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我國現行婚姻法不禁止繼父與繼女結婚

我國現行婚姻法不禁止繼父與繼女結婚

發布時間: 2021-01-11 00:22:50

1. ,看到一個案子,繼父和繼女,繼母和繼子(沒有血緣關系)在法律上可以結婚嗎

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也許對你有所幫助,供參考:
繼女與繼父可以結婚嗎
發布人:scqlzw所屬: 四川眾旺律師事務所 2011-7-7 14:48:45
關於結婚的條件,我國《婚姻法》是這樣規定的:一是雙方要自願;二是要達到法定年齡,即男的要滿22周歲,女的要滿20周歲;三是沒有法律禁止結婚的情形。
根據《婚姻法》第七條規定,法律禁止結婚的情形有二:
一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直系血親包括生出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長輩)和自己生出來的下輩(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輩)。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是在血緣上和自己同出於三代以內的親屬。包括:(1)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間不能結婚;(2)同源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堂、標兄弟姐妹,即自己和父母的姐妹的孩子不能結婚;(3)不同輩的叔、伯、姑、舅、姨與侄(女)、甥(女)。即男性不能和兄弟姐妹的女兒結婚;女性不能和兄弟姐妹的兒子結婚。
二是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哪些是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姻法》沒有明確規定。母嬰保健法第八條規定,婚前醫學檢查包括對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及有關精神病的檢查。所以,一般認為,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節婚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種疾病:1、指定傳染病,如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風病等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凡患有傳染病而仍處於規定隔離期內的病人或正處於活動期的慢性病病人,如肺結核人、嚴重心臟病等應暫緩結婚。梅毒、淋病等性病和麻風病等患者應徹底治癒後才能結婚。2、嚴重遺傳性疾病,是指由於遺傳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喪失自主生活能力,後代再現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遺傳性疾病。如各種類型的先天性痴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強直等病。3、有關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司法解釋,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也應屬於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
所以,只要男女雙方同時符合以上結婚的三個條件,就可以結婚。男女雙方是否是繼女、繼父,是否辦理了收養關系,都不影響雙方的結婚。當然,要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取得結婚證,才確立夫妻關系。

2. 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與繼女可否結婚

不可以。
這種行為不僅有悖倫理道德,也是違法行為。
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專父與繼屬女成立擬制直系血親關系。《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也就是這種關系下繼父與繼女必須承擔直系血親的義務。《婚姻法》 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因此,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與繼女是禁止結婚的。

3. 離婚後繼父能否要回繼子女的撫養費

在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確實規定規定了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但是,《婚姻法》第三十六條又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結合這些規定可以得出,繼子女可以在繼父(或是繼母)與自己的親身母親(或是父親)離婚後要求繼父(或是繼母)繼續撫養。
但是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對《婚姻法》不合理的理解,繼父母與繼子女的撫養、教育關系不同於親生父母與親生子女的關系,親生子女由於與親生父母之間的血緣關系,無論親生父母的婚姻狀況如何,並不能免除這種因血緣而產生的撫養義務。然而,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不是自然的血緣關系,而是擬制的親屬關系,它可以因某女與某男的婚姻關系而建立,當然也可以因其離婚而解除。所以,《婚姻法》規定的「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僅限於繼父母與親父母婚姻存續期間,繼父母與親父母離婚後,繼子女與繼父母之間的這種因婚姻而產生的撫養、教育關系應當不再存續,在有親生父母的情況下要求一個與繼子女沒有血緣第三人人來承當撫養義務顯失公平。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三條有明確規定:「生父母與繼父母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這一司法解釋是對該類案件的具體規定,是對《婚姻法》中二十七條的具體解釋,有優先適用的效力,因此李龍不應承擔對繼女的撫養義務。(作者單位:固鎮縣人民法院)第1頁共1頁

4. 繼父是否有居住權

我日,上面抄書的好嚇人,不累唆?

