ 《合同法》中的 債務人債權人 第三人 當事人 都是啥啊 債權人是當事人嗎。第三人又是誰舉個例子講一下吧
當事人指的是 債務人和債權人
第三人就是其他第三人了
比如說,A借給B100塊,然後版A和B當時約定的是權由C還錢給A(可能是C之前也欠B的錢或者其他情況),這樣的情況下,A是債權人,B是債務人,A和B就是當事人,而C就是第三人
㈦ 我國合同法中債權轉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合同法中關於債權轉讓的法律規定
第八十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二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第八十三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第八十四條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第八十五條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第八十六條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第八十九條 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的,適用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一條至第八十三條、第八十五條至第八十七條的規定。
根據《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合同義務轉移理論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二、合同法中債務轉讓的法律規定
1、廣義的合同義務轉移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債務承擔,是指債權人、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達成協議,將合同義務轉移給第三人承擔。如債務人與第三人約定由第三人取代債務人的合同地位而成為合同當事人,向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
二是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這種形式的特點在於第三人與債權人、債務人並未達成轉讓合同義務的協議,並不由此成為合同的當事人。第三人只是自願替代債務人履行合同。
因此,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是指狹義上的合同義務轉移,即債務承擔的情況,第三人代為履行並不是合同義務轉移。
2、就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合同義務轉移來說,又包含著兩種形態:
一是合同義務全部轉讓,即債權人或者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達成轉讓債務的協議,由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承擔全部債務,原債務人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合同關系。通常被稱為「免責的債務承擔」。
二是合同義務部分轉讓給第三人,通常被稱為「並存的債務承擔」,是指原有債務人並沒有脫離原有合同關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合同關系,與原債務人一起共同向同一債權人承擔合同義務。
無論是合同義務的全部轉讓還是部分轉讓,都要有轉讓債務的協議,而且協議必須要徵得債權人的同意,轉讓合同義務的協議才能生效。這是因為債務作為一種義務是債務人必須履行的,而且合同義務的履行直接關繫到債權人利益的實現,從保護債權人利益出發,債務轉讓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因此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合同一方在債務轉讓時,應當嚴格的依照合同法的規定來實施,以免為自己留下後患。
對債權債務轉讓合同法中規定的法律條文如上所述,由於在生活中進行債權債務轉讓的情形一般涉及的金額都比較大,因此必須要有必須的法律流程,這樣才能夠減少一些隱患,可以更好的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得到更好的實現。這方面的內容我們還是有必要進行相應的了解。
㈧ 建設工程合同法中,建設單位和建立單位之間那個是債權人哪個是債務人
你的建立單位是不是說的 工程監理單位?
合同法中對於簽約雙方是地位平等,一般就是甲方、乙方。
你所說的債權人和債務人是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候才會出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