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論述經濟法三要素

論述經濟法三要素

發布時間: 2025-05-02 01:11:53

⑴ 舉例說明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如何產生的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調節或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定在經濟法主體之間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經濟法律關系也須由此三個要素構成。
如甲向鞋匠定做皮鞋2雙,合同簽訂後,鞋匠備好2雙皮鞋的原料,並已完成1雙。甲突然向鞋匠提出解除合同。該案屬於合同法律關系,要素為:主體為甲與鞋匠,客體為鞋匠的加工承攬行為,內容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⑵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

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經濟法律關系也不例外。該三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產生的先決條件,是客體的佔有者、使用者和行為的實踐者。主體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承擔者,失去了主體就不存在權利這種可能性以及義務這種必要性轉化為現實權利義務的條件,因此也就談不上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在我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內部組織、自然人。

2、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沒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活動就失去了意義,權利義務也就失去了目標。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有:有體物、經濟行為、智力成果、權利。

3、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內容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實質和核心,是聯絡各主體、聯系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橋梁,直接體現了法律關系主體的要求和利益。只有主體、客體,不通過權利義務互相聯結,也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有其特殊性,除了一般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外,還包括經濟法律關系的權力。

所以,經濟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抽去其中任何一個就不能構成經濟法律關系,變更其中任何一個,也不再是原來的經濟法律關系。

(2)論述經濟法三要素擴展閱讀:

經濟法律關系作為許多法律關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關系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其本身的特徵。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⑶ 簡答題 簡述經濟法的特徵及基本原則

經濟法的特徵
一、經濟法具有調整經濟關系的統一性。
二、經濟法在市場調節內中的穩定性。
三、容經濟法在組成和內容上的綜合性。
四、經濟法在功能上的限制和促進的一致性。
五、經濟法在作用上的針對性和效益性。
六、經濟法是獎勵和懲罰相結合的法律。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資源優化配置原則;(二)國家適度干預原則;(三)社會本位原則;(四)經濟民主原則;(五)經濟公平原則;(六)經濟效益原則;(七)可持續發展原則

⑷ 簡答題1、簡述經濟法律關系的三要素。 2、簡述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

1.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等同於任何法律關系三要素,即: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專內容;

2.區別(不說屬聯系啊):
(1)國家干預是經濟法法律的指導基礎,這方面我國現行經濟法有顯著體現,與經濟法相區別的是:意思自治是我國民法的基礎和理念;
(2)經濟法與民商法二者調整對象不同(具體不同之處建議你自行總結,譬如前者體現在行政管理方面,執法主體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而後者主要體現在調整平等民事主體間的法律關系等);

希望上述內容對你有用。

⑸ 經濟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什麼

【法律分析】:(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與具體的經濟活動,依法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作為經濟法和民事、商事法的主體,其共同性主要現在:第一,都必須具有法定的能力,即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第二,在從事某此經濟活動時,都應取得從事特定經濟活動的法律手續或資格證書;第三,主體的構成都較為復雜;第四,主體的權責都是統一的。經濟法主體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存主體之間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形成經濟關系的領域具有特定性、主體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有經濟性等方面。
(2)經濟法的內容
經濟法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所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核心,離開了經濟法的內容,經濟法的主體的存在就毫無價值,離開了經濟法的內容,經濟法的客體也就存在依據和衡量標准。
(3)經濟法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享受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所指向的目標。經濟法的客體應當包括以下幾類:第一,經濟管理行為。第二,財物,包括財產和物品。第三,知識產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第十二條 經濟合同應具備以下主要條款:
一、標的(指貨物、勞務、工程項目等);
二、數量和質量;
三、價款或者酬金;
四、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
五、違約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的或按經濟合同性質必須具備的條款,以及當事人一方要求必須規定的條款,也是經濟合同的主要條款。

⑹ 經濟法律關系構成三要素的作用各自是什麼求回答謝謝

  1. 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經濟法律關系也須由此三個要素構成。

一個經濟法律關系必須首先參加者(主體);參加者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確定彼此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此即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參加者通過設定權利義務所要獲得的財物,所要實現的行為,即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2、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緊密連,缺一不可。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形成的啟動者;是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者;是經濟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客體中的財物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行為的實施者。它是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沒有主體就沒有經濟法律關系,有些主體的特殊性還常常決定著經濟法律關系的性質。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內容,是確定主體之間關系的性質和量度的,是聯系主體之間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紐帶。它們實質上就是經濟法律關系本身,當然更不可缺少。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追求的經濟目標和經濟利益。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也只有通過客體才能得到落實和體現。沒有客體的經濟法律關系是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所以客體也是經濟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要素。經濟法的一些部門法就是依客體劃分而建立起來的。

⑺ 經濟法律關系有哪些要素其重點在什麼地方

法律關系是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構成

一、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有權利能力,某些特定類型的法律關系,除了要具有權利能力之外,還必須具有行為能力。所謂權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確認的法律關系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資格,是參加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按法學界主流的觀點,可把公民的權利能力分為一般權利能力和特殊權利能力兩種。一般權力能力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如人身權利能力等。特殊的權利能力須以一定的法律事實出現為條件才能享有,如參加選舉的權利能力須以達到法定年齡為條件。

法人的權利能力始於法人依法成立,終於法人被解散或撤銷。法人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與法人成立的目的直接相關,並由有關法律和法人組織的章程加以規定。

行為能力是法律所確認的,由法律關系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為三類。一類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第二類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第三類為無行為能力人。

與行為能力直接相關的是責任能力。責任能力即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責任能力是行為能行在刑事法律關系中的表現形式,它與關於行為能力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即完全的責任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即限制行為能力人,而且無行為能力人則是無責任能力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年齡在不同法律中的規定是不相同的。

二、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在現代社會中,同時符合上述三種條件的事物是非常多的,因此法律關系客體地數量和種類難以一一詳述,概括地講主要包括如下幾類:(1)物。法律上所說的物包括一切可以成為財產權利對象的自然人物和人造之物。(2)行為。在法律關系客體的意義上,行為指的是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作為或不作為。(3)智力成果。作為客體的智力成果指的是人們在智力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它是知識產權所指向的對象。(4)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人格權和身份權的客體。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在一定條件下依照法律或約定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人們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

(一)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權利義務是一對表徵關系和狀態的范疇,是法學范疇體系中的最基本的范疇。從本質上看,權利是指法律保護的某種利益;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現為要求權利相對人可以怎樣行為,必須怎樣行為或不得怎樣行為。

義務人指人們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它表現為必須怎樣行為和不得怎樣行為兩種方式。在法律調整狀態下,權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其行為方式表現為意志和行為的自由。義務則是對法律所要求的意志和行為的限制,以及利益的付出。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調整的特有機制,是法律行為區別於道德行為最明顯的標志,也是法律和法律關系內容的核心。

熱點內容
尹田關於合同法的理解 發布:2025-05-02 05:52:57 瀏覽:16
行政法中是否承認類推解釋 發布:2025-05-02 05:50:12 瀏覽:782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3年1月1日 發布:2025-05-02 05:43:44 瀏覽:292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5-02 05:07:33 瀏覽:580
離婚案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5-02 05:06:49 瀏覽:588
施工方擅自停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2 05:06:04 瀏覽:447
泰安蘇律師 發布:2025-05-02 05:04:29 瀏覽:586
刑事訴訟法上繳法條 發布:2025-05-02 05:03:03 瀏覽:107
夏令營法學 發布:2025-05-02 05:02:22 瀏覽:438
寵物用品前台接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2 04:55:23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