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釋二廢止條文
1. 婚姻法二十四條啥時廢除一
〈婚姻法來〉第二十四條自規定: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該條規定,在情理法上毫無問題,何來廢除一說?
如果指〈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則最高法出台了《 補充規定》,在婚姻法司法解釋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雖然還不夠完善,但暫時也沒有廢除的跡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根據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修正)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被廢止了嗎
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沒有廢止。
3. 2021年司法解釋是否廢止
《民法典》第1260條(最後一條)明確規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該條明確規定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另需說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上述單行法被廢止了,基於上述單行法而生的立法解釋也應同步廢止。王晨副委員長對此,在《民法典》草案說明中也明確提到:「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作為與民法通則、婚姻法相關的法律解釋,也同步廢止。」
另需注意的一點是,民法典施行後,最高法院此前基於上述九部法律而出的司法解釋,有不少內容已被民法典吸收,有的內容已失去繼續存在的原立法基礎,或者與民法典的規定不相符甚至發生沖突。因此,相關司法解釋何去何從,值得關注。筆者認為,在2021年1月1日前,最高法院大概率會對相關司法解釋進行大規模清理,並出台具體規定,明確哪些不再有效,哪些適當修改後可以繼續適用等等。
4. 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被廢止了嗎
你好抄 目前,沒有出台任何文件廢止此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不少法官和律師據此認為,只要夫妻另一方不能證明存在兩種除外情形,即使是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對外也應按照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5. 新婚姻法實施同時廢止的法律有些什麼
您說的婚姻法解釋三吧。屬於司法解釋,婚姻法依然有效。婚姻法司法解釋是圍繞婚姻法及現實情況而制定的,不能與婚姻法沖突的。只是以前婚姻法解釋一及解釋二與解釋三有沖突的以解釋三為准。
6.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 婚姻法解釋二要廢除嗎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四條規定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條的規定,秉承了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是嚴格限定在現行法律規定范圍內對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的解釋,沒有超越現行法律規定。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遵循的制定司法解釋的工作原則。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夫妻以不知情為由規避債權人,通過離婚惡意轉移財產給另一方,藉以逃避債務。考慮到立法的變化以及婚姻法規定,結合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司法實際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反復衡量和價值判斷後,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在邏輯性、舉輕以明重的解釋方法,確定了第二十四條的表述。隨後的實踐表明, 「假離婚、真逃債」,破壞交易安全的社會現象受到遏制,市場秩序得到有效保護。
近年來,個體婚姻家庭情況千差萬別,主張修改、暫停適用或者廢止第二十四條觀點所列舉的情況,如有的離婚案件當事人置夫妻忠實義務、誠信原則於不顧,虛構債務或為賭博、吸毒、非法集資、高利貸、包養情婦等目的惡意舉債確實存在。但是,這些確為虛構的債務和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產生的非法債務,歷來不受任何法律保護,不屬於第二十四條適用范圍,不能依據此條款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責任。至於現實中適用第二十四條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虛假債務、非法債務的極端個例,也是因為極少數法官審理案件時未查明債務性質所致,與第二十四條本身的規范目的無關。
因此,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在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 離婚後背負千萬巨債,婚姻法"24條"該不該廢止
關於「撤銷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建議」的答復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
發布時間:2016-03-17 15:26:49
字型大小: 小 大
列印本頁
如你所言,社會上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有不同的認識,也有不少司法界人士提出了修改該條司法解釋的建議。但你來信中只提出該條司法解釋「有悖於我國《婚姻法》的立法宗旨……為司法權力尋租利益提供了可能。」卻並無對該條司法解釋的具體批評和修改意見。雖然引用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文章標題,卻無法從中看到你本人的見解。現針對你的建議答復如下:
現行法律、司法解釋對於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的規定如下: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解讀出的含義有,第三人如果不知道該約定呢?是否就得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胡康生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一書中的相關解釋是:「在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如果第三人知道其夫妻財產已經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就以其一方的財產清償;第三人不知道該約定的,該約定對第三人不生效力,夫妻一方對第三人所負的債務,按照在夫妻共同財產制下的清償原則進行償還。關於第三人如何知道該約定,既可以是夫妻一方或雙方告知,也可以為第三人曾經是夫妻財產約定時的見證人或知情人。如何判斷第三人是否知道該約定,夫妻一方或雙方負有舉證責任,夫妻應當證明發生債權債務關系時,第三人確已知道該約定。本款中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是指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之間產生的債務,至於是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還是個人債務,在所不問,即無論是為子女教育所負債務,或個人從事經營所負的債務,還是擅自資助個人親友所負的債務,都適用本款的規定。」由此可知,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是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的。
