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財政的特徵

經濟法財政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1-08 01:00:28

經濟法中財政的職能有哪些

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財政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①稅收是對全社會各種收入進行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可以調節個人的收入和財產,把收入與財產的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各種補貼、補助和社會保障支出,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范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對象范圍廣泛,通過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3、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
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是指通過干預、調節國民經濟運行,達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政府穩定經濟職能,還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屬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經濟增長率或增長額來表示。而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包括產業結構優化、貧富差距縮小,生產生活環境改善、人們醫療教育文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等。即經濟的增長,最終要有利於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能。為實現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政府需要運用相應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保證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運用財政制度的自動調節功能,實現經濟穩定與增長 。

② 自考考試財政學,與經濟法概論那個簡單一點

1、不同自考課程之間復的難度,一制般是不作比較的。財政學,與經濟法概論,這兩個若非要比較下,我個人認為,這兩門課程難度相當(是差不多難度的),都需要適當的記憶,最好對重點內容又有一定理解。
2、自考,只要認真看書自學,堅持習題,考前復習,是可以正常通過自考課程考試的。只要「堅持+努力+自信」,「自考不是很難的」!

③ 如何運用經濟法保障國家財政資金安全

子騫 (騫:高舉,飛起 )

之瑤、冰露

商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商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1.法律性質不同。經濟法屬於公法,商法雖有公法性但本質是私法。因此回經濟法以國答家利益為本位,而商法是以商主體的利益為本位,經濟法的目標性較強,而商法的國際性較強。

2.二者基礎理論不同。經濟法的基礎理論是社會整體本位,即著重於國民經濟的全局,而商法是建立在商事主體利益本位之上的。

3.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國家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商法則調整的是商主體在商事活動中形成的商事關系。

4.調整的機制不同。商法著重採取自律性的非權力性的機制,而經濟法多採用他律性的權力性的調節方法。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破產法、票據法等。

⑤ 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可以成為經濟法主體的是 A某市財政局 B某研究院 C某公司的子公司 D公民陳某

經濟法主體的范圍包括:
1.國家機關。
2.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
3.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
4.公民及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應該都是。

⑥ 去財政局工作難不難需要些什麼專業知識審計 經濟法那些都得精通嗎

財政局是行政機關,要通過報考公務員進入,想進入有點難;任何一個單位它內的崗位都很多,只容要你努力工作,用心學習都有崗位適合你的。當然,作為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他的主體是由懂財政的專業人員組成,所以最好懂點財政知識、稅收知識,這樣對你的工作崗位就好安排些。

⑦ 會計初級職稱考試教材哪個版本好

毫無疑問,當然是官方正版的好啊!

2018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變化較大,舊版回教材已經不能再答用了。

以下是2018年初級會計職稱官方教材詳細信息:

《初級會計實務》由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組織編寫,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經濟法基礎》由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組織編寫,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2018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官方教材,目前天貓高頓官方旗艦店和經濟學出版社旗艦店在售。

⑧ 想考初級會計師,打算從網上買《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但是版本太多了。我應該買哪個版本的

《初級會計實務》科目的考試時間調整為2小時,《經濟法基礎》科目的考試時間調整為1.5小時,機考地區兩個科目考試時間共計3.5小時;兩個科目連續考試,分別計算考試成績。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不不定項選擇題,並有部分地區試點機考,筆試和機考只是考試的形式不一樣,考試題型都是一樣的
官方統一教材如下: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經濟法基礎
作者: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初級會計實務
作者: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你可以多比較下,現在有面授,有網授的,初級會計職稱現在已經逐步實行機考了,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知識,考試的時候是隨機抽題的。機考不存在重點和非重點,機考變化大、題量多、知識點廣、難度高,不存在重點和非重點,所有知識點都有可能考到在理解的基礎多做題目是應對考試最好的辦法,在理解的基礎多做題目是應對考試最好的辦法,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題庫,看看初級會計職稱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有章節練習模式的,直接點擊「網路貼吧」,右側有「全吧搜索」四個字,直接輸入貼吧帖子標題即可
帖子標題「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模擬考試系統免費答題」
帖子標題「2013年《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電子書pdf格式免費下載」

⑨ 英國經濟法發展史,是什麼

在英國,經濟法在國際和國內領域中的發展是不同的。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際上,經濟法的概念對於英國法學家來說,它的含義是明確的。英國法學家所考慮的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和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如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4個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歐洲經濟與互助委員會(COMECON)、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和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他還要考慮的是最惠國待遇條款及其例外,優惠關稅的安排、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商務條約、進口數量限制和反傾銷稅。
國際經濟法可以界定為國際公法的一部分,調整國際商事關系。同樣與國際商事關系有關的國際貿易法不足在國際公法方面調整此項關系,而是在私法方面,如國際貨物買賣、陸上、海上和航空運輸、保險和國際銀行業務等方面,實現對國際商事關系的調整。
國內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內,多數英國法學家否認英國存在著經濟法的概念。在這方面的立場不同於德國,因為德國完全承認對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分。可是,缺乏對經濟法的科學闡述並不意味著英國不存在此類法規,而只說明對這一概念沒有從實務和學術的角度進行闡述。
如果一定要對經濟法作出解釋,英國法學家們認為,經濟法是由國家對工商和金融事務進行干預的法規構成。從對商業所持的基本立場看,他們應該看到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區別。商法的基礎是合同上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除了對公共政策所作的最終保留外,當事人可以任意就他們之間的事務作出安排。經濟法的基本哲理是經濟的統制經濟論,即家長式統治的國家可以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當事人的自治意思。因此,經濟法應位於商法與行政法之間。它與商法分享對經濟事務的調整,與行政法分擔政府管理的職能。
從這一觀點出發,經濟法在英國還是佔有相當地位的。當然,由於國家計劃在其一貫的模式中堅持它的作用,經濟法發展的領域所反映的是向計劃性和指導性的自由市場經濟過度。經濟法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學術界對它的無條件認可並非遙遙無期。
怎樣劃分英國經濟法呢?這個題目可包括下列有關的法律中:
1 財政法規,
2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
3 物價與所得方面的法規,
4 保護消費者的法規。

