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實務
1. 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的臨時性的規定,實務中的處理方式
這個問題我有遇到過抄,但是咨詢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他們也說這個臨時確實是沒有明確的期限的,也沒有任何一個法律里有規定,所以這是個空子。
規避風險的方法非常很簡單:大概一段時間後,把人員調回來,過幾天再調回去,這就成了 ,完全符合「臨時派遣勞動者」的概念。
2. 《勞動法》作業,題目是: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員工過程中的法律實務設計
題目一: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員工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及其對策一、在具體書寫招聘啟示時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用詞准確: 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如有的單位在招聘啟示寫道「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體是有高中還是大學? 搞不清楚,日後很容易產生糾紛。2、內容詳盡: 錄用條件可分為剛性條件、柔性條件,比如,你要求高中以上學歷,或者三級技工,這些都是剛性條件,一目瞭然。還有一些比如個人品質、舉止文明程度、責任心、勤勞度、對企業的忠誠度等這些可能需要企業經過一定考核才能得出結論。3、內容合法、不含有歧視性內容: 有的單位在招聘啟示中寫道「能喝酒」、「能陪客戶跳舞」等用語,還有的單位帶有明顯的歧視性內容,如性別歧視、身高歧視、民族歧視、不招「乙肝攜帶者」等內容,顯然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4、已明確告知: 用人單位制定的錄用條件必須告知才能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用人要特別注意保留好招聘廣告或者將錄用條件、告知內容寫進勞動合同,以便將來有據可查。二、對應聘人員需審查的事項1、身份、學歷、資格、工作經歷等信息是否真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8條規定,即使是因為勞動者存在欺詐,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用人單位也要支付勞動報酬。第8條: 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注意,這里指的是「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與勞動合同沒有關系的情況用人單位無權了解。2、是否有潛在疾病、身體缺陷等。我建議企業在正式聘用員工前,給員工做必要的體檢,看員工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應聘的崗位需要。用人單位不要心痛這一百元的體檢費,這是企業降低不必要支出的有效保障。《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即便醫療期屆滿,用人單位也不能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只有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且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招聘時不嚴格審查應聘者的身體狀況,企業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3、是否達到了法定就業年齡。我國的法定就業年齡規定為16歲,根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擅自使用童工屬於違法行為。4、是否與其他企業簽訂有未到期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91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三、用人單位在員工招聘中有如實告知的義務《勞動合同法》第8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情況。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沒有履行法律規定的告知義務,就有可能造成合同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四、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第84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居民身份證法》罰200元)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 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3. 經濟法實務習題
1.試用期6個月過長。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專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屬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2.不得單獨約定試用期。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3.試用期工資過低。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4. 員工患病或非因公負傷時,除了勞動合同法第40條及第42條的適用外,請問實務上有何較好的建議及作法
1.醫療期未滿但醫療終結
(1)能從事原工作或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回公司繼續工作。
(2)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根據勞動部關於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的通知(勞部發[1994]479號)第6條規定,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痊癒),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①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②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是指不適用於非過錯性解除和經濟性裁員;在此期間合同期滿,合同期也要延長到醫療期滿;但是違紀違法的、辭職的、雙方協商一致的除外)。
③沒被鑒定出來傷殘等級的,如果單位想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與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合同到期(即將到期)終止勞動合同,穩妥起見,建議等到其醫療期滿後實施。
【備注】如果是工傷,一到六級的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需要參照《工傷保險條例》執行。
2.醫療期滿
·醫療終結
(1)能從事原工作或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回公司繼續工作。
(2)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的通知(勞部發[1994]479號)第7條規定,企業職工非因工緻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①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並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②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或者鑒定不上的)企業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或與其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於勞動合同即將屆滿的員工)。
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或者鑒定不上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待遇問題:
1.解除勞動合同(非過錯解除),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1個月代通知金)和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同時,根據勞動部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還應發給不低於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100%。
