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可以放棄
❶ 不得隨意轉讓、放棄、和拋棄的經濟權利是哪些A經濟職權 B所有權 C經營管理權 D債權
我覺得出了B所有權可以任意按照意思自治轉讓、放棄、和拋棄以外,其他的都需要別人的牽制或者同意,都不能說轉讓、放棄、和拋棄就能夠轉讓、放棄、和拋棄的。
A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行使經濟管理職能時依法享有的權利。 經濟職權具有隸屬性和行政權利性。在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經濟職權時候,其他經濟法主體均應服從,經濟職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而言,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不得隨意放棄或轉讓 經濟職權的內容包括:經濟決策權,資源配置權,經濟許可權,經濟調節權,經濟監督權。
B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
c經營管理權是指對所有權人授予的、為獲取收益而對所有權人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的權利,經營管理權亦包括對所有權人的財產處分權。經營管理權的內容包括產、供、銷、人、財、物各個方面,主要有:經營方式選擇權;生產經營決策權;物資采購權;產品銷售權;人事勞務管理權;資金支配使用權;物資管理權;其他經營管理權。
D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於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於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民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
❷ 什麼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事實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主體、內容、客體。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亦稱經濟法的主體,是指在經濟管理和協調過程中依法獨立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享有經濟權利的當事人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稱為義務主體。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理解經濟法主體的概念時,把握以下幾點:
1.經濟法主體能夠以自己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2.經濟法主體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擔當者。3.經濟法主體能夠獨立地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李物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
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採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早裂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1、權利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法定范圍內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據自己的意志實施一定的經濟行為。
(2)、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有權依法要求負有義務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以實現自己的利益。
(3)、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在其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實現時,有權依法請求國家有關機關給予強制力保護。
可分為原生權利和取得權利。原生權利,是指經濟權利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賴特定義務主體的行為即可行使和實現的權利。又稱為"經濟職權"。取得權利是指要陸擾閉參加經濟法律關系才能獲得的權利。權利的本質在於滿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是權利的實質和核心內容。
2、義務
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義務主體必須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為。
(2)、義務主體實施的義務行為是在法定的范圍內進行的。
(3)、義務主體不依法履行義務,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經濟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約定義務。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可概括為三大類:
(1)物,亦稱有體物。注意:不能為人所控制或支配的物,或可為人們控制和支配,但無一定經濟價值的物,都不能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2)經濟行為。包括經濟組織管理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和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
(3)智力成果。如商標、專利發明、設計等等。
❸ 工商法律和經濟法的區別
工商法律應當是民商法,古工商法律和經濟法的區別如下: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調整宏觀調控關系和市場規制關系 ,具有不平等性、 公共性、干預性和宏觀性。
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具有平等性、私人性、自治性和微觀性
2、主體不同
經濟法主體是宏觀調控機構、市場規制機構及相關市場主體。
民商法是自然人、 法人,皆為私人。
3、權利(力)范疇
經濟法權利范疇為宏觀調控權、 市場規制權,公權力依(力)法規定、有序行使,不可放棄或轉讓。
民商法權利范疇為物權、 債權、知識產權等,私權利可以自行約定、自由行使,也可以放棄或轉讓。
4、構成要素
經濟法包括市場規製法、 宏觀調控法。
民商法包括物權法、債權法、知識產權法、親屬法以及公司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5、法律屬性
經濟法是公法屬性,以公職機構為主體,以宏觀全局為本位,以社會協調為宗旨,以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整體調整機制的法。