1、你與繼父之間並沒有形成撫養關系,內撫養關系主要看你當時是否容成年、是否有合法的經濟來源供養獨立生活,照你的說法,你們之間不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2、房屋系你個人所有,你擁有完整的產權,具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以上權利的行使,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
3、先要求他般離或者直接提起侵權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其侵權事實並判令其限期般離;
4、「他是本市戶口,有房子,和他父母住,他的戶口在他父母那」----------你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利於本案執行,強制將他掃地出門不違反法院的執行政策。

5. 由繼父撫養長大,其生父對其有無繼承權

一、問題的提出
丙在和前妻離婚後,帶著親生女兒甲和乙結婚,後乙和丙離婚。現乙死亡,甲認為乙和其在共同生活過程中,形成了撫養關系,要求作為乙的法定繼承人繼承丙的遺產。 [1]
甲能否成為乙的繼承人,根據我國《繼承法》第 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 為 配偶、子女、父母,並明確《繼承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37條規定,繼父、繼母與繼子女之間,已形成撫養關系的,互有繼承權。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後,仍有繼承生父母遺產的權利。但是在生父(母)與繼母(父)離婚後,曾經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是否還繼續?如果甲還是乙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那麼甲繼承乙的遺產是否就有了法律依據?
二、繼父母子女關系的概述
父母子女關系是十分重要的社會關系,其承擔起了撫養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的重責,而繼父母繼子女的關系的產生並不由於出生和收養,具有特殊性。繼子女是指夫與前妻或妻與前夫所生的子女。在現代社會,離婚和再婚已經不再是世俗不能忍受的事情了,如果再婚的一方有子女就會產生繼父母子女關系。一般而言,父母子女關系的形成是由於出生、認領和收養等,如《瑞士民法典》第 252條規定了一般子女關系的形成:(一)子女與其母的關系形成於子女出生之時;(二)子女與父的關系,依母的婚姻而定,亦可通過認領或有法官確認;(三)除上述情況外,子女關系亦可因收養而形成。 [2] 而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形成則不同,是由於父或母再婚。然而根據我國法律,僅僅憑借生父母再婚這一事實,並不必然在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產生法律上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只有在繼父母將繼子女收養為養子女,他們之間才具有法律擬制直系血親關系;或者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了扶養關系,他們之間才能適用《婚姻法》上的父母子女關系。
有學者根據我國《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以及繼父母子女關系形成的原因和特點不同,將繼父母子女關系分為三種形式: 1.名分型,即未形成法律撫育關系。生父(母)與繼母(父)再婚時,繼子女已經成年可以獨立生活,或雖未成年但仍由其生父母提供生活教育費用,沒有受繼父或繼母的撫養教育,也沒有對繼父或繼母盡贍養義務,此類繼父母子女關系為純粹的直系姻親關系。2.收養型。即繼父或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已正式收養該子女為其養子女,同時,該子女與共同生活的生母(父)一方,仍為直系血親關系,而不與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一方的權利義務則隨之消滅。3.形成法律扶養關系的共同生活型。生父(母)或繼母(父)再婚時,繼子女尚未成年,他們隨生父(母)一方與繼母(父)共同生活時,繼母(父)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費,或者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進行了贍養扶助,應視為形成了撫育關系。 [3]
就第一種形式的繼父母子女關系而言,其並沒有形成養父母養子女關系,而且也不具有扶養關系,只是因為父母一方再婚而形成了名分上的父母子女關系。就收養型而言,繼父母子女之間已經按照《收養法》的規定,形成了養父母子女的關系,因此他們之間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應適用《收養法》的規定。然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其既不是僅具有名分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又不是養父母子女關系,從傳統民法理論上看,很難界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
