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頻道舊版片頭

社會與法頻道舊版片頭

發布時間: 2025-05-22 06:50:23

『壹』 焦點訪談的歷史沿革

1993年底,中央電視台對《東方時空》欄目開始了實質性的改革――成立新聞評論部,同時籌備在晚間黃金時段創辦一個新聞深度評論的日播節目,以填補中國這個最大的電視台歷史上沒有自己旗幟與號角的空白! 推出《焦點訪談》無疑是個創舉。
1994年2月初,《焦點訪談》的創業者們在北京的梅地亞會議中心舉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籌備會議。剛剛擔任新成立的新聞評論部主任的孫玉勝、副主任袁正明、製片人張海潮、梁建增、張步兵等人對這個即將創辦的新欄目進行了首次把脈。
1994年4月1日,《焦點訪談》作為東方時空的子欄目開播,在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播出。晚上19點38分,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傳出一段渾厚的男中音:「時事追蹤報道,新聞背景分析,社會熱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說,每日請看《焦點訪談》。」伴隨著激昂的音樂,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矗立在地平線上的簡潔的城市樓群,一隻由紅、綠、藍構成的大眼睛標志從中升騰而出。同時《焦點訪談》分別在CCTV-2(經濟生活服務頻道)、CCTV-3(戲曲音樂頻道)、CCTV-7(少兒軍事農業科技頻道)設立重播。
從此,這段為人熟悉的《焦點訪談》片頭,每天呈現在億萬觀眾面前;而成為《焦點訪談》欄目標志的大眼睛,從此時刻注視著觀眾,關注著社會。
1997年7月1日,由於香港回歸,《焦點訪談》更換片頭。
2000年11月27日,配合新聞欄目的改版,焦點訪談更換片頭,增加配音「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2001年11月5日,焦點訪談更換彩色片頭。
2002年5月12日,因CCTV12(西部頻道)開播,《焦點訪談》在CCTV-12設立重播。
2002年8月5日,《焦點訪談》撤銷在CCTV-7的重播。
2003年5月1日,因CCTV-新聞(現CCTV-13)的開播,《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焦點訪談》於該頻道和CCTV-1連續並機直播。同時設立《焦點訪談》在CCTV-新聞的重播。同時,《焦點訪談》撤銷在CCTV-3的重播。
2003年10月20日,因CCTV-2更名為經濟頻道,《焦點訪談》撤銷在CCTV-2的重播。
2004年末,因CCTV-12更名為社會與法頻道,《焦點訪談》撤銷在CCTV-12的重播。
2010年4月3日,焦點訪談更換高清版片頭,動畫不變。
2013年《焦點訪談》迎來開播以來首次大改版,時長增至17分鍾,每期不再只關注一個焦點,而是關注兩個乃至多個熱點,並增加了新主持人勞春燕。2013年1月1日,焦點訪談大改版,片頭有所變化,完整的音樂呈現給大家,配音與此同時進行。由原來的坐播改成站播,時間延長,每天播兩條消息。
此外,改版後的節目堅持輿論監督特色,更貼近民生,並會強化「有深度、有銳度」的評論功能。在看完首期改版的節目後,許多觀眾都覺得新版《焦點訪談》親民時尚,甚至連郭德綱的相聲也上了《焦點訪談》。 讓普通人自拍說心聲
央視的王牌新聞欄目《焦點訪談》創建於1994年,可以說是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這一對中國社會有重要影響的輿論監督節目,長期以來只是對節目進行了些小的調整。2012年9月開始,央視大規模預告這個老牌新聞節目要進行大改版,改版方向就是加強突發性新聞的深度報道,加大社會民生類節目的比例,並在主持人播報方式、演播室包裝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
2013年第一天,《焦點訪談》正式改版了,時長由原先的13分鍾增加到了17分鍾。 之前每期節目只是一個話題,從昨晚開始就增加到兩個話題,未來還將可能會出現3個以上的話題。昨晚播出的兩個話題都與民生相關,首先是梳理2013年開始實施的新規新法,特別聚焦了新的交通法規。第二個是開設了一個小板塊——百姓「連連拍」,採用普通人采訪普通人的方式,回顧2012年,展望2013年。此外,還增加了白岩松、楊禹兩位評論員。
從首期改版節目來看,許多觀眾對於《焦點訪談》的選題偏民生表示認可,覺得很接地氣。特別是央視記者不再高高在上地采訪別人,而是把攝像機交到了百姓手裡,讓他們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讓許多觀眾覺得很難得。昨晚一個小男孩面對鏡頭說:「2012年我上學了,太累了,每天要早起,還要寫作業,那麼難的題……幹嘛啊,我才6歲。」這個采訪,許多觀眾大贊很真實,說出了很多小孩的心聲。
新主持站著主持
除了內容和話題選角上的變化以外,這次《焦點訪談》的包裝和主持人的變化也很大。昨天早上《焦點訪談》節目組就在網上曝光了節目的新片頭,新片頭顯得很時尚,吸引了許多網友的目光,在微博上短短半天就有幾千條的轉發。昨晚開播後,新加入的主持人勞春燕更是改變了以往坐著主持的方式,首次站立主持,播報時還用了觸屏導播。勞春燕早前主持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中國法制報道》和《大家看法周末版》欄目。
此外,節目內容的包裝也很輕松、很親民。節目內容加入了flash動畫,還有郭德綱的相聲出現在節目中,這是以往《焦點訪談》從來沒有過的。有觀眾調侃:「《焦點訪談》是和春晚搶郭德綱亮相央視首秀嗎?」不僅如此,在討論交通新規時,居然舉例有人遮擋車牌,車牌號是「親O 594SB」。節目播出後,許多觀眾表示當場笑噴了,嚴肅的節目變得輕松自在了,看起來也更津津有味。
電視新聞改革的信號
針對《焦點訪談》改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江博士表示,《焦點訪談》的改版其實是央視新聞轉變語態和文風「大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新聞聯播》的改版其實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孤立看待,這一變化釋放出電視新聞改革的信號。
常江表示,其實電視新聞節目的改革通常要沿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進行:先是觀念的松動,然後是形態的調整,最後才能沖破重重阻力,進入到內容層面的變化。觀念的變化,是從1993年5月1日《東方時空》逐漸積累下來的,到了「質變」的程度。因此,到了2013年,電視新聞節目的變化應該可以全面進入形態調整的階段。常江指出,按照國際慣例和趨勢來看,下一步形態上的變革應該是將播報類新聞節目(如《新聞聯播》)和新聞評論節目(如《焦點訪談》)整合為一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新聞雜志。這一思路,其實在觀念上並不存在什麼障礙了,但央視內部的權責劃分和部門設置等因素,也許會形成阻礙。