民商法是典型私法。以私人為主體,私權本位以意思自治為圭臬,以保護私權為目的,本質上是一種自主調整機制的法。
❹ 經濟法主體能夠享有的經濟權利有哪些
(一)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的職權
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的職權,可以總稱為「調制權」,分為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兩大類。
1.宏觀調控權。
宏觀調控權可以分為宏觀調控立法權、宏觀謫控執法權。還可根據具體調控領域、具體調控方式等標准,把宏觀調控權分為財政調控權、金融調控權、計劃調控權等。其中,財政調控權包括財政收入權和財政支出權,前者包括征稅權、發債權等;後者包括預算支出權、轉移支付權等。金融調控權包括貨幣發行權、利率調整權等;計劃調控權包括產業調控權和價格調控權等。
2.市場規制權。
市場規制權可以分為市場規制立法權、市場規制執法權。主要包括對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消費者權利行為的規制權,特別是對價格、質量、廣告、虛假信息、濫用優勢地位,以及其他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等行為的規制權。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出現,又產生了特殊市場規制權(或稱特別市場規制權),如金融市場規制權、房地產市場規制權、能源市場規制權,等等。
3.調制權的分配。
由於調制權的種類各異,各個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作為負有特定職能的部門,所享有的職權各不相同。同時,同一主體可能既享有調控權,又享有規制權。
(二)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主要職責
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在享有宏觀調控權和市場規制權等職權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職責。這些職責主要包括貫徹法定原則,依法調控和規制,不得棄權等。
1.貫徹法定原則。
貫徹法定原則是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基本職責。法定原則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各類主體必須貫徹和遵守的原則。
2.依法調控和規制。
依法調控和規制是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的重要職責。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來行使調制權,而不是濫用或超越自己的調制權。
3.不得棄權。
調控主體和規制主體不能放棄調制權,由於調制權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基本利益和國民的基本權利,因此,該調控的時候調控,該規制的時候必須規制,不能違法地不作為,或者任意放棄。
(三)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的權利
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主要是市場主體,其權利可以統稱為「市場對策權」。市場對策權是接受調控和規制的市場主體從事市場經濟活動的一種自由權,它可以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之間的對策權,也可以是市場主體隊調制行為的對策權。東 奧中級職稱欄目精選稿件。
(四)接受調控和規制的主體的義務
1.接受調控和規制的義務。
市場主體應當接受相關國家機關依法作出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依法實施的調制行為,如國家立法機關依法調整稅率、利率,國家征稅機關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征稅,中央銀行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只要是依法進行的,市場主體就不能拒絕或反抗,這是其基本義務。
2.依法競爭的義務。
在競爭的過程中,市場主體不能採取不公平的方式、不正當的手段,去損害其他競爭主體的利益,這是依法競爭的基本要求。一旦市場主體違反這些義務,就要承擔經濟法上的責任。
❺ 簡述經濟職權的特徵
經濟職權是國家依法行使和組織經濟建設職能時所享有的經濟管理權力和經濟管理責任,經濟職權具有如下特點:
(一)經濟職權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比如說稅務機關收稅、工商機關對市場管理、中央銀行對整個金融進行管理,都是由法律規定的。的權利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法律的規定,一個是的約定,但是,國家經濟管理機關的權力是不能約定的,它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
(二)經濟職權為國家獨有,是一種專屬的職務許可權。換句話來講,經濟職權是不能轉讓的,不能放棄,也不能拋棄。我們應該知道,經濟職權其實是具有雙重性的,這種雙重性是指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對國家來講,稅務機關收稅是義務,對於納稅人來講,稅務機關收稅是權利。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也是這樣,對於國家來講是義務,對於市場的相對主體來講是權利。稅務機關和工商機關,他們負責市場的管理方面,但是很多人對稅務機關和工商機關不理解,為什麼很多機關減員,工商機關、稅務機關卻沒有減員的?搞市場經濟這兩個機關顯得最重要,例如,在98、99年精減,唯有稅務機關加人,去年朱 基去國家稅務總局考察,稅務總局說人不夠,朱 基給了100個指標,現在的稅務幹部號稱百萬大軍,不納稅就要受到強制,這兩個機關是否存在下崗的問題呢?不存在,特別是商業問題、稅務問題、工商問題,國家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國家龐大的機器要運轉靠的就是稅收,要稅收就需要人來收,經濟職權具有雙重性,一個方面是權利,另一個方面是義務,它不能轉讓、不能放棄、不能拋棄,轉讓、放棄、拋棄就是對國家的一種犯罪。
(三)它是以對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為任務,沒有宏觀調控、沒有稅務、沒有工商這些法律機關調控,國家秩序就會混亂。
❻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具有「不對等性」怎麼理解呢謝謝老師
宏觀調控法主體,包括調控主體與受控主體。調控主體處於主導地位。市場規製法主體,包括規制主體與受制主體。規制主體處於主導地位。也就是說調控主體與規制主體」,是針對「宏觀調控法主體和市場規製法主體」,所以包括「調控主體與受控主體、規制主體與受制主體」,這些主體之間,權利義務並不對等。調制主體,是管理方,依法行使職權,職權不能放棄和濫用;接受調制的主體是被管理方,是享有權利,權利可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