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例中,繼父母子女的關系以尊重當事人的意願為出發點,繼父母與繼子女間產生權利義務的唯一途徑是建立收養關系,僅屬姻親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是不受法律調整。 [4] 申言之,只有繼父母子女之間建立了收養關系,雙方才具有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而名分型和有撫養關系但並沒有收養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並不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在實際生活中,因為婚姻財產制的原因,即使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繼父母並沒有收養繼子女,但是實際上還要給予適當的扶助的,否則在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家庭中,親生父母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給子女物質上的資助的。《瑞士民法典》第 299條就規定了繼父、繼母配偶任何一方,在他方對其生子女行使親權時,應給以適當扶助;當情況需要時,亦可代表他方。 [5]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因為父母再婚而形成了擬制血親關系。而在前蘇聯及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則從維護子女利益的角度考慮,在撫養關系中對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都有專門的規定。如前蘇聯《婚姻和家庭法典》第80條規定,「如果繼子女沒有親生父母而由繼父母撫養教育,或者他們不能從親生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則繼父母有義務撫養未成年的繼子女。」 [6] 即繼父母對繼子女負有一定的法律上義務。分析前蘇聯《婚姻和家庭法典》第80條,繼父母其實承擔的是第二順位的撫養義務,繼子女必須在親生父母均已經死亡或者親生父母沒有撫養的能力時,才能要求繼父母承擔撫養的責任,其地位類似於我國立法上的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需要承擔撫養義務。我國澳門地區的扶養順序也強調了生父母的扶養義務先於繼父母,而且也並沒有區分繼父母與繼子女是否已形成撫養關系。 [7] 這種立法從維護子女的利益出發,在親生父母均已經死亡或者均沒有能力撫養子女的情況下,為繼父母設定了撫養的義務。
我國現行《婚姻法》上並沒有規定繼父母對繼子女具有撫養的義務。在我國的婚姻立法史中,曾經有如下的規定:婦女再行結婚,其新夫願養小孩的,必須向鄉蘇維埃登記;一經登記後,須負撫養成人之責,不得中途停止或虐待。 [8] 其僅規定繼父願意養繼子女的,必須先行履行了登記的手續,之後就「須負撫養成人之責」。該條款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嫁母的新夫可以不撫養繼子女,堅持了「同姓不婚、異姓不養」的原則。 [9] 另一方面也尊重當事人的意思,並要求履行法律手續。此條款不同於收養,也不同於現在的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從現行法律規定來看,也貫徹了「異姓不養」的原則,繼父母撫養繼子女實際履行的是一種道德義務。但一旦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了扶養關系,不僅包括繼父母撫養了繼子女,也包括繼子女贍養了繼父母,就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即產生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而並不考慮是否有扶養的意思。《婚姻法》第 27條規定的實質是將形成扶養關系作為形成繼父母子女權利義務的依據。但是他的形成原理與收養有本質的區別,僅以繼父母子女形成扶養關系為根據即認定雙方形成擬制血親關系,而完全不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及其身份行為的同意權,也無須履行任何法律手續。因此學者就認為其效力就不應當與收養的效力相等同。 [10] 實際上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並不和收養型相同,繼子女與生父母之間的關系並不消滅。
三、扶養關系的形成
扶養關系的形成與否關繫到了繼父母子女之間權利義務的形成與否,因此必須解決扶養關系的形成這一要件。
在《繼承法》中,使用了「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一語。從《繼承法》的立法原意上推論,此處的扶養應是作「撫養、贍養」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司法部就中南司法部請示繼承權三個問題的答復的意見的復函》( 1951年06月25日,有效)中就認為「稱扶養較贍養與撫養為概括」 [11] 。因此,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就存在有繼父母撫養繼子女、繼子女贍養了繼父母、和繼父母撫養了繼子女又繼子女贍養了繼父母的三種情況。三種情況中只要存在一種就應當承認扶養關系成立。三種情況中爭議較多的是撫養關系的成立與否,本文僅就此進行探討。
