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是刑法體系

合同法是刑法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1-11 01:43:18

1. 刑法195條和合同法224條

您好,
第一百九十五條 【信用證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
(三)騙取信用證的;
(四)以其他方法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
第二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釋義】本條是關於承租人對租賃物的轉租的規定。
轉租是指承租人將租賃物轉讓給第三人使用收益,承租人與第三人形成新的租賃關系,但承租人與出租人的租賃關系仍然存在的一種交易形式。承租人是否有對租賃物的轉租的權利,各國規定不盡一致,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如日本民法規定,租用人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將其權利出讓或將其租用物轉租。採取這種規定的理由是,租賃物的所有權不屬於承租人,承租人無權處分租賃物,如果他要處分須經有處分權的人同意,這是交易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因為無處分權的民事行為是一種效力待定的行為,它的效力是不穩定的,一旦有處分權人予以否認,該處分行為是無效的,因此,允許承租人隨意轉租,不利於保護出租人的利益,也不利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第二種類型是,承租人能否轉租,區分動產租賃和不動產租賃,動產租賃的轉租須經出租人同意,不動產租賃則另有規定。如義大利民法規定,除有相反的約定,承租人有將租賃物讓渡他人的轉租權,但是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轉賣契約。涉及動產物時,轉租應當由出租人授權或者與慣例相符。我國台灣地區「民法」規定,承租人非經出租人承諾不得將租賃物轉租於他人,但租賃物為房屋者,除有反對之約定外,承租人得將其中一部分轉租於他人。採用這一規定的理由是,動產租賃中的轉讓須經出租人同意是因為動產有流動性,一旦轉移於他人之處,出租人無法對其了解和控制。而不動產租賃中,不動產是不能移動的,能夠在出租人的視線范圍內,出租人可以根據次承租人對租賃物使用的狀況進行監督,所以可以不經出租人同意。第三種類型是,規定除了當事人有不準轉租的明確約定以外,承租人都可以轉租。如法國民法規定,承租人有轉租或以租賃權讓與他人的權利,但租賃契約有禁止的約定者,不在此限。採用這種規定的理由是,租賃合同並不以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為內容,也並不以出租人對租賃物有所有權為必要。所以承租人可以將租賃物轉租他人,除非當事人事先約定不準轉租。
我國合同法採用的是第一種類型,這是因為在我國的租賃合同關系中,特別是房屋租賃,有些人利用這種形式將租來的房屋層層租賃,使租賃房屋的租金過高,以獲取暴利,侵害了房屋所有人的利益,為了規范這類行為,本條規定,承租人將租賃物轉租他人的必須經出租人同意。
轉租包括經出租人同意和未經出租人同意兩種情況:
1.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在租賃合同訂立時明確約定承租人有權出租租賃物;二是在租賃期間承租人徵得出租人同意將租賃物轉租。對於事前未經出租人同意,事後出租人知道後並不反對或予以承認的,按照本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也可以視為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
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是有效的,但由於在同一租賃物上出現了三個當事人、兩個合同關系,即出租人、承租人、第三人也可稱為次承租人,這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必須明確。按照本條的規定經過轉租的租賃合同關系當事人的關系應為:第一,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關系不因轉租而受影響,繼續有效,承租人仍然應向出租人承擔支付租金、在租賃期間屆滿時返還租賃物的義務。因次承租人的行為造成租賃物損失的,承租人仍然要對出租人負責。第二,雖然次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沒有合同關系,次承租人可以直接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第三,在租賃合同終止或者被解除時,承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租賃關系也隨之終止。因為這個次承租合同的訂立是以前一個租賃合同為基礎的。
2.未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本條規定,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因為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將租賃物轉租他人,直接破壞了出租人對承租人的信任,也直接損害了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或處分權,同時造成多層次的對租賃物的佔有關系,增加了出租人要求返還租賃物的困難或使出租物的毀損程度加重,所以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

2. 刑法193條合同法 刑法193條怎麼規定的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與合同法無關,詳細內容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

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2、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3、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4、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5、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2)合同法是刑法體系擴展閱讀:

到目前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後一次修訂是在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內容為:

為了懲治侮辱國歌的犯罪行為,切實維護國歌奏唱、使用的嚴肅性和國家尊嚴,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將該條修改為:

