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的變更
Ⅰ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變更表述正確的有( )。
C,D,E
答案解析:[解析]
有效的合同變更,必須有明確的合同內容回的變更。當答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當事人變更有關合同時,必須按照規定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否則合同之變更不發生效力。變更不一定採用書面形式,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Ⅱ 什麼是合同的變更
合同的變更是指合同成立以後,當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礎上對合同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合同的變更包括合同標的改變,數量的變更以及合同擔保條款以及爭議解決方式的變化等,但合同的變更不包括合同主體的改變。合同變更的實質在於使變更後的合同代替原合同。因此,合同變更後,當事人應按變更後的合同內容履行。
商法通法律咨詢服務分析,合同變更的要件:
1.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關系。合同的變更,是改變原合同關系,元原合同關系便無變更的對象,所以,合同變更以原已存在合同關系為前提。同時,原合同關系若非合法有效,如合同無效、合同被撤銷、追認權人拒絕追認效力未定的合同,也無合同變更的餘地。
2.合同內容發生變化。合同-內容的變化包括:標的物數量的增減;標的物品質的改變;價款或者酬金的增減;履行期限的變更;履行地點的改變;履行方式的改變;結算方式的改變;所附條件的增添或除去;單純債權變為選擇債權;擔保的設定或取消;違約金的變更;利息的變化。
3.經當事人協商一致,或依法律規定。《合同法》第77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合同變更通常是當事人合意的結果。此外,合同也可能基於法律規定或法院裁決而變更,如《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對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合同予以變更。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應遵守其規定。
Ⅲ 合同怎麼修改
你好,如果合同條款並非雙方的合意,可以協商要求變更;一方也可以重大誤解為由,要求撤內銷合容同。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意思表述,如果在合同內容中出現錯誤,應該積極跟合同另一方溝通協調,重新達成合意內容,對錯誤的地方進行補正,簽字蓋章確認。如果不能協商處理,建議盡快訴訟解決,這樣可以規避將來給自己一方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可變更合同在我國現行《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里稱為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Ⅳ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對於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有什麼定義上的區別
當然不正確了!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是無效合同;
你應該分清楚,《合同法》調整的是合同行為;《民法通則》除了合同行為外,還調整其他民事行為。
《合同法》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民法通則》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和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屬無效民事行為。
如果要評價合同行為只需要看《合同法》怎麼規定,要是評價合同行為以外的其他民事行為才需要看《民法通則》。
Ⅳ 合同法的變更解除
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切實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於1999年頒布和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Ⅵ 合同法第五章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是什麼樣的
1. 協商變更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2. 債權的轉讓及例外
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債權轉讓的例外:( 1 )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2 )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3 )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3. 債務人的抗辯權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4. 債務轉讓及前提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5. 權利和義務的一並轉讓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的,適用債權債務轉讓的規定。
6. 主體合並、分立對合同責任的影響
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合並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後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Ⅶ 屬於《合同法》規定可以變更或撤銷的合同為( )。
C
ABD都屬於是無效合同,C屬於是可能變更可撤銷合同。可撤銷合同的種類包括:(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Ⅷ 合同變更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一是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關系合同變更是在原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當事人雙方的協商或者法律的規定改變原合同關系的內容。因此,無原合同關系就無變更的對象,合同的變更離不開原已存在合同關系這一前提條件。同時,原合同關系若非合法有效,如合同無效、合同被撤銷或者追認權人拒絕追認效力未定的合同,合同便自始失去法律約束力,即不存在合同關系,也就談不上合同變更。
二是合同變更須依當事人雙方的約定或者依法律的規定並通過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發生合同變更主要是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我國《合同法》第77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在協商變更合同的情況下,變更合同的協議必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任何一方不得採取欺詐、脅迫的方式來欺騙或強制他方當事人變更合同。如果變更合同的協議不能成立或不能生效,則當事人仍然應按原合同的內容履行。①如果當事人對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應視為未變更。此外,合同變更還可以依據法律直接規定而發生。例如,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以及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社會利益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三是合同變更必須遵守法定的方式我國《合同法》第77條第2款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依此規定,如果當事人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情況下,未遵循這些法定方式的,即便達成了變更合同的協議,也是無效的。由於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變更的形式未作強制性規定,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當事人變更合同的形式可以協商決定,一般要與原合同的形式相一致。如原合同為書面形式,變更合同也應採取書面形式;如原合同為口頭形式,變更合同既可以採取口頭形式,也可以採取書面形式。
沈陽律師網頁鏈接
四是須有合同內容的變化合同變更僅指合同的內容發生變化,不包括合同主體的變更,因而合同內容發生變化是合同變更不可或缺的條件。當然,合同變更必須是非實質性內容的變更,變更後的合同關系與原合同關系應當保持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