繼父母與繼子女在什麼情況下才算形成了撫養關系,《婚姻法》未作規定,理論上和實踐中也未形成統一的標准,撫養關系判定標準的主要理論觀點有三種:( 1)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2)除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外,繼父母與未成年繼子女共同生活,對繼子女形成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負擔撫養費用,也應認為形成了撫養關系。(3)認為只要繼父母與繼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可以認定他們形成了事實上的撫養教育關系。 [12] 就「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的理論而言,在我國一般的家庭中,都采夫妻財產共同共有的財產制,采約定財產制的比較少。在大多數的再婚家庭中,只要親生父或母承擔了子女的生活費用或者教育費用,則繼母(夫)也應當認為是承擔了繼子女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因此可以說,只要是再婚一方有未成年子女,另一方一定會與其建立撫養關系。如此解釋,法律就等於絲毫不考慮當事人的意思。就「繼父母與繼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就可以認定他們形成了事實上的撫養教育關系」而言,也沒有考慮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扶養意思,而是將共同生活等同於撫養照料。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有些繼父母與繼子女共同生活,但是相互之間並沒有照料,反而可能是吵得不可開交,故很難用共同生活的標准來認定撫養關系的形成。
從傳統扶養理論而言,扶養的標准有兩種,一為生活保持義務,二為生活扶助義務。所謂生活保持義務,是指「為其身份關系之本質上不可缺之要素,維持對方生活,即系保持自己生活,父母以其子女之生活為自己生活之一部而維持,夫養其妻即系保持扶自己之生活,其程度與自己之生活程度相等,雖犧牲自己地位相當之生活,亦不得不予以維持,故又可稱為共生義務。」 [13] 生活保持義務一般適用於夫妻以及父母子女的關系中。所謂生活扶助義務是指 「惟於不犧牲自己地位相當的生活之限度,給與必要的生活費」 [14] 。生活扶助義務則廣泛適用於除夫妻子女關系之外的關系中。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扶養應當達到何種程度,應當是立法政策的問題,是立法者綜合社會現實以及社會效果等考量後的結果。筆者認為,我國的扶養標准不妨采生活扶助義務。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的形成,主要針對的繼子女不贍養繼父母的情況,因此采生活扶助義務的標准從社會效果來看,可以從寬地限定扶養關系,能夠使更多的繼父母老年得到贍養。而且在國外的立法來看中,如果繼父母承擔一定的撫養義務,也是承擔第二順位的撫養義務,而第二順位的撫養義務主要的標准就是生活扶助義務。
從上述角度闡發,則撫養關系的形成,需要具有如下的要件:第一,繼父母對繼子女有撫養的意思。如果繼父母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其實就可以推定繼父母對繼子女具有撫養的意思。因為繼父母對繼子女並沒有撫養的義務,其進行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是基於撫養繼子女的意思。第二,繼父母應當對繼子女形成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撫養包括物質供養和生活照料兩個部分,繼父母應當滿足對繼子女形成教育和生活照料兩個部分。第三,撫養的標准應當盡到生活扶助義務的程度。生活扶助義務和生活保持義務不同,是一種扶助義務,並沒有「保持自己之生活程度相等」的義務,是法律所確認的道德習俗最小限度之義務,如我國《婚姻法》規定的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需要承擔撫養義務。第四,被撫養人應當同意。如果被撫養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法律應當推定其同意,以保護其利益。如果被撫養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律應當適當考慮被撫養人的意思。如果其確有理由而明確表示拒絕受撫養人撫養,應當保護。
四、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的繼承
根據《繼承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之間還有繼承權。繼承權的存在建立在繼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並沒有消滅的基礎上。