1 有關財政法規方面的經濟法包括建立在以下各項法規基礎上的法律體系:
(1)1947年外匯管製法。該法及其實施細則確立了財政部對外匯的管制,旨在實施對貨幣領域的保護。
(2)1946年借貸(管理與擔保)法及其實施條例。該法授予財政部對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進行調控的權力。「本法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投資進行調控,優先保證對國傢具有重要利益的資本發展項目;同時,通過資本流動的法規,延緩從經濟高漲走向衰退的過渡。」
財政部對投資進行調控,並通過股票發行委員會行使分配發行股票的優先權。但該委員會的活動自1958年7月1日以來,在很大程度上被擱置起來。
(3)1958年頒布防止欺詐(投資)法及有關法律文件。此項重要法令頒布的目的在於保護私人投資者免遭肆無忌憚的財政上的掠奪。該法規定了證券交易人許可制度,對這些人及其交易實行嚴格管理。此外,該法還規定欺詐性地和不顧後果地從事證券交易者或非法散布財政消息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 有關保護英國經濟競爭方面的經濟法由壟斷、限制性貿易做法和企業兼並等方面的法規構成,包括:
(1)1948與1965年壟斷與兼並法;
(2)1956年限制貿易實施法;
(3)1964年轉售價格法。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是英國經濟法中發展水平最高的一個分支。它代表了英國對托拉斯和卡特爾實施管理的法律。從實務工作者的觀點出發,它是一個積極發展著的法律部門,他啊司法與行政程序巧妙地結合到一起,這也是該法律部門的特點。但是,在實務工作者的領域中,它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除了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的公共利益的概念外,幾乎沒有形成學術上的概念。
3 物價與所得法規包括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及有關法律文件。
該法奠定了國家物價與所得委員會的法律框架,並規范該委員會的活動。該法第一部分規定了委員會的組成方式(第1條)和提交委員會審議的事項,包括:
「任何有關工薪或其他形式的所得,以及物價、費用或其他形式的財產或權利交易項下應支出的款項,或者任何形式的服務及包括公司紅利在內的任何財產形式的資本投資收益的問題。」(第2條)
委員會還負責對某些特定的物價與所得進行經常性的審查(第3條),並應就審議情況提出報告。這些報告也可以公布(第5條);委員會在審查物價與所得時,還應考慮到本法附件中體現的政府政策(第4條),該法第二部分包括了所謂的早期警告制度的法規,它授權國務大臣發布有關特殊物價與費用的命令;在打算提價的通知發出後30天,如果在30天內將提價事項提交委員會,則在委員會的報告公布後30天,才能對上述物價與費用實行提價(第7條);凡在此期間違反禁止提價的行為視為犯罪(第11條)。該法把早期警告制度擴大到適用於公司分配(第12條)、支付索賠及類似與就業有關的索賠(13)。該法第四部分調整目前的緊急狀態,規定自1966年8月12日起對物價與所得實行12個月的臨時限制(25—30條);並授予國務大臣發布限制物價與費用的增長(26、27)和支付增加的費用(28、29)的強制權。該部分的一個條款還允許僱主在一周前發出通知的情況下,不支付他在合同中已經答應了的增加費用(30)。這一規定受到普遍譴責,因為它規定了違反合同的法定許可權。但幸運的是,這個理由僅在有限期間內適用。第四部分的各項規定只有在社會發布命令後才能實施,並僅在1966年8月12日以後的12個月內有效(25(1))。
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的目的是:
「保證英國工業的活力,並使其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提高生產率和工作效力,這樣國民產值才能真正增加,並使工薪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所得的增長與生產的增長保持一致;從總體上保持物價的穩定。」
關於保護消費者的法規,有兩種形式。其中一部分是在私法方面出現的,從屬於商法,如1965年分期付款法中各項保護性規定,以及由布賴頓的科恩勛爵提出的一項私人議案—1966年貨物買賣法案。這一法案旨在實施關於保護消費者的莫羅尼報告中的一些建議,特別是減少利用豁免條款的建議。保護消費者法規的另一部分則冠以經濟法的標題(從本文使用的術語的意義上說)。這方面的著名法律就是1961年消費者保護法。
政府還打算提出更多的加強對消費者保護的措施,如議會時間允許,將提出食品標記法案。1887年至1926年的商品標志法、1938和1944年食品與葯物法,就是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的前驅,在這一重要的立法領域,還要推出新的法規。

⑩ 財政局的預料科為什麼不屬於經濟法主體

財政局是,預算科不是,因為它只是以財政局的名義進行經濟活動,不具有法人資格。

熱點內容
校規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20 14:28:39 瀏覽:562
財經法規主要學什麼 發布:2025-09-20 14:27:39 瀏覽:562
治安處罰條例擾民 發布:2025-09-20 14:20:00 瀏覽:371
加速到期合同法 發布:2025-09-20 14:19:58 瀏覽:844
十九司法部 發布:2025-09-20 13:58:05 瀏覽:49
勞動法中關於借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13:51:24 瀏覽:271
小學生法律法規教育教案 發布:2025-09-20 13:06:36 瀏覽:785
廣州噪音管理條例時間 發布:2025-09-20 13:03:35 瀏覽:633
違反多項行政法規怎麼處罰 發布:2025-09-20 12:41:19 瀏覽:102
婚姻法對家務 發布:2025-09-20 12:39:48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