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欺詐法
㈠ 社會保險法哪些行為屬於違規欺詐行為
保險欺詐行為,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採用虛構保險標的、故意製造人員或者財產保險事故等欺騙手段,蒙騙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的行為。
一、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者,是保險欺詐行為:
1.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如某人投保家庭財產險後,被盜微波爐一台,價值2000元,在保險公司理賠時,其家中本無電視機,卻謊稱家中有一台價值1萬元的彩色電視機被盜,騙取保險金。
2.未發生保險事故而謊稱發生保險事故。如某倉庫投保企業財產險後,沒有發生倉庫被盜事件,而故意製造倉庫被盜的假現場,騙取保險金。
3.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如某人購買了一輛價值2萬元的二手車,按4萬元投保損失險後,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將該車翻入山澗,騙取保險金。
4.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險事故。如某人為其配偶投保長期人身險後,故意將其配偶駕駛的汽車的剎車裝置破壞,造成其配偶車毀人亡,騙取保險金。
5.偽造、變造與保險事故有關的證明、資料和其他證據,或者指使、唆使、收買他人提供虛假證明、資料或者其他證據,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程度。如某人為了向保險公司索賠醫療費,將住院收據1780元塗改4786元,騙取保險金。
二、保險欺詐行為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險欺詐行為之一,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的規定,可以由公安機關處以15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罰款。
2.刑事責任。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上述所列保險欺詐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金融詐騙罪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㈡ 社會保險法八十三條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或者個人認為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的行為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專,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屬者提起行政訴訟。
用人單位或者個人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依法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核定社會保險費、支付社會保險待遇、辦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手續或者侵害其他社會保險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個人與所在用人單位發生社會保險爭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用人單位侵害個人社會保險權益的,個人也可以要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依法處理。
㈢ 《社會保險法》第十三條,求解釋!
保險法中第十六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版況提出詢問的,投權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但是你千萬要看明白,這里規定講的並不是和你所說的那樣,只要兩年後你在做手術就沒問題,要知道在你入保之前需要你提供以往病史的,如果有不告知到時險一樣不報。而你們的病歷上是有病灶沒有消失,所以保險公司不會給你承包,即使現在做了,到時也會不報的。這個純粹是業務員在忽悠,有事他不會承擔的。
㈣ 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是什麼
社會保險法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
第八十六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七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八十八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八十九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社會保險基金、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
(二)未將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的;
(三)剋扣或者拒不按時支付社會保險待遇的;
(四)丟失或者篡改繳費記錄、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記錄等社會保險數據、個人權益記錄的;
(五)有違反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的。
第九十條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其追繳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或者退還不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二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在社會保險管理、監督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㈤ 解釋《社會保險法》第88條是不是針對農民工的
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並非專指農民工。
違反法律規定,騙取社會保險待遇,比如,造假證明騙取待遇,參保人死亡,不進行申報,依然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製造假工傷騙取工傷待遇,製造假發票騙取醫療保險待遇等等,都屬於本款處罰的范圍,並不特指農民工,當然,農民工如果發生違法行為,也是要按照規定處罰的。
㈥ 社會保險法對騙取醫保一千四會被怎麼處理
行政責任:由社會保險機關責令退賠,並予以罰款。刑事責任:騙取數額較大的,可追究詐騙罪的刑事責任。
㈦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怎麼理解欺詐
以騙取養老金為例,其行為主要表現為偽造身份證明或冒用他人身份證明;偽造、編造檔案年齡、特殊工種年限辦理提前退休;偽造、編造人事檔案,以增加視同繳費年限;偽造、編造用工關系、工資報表等證明材料補繳養老保險費;偽造、編造領取養老保險待遇證明文件等。
對於騙取社會保險金的行為,國家相關法律已有明確規定。《社會保險法》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明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的,屬於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7)社會保險欺詐法擴展閱讀
許多社保詐騙案件都是假借有威懾力的假身份,先打消受害者疑慮,然後天花亂墜地描述「案情」嚴重性,造成受害者恐慌心理,然後乘虛而入。目前,常見的社保詐騙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用補貼做誘餌,告知你有一筆社保補貼(比如養老金、失業保險補貼、生育津貼等)還未領取;
第二種是告知參保人社保卡有問題,比如告知你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已被凍結或告知你社保卡已作廢等;
第三種是告知參保人社保卡有違規刷卡行為或被盜刷等。這些社保騙局,最終都會引導參保人聯系某電話,如果照辦,不法分子將趁機套取參保人個人信息,如社會保障卡卡號、身份證號等,與社保卡聯結的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也會泄露。
因此,大家要善於發現騙子破綻,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利益。
㈧ 《社會保險法》里有關於冒領養老金處罰的規定嗎我在《社會保險法》里沒看到有。
有的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源保險法》第八十七條規定: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醫療機構、葯品經營單位等社會保險服務機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8)社會保險欺詐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九十條規定:
用人單位拒不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處理。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㈨ 社會保險欺詐 刑法
保險小編幫您解來答,更多疑問自可在線答疑。
退役士兵受到刑事處罰包括緩刑,緩刑屬於有期徒刑的一種執行方式。
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㈩ 社會保險法第63條
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杜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釋義】本條是關於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對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採取強制措施的規定。
《社會保險法》審議過程中,一些委員提出《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9號)關於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和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由原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並加收滯納金的規定強制力不夠,實踐中難以對欠繳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起到足夠的震懾作用,不能保證社會保險費的按時足額徵收。因此,建議參照《商業銀行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有關法律的相關規定,在《社會保險法》中加大對社會保險費的徵收力度,以保障社會保險制度的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