(一)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已形成的權利義務的消滅
名分型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一般可因離婚而解除,不必辦理其他特定手續,因為這種關系的形成是基於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再婚事實而發生,因此其關系的解除也不需要其他特定的手續。「繼父繼母,舊律繼父與妻前夫之子,繼母與夫前妻之子為准親生父母之關系……然此等關系系由名分而生,因離婚改嫁而消滅……但在我現行民法……均為姻親。」 [15] 收養型的繼父母子女關系應當依照《收養法》的規定來解決。
而有扶養關系的及父母子女關系的解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能否解除的批復》(1988年1月22日)中指出:繼父母與繼子女已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不能自然終止,一方起訴要求解除這種權利義務關系,人們法院應視具體情況做出是否准許解除的調解或判決。 [16] 所謂的「不能自然終止」的情形包括了繼父(母)與生母(父)離婚,即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關系並不因為繼父母離婚而解除。
從傳統民法來看,「配偶關系及基此所生姻親關系,均因離婚而消滅,蓋此等親屬關系基於婚姻而成立,為其原因之婚姻即已解消,則其結果所生之親屬關系,亦應隨而消滅也。」 [17] 日本民法和我國台灣地區的民法規定姻親關系因離婚而消滅。德國法國的民法典也有規定姻親關系繼續存在的,但是其主要的意義在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和拒絕證言制度,「在使姻親關系繼續存在之立法,一般自始對於姻親關系不使發生扶養之重大效力,故雖繼續存在,亦不發生太大的權利義務關系。」 [18] 但是在我國的立法使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之間發生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發生了扶養的重大效力,因此如果明確離婚之後,繼父(母)不能得到前繼子女的照料,似乎有有悖於公平的理念。可以說,最高法院的批復主要是針對繼父(母)對繼子女有撫養關系,如果在其離婚後,不能得到其曾經撫養過的繼子女的照料,有違權利義務一致的法理,故不準許自然解除,需要法院視具體情況作出是否准許的調解或者判決。因此,贍養與親生父母離婚後的繼父母的原因是其曾經扶養過扶養人,而不是姻親關系。因此,不妨認定姻親關系的消滅。
(二)未自然解除的繼父母子女之間的繼承
如果按照我國的司法解釋,有些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不能自然解除,需要法院作出是否准許的調解或者判決。因此生父(母)與繼母(父)離婚後,當事人並沒有提出解除繼父母子女關系的訴訟,法院並沒有作出是否准許的調解或判決,則繼父母子女的關系仍然延續。因此如果此規則適用到繼承法,則題設案件中,甲應當可以繼承乙的遺產。
但是從繼承的根據上來看,繼承人又沒有依據。繼承根據的主要學理見解有以下四種:( 1)意思說。意思說認為,死者常欲以其遺產傳於其最親近之人,故被繼承人有遺囑之自由。無遺囑時,立法者亦應基於此自然之愛情,推測死者之意思,以定法定繼承之歸屬。(2)家族協同說。以繼承由於家族協同生活而來,未有一體的協同生活或協同感者,應由繼承除外。……財產與家,共其命運。(3)死後扶養之思想。一定范圍內之宗族或親屬,負有扶養義務之人,不獨其生存中,於死亡後亦應繼續扶養。(4)以繼承為無主財產之歸屬問題。人之人格,因死亡而消滅,人於生存中雖為財產之主體,死亡後則成為無主財產,其財產應歸屬與何人,全依立法政策而定。現金立法多將繼承人之范圍,限制於一定親屬並對於遺產課以一定之累進稅,甚至將繼承之范圍,限制於一定之數額,即系以此思想為前提。 [19] 不管繼承的根據應該采何種說法,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法定繼承應當在一定范圍的親屬之間進行,自然法學派認為的基於此自然之愛情而推測的最親近的人、歷史浪漫派認為的一體的協同生活或協同感者,死後扶養說中的一定范圍的宗族或親屬,還是無主財產的歸屬,都將法定繼承限定在一定的范圍的親屬之間。
繼父或繼母對繼子女來說是血親的配偶 , 繼子女對繼父或繼母來說是配偶的血親, 屬於姻親。依據我國《收養法》第14 條的規定, 繼父或繼母可以收養繼子女, 並且他們之間成立收養關系的實質條件被放寬, 用以「鼓勵此種收養行為」。因此,筆者認為,即使認定姻親關系並不隨著婚姻關系的解除而全部解除,也應當認為他們之間的相互之間的繼承依據就消滅了。如前所述,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並不自然解除的批復是針對贍養老人的案例而言的,對於繼承而言就僅應當具有參考的意義。如此,方能更符合被繼承人的意思(一般而言,從人的私心而論,繼父母在離婚後很少又想留財產給原繼子女的意思)。如果被繼承人願意將自己的財產遺贈給原繼子女,其就應當訂立遺囑。
五、結論
繼子女的繼承權建立在撫養關系形成的基礎之上,而繼子女對與生父母離婚後的繼父母,即使相關法律認定他們之間的姻親關系並不隨著繼父母與生父母之間的婚姻關系解除而全部解除,也應當認為他們相互之間繼承依據就消滅了,因此,繼子女不應當繼承與生父(母)離婚後的繼母(父)的遺產。

