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中的名詞解釋

經濟法中的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5-27 05:58:21

A. 經濟法中 產品責任的名詞解釋

產品責任是指與產品有關的製造商、批發商或零售商等各方對產品因存在缺陷而在被正常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並造成使用者或他人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依法應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在責任保險領域內,產品責任保險是發展較為迅速的險種。零售商、批發商和製造商對由離開銷售和生產場所的商品的使用或消費引起的傷害被認為是負有法律責任的。
產品缺陷的判斷標准,是產品責任成立的基礎性要件,在訴訟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產品責任法上核心問題。2000年修訂的《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公道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不同主體有不同的歸責原則:
1、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1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此為無過錯責任原則。
2、根據《產品質量法》42條「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此為過錯推定原則。
產品召回是指生產商將已經送到批發商、零售商或終端使用者手上的產品收回。產品召回的典型原因是所售出的產品被發現存在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和一般的三包產品退換貨是兩個概念。三包產品退貨換貨是針對個體消費者,而且不能說明產品本身有任何問題;而產品召回制度則是針對廠家原因造成的批量性問題而出現的處理辦法。其中,對於質量缺陷的認定和廠家責任的認定是最關鍵的核心。在發達國家,產品召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願認證,強制召回」,一種是「強制認證,自願召回」。
經濟法中的「經濟競爭」是指商品生產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為了取得有利的產銷條件而進行的相互爭勝活動。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學中的名詞解釋:
1、中國經濟法P11 確立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的經濟法律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體。
2、經濟關系P7 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種關系的總稱。
3、經濟法律關系P25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由經濟法、法規所確認和調整的,並且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存在和執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互統一的關系。
4、經濟職權P32 也稱經濟權力,也就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以及它們的領導人員、法定代表人等在組織管理經濟活動中所依法享有的與本身職務相連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權利。
5、工業企業法P47 有關確立工業企業的法律地位,以及調整由工業企業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6、企業變更P49 企業組織結構上的調整(改組)和其他登記事項的變動。
7、集體所有制企業P74 是指生產資料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原則的商品經濟組織。
8、鄉鎮企業P83 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
9、私營企業法P96 確認私營企業的法律地位,調整國家機關對私營企業的宏觀調控關系以及私營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的市場執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0、合夥企業P104 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個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11、個人獨資企業P113-114 是指依照《個人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受到法律保護,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12、外商投資企業法P124 是指調整外商投資企業在設立、經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P126 是指中國合營者與外國合營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並且按照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以及虧損的企業。
14、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P127 是指調整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合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5、中外合作經營企業P140 是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依照合作企業法,用書面合同規定權利和義務,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的經濟組織。
16、外資企業P145 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17、股份有限公司P157 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18、有限責任公司P157 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19、國有獨資公司P169-170等 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單獨投資設立的,並且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出資人監管職責的有限責任公司。
20、上市公司P175 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1、公司債券P177 公司依照法定程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22、可轉換債券P179 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可依照一定的條件轉換為股票的債券。
23、債權人會議P195 債權人依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或者公告而組成的一個行使債權、破產參與權和決議權的機構。
24、和解P196 債務人和債權人會議就企業延遲清償債務的期限、企業進行整頓的方案、內容、計劃等問題達成的和解協議。
25、計劃法P206 計劃法是關於規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計劃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計劃編制、審批、執行、檢查和監督過程中所發生的計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6、指令性指標P208 國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或者專案中需要由國家調撥、分配的部分和關繫到經濟全域性的重大經濟活動,以法律形式下達的,必須執行的計劃指標。
27、指導性指標P208 國家為了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動能夠,對除指令性指標以外的其他重要產品,專案和經濟活動所下達的,主要靠經濟手段保證其實施的計劃指標。
28、固定資產投資法P209 確認和調整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之間在實施固定資產投資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法律規范的總稱。
29、固定資產投資關系P209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在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30、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撥款P212 建設專案的資金由財政部門以預算支出的方式撥付給建設單位無償使用。
31、財政P218 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部分社會產品的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分配關系。
32、財政法P218 調整財政分配和財政管理活動中所形成的財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3、財政管理體制P220 劃分中央同地方各級政權之間以及國家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之間的財政管理職權、財政收支范圍等內容的法律制度。
34、預算P221 經過法定程式批準的國家各級人民 *** 和實行預算管理的各部門、各單位一定期間的財政或者財務收支計劃。
35、預算管理職權P222 確定和支配國家預算的權利以及對於國家預算的編制、審查、批准、執行、調整、監督權利的總稱。
36、國債法P229 國家在借款和發行、使用、兌付、流通 *** 債券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7、財政轉移支付法P231 調整在財政轉移支付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8、 *** 采購P237 *** 為了維持 *** 正常運轉所需物品的采買與購置。
39、 *** 采購當事人P239 *** 采購當事人是指任何參與 *** 采購的人,它除了采購方和供應商之外,還包括 *** 采購業務代理機構。
40、國有資產P244 國家依法取得和認定的資產以及國家以各種形式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形成的資產,以及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等形成的資產。
41、資產評估法P246 確定資產評估的組織管理、機構、人員、范圍、程式、方法以及調整資產評估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系統。
42、產權交易P250 交易雙方當事人依照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通過購買、

