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破產法對企業社會的初衷和好處

破產法對企業社會的初衷和好處

發布時間: 2025-07-20 13:27:41

⑴ 破產法的初衷,作用是什麼

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初衷,就回是目的。
作用,答
企業依法入市場,依法退出市場。
保護債權人權益,及時,盡可能多的獲得合法債權利益
保護債務人,通過重整一個重新的開始,避免被債權人非法瓜分企業資產。
保護勞動者,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就業安置,如果企業重整,實現在原企業的再就業。避免社會不安定因素

參看企業破產法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⑵ 破產法對企業,社會的初衷和好處

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初衷,就內是目的。
作用,
企業依法容入市場,依法退出市場。
保護債權人權益,及時,盡可能多的獲得合法債權利益
保護債務人,通過重整一個重新的開始,避免被債權人非法瓜分企業資產。
保護勞動者,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就業安置,如果企業重整,實現在原企業的再就業。避免社會不安定因素

參看企業破產法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⑶ 有了個人破產法,欠債就不用還了嗎

01

11月15日,央視新聞頻道《法治在線》節目聚焦:深圳誕生的全國首個「破產人」。11月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債務人呼勇(化名)破產。呼勇現有財產不足以清償140餘萬元債務,將進入為期3年的免責考察期。

按《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規定,只要呼某通過免責考察期,呼某便可以免去剩餘債務。考察期後呼某便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必再過著被追債的日子。

呼某在深圳曾經營一家門店,因受市場環境影響,呼某所在的門店商場倒閉,呼某不得不關閉門店,因經營不善,呼某背負480餘萬元的負債。

呼某賣掉她唯一的住房,將所得房款260萬元,全部用於償還債務。但這點錢壓根不夠。加上呼某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導致呼某債務逾期一直在累加,呼某已經無力償還。

今年6月,呼某向法院遞交了個人破產申請,最終法院作出裁定宣告呼某破產。 呼某是個人破產清算的首案,於是呼某就成為了全國首個「破產人」。

2021年3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正式通過。

呼某就是根據這個條例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在這個條例出台之前,壓根就沒有個人破產清算一說,債務將永遠伴隨你一輩子。

02

在破產法領域,現行的是2007年施行的《企業破產法》,但這部破產法只適用於企業,並不適用於個人。企業經營不善可以選擇破產清算,在履行破產清算後,公司法人的私人財產是可以被保留的,之後再也不用承擔相應的債務。而個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在個人破產法出來之前,因經營性的行為負債的或因消費負債的個人普遍存在,而他們欠下的債,可能要用一輩子來償還。而這些民間私人債務,往往是難以償還的,加上追債的手段總是險象環生,這無疑使得無數的家庭,一輩子都只能在追債中惶惶終日不安。

而且這樣的追債,可能是完全無意義的,因為大部分的錢其實根本就早已註定是要不回來的。這種民間的債務糾紛,還容易導致家破人亡,無疑加劇社會的動盪與不安,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與其讓這些亂象在黑暗中滋生,不如放在明面上去解決,以保證家庭的完整性,大家還是可以體面有尊嚴的生活。

通過法律途徑,分清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關系,梳理清楚雙方各自需要履行的責任,公開透明的把債務糾紛解決,顯然是更好的一種辦法。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破產法也就呼之欲出。從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來看,大部分國家是有個人破產制度的。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個人破產立法的現實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強烈。所以深圳就成為了我國進行個人破產試點的城市。

而且 深圳作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更是應該鼓勵大眾進行創新創造。 而個人破產法的誕生,可以更好的免去創業者的後顧之憂,能夠放手一搏,不用擔心因為自己創業的失敗,而連累到家庭。

03

當然申請破產保護是有條件要求的,我們的初衷是要體現救濟那些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保障債務人以及她所扶養的人的基本生活和權利。而不是為這些債務人進行財產兜底,這顯然違背立法的初衷。

其實《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共提供了破產清算、重整與和解三類程序,供不同情況的債務人適用。

如果債務人雖然現在有困境,一時還不了錢,但是他們未來還是會有收入,而且這個收入是可預期的。這種情況,債務人和債權人可能會協商,會選擇重整或者和解。

在個人破產的重整、和解程序中,債務人是可以繼續維持他的生活現狀,或者是維持工作所必須的財產。以便於債務人可以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創造更多的收入來還債。

但像呼某這種,可能今後都沒有穩定的收入,那麼這種情況一般是通過破產清算來解決。

今年7月,深圳誕生個人破產重整首案。10月,深圳個人破產和解首案辦結。而這次,呼某就是個人破產清算首案。

04

截止到今年9月30日,6個月內,深圳法院一共收到755件個人破產申請。由此可見,申請人數的龐大。

有些人就擔心了,個人破產條例會不會成為「老賴」逃避債務的手段?