6. 婚姻法:是否能與繼父結婚

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法律上可以,但是違背道義。

依據現行婚姻法對禁專止結婚的規定,包括屬三個方面:年齡(男不小於22周歲、女不早於20周歲)、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患麻風病未治癒或患其他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的。既然是法律上的繼父與繼女關系,則該女之母與該繼父即為夫妻關系。因此,從社會道德上講是不能的。

7. 關於婚姻法之非法同居和、贍養問題母親與人同居多年

  1. 同居多年,是指哪抄一年開始同居的?襲如果是1994年2月1日之前在一起同居,而且你母親和那人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要件,屬於事實婚姻,那麼他們屬於可以認定為事實婚姻的情況,二人是夫妻關系,受法律保護。 如果是1994年2月1日之後在一起同居的,不受法律保護。

  2. 如果屬於事實婚姻:子女有贍養母親的義務;但對於繼父,如果繼子女沒有與他們共同生活、繼父沒有撫養過繼子女的,繼子女對繼父沒有贍養義務;但如果他們同居時繼子女未成年,與他們共同生活,是繼父撫養成人的,繼子女就有贍養繼父的義務。

  3. 如果不屬於事實婚姻:孩子只有贍養自己母親的義務。對「繼父」無任何義務。

8. 誰可以提供家庭婚姻法的試卷及答案,分多多哦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
1、受繼父撫養長大的繼子,在繼父、生父死亡後,( C )。
A.只能繼承繼父的遺產 B.只能繼承生父的遺產
C.既能繼承繼父的遺產,也能繼承生父的遺產 D.不能繼承生父和繼父的遺產
2、夫妻離婚後,關於子女撫養教育費的協議或者判決,( C )。
A.不能再行變更 B.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C.可以增、減、免 D.可以增加、減少,不可以免除
3、同一外祖母的表兄弟姐妹是( B )。
A.二代旁系血親 B.三代旁系血親 C.二代直系血親 D.三代直系血親
4、小王和小李結婚四年後,苦於沒有電視機看,兩人共同借債3000元,由小王一人去買電視機,途中小王不慎被小偷偷走全部借款。後來小王和小李離婚,這3000元的損失應該由( C )承擔。
A.小王 B.小李 C.小王和小李
5、某女結婚後一年父親病故,她和母親、三個弟弟繼承了父親的遺產。為了使母親晚年生活得更好,她想把繼承的遺產送給母親,為此她必須( B )。
A.徵得三個弟弟同意 B.徵得丈夫的同意
C.徵得母親的同意 D.無需徵求別人的同意
6、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 B )。
A.婚姻關系 B.婚姻家庭關系 C.家庭關系 D.人身關系
7、無效婚姻制度起源於( A )。
A.羅馬親屬法 B.法國民法典 C.德國民法典
8、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起( A )內提出。
A.一年 B.六個月 C.二年 D.三個月
9、離婚後對當事人引起的直接後果是( A )。
A.夫妻身份的解除 B.財產的分割 C.債務的清償 D.子女的撫養
10、婚約的法律性質是( B )。
A.具有法律效力 B.不具有法律效力
C.經公證後有法律效力 D.經婚姻登記機關認可後有法律效力
11、因感情不和分居滿( B ),調解無效的,准予離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2、男性法定的結婚年齡是不得早於( B )周歲。
A.20 B.22 C.24 D.26
13、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所有形式的,應該採取( A )形式。
A.書面 B.口頭 C.書面或者口頭 D.法律沒有規定
14、父母對子女的生活照顧和教育保護等,法律術語稱為( A )。
A.撫養 B.扶養 C.贍養 D.教養
15、( B )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A.二代 B.三代 C.四代 D.五代
16、現實生活中的婚外包養情人現象是違反( C )原則的行為。
A.計劃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17、要求結婚的男女,應當( A )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A.雙方 B.男方 C.女方 D.戶口在登記機關的一方
18、子女對父母的生活照顧和精神安慰等,法律術語稱為( C )。
A.撫養 B.扶養 C.贍養 D.教養
19、買賣婚姻是違反( D )原則的行為之一。
A.計劃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20、婚姻登記機關在農村是( A )。
A.鄉、鎮人民政府 B.村民委員會
C.公安派出所 D.縣民政局