B. 經濟法名詞解釋

是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范發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經濟法體系: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經濟法部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經濟法的制定: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包括修改和廢止)經濟法律規范的活動。

經濟法的實施: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和國家司法機關實際施行經濟法律規范的活動。

經濟守法:國家協調受體遵守經濟法律規范的活動。

經濟執法:國家協調主體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執行經濟法律規范的活動。

經濟司法: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處理經濟法案件的活動。

在我國,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

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1.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2.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C. 經濟法名詞解釋大全

經濟法名詞解釋大全具體如下:

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個獨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門。

我國,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備輪蠢。

或者主觀地認為某一方面的屬性可以高於或者主導另兩方面,甚至代替另兩方面。比如以經濟法是經濟發展法來否定經濟法的社會本位,以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來質疑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正常實現,等等仿陪。

經濟法是社會法。與『經濟公法論』不同的是,此學說雖然也以公私法的劃分為認識論基礎,但認為在公法和私法桐襲之外存在一個獨立的第三領域,即社會法。我國很多學者同意這一學說。

D. 經濟法名詞解釋大全


經濟規律的解釋

[economic law]

指經濟現象間本質的聯系,它是 客觀存在 的,在 一定 的經濟條件下產生,並 隨著 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或失去作用,人們的 任務 是認識經濟規律並 利用 它來發展 社會 生產力,為社會謀福利。也叫經濟法則 詳細解釋 指經濟現象間本質的聯系。它是 客觀 存在的,不 依人 們的意志為轉移。經濟規律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產生,並隨著條件的變化而 改變 或失去作用。

詞語分解

經濟的解釋 ∶指社會 物質 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我們農業經濟中的急速變化 ∶ 生活 用度;家境經濟寬裕經濟 拮據 詳細解釋. 經世 濟民。《晉書·殷浩傳》:「 足下 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 足以 經濟。」 唐 袁郊 《甘澤 規律的解釋 ∶ 自然 界和社會諸現象 之間 必然、本質、 穩定 和反 復出 現的關系這句話,不只說出了氣候上的一條 規律 , 也是 人類生活中的一條 哲理 。;;《秋色賦》 ∶有 節奏 的; 不是 雜亂的風吹葉子,發出一種規律的 簌簌 簌的聲音詳細解