目前,現行司法解釋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和判決遵循的原則沒有問題。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夫妻財產制是以婚後所得共同制為普遍原則。現實中多數中國家庭實行的也是婚後所得共同制。實行約定財產制的夫妻較少。既然結婚後夫妻的收入是共同的,那麼為共同生活所負債務也就應當共同償還。償還的辦法是首先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離婚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這是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基本內容。如果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債權人持夫妻中一方以個人名義所借債務的憑證,要求這對夫妻還債,除非債務人認可是個人債務並有能力用其個人財產償還,否則,就要用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債務人的配偶抗辯該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成功的意義在於,如果其有婚前個人財產,則不以個人財產還債,如果其離婚,則不必繼續還債。如果該債務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則夫妻對債務的清償要負連帶責任,且不僅僅以夫妻共同財產為限,離婚、債務人死亡,均不能成為免除其原配偶連帶清償責任的法定事由。
關於舉證責任分配,一方面對於夫妻來說,如果一方在外舉債不告知其配偶,而所借款項又未用於家庭共同生活,此種情況下要求債務人的配偶舉證證明其不知道該債務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為這等於是要求其證明一種主觀狀態。如果將債務人向其配偶告知舉債情況視為一種行為,則沒有告知就是沒有行為,要求對於不存在的行為證「無」,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因此,債務人的配偶只能設法證明債務人所借款項沒有用於其家庭共同生活。提供這種證據對於債務人的配偶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並非不可能,實踐中不乏成功的例子。相對於舉證責任分配給債務人的配偶來說,分配給債權人則更不合理。
我們認為,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都是處理夫妻債務的法律依據,但兩者規制的法律關系不同。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內部法律關系時,應按照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進行認定,即在夫妻離婚時,由債務人舉證證明所借債務是否基於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舉證不足,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涉及夫妻債務的外部法律關系時,應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定進行認定。同時,在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但書」的兩種情形外,如配偶一方舉證證明所借債務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
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法學理論界的觀點不盡一致,司法實踐中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針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作出過函復,基本內容是:在不涉及他人的離婚案件中,由以個人名義舉債的配偶一方負責舉證證明所借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如證據不足,則其配偶一方不承擔償還責任。在債權人以夫妻一方為被告起訴的債務糾紛案件中,對於案涉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認定。如果舉債人的配偶舉證證明所借債務並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則其不承擔償還責任。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夫妻共同債務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來認定,不能由執行程序認定。如果夫妻共同債務可以通過執行程序來認定,沒有參加訴訟的配偶一方就失去了利用一審、二審和審判監督程序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夫妻一方舉債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復雜,實踐中不僅存在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舉債給其配偶造成損害的情況,也存在夫妻合謀以離婚為手段,將共同財產分配給一方,將債務分給另一方,藉以達到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目的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和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問題的立法調研工作。待條件成熟時,我們將就夫妻共同債務問題制定新的司法解釋,為更好地保護婚姻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依據。同時,在下一階段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將認真對待並積極吸收採納社會各界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意見,深入探索審判實踐中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加大對下審判指導力度;通過指導性案例的集中發布,明晰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准,統一司法裁判尺度;通過加大對虛假訴訟的制裁打擊力度,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好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8.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台二就失效了
你好,婚姻解釋(二)並沒有失效,只是在同一個事件上,司法解釋二跟司法解釋三有沖突時,適用司法解釋三。
9. 民法典廢除婚姻法,司法解釋還有效嗎
說民法典廢除婚姻法是不準確的。
民法典的頒布實行,婚姻法與之相沖突專的條款直接作廢。但是有一屬些民法典沒有涉及到的,之前婚姻法中有的條款不會作廢,所以說關於這部分法律的司法解釋仍然繼續有效。
所以不能說民法典廢除婚姻法,司法解釋無效。
10. 為什麼婚姻法解釋二的第19條被廢除了
婚姻法解釋二第19條並沒有被廢除,你說的應該是第24條,但第24條並沒有被廢除,而是補充了一些規定,使之更加具體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