2.終止勞動合同,支付2008年1月1日以後工齡的經濟補償金。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對勞部發〔1996〕354號文件有關問題解釋的通知》的規定,《通知》第22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合同期滿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不低於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是指合同期滿的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時,醫療期滿或者醫療終結被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為5~10級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不低於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醫療未終結
(1)適當延長醫療期
由於醫療未終結,需要繼續治療,根據關於貫徹《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對某些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最長期限的醫療期)內尚不能痊癒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2)延長醫療期後,醫療終結的以及醫療未終結的,均可以參照「醫療期滿且醫療終結」的處理方法處理。【其實勞動合同法第40條第一款給了用人單位很大的權利,只要員工醫療期滿同時符合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而不是以醫療終結,治癒好疾病為准,是以醫療期滿為准。】
5. 有誰能給我推薦幾本關於合同法、公司法法律操作實務的書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作者:本書編委會 冊數:全三卷 16開精裝 2007年6月 類別:行業圖書-法律 定價:¥6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目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是經多位專家遴選編纂而成,不僅權威,規范,科學,而且全面,系統,簡潔,實用.符合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具有一定前瞻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操作全書使廣大企業盡快與國際化企業全面接軌,並迅速提高企業的水平! 第一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解析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二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務 1、勞動合同的概念 2、勞動合同法訂立的原則 3、勞動合同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薪酬設計與勞動合同 5、勞動合同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常見風險 6、勞動合同的形式與要件 7、勞動合同的訂立 8、勞動合同的備案 9、錄用條件的法律效力 10、招聘廣告的法律效力 11、錄用通知書的法律效力 12、就業歧視的預防 13、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簽訂勞動合同應履行哪些手續 14、勞動合同文本的制定 15、勞動合同的要件 16、勞動關系的建立與勞動合同的生效 17、電子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18、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19、勞動合同的擔保是否有效 20、未簽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21、勞動合同約定不明情況的處理 22、用人單位的告知義務 23、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 24、分公司也可以成為勞動合同的主體 25、總經理能否簽訂勞動合同 26:企業改制中勞動合同主體的變更 27、離退休人員是否有勞動合同主體資格 28、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 29、勞動法律關系 30、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 第三篇 勞動合同案例分析 1承接項目應簽訂承包合同還是勞動合同 2大學生就業協議:典型的預約合同 3工傷責任焉能「轉包」 4口頭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無效 5退伍軍人勞動關系爭議的法律適用 6企業應承擔違約金嗎 7解除要件未成不能起算仲裁時效 8改制企業工傷責任不能推 9送達不成單位有理變無理 1O成師傅是否應得補償金 11建築工程層層轉包中工傷認定的討論 12醫療期內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13單位為何兩度當被告 14員工無故被辭退應該得到補償 15實行不定時工作制要履行申報手續 16注重調解實現雙贏 17劉某與該廠是事實勞動關系 18事業單位作開除處分要依據人事部有關規定 19職工隱瞞基本情況企業要求賠償無依據 20究競該依據哪個部頒文件判這宗爭議案 21以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解除勞動合同要慎重 22隻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無效 23解除合同起糾紛歷時4年仍未了 24合同到期仍可以單位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25競業禁止與商業秘密保護 26李某應按約承擔責任 27企業不經法定程序降低工資無效 28跨越勞動合同終止日期的醫療期滿後勞動合同不能自動終止 29提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應視合同解除 30本案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主張不能成立 31對勞務關系中加班費的計算應參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32解除勞動關系後被確診為職業病患者其待遇如何解決 33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應如何計發經濟補償金 34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法律責任 35何女士退休當月待遇由誰支付 36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責任探討 37郵政企業委代辦工與郵政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38李某是否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39用人單位未說明理由解除勞動合同無效 40該勞動合同是被解除還是終止? 41解除勞動關系以「辭退決定書」還是以「退工單」為准 42她能要求與企業恢復勞動關系嗎? 43胡某的養老保險費應由誰承擔 44對勞動合同鑒證能否提出行政復議 45女工孕前離崗誰之過 46企業開除職工同時能否進行一次性罰款 47職工享受生育津貼企業無需再支付產假工資 48車間實行承包企業難免工資支付責任 49一起服務期內離職引發的勞動爭議案 50服務期內離職引發的勞動爭議 51是崗位調整還是勞動合同變更 52除名糾紛不屬人事爭議受案范圍 53新聞媒介公告送達除名決定是否有效 54李某與保險公司是勞動關系 55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工傷認定 56她的病假工資如何支付 57勞動者違約解除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 58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條件應作有利於勞動者的理解 59勞動者檔案轉移糾紛析 60企業收不回貨款勞動者應否擔責 61崗位合同能視為勞動合同嗎 第四篇 勞動合同樣本 01、一般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2、化工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3、建築業勞動合同樣本 04、建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樣本 05、礦山、井下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6、製造業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07、金融、貿易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8、娛樂、酒店、商業行業勞動合同樣本 09、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樣本 第五篇 相關勞動法規 第一部分法律、法規及規章 一、法律 二、法規 三、規章 (一)勞動合同、集體合同 (二)勞動爭議 (三)工資 (四)工傷、非因工自傷 (五)其他 第二部分規范性政策 (一)綜合類 (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 (三)下崗職工 (四)破產企業職工安置 (五)企業改制 (六)工資 (七)職工獎懲 (八)工時、休假 (九)社會保障 1、養老保險 !、醫行保險 3、失業保險 4、工傷保險 5、生育保險 6、其他 (十)勞動爭議 (十一)其他 (十二)廢止的文件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