『貳』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每晚幾點播出

《新聞聯播》於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直播,同時各省級衛視進行轉播。播出時長30分鍾(有時會延長) 。

一、節目介紹

《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晚間新聞節目,節目由郭志堅、康輝、海霞、李梓萌、歐陽夏丹、剛強擔任主播。

節目以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農業、交通等方面新聞為主。

二、節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晚7點,北京電視台《電視新聞》開播,是《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電視台新聞部在合肥、太原與成都分別開會,尋求如何加強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供稿能力;當時北京電視台新聞部職員夏之平、朱繼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飛機穿梭三地,故名「飛行會議」。「飛行會議」提出了電視新聞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針」:「實事求是,一事一議,短小精悍,新鮮活潑。」

1976年7月1日,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向全國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該節目成為《新聞聯播》的雛形。

1977年11月,分別召開了華東和中南、華北和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區電視台參加的座談會,共同商討如何辦好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問題。

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播,每晚七點左右播出,播出時長20分鍾,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並且啟用了新的片頭。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2)社會與法頻道舊版片頭擴展閱讀:

節目發展歷程

1978年12月,《新聞聯播》主播首次面對觀眾,趙忠祥成為節目開播以來第一位出鏡播音員。 [9] 12月31日,央視啟用台內僅有的兩台電子新聞採集(ENG)設備錄制新聞影片,采訪不久就可以播出,解決了以往使用電影膠片時常見的影音不同步、膠片黏貼處斷裂等問題。

1979年9月1日,央視每日播出的國際新聞節目《國際新聞》開播,播映合眾國際社電視新聞(UPITN)提供的新聞影片、從香港收錄的新聞影片與新華社提供的五分鍾國際簡訊。

1980年5月1日,《國際新聞》保留名稱並入《新聞聯播》,之後完全並入《新聞聯播》。在此期間,各地方電視台的新聞影片改用微波干線傳送至央視,《新聞聯播》每日播出時長改為30分鍾。7月7日,《新聞聯播》後面開始播出中央氣象台的「天氣預報」。

