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孽生利息合同法

孽生利息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01-11 16:35:59

A. 法律中的孽生是什麼意思,經濟法上寫著「孽生的利息」

『孽生的利息''沒有這種說法應該是,叫孳生的孳息。這是《物權法》上的法律概念。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法定孳息是指,銀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 法定孳息 法定孳息
,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法定孳息與天然孳息都有孳息之名,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現有的立法例看,多將其並 物權法
列規定,但它們本質並不相同,而且分屬不同領域。兩者區分的基礎,在於法定孳息是交易之物。天然孳息是派生之物。 (一)物質形式不同 法定孳息因為是用益(用益物權和用益債權)對價,因此原則上用一般等價物來衡量。即法定孳息的物質形式原則上是貨幣、是種類物。天然孳息可以是種類物,也可以是特定物。前者如收獲的小麥,後者如產下的一隻熊貓。但天然孳息進入交易狀態後,才有區分種類物和特定物的法律意義。天然孳息都是動產,法定孳息因允許當事人自由約定,故在邏輯上也可以是不動產,但筆者並未發現實務中有這樣的例子。因為,不動產的價值一般較高,作為用益的對價,一般是得不償失的。 (二)「收取」的性質不同 「就一般言,天然孳息之收取,應依物權法之規定,法定孳息之收取,應依債法之規定。」 法定孳息在取得前,是債權請求權;取得後(貨幣或其他動產佔有後)是物權。對天然孳息的收取是(直接)取得物權。 天然孳息,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是傳來取得。或者進一步說,天然孳息作為產出,是原始取得;法定孳息,作為對價是傳來取得。天然孳息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靜態歸屬規則;法定孳息的法律規范,都是動態的交易規則。

B. 什麼是孳生利息

舉個例子吧.

你把錢存到銀行,銀行給你的利息,就是孳生利息

C. 買賣合同利息怎麼算 法律依據是什麼

您好:抄
買賣合同中有關利息的規定
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有關利息的規定,是指買賣合同生效後,標的物所生的利息的歸屬。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三條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孽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所產生的孽息,歸買受人所有。」
事實上,買賣合同生效後,標的物所生的利息與標的物物權的轉移、標的物風險的轉移密切聯系在一起,一般地說,標的物的所有權及標的物的風險,除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另有約定,從標的物所有權依合同約定交付之日起轉移,由於物權、風險和轉移,標的物所生的利息也隨之轉移,因此,利息的歸屬應分開處置,即標的物所有權、標的物風險轉移之前,歸出賣人,轉移之後歸買受人。當然,雙方有約定的從約定,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依法律或行政法規。

D. 「押金所生利息,為出押人所有」的法律依據是

1. 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都沒有將押金作為擔保或保證的方式列入其中, 顯然, 押金的性質目前回在法律上是空白. 除非雙答方有約定, 否則「押金所生利息,為出押人所有」沒有法律依據.

2. 雖然立法上沒有規定, 但是押金仍然廣泛存在於房屋租賃, 旅客住店, 承包, 住院等社會生活中,
希望立法盡早作出相應規定.

E. 疑問~~利息zi生,是「滋生」還是「孳生」

孳生利息

F.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年利息超過20%是否合法

月息0.99%存貓膩 實際年利率超過20%

【法律解讀】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民間借貸只有雙方事先在書面或口頭協議中約定為有息借款,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還本時支付利息;否則,一律視為無息借款,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再者,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以及《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民間借貸不得超過央行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過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因此20%是合法的。

G. 銀行存款利息、孽生息的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稅〔2008〕132號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利息稅根據儲蓄存款利息孳生的時間不同,適用不同稅率。此次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後,儲蓄存款在1999年10月31日前孳生的利息,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按照2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在2007年8月15日~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按照5%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後(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8〕826號)明確,「利息稅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利息稅實行分段計算征免……同時,要使納稅人理解不是從10月9日後取得的利息都免稅,而是根據儲蓄存款孳生利息的時間不同,分段計稅,2008年10月9日之前孳生的利息所得仍須按照有關規定納稅」。也就是說,此次利息稅政策調整後,稅款仍然實行分段計算,只是對2008年10月9日後(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例:某人在1999年1月1日存入10年期存款,應該在2008年12月31日到期。該項存款1999年1月1日~1999年10月31日孳生的利息所得,不徵收個人所得稅,1999年11月1日~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按照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2007年8月15日~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按照5%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2008年10月9日以後孳生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至於儲戶在2008年10月9日以後存入銀行的儲蓄存款孳生的利息,一律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H. 《合同法》與《物權法》中有關天然孳息歸屬問題的規定發生沖突怎麼解決

關於天然孳息及來法定孳息歸源屬的規定。1.天然孳息的概念和歸屬。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物。天然擎息的范圍非常廣,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如耕作土地獲得糧食和其他出產物,種植果樹產生果實,養殖牲畜獲得各種子畜和奶產品等。天然孳息,自從與原物脫離後,會立即產生歸屬的問題。本法明確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定孳息的概念和歸屬。法定孳息(利息、租金等),按照一般的交易規則,利息應由債權人取得,租金應由出租人取得,但也不排除其他情形的存在。本法規定,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I. 買賣合同中利息該怎麼計算,有哪些法律

您好:
買賣合同中有關利息的規定
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有關利息的規定,是指買賣合同生內效後,標的物所生容的利息的歸屬。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三條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孽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所產生的孽息,歸買受人所有。」
事實上,買賣合同生效後,標的物所生的利息與標的物物權的轉移、標的物風險的轉移密切聯系在一起,一般地說,標的物的所有權及標的物的風險,除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另有約定,從標的物所有權依合同約定交付之日起轉移,由於物權、風險和轉移,標的物所生的利息也隨之轉移,因此,利息的歸屬應分開處置,即標的物所有權、標的物風險轉移之前,歸出賣人,轉移之後歸買受人。當然,雙方有約定的從約定,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依法律或行政法規。

熱點內容
東莞公司法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14 22:35:35 瀏覽:34
財務為啥要學經濟法 發布:2025-08-14 22:35:32 瀏覽:257
民法典堅持法治原則 發布:2025-08-14 22:19:05 瀏覽:588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後感 發布:2025-08-14 22:18:05 瀏覽:308
法律知識50問調查 發布:2025-08-14 22:15:39 瀏覽:380
天津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4 22:15:38 瀏覽:681
杭州市司法局法律服務調研 發布:2025-08-14 22:04:01 瀏覽:425
高校職業道德試題 發布:2025-08-14 22:03:50 瀏覽:305
法官在線網 發布:2025-08-14 22:03:07 瀏覽:285
新鄉市道德模範2016 發布:2025-08-14 22:03:07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