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司法解釋的意義
現行《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9年3月15日中專華人民共和國屬主席令第十五號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至今共有過兩次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於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現行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都是生效法律,沒有廢止。
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屬於什麼性質的法律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屬於《民事訴訟法》的下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和《合同法》一樣,屬於民事法性質的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9]19號)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司法解釋目的、對於法規每一條款的深化理解和適用范圍:
一、目的:為了正確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合同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二、法律適用范圍
1、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2、合同成立於合同法實施之前,但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實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實施之後,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關規定。
3、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4、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5、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每一條款的深化理解和判決尺度(略)。
❸ 合同法全文司法解釋
合同法51條,是權利人對無處分權的人所作的表見代理行為進行追認的內容。而合同法第49條和50條,講的都是當相對人不知道行為人的行為超出許可權或者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行為人的代理行為視為有效。
❹ 合同法司法解釋(三)
❺ 合同法司法解釋中的一個困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中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內合同法司法解釋容》(一))第10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由於我國關於法人必須在核準的經營范圍內活動的法律規定與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並不協調。因為市場經濟強調主體的行為自由,而法人是市場經濟的主要主體之一,因此,只有法人的行為自由才能促成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如果把法人的經營活動限定在一個狹小的范圍之內,把任何超越范圍的經營活動都被簡單地宣布為非法和無效,只會導致市場經濟的窒息和不振,而且也會影響到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和交易安全。正是基於這一理由,《合同法》沒有再次沿用《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的規定,在事實上對這個問題作了迴避,留由司法解釋去解決。
❻ 《合同法解釋(二)》第14條的意義及得失是什麼
本條抄是在《合同法解釋襲(一)》基礎上,遵循《合同法》基本精神,進一步對《合同法》第52條第(5)項作出的限縮性解釋。既完善了合同無效制度,對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嚴格適用合同無效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創新同樣意義重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中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是指在認定合同是否有效時,如果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所明確規定的無效情形的,則該合同無效;如果雖然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但不屬於法律、行政法規所明確規定的無效情形的,則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合同仍然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❼ 最高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有幾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