1981年4月,全國電視新聞工作座談會在青島舉行,會議做出兩項重大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都是中央電視台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中央電視台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節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大時政的發布時間從20:00提前至19:00〔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聯播》(即現今的《全國新聞聯播》)的首播時間是18:30〕,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由此開始奠定《新聞聯播》作為官方新聞發布管道的重要地位。

1984年,央視在香港成立第一個駐外記者站,《新聞聯播》加錄台灣華視新聞的新聞影片,也和亞太廣播聯盟A、B、C區的國家與地區交換新聞影片;同年,女主播盧靜首次在《新聞聯播》中實踐了「微笑播報」,雖然引起爭議,但是觀眾反應良好。此後,《新聞聯播》的女主播們幾乎都沿用了「微笑播報」。

1986年1月28日,美國發生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同月29日,當時的央視副台長楊偉光親自拍板在《新聞聯播》頭條播發這一消息,打破了《新聞聯播》多年不變的「先國內,後國際」的慣例。

1987年,《新聞聯播》收錄香港無線新聞的新聞影片。同年,作曲家孟衛東完成了一首19秒的樂曲,這首樂曲在1988年3月開始成為《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至今未改),同時更換片頭。同年,《新聞聯播》播音員由1人改為2人播出,節目結束後打出編輯製作人員名單。

1988年3月15日起,央視各節新聞所有製作過程一律都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彩電中心製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時《新聞聯播》更換片頭,片頭曲改為孟衛東所作的一首19秒的樂曲。

1990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始收錄和播出美國CNN國際新聞頻道的新聞影片和美國聯合通訊社的新聞影片。10月1日,《新聞聯播》更換片頭,背景為青藍色,動畫效果為三基色長方塊撞擊地球。

1992年10月1日,《新聞聯播》開始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CCTV-4)並機播出。

1995年7月1日,《新聞聯播》更換片頭,背景上部為藍紫色,下部為黑色陰影,動畫效果為三基色光柱飛過地球。年8月1日,《新聞聯播》更換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為長城、地球、CCTV字樣,演播室上方為「中央電視台新聞」的字樣。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由錄播形式改為現場直播(不過一些大段口播新聞仍然為錄播)。 [15] 同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升格為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7月1日,重播版的《新聞聯播》由C2轉移到C3。

1998年6月1日,由於C4的改版,《新聞聯播》在四套播出的時間從19:00改為03: 00。

1998年8月2日,《新聞聯播》再次更換新演播室,演播室背景為藍色的世界地圖;它是央視第一個開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於場地和技術的問題達不到要求,只能象徵性地布置一排機器。

2002年4月15日,《新聞聯播》片頭再次更新,背景為藍綠雙色極光,動畫效果與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頭為《新聞聯播》有史以來使用時間最長的片頭。雖然2003年5月1日開播的央視新聞頻道經歷了幾次大改版,但是《新聞聯播》此版片頭一直沒有更換,使用時間已將近15年。

2003年5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開播,《新聞聯播》從那時起由CCTV1、CCTV13和各省級衛視頻道並機直播,與此同時開始在每晚23:10在CCTV-13重播(2005年3月1日起改為每日21:00重播)。同時,比照境外一些電視台的作法,《新聞聯播》的背景換成了央視新聞部的機房。同年7月7日,《新聞聯播》取消每晚22:40在CCTV-3的重播。

2004年12月29日起,因CCTV-12改為社會與法頻道,《新聞聯播》取消在CCTV-12重播。

2008年2月3日,央視成立《新聞聯播》編輯部,開始著手改進《新聞聯播》,主要改進《新聞聯播》用語、資訊量等方面。7月,《新聞聯播》播音員羅京查出患淋巴癌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帶病堅持工作。8月31日,已經經歷了一期化療的羅京忍著病痛最後一次主持了《新聞聯播》,隨後住院繼續接受治療,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2009年6月5日,《新聞聯播》播音員羅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6月16日,播音員邢質斌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6月30日,邢質斌低調退休,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9月28日,《新聞聯播》開始採用16:9高清制式播出,演播室及央視新聞部的機房均做了調整。在對新聞報導的畫面中仍是以4:3的形式,不過給主持人鏡頭的時候是以16:9的形式。4:3格式仍然同時播出。