多項選擇(每題2分,共20分)
1.建國後我國先後頒布及修改婚姻法的時間是( ACD )年。
A.1950 B.1954 C.1980 D.2001
2、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有( ABCD )。
A.婚姻自由 B.一夫一妻 C.男女平等 D.計劃生育
3、婚姻自由包括( BCD )。
A. 戀愛自由 B.結婚自由 C.離婚自由 D.再婚自由
4、無效婚姻的種類包括( BC )。
A.已婚的 B.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C.未到法定婚齡的 D.受脅迫結婚的
5、夫妻的人身關系包括( ACD )。
A.雙方各有使用姓名的權利 B.夫妻有決定住所的權利
C.夫妻計劃生育的義務 D.雙方都有權參加學習和社會活動的權利
6、下列哪些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ABCD )。
A.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 B.知識產權的收益
C.因繼承和接受贈與所得 D.工資、獎金
7、收養的特徵包括( AB )。
A.收養是一種法律行為 B.收養是變更親屬身份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
C.收養只能發生在非直系血親,含旁系血親和無親屬關系
D.收養關系是一種擬制的血親
8、我國古代離婚的類型有( ABCD )。
A.出妻 B.和離 C.義絕 D.呈訴離婚
9、對違反婚姻法的行為,可以追究當事人的( ABC )。
A.刑事責任 B.民事責任 C.行政責任
10、屬於下列情形導致離婚的( AB ),無過錯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A.重婚 B.實施家庭暴力 C.不履行同居義務 D.隱匿真實收入
1、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BC )。
A.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確認之日起,收養行為無效。
B.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行為開始之日起無效。
C.生父母送養子女,須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下落不明的可以單方送養。
D.生父母送養子女,在一定的期限內可以反悔,解除收養關系。
2、下列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ABD )。
A.喪失父母的孤兒 B.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
C.離家出走的兒童 D.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3、在我國下列情況不允許結婚( AB )。
A.直系血親 B.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C.重症精神病 D.不能過性生活
4、未成年的養子女可以( ABC )。
A.隨養父姓 B.隨養母姓
C.經協商保留原姓 D.自行決定
5、婚姻法中的同居關系有以下特徵( ABC )。
A.男女雙方都沒有合法配偶 B.以夫妻名義生活
C.沒有履行婚姻登記手續 D.不以夫妻名義生活
6、下列親屬中屬於血親的有( AB CD )。
A.姐姐妹妹 B.哥哥弟弟
C.養父母 D.父母
7、女方在( AB ),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A.懷孕期間 B.分娩後一年內
C.子女未滿2周歲 D.子女未滿14周歲
8、有( AB )情形,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A.重婚 B.與他人同居
C.與他人偶爾姘居 D.與他人關系曖昧
9、當事人對( BC )有適當處理的,可以辦理登記離婚。
A.自願離婚 B.財產分割 C.子女撫養 D.老人贍養
10、( ABC )之間,形成父母子女權利義務。
A.婚生父母子女 B.非婚生父母子女
C.養父母和養子女 D.繼父母和繼子女
6、親屬的種類有( ABC )。
A.配偶 B.血親 C.姻親 D.遠親
9、( ABCD )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A.結婚之前的贈與所得 B.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殘疾人生活補助
C.四季的服裝 D.結婚之後一方的繼承所得
10、祖父母撫養孫子女的義務是有條件的,即( AC )。
A.自己有撫養能力 B.自己沒有達到法定老年人的年齡
C.孫子女未成年 D.孫子女的父母離婚
4、收養孤兒或者殘疾兒童,不受( AC )限制。
A.收養人無子女 B.收養人年滿35周歲
C.收養1名 D.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二人年齡應該相差40周歲
5、有( AB )情形,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A.有吸毒惡習屢教不改的 B.有賭博惡習屢教不改的
C.有酗酒惡習屢教不改的 D.有吸煙習慣的
6、有( ABD )情形,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A.實施家庭暴力 B.遺棄家庭成員
C.隱瞞個人真實收入 D.虐待家庭成員
9、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 ABCD )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A.工資 B.獎金 C.稿費 D.轉讓專利權的收益

