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調查中的觀察法

社會調查中的觀察法

發布時間: 2025-06-16 21:48:08

⑴ 觀察社會現象是採用的類型有哪些

1、自然觀察法:自然觀察法是指調查員在一個自然環境中(包括超市、展示地點、服務中心等)觀察被調查對象的行為和舉止。
2、設計觀察法:設計觀察法是指調查機構事先設計模擬一種場景,調查員在一個已經設計好的並接近自然的環境中觀察被調查對象的行為和舉止。所設置的場景越接近自然,被觀察者的行為就越接近真實。
3、掩飾觀察法:眾所周知,如果被觀察人知道自己被觀察,其行為可能會有所不同,觀察的結果也就不同,調查所獲得的數據也會出現偏差。掩飾觀察法就是在不為被觀察人、物、或者事件所知的情況下監視他們的行為過程。
4、機器觀察法:在某些情況下,用機器觀察取代人員觀察是可能的甚至是所希望的。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機器可能比人員更便宜、更精確和更容易完成工作。

⑵ 社會調查研究中的觀察法包括哪些類型

實地考察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如下所述:實地調研是通過親臨現場獲取信息資料,進而分析問題並提出見解的研究手段。調研對象的差異導致調研手段的多樣性。例如,針對單一企業的實地調研,研究者應選擇熟悉的企業進行,以便直接搜集企業的相關信息,如歷史、組織結構、人員規模、業務范圍和財務狀況等。若缺乏企業數據,可選擇上市公司為研究案例,通過東方財富網、同花順等財經平台獲取企業的財務報告,作為研究參考。此外,對於那些無法通過現有數據解釋的研究內容,如營銷策略、客戶滿意度、企業文化、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等,研究者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進行實地調研。
觀察是社會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觀察即觀看、檢查、分析和比較。社會研究中的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利用視覺、聽覺等感官和輔助工具,有目的地考察研究對象,以收集研究所需資料的方法。觀察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根據研究者是否參與被觀察對象的活動中。
2. 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根據觀察活動是否有明確的計劃和程序。
3. 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根據研究者是否直接接觸被觀察對象。
常見的觀察法包括:
1. 現場觀察法:研究者直接到現場觀察並收集第一手資料,例如觀察新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2. 隨機觀察法:在預定時間點記錄現場情況,例如觀察顧客購買特定商品的行為。
3. 跡象觀察法:通過分析現場留下的痕跡來獲取信息,如顧客在意見簿上的留言。
觀察是指仔細檢查事物的現象和動向,對社會調查研究中的觀察來說,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使用感官或科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以收集所需資料的方法。這意味著觀察者以客觀的態度觀察社會現象,並將其真實記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一種社會調查手段。

熱點內容
行測行政法題 發布:2025-08-15 11:48:39 瀏覽:914
勞動法不按時間發工資 發布:2025-08-15 11:47:17 瀏覽:689
新城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5 11:46:33 瀏覽:307
公司駐外地辦事處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1:44:26 瀏覽:705
盤錦興隆台法院 發布:2025-08-15 11:34:34 瀏覽:132
環保法刑法 發布:2025-08-15 11:33:43 瀏覽:604
電大刑法學解釋犯罪 發布:2025-08-15 11:33:34 瀏覽:20
食品行政法規的解釋 發布:2025-08-15 11:27:56 瀏覽:714
民事訴訟法擔保物權 發布:2025-08-15 11:24:27 瀏覽:776
在讀法律碩士司法考試 發布:2025-08-15 11:24:05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