2010年10月1日,《新聞聯播》打破常規,在國慶節當天採用「畫中畫」模式在節目開始直播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嫦娥二號於當天18時59分57秒,即新聞聯播開始前3秒鍾發射升空);並在節目播出到19時25分05秒時再次直播「星箭分離」的實況,兩段直播全長6分07秒;此舉被視為《新聞聯播》開播32年以來現場新聞直播的創新和突破。

為此,《南方周末》的專欄作者評論說:「盡管政治並沒有完全讓步於新聞,但它起碼做出了一種姿態,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頭顱。」(不過整點報時的廣告也和直播擠畫面,且廣告框住直播寬。有人質疑,《新聞聯播》都讓了,廣告卻不能讓,十分可疑;因為,嫦娥發射就算不碰時間,《新聞聯播》也會報導。)

2011年9月25日,《新聞聯播》畫面配置改版,同時由歐陽夏丹和郎永淳首次主持。

2012年11月15日,因播送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新一屆領導班子亮相和介紹新一屆領導班子簡歷,新聞聯播延時至124分鍾。

2013年1月23日《新聞聯播》中,央視評論員楊禹出現在與主播郎永淳的連線中,是《新聞聯播》開播35年來首次引入評論員。同年1月26日,《新聞聯播》首次連線外景記者。2月9日,《新聞聯播》切入多路信號直播各地迎接農歷新年的場景,並以《春節序曲》作為結束曲,被稱為「史上最顛覆除夕新聞聯播」。

這種結尾形式其後亦有出現。結尾主播也是第一次在除夕之夜的《新聞聯播》向觀眾行拱手禮拜年,此後每年的新聞聯播也都沿襲了這一形式。

2014年1月1日,《新聞聯播》以「人們說『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是『愛你一世』;《新聞聯播》和你一起,傳承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為結尾,引起了中國大陸網友的好評,被稱為「史上最賣萌的新聞聯播」。這種非常規結尾也被央視稱作「彩蛋」。

3月23日,「央視新聞」微博稱「結尾,有何驚喜」,引來關注;結果最後畫面只是一副花開場景。5月28日,《新聞聯播》播音員張宏民、李瑞英退居幕後,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2015年2月18日,《新聞聯播》主播李梓萌和郎永淳開場在解說全國各地除夕實況畫面後,互相對視即興交談,這也是《新聞聯播》史上首次男女主播對視、交談。3月5日,《新聞聯播》播音員李修平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3月22日,李修平退居幕後,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

9月2日,《新聞聯播》播音員郎永淳最後一次主持《新聞聯播》。9月4日,郎永淳因妻子重病辭去在中央電視台的職位,不再擔任《新聞聯播》主播。9月3日,《新聞聯播》出現罕見的以CCTV-1、CCTV-2、CCTV-3、CCTV-13、CCTV-15五個央視頻道同時直播。

2016年2月8日,《新聞聯播》首次在頭條報道201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這也是央視春晚創辦34年來首次登上新聞聯播頭條。9月4日,因CCTV-13(新聞頻道)在19:00時段直播杭州G20峰會歡迎晚宴,這是自2003年新聞頻道開播以來首次沒有直播19:00的《新聞聯播》。

2017年1月21日,剛強和海霞搭檔主持《新聞聯播》,剛強也由此正式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播陣容。王寧正式退居二線。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台上。4月,王寧正式離開《新聞聯播》主播。10月25日,因播送十九屆一中全會,新聞聯播延長至140分鍾,成為迄今為止最長的新聞聯播。

2018年1月1日起,為了進一步擴大《新聞聯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廣泛地服務於海內外電視觀眾,自當天起,CCTV-4(亞洲版)於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聞聯播》。(原亞洲版次日凌晨2:00,歐洲版次日凌晨3:00,美洲版次日凌晨5:30的重播不變)