「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 立法解釋有幾本書,比如合同法釋義,刑法釋義,市面出現什麼法律釋義,有法律效力么,能做法律依據么,

你好

我國的法律解釋是有法律效力的

如果是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和最高人民版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權院的司法解釋的話有法律效力,是可以作為法律依據的,審案中常常會用到,畢竟法律不是事事都會作出規定

但是學者的學理解釋一般是做個參考,而不是跟前者一樣的法律效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合同法是刑事訴訟法

刑法是規定刑事責任、犯罪以及刑罰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由國家內指定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容法律總稱。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刑法屬於實體法。刑法:主要規范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況可以從輕或減輕或免除處罰?哪些情況應該從重處罰?哪些情況雖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擔責任?等等實體上的問題,也就是理論上的問題。
刑訴:主要規范從立案偵查到交付執行之間的一個過程,應該按照什麼程序,如何組織等等程序上的問題。也就是實踐操作的問題。

5. 刑法(合同法)第311條的內容是什麼

刑法第三百抄一十一條襲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
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
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6. 我國刑法(合同法)第311條是什麼

您好!《刑法》第三百一十一條 【拒絕提供間諜犯罪證據罪】明知他內人有間諜犯罪容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的賠償責任】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希望能幫到你

7. 刑法193合同法203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7)合同法是刑法體系擴展閱讀

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是關於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責任的規定。

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借款的目的。雖然從表面上看,貸款人借款的最終目的是收取利息和本金,借款人的使用借款的用途似乎和貸款人的利益並無直接的關系,但是,借款用途一直作為借款合同當事人需要約定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情況下,借款用途更是合同中不可缺少的條款。

借款用途之所以是借款合同的主要內容,是因為借款用途與借款人能否按期償還借款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借款人擅自改變借款用途,就會使原先當事人共同預期的收益變得不確定,增加了貸款人的借款風險,最終導致借款難以收回。

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的,有些借款還是依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國家的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發放的,其借款用途和國家的經濟政策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不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還會造成資金的使用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情況。

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中一直將借款用途作為金融機構借款合同的主要內容作出規定。商業銀行法規定,貸款人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借款合同中應當對借款用途做出約定。借款合同條例規定,借款人必須按照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使用借款進行違法活動,必須按期還本付息。

借款人不按合同規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貸款人有權收回部分或全部貸款,對違約使用的部分,按銀行規定的利率加收罰息。情節嚴重的,在一定時期內,銀行可以停止發放新貸款。貸款通則規定,對於不按借款合同規定用途使用貸款的,貸款人可以對其部分或者全部貸款加收利息;情節嚴重的,由貸款人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貸款,並提前收回部分或者全部貸款。

本條再次明確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同時規定了借款人的違約責任。借款人違反了合同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首先可以停止發放未放發部分的借款,同時可以提前收回借款,此外,貸款人還有權解除合同。

自然人之間借款的,對借款用途作出規定的,借款人也應當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因改變借款用途對貸款人造成損害的,貸款人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8. 合同法及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回融機構的貸款,數答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兩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氣體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
(二) 適用虛假的經濟合同;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說實話,這種警察都不予以立案。
除非上法院去告你,法院都不想立案,數額太少。

9. 《刑法》第193條和《合同法》第203條的內容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9)合同法是刑法體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二)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三)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的;

(四)簽發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

(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

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變造的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證的;

(三)騙取信用證的;

(四)以其他方法進行信用證詐騙活動的。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3條合同法203是什麼

《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條
【借款使用的限制】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熱點內容
刑法上的打擊 發布:2025-08-14 20:05:15 瀏覽:573
經濟法各稅收稅率 發布:2025-08-14 19:59:12 瀏覽:290
公務員道德精神是 發布:2025-08-14 19:52:14 瀏覽:34
撥針療法治頸椎骨質增生 發布:2025-08-14 19:50:46 瀏覽:472
合同法中80 發布:2025-08-14 19:32:22 瀏覽:939
合同法規定合同有效期 發布:2025-08-14 19:30:53 瀏覽:8
2014經濟法試卷山東師范大學 發布:2025-08-14 19:11:29 瀏覽:985
大律師請溫柔 發布:2025-08-14 19:10:50 瀏覽:633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 發布:2025-08-14 19:04:19 瀏覽:921
西南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14 18:56:09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