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結婚的實質性條件
答:1)結婚的必備條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達到法定婚齡;符合一夫一妻制。2)結婚的禁止條件:禁近親結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婚;患一定疾病的人禁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疾病的禁婚。
2.婚姻法中父母子女間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答:權利?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3.收養人的條件
答:1)、無子女; 2)、有撫養和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必要的經濟條件、良好的道德品質); 3)、未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有嚴重傳染病或精神病人禁止收養子女; 4)、年滿30周歲; 5)、有配偶者作為收養人,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收養;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4.婚姻法中,因調解無效,法律准予離婚的幾種情形
答: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5)、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婚姻法中探視權的規定
答: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2.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的含義
答:直系血親是與己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血親。
旁系血親是除直系血親外的與自己同出一源的血親。
3.結婚的必備條件
答:1)、男女雙方完全自願; 2)、達到法定婚齡; 3)、符合一夫一妻制。
4.婚姻法的基本原則
答: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1.現行婚姻法親等的計算方法
答:1)、直系血親的計算方法:從己身向上數,己身為一代,父母為二代,祖父母、外祖父母為三代;從己身向下數,己身為一代,子女為二代,孫子女、外孫子女為三代,以此類推。
2)、旁系血親的計算方法:分別從己身和要計算的旁系血親向上數至同源之人,同源於父母的是二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同源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是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類推。
2.列舉5項婚姻法的基本原則
答: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3.被收養人的條件
答:被收養人應必須同時具備的條件: 1)、年齡未滿14周歲; 2)、生父母雙亡的孤,或查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棄兒,或生父母雖在,但因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4.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
答: 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到法定婚齡的。
1.婚姻法的基本原則
答: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實行計劃生育;保護婦女、老人和兒童的合法權益。
2.結婚的必備條件
答:男女雙方完全自願;達到法定婚齡;符合一夫一妻制。
3.法定判決離婚的理由
答:感情已破裂,調解無效。
4.家庭糾紛時涉及救助措施時的救助機關
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所在單位
1.婚姻家庭制度的歷史類型
答:原始社會為群婚制、對偶婚制。
階級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奴隸社會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封建社會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
2.婚約的法律性質
答:婚約不具有法律效力。沒有法律約束力,不得請求強制履行。
3.繼子女和繼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
答:1)、父或母再婚時,繼子女已成年並獨立生活的、未成年或未獨立生活的繼子女未受到繼父或繼母的扶養教育的,相互間不發生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
2)、父或母再婚時,未成年的或未獨立生活的繼子女由生父或生母供給撫育費,但與繼父或繼母長期共同生活,繼父或繼母對其進行了生活上的照顧和教育的、未成年或未獨立生活的繼子女與繼父或繼母長期共同生活,由繼父或繼母負擔撫育費的一部或全部的,相互間發生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
4.請求離婚時補償的前提條件
答:夫妻以書面約定婚姻關系續存期間所得到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論述題(每題10分,共10分)
1.我國婚姻法逐步廢止事實婚姻幾個階段的規定
答: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法律上不承認是事實婚姻。婚姻的認可應補辦結婚登記手續,否則婚姻無效。
2.我國婚姻法對家庭暴力問題做了哪些規定。
答:我國婚姻法第32條將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行為明文規定為起訴離婚的法定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第43條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45 條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46條規定:因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3.如何正確理解婚姻家庭關系的性質
答:婚姻家庭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但社會屬性是他的本質屬性。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是指決定和影響婚姻家庭的社會力量和婚姻家庭所包括的社會內容以及婚姻家庭所具有的社會職能。
婚姻家庭的性質、特點及其變化發展,都是社會屬性決定的:1)婚姻家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2)婚姻家庭依存於一定的社會結構,具有復雜的社會內容。3)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組織,本身就是一定社會的縮影,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能。
4.修訂後的《婚姻法》對夫妻財產關系做了哪些規定。
答:1)、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法定范圍為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除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2)、規定了夫妻個人的法定范圍為一方的婚前財產;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3)、規定了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5.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實行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離婚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錢財,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9. 如果繼父繼母岐視繼女違法嗎

應該是不是的,這樣的就是歧視不算是違法的,這種的只是道德上說不過去,但是其他的是可以說過去的。下面是關於如果的(9)我國現行婚姻法不禁止繼父與繼女結婚擴展閱讀。

解釋
假如,假使。假設
連詞,表示假設。
示例
~你有困難,我可以幫助你。
你如果要來,請事先告訴我。[1]
辨析
【近義詞】:假設、假如、假若、假使、如若。
【反義詞】:肯定,絕對,必須。
出處
《前漢書平話》卷上:「如果不利,截旗營前,以定勝敗驗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如果文章會做,我提拔他。」
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入黨》:「一個人,如果是真心革命,就不會讓個人主義的灰塵迷住眼睛。」[1]
名言
如果不了解而過得去,那再好不過了。——村上春樹。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是順風。——塞涅卡

你鎮定自若而不是人雲亦雲;
如果被眾人猜忌懷疑時,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辯論;
如果你有夢想,
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
又不至於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於色,
而在災難之後也勇於咀嚼苦果;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滅為一攤零碎的瓦礫,
也不說放棄;
如果你辛苦勞作,
已是功成名就,
為了新目標,
你依舊冒險一搏,
哪怕功名成烏有;
如果你跟村夫交談而不變謙恭之態,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愛情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靜氣再做答時……
那麼,你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而你,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我的兒子!
黎幺
如果[2]


「與正直的人為伍」
——《報償與仙靈》①
如果你能保持理性,當你
身邊所有人都已失去它,並為此指責你;
如果你能信任自我,當所有人都質疑你——

10.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如何認定的

我國《婚姻法》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權利認定是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五條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七條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10)我國現行婚姻法不禁止繼父與繼女結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