2018年9月14日,《新聞聯播》首次出現手語播報。

『叄』 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的發展歷程

1986年1月1日,CCTV-3作為地面無線電視頻道在北京地區開始試驗性播出,當時屬綜合頻道,也播出《新聞聯播》。
1995年11月30日,央視對北京地區每晚文藝、體育節目混播的原CCTV-3改為向全國衛星加擾傳送的文藝頻道。 戲曲·音樂頻道時期(1996.01.01-1999.08.29)
1996年1月1日,CCTV-3正式改為戲曲·音樂頻道,原文藝頻道改到CCTV-8播出;7月1日,CCTV-3借節目上星之機調整了欄目布局和播出時間,每周一、三、五以戲曲節目為主,二、四、六以音樂節目為主,每天共播出17個小時。戲曲欄目有《戲迷園地》《戲曲采風》《戲苑百家》《戲曲大舞台》《名段欣賞》《知識庫》《梨園群英》等,音樂欄目主要有《音樂直播廳》《星星擂台》《中國音樂電視60分》《星星音樂會》《音樂知多少》《我的成名曲》《請跟我唱》《銀屏歌聲》《外國音樂》《音樂電視賞析》等。 每晚18:20還重播《東方時空》(含周日播出的《實話實說》)。
1999年8月17日,CCTV-3恢復為「中央電視台第三套節目」。
戲曲·音樂·綜藝頻道時期(1999.08.30-2000.12.17)
1999年8月30日,CCTV-3由戲曲·音樂頻道改為戲曲·音樂·綜藝頻道,每天平均播出17小時以上,其中首播節目時長佔49.4%。改版後的戲曲·音樂·綜藝頻道加強了節目內容和整體包裝,在保留《中國音樂電視》、《每周一歌》、《戲迷園地》,《戲曲采風》,《戲苑百家》,《名段欣賞》等欄目的基礎上,推出了《電視詩歌散文》、《朋友》、《新視聽》等節目。 2000年12月18日,CCTV-3由戲曲·音樂·綜藝頻道改為綜藝頻道。在保留部分欄目的同時,增加了頻道整體節目時長,特別是黃金時段首播的節目時長,陸續推出《周末喜相逢》、《同一首歌》、《挑戰主持人》、《走進幕後》、《與您相約》、《聊天》、《綜藝快報》、《八面來風》、《國際藝苑》和《外國文藝》等欄目。與此同時,第三套節目還將《國樂飄香》、《交響世界》、《戲曲采風》、《舞蹈世界》、《電視詩歌散文》等高雅藝術類欄目列為重點,同時以《藝術人生》、《愛心世界》、《演藝競技場》、《新視聽》、《瞬間世界》等欄目,滿足廣大觀眾多種多樣的欣賞需求。
2001年7月9日,因戲曲頻道的開播,大部分戲曲節目分流到CCTV-11(含海外戲曲頻道)首播。
2003年7月7日起,隨著新聞頻道開播,原每晚22:40重播的《新聞聯播》在CCTV-3的重播移至新聞頻道。
2004年3月29日,因音樂頻道的開播,大部分音樂節目分流到CCTV-15首播(《中國音樂電視》2010年9月改到CCTV-15首播)。
第一次改版(2004.10.08-2010.08.31)
2004年10月8日,頻道正式改版播出。 34檔欄目被調整減至22檔,覆蓋綜藝、娛樂、資訊、益智、訪談和評論等諸多欄目類型,還針對目標受眾需求,對整體頻道編排結構進行較大調整。在保留《藝術人生》、《曲苑雜壇》、《同一首歌》等欄目基礎上,開設《快樂驛站》《星光大道》《聯合對抗》《文化訪談錄》《想挑戰嗎》《歡樂中國行》等6個欄目;12月28日,隨著CCTV-12由原西部頻道置換為社會與法頻道,《魅力12》節目轉入該頻道播出。
2006年1月1日,頻道改為全天24小時播出。在改為24小時播出後,根據觀眾的收看習慣安排播出《中國音樂電視》、《動物世界》和《藝術人生》等欄目; 8月16日起,因中央電視台在晚間黃金時段全面啟動「綠色廣告標識」的審核工作,CCTV-3在晚間黃金時段屏幕右上角顯示半透明狀的「綠色廣告標識」。
2008年5月12日-6月30日,因四川汶川地震影響,該頻道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定暫停娛樂節目,CCTV-3停播一系列文化娛樂節目,期間該綜藝頻道全天候24小時播出電視劇,白天時間以電視劇為主,晚間檔則播出勵志劇,另外還穿插播出抗震救災歌曲《我們眾志成城》、重播《愛的奉獻——2008年抗震救災大型捐助活動》等; 8月11日-24日,該頻道轉播北京奧運會賽事, 奧運期間台標移動至右上角。
2009年7月17日,原在每日11點55分播出的《綜藝快報》停播。
2010年4月14日,因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定暫停娛樂節目1天,期間CCTV-3均播出有關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的新聞節目(各大頻道以及衛視頻道全部播出);8月7日,因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定暫停娛樂節目1天,期間CCTV-3均播出有關泥石流的新聞節目(各大頻道全部播出)。
第二次改版(2010.09.01-2013.05.31)
