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社會保障法最新

勞動社會保障法最新

發布時間: 2025-07-12 11:03:31

勞動法社保繳納規定

2、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2、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3、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勞動法》關於社保繳納的規定:社會保險屬於國家強制性保險險種,任何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蘆稿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陪銀孝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搏豎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⑵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屬於什麼法

法律主觀早耐:

勞動法主要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勞動保障主要是負責,就業再就業,社保,醫保,失業人員管理,職業培訓,職業介紹,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農民工管理等工作。社會保障主要是負責民政優撫,民政救助,日常醫療救助,低保等工作。

法律客觀:

《社會保險法》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陸瞎春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神首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⑶ 勞動法對社保的規定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勞動者離職當月,用人單位應當依法給勞動者繳納社保。
《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⑷ 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有什麼關系

法律分析:社會保障法和勞動法的關系: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保障法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為勞動關系的延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⑸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分析: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關系如下:1、社會保障法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在社會保險領域存在交叉;3、社會保障法對勞動法功能的發揮有補充和促進的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⑹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有關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法律。《勞動合同法》、《工會法》以及《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及《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分為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法律救濟三部分,共三編二十一章,系統地論述了勞動法基礎理論、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勞動法主體、促進就業和職業培訓、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務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勞動安全衛生、職工民主管理、社會保障法基礎理論、社會保障法的產生和發展、社會保障法主體、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保障監督、勞動保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隨著《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和實施,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相繼出台,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立法不斷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力求使學生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問題,全面反映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現狀和最新發展,並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闡述與分析。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為普通高等教育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材,內容系統簡練,並附有勞動與社會保障相關重點法律文本,適合高等學校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學生學習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時使用,也可作為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人員的參考書。

⑺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政策有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採取稅費優惠和減免、免費技能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崗位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通過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訓練、定向培訓和公益性崗位等多種途徑,對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並積極求職的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熱點內容
建設項目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12 15:12:35 瀏覽:740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14婚假 發布:2025-07-12 14:58:27 瀏覽:551
司法所工作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7-12 14:58:26 瀏覽:832
買賣型擔保的訴訟法視角 發布:2025-07-12 14:45:44 瀏覽:713
財稅金融法律知識內容 發布:2025-07-12 14:43:15 瀏覽:150
民法典實施婚姻法作廢 發布:2025-07-12 14:43:08 瀏覽:651
南京大學考法律碩士考什麼 發布:2025-07-12 14:38:05 瀏覽:651
法院吃了原告吃被告 發布:2025-07-12 14:38:05 瀏覽:553
婚姻法婚後接受贈與 發布:2025-07-12 14:26:39 瀏覽:45
我國婚姻法規定的結婚程序 發布:2025-07-12 14:09:32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