E. 名詞解釋:經濟法

1.經濟關系:是在一定的生產方式基礎上產生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種關系的總稱。
2.經濟法:是有關確立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的經濟法律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體(總稱)。
3.國家經濟管理關系:包括國家(國家機關及其授權組織)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的宏觀經濟管理關系以及企業等社會組織自身的微觀經濟管理關系。
4.經濟聯合關系:是指企業等組織進行合並、兼並(歸並)改組經濟實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5.經濟協作關系:是指各組織之間進行生產協作,業務往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6.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及經濟法制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
7.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和經營協調過程中,由經濟法律、法規確認和調整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存在和運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統一的關系。
8.經濟法主體:是指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9.原生權利:是指經濟權利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賴特定義務主體的行為即可行使和實現的權利。
10.取得權利:是指經濟權利主體必須通過參加經濟法律關系,通過特定義務主體為特定行為,才能獲得的權利。
11.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以及它們的領導人員、法定代表人等在組織管理經濟活動中所依法享有的與本身職務相連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權利。
12.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和目的。
13.經濟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事實。經濟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
14.經濟法律行為:是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產生並依法運行的最主要的經濟行為。
15.經營協調關系:專指經濟法所調整的那部分橫向經濟關系。
16.組織內部經濟關系:指在企業等組織之間所發生的裂變一些重要的經濟關系。
17.涉外經濟關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
18.中國經濟法:是有關確立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的經濟法律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體(總稱)。
19.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及經濟法制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
20.經濟法的體系:是指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有時也指經濟法學體系,是在經濟法規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各種經濟法規性質的異同、關系的親疏,按一定的標准和序列,分層次、分系統排列組合而成的統一體。
21.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和經營協調過程中,由經濟法律、法規確認和調整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存在和運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統一的關系。
22.廣義上的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即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23.狹義上的經濟法主體:是指根據經濟法律、法規、命令獲得的主體資格和主體制度。
24.權力機關:是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25.管理機關:是指經濟管理機關,包括國務院、各部委及各級人民政府等。
26.社會組織:是指具有獨立地位、實行獨立核算或獨立預算,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組織,亦即企業單位、事業單位、農村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等。
27.內部組織:是指企業、公司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內部組織。
28.工業產權:指人們依法對應用於商品生產的流通中的創造發明和顯著標記等智力成果,在一定地區和期限內享有的專利權。
29.財物:是指經濟法主體能夠控制、支配的,經濟法允許其進入經濟法律關系運行過程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的實物形態的物品,以及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和有價證券。
30.經濟行為:是指經濟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進行一定的經濟活動,以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或效用目的的行為。
31.智力成果:是指人們用腦力勞動創造的非物質財富。
32.企業:企業是由一定的生產要素有機結合而成,依法從事生產、流通和服務性活動,進行獨立核算的經營性的經濟主體。
33.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34.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35.合作社:是指不以盈利為經營宗旨,以成員的互助合作為要旨,決議事項時貫徹「一人一票」的平等和民主原則,限制資金分紅,實行按勞動或按貢獻分配的集體所有制性質的企業。
36.國有企業:是指企業的資金全部或部分屬於國家所有,並為國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
37.社會企業:是指通過經營獲得盈餘,並將其用於扶助弱勢群體或促進社區發展等公益性企業。
38.全民所有制企業:指由中央或地方的一個財政主體或一個國有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利用全民所有的財產從事經營活動,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制的企業。
39.集體所有制企業:指企業的財產歸一定范圍內的社會成員集體所有,由集體投資或社員入股集資設立的企業。
40.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指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41.鄉鎮企業:指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
42.外商投資企業:是指全部或部分由境外投資者投資,依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
43.企業國有資產:是由國家對企業各種形式的出資所形成的權益。
44.關聯方:指本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近親屬,以及這些人員所有或者實際控制的企業。
45.資產評估:指由經授權的評估機構按照合法的程序和專業規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自產某一時點的價值進行評估和估算。
46.國有資產轉讓:指依法將國家對企業的出資所形成的權益轉移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無償劃轉國有資產的除外。
47.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指國家以出資人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並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48.合夥企業財產:是指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人的出資、以合夥企業名義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財產。
49.合夥企業的外部關系:指合夥企業與第三人的關系。主要是指企業與其債權人或第三人的關系。
50.合夥人的對外代表權:指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物並對外代表合業的權利。
51.合夥企業債務:是合夥企業在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因合同行為或者侵權行為而產生的對於第三人的債務。
52.入伙:指合夥企業存續期間,非合夥人加入合夥企業,取得合夥人身份,成為合夥人的民事法律行為。
53.退夥:指合夥企業在存續期間,合夥人退出合夥企業,導致合夥企業變更或者終止的民事法律行為。

熱點內容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廢止決定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285
司法考試2013卷三真題解析 發布:2025-08-15 20:52:32 瀏覽:670
怎麼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 發布:2025-08-15 20:37:25 瀏覽:87
邀請律師法律知識的邀請函 發布:2025-08-15 20:36:46 瀏覽:798
經濟法著名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15 20:36:41 瀏覽:805
民法典輔導報告會 發布:2025-08-15 20:35:05 瀏覽:773
潮陽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20:14:30 瀏覽:988
違法經營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0:09:16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