2010年9月1日起,29檔節目中有12檔節目進行調整,《挑戰主持人》等5檔節目將陸續停播,《正大綜藝》等4檔節目轉至央視一套播出,《我要上春晚》、《百團大戰》等7檔節目開播; 9月13日,因《畢錄電視》節目當中播出的囊括央視新聞中心製作的綜合頻道《晚間新聞》片頭(2009版)所惡搞現象(《畢錄新聞》),導致該節目被央視高層勒令停播。
2011年2月2日,該頻道推出了8小時直播節目《喜到福到好運到——春晚倒計時》,並於每年除夕中午12:00至晚20:00播出。 當晚20:00,該頻道與CCTV-1、CCTV-4並機直播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2月31日,該頻道與一套、四套及法語頻道、西班牙語頻道、阿拉伯語頻道、俄語頻道並機直播《啟航2012中央電視台元旦晚會》,該晚會是央視集合各頻道資源打造的元旦晚會。
2012年9月28日,該頻道開始進行高清、標清同步播出;12月9日,該頻道開始通過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中國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對外試播。
2013年起,因央視加強公益廣告審核工作,該頻道在播出公益廣告時,右上角顯示彩色色塊的「公益廣告標識」。
第三次改版(2013.06.01-2015.12.31)
2013年6月1日,CCTV-3改版並開播益智競技類節目《越戰越勇》; 同年6月2日開播《黃金100秒》節目 ;6月17日12點開始,CCTV-3正式在央視總部大樓全面播出,播出系統採用以網路化制播工藝技術取代以錄像、磁帶為載體的傳播播出模式。
2015年4月9日,因「畢福劍視頻事件」影響,《星光大道》及所有與畢福劍有關的節目暫停播出4周(《越戰越勇》除外,因開啟為夢唱響版本主持人為楊帆) ;6月6日至8日,因「東方之星」沉船事故,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定暫停娛樂節目並播出紀錄片,另外還穿插播出2014中國夢歌曲、哀悼結束期間穿插重播《藝術人生》、《文化視點》(《文化正午》、《文化大網路》為首播)等; 8月16日至21日,因「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暫停娛樂節目改播紀錄片,另外穿插播出三十首抗戰歌曲,重播《勝利之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音樂會》;9月3日,該頻道與央視其他頻道直播反法西斯70周年閱兵式,同時重播有關抗戰期間的綜藝節目,晚間檔首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
第四次改版(2016.1.1-)
2016年1月1日,CCTV-3頻道ID和節目預告包裝改版(但播出的娛樂節目為2013版的包裝),出現方式為翻頁式(查看右邊圖冊);2月8日,CCTV-3播出的節目(除播出的精編的節目外)改為2016包裝,同時《過年七天樂》正式復播;4月29日,頻道推出季播音樂節目《星光大道超級版》,節目由董卿擔當主持。

『肆』 cctv13是啥頻道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頻道呼號:CCTV-13,簡 稱:央視新聞頻道或央視十三套),是以播送整點新聞、現場直播、字幕新聞為主的電視頻道,於2003年5月1日起試播,並於7月1號起正式播出。

熱點內容
2018領導幹部法律知識考試試題 發布:2025-05-22 10:57:22 瀏覽:657
2020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題型 發布:2025-05-22 10:43:12 瀏覽:677
教育部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網上注冊 發布:2025-05-22 10:43:05 瀏覽:348
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22 10:40:19 瀏覽:473
公司委託的相關法律條文 發布:2025-05-22 10:33:23 瀏覽:462
民法2答案 發布:2025-05-22 10:20:34 瀏覽:640
行政訴訟法第69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2 10:02:18 瀏覽:209
法官上班時間開房 發布:2025-05-22 09:42:00 瀏覽:296
李建明律師 發布:2025-05-22 09:37:36 瀏覽:464
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地址 發布:2025-05-22 09:36:09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