其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首先,在這個案件里,整個程序是非常嚴格的,債務人的個人信息是需要經過詳細考察的,以防止有些人惡意申報破產。

比如我找小帥借1000萬,然後我拿著這筆錢到處旅遊開銷,1年後因為償還不了小帥的債務,於是我就向法院申請了個人清算破產。像小帥這種行為,其實屬於惡意申報范疇,當然是不可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顯然小帥是達不到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的標准。如果債務人是基於轉移財產、惡意逃廢債務、損害他人信譽這樣一些不正當的目的來申請破產的話,法院是不予受理的。

其次,法院一旦做出裁定,債務人就進入免責考察期,也就是說個人的財務動態信息是要受到嚴格監管和限制的。每月需要申報個人的收入、支出和財產狀況等信息,呼某在變賣家產並償還給債權人後,呼某所能保留的財產(豁免財產),已經很少了。

並且扣除每月必要支出外,剩餘的收入全部用於償還債務。以及呼某的消費需求是有嚴格限制的,比如不能坐飛機的頭等艙、高鐵一等艙、三星級以上的賓館、酒店消費、子女就讀高收費學校等,債權人是有權知道債務人的財務狀況。

這些監督要直到考察期滿才會停止,目前考察期是三年。法院會根據債務人的表現,決定是否裁定免除未清償債務,並解除限制行為。

如果債務人在免責考察期內遵守了相應的限期措施的話,又沒有其他轉移財產、逃廢債務的情形的話,法院就可以裁定免除他未清償的債務。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債務人依照這個條例破產程序免除了未清償的債務,之後的8年內,債務人是不得再申請進入破產程序,這也是為了防止債務人利用破產程序來進行逃債。

那會不會造成債權人的經濟損失呢?

其實,有了法律依據,債權人並不會有過多的損失。欠債的人難受,追債的人也未必好過。而且債最後也不一定能追得回來,往往到頭來還是死債,中間所投入的精力況且不說,造成的社會傷害還時有發生。

但有了破產條例後,其實有一個好處就是能使債務人在破產程序啟動之前,通過轉移財產、隱匿財產來達到逃債目的等行為得到糾正。這些逃債的行為,如果在沒有法律的監管下,債權人往往是無法獲知的。所以,有了個人破產法,債務人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補償。

而在破產程序中,債權人還債要按照一定的規則,除非有優先債權地位,否則所有的債權人都是按比例來獲得清償。

實際上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對全體債權人來講是一個更為公平的清償機制。不然就會出現某些勢力大的債務人,只有一家獲得賠償,其他小的債務人一分錢也得不到的局面。

債務人通過個人破產程序,剩餘的債務不用還,算是是逃債了?

以前,沒有個人破產程序的話,欠債還錢、父債子還天經地義。但現實是,如果一個人陷入了困境,沒有法律救濟的途徑,是可能很難走得出來的,就算用一輩子也還不了。

從這點說,確實是不利於債權人的經濟利益。但捫心自問,這樣的債真的能要的回來嗎?但要債的過程,卻在不斷消耗社會資源。

申請破產清算,個人是需要先變賣資產進行償還,不足的部分,才可以申請財產豁免。 而在個人破產條例出台之前,有誰還債會變賣家產呢?除非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那又是怎樣的一個凄涼。

05

目前,個人破產條例只適用於深圳,沒有在全國推廣。該條例可能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有些人可能會磚法律的空子,但我相信通過深圳的試點工作,該條例會不斷地被完善,待時機成熟時,便會在全國進行推廣。

總之,《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是為「誠實而不幸」的自然人提供了遭遇債務危機後的法律保障,讓他們能有尊嚴、自由的繼續生活。

在保留最基本的自由財產前提下進入破產程序,這有利於整個社會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和創新創造,增進社會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同時也是對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

⑷ 破產重整和破產重組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破產重整,是專門針對可能或已經具備破產原因但又有維持價值和再生希望的企業,經由各方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進行業務上的重組和債務調整。

破產重組,是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法律允許由同一個企業的管理層向債權人提出一個重組方案,延期歸還債務,停止發放股息。

2、約束性不同

破產重整,由法院主導,屬於法庭內的重整,受到法律框架的約束。比如債權人的清償順序,重整時間等必須按照法律規定。

破產重組,由於沒有法律框架約束,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協商都是自願的,沒有任何強制。比如,談判的時間、債權人的清償率等等,均是自由確定的,沒有法定約束。



(4)破產法對企業社會的初衷和好處擴展閱讀

中國的司法狀況和司法體制可能難以保證重整程序的有效實施

由於重整程序的技術性較強,而且自由裁量權范圍擴大,加之重整制度的適用一般耗資巨大,曠日持久,牽連的利害關系人眾多,關系重大,因而有可能出現重整程序被濫用的問題。

同時,由於參與重整程序的企業通常規模較大,資產可能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債權人分布地域廣泛,可能各地、各級法院同時受理了許多訴訟,並採取司法凍結、查封等措施,這對中國的司法協調機制提出了挑戰。

另外,中國行政干預司法和司法腐敗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行政干預的不當介入和法官濫用司法指揮權將使重整程序淪為實質上的行政化操作,使重整制度難以完全按照市場化操作而背離制度建立的初衷。

因此,如何防止重整程序在司法程序上被濫用,如何解決重整制度的啟動與各地強制執行程序的協調問題,以及如何防止重整程序由於政府過度干預而失去制度建立的基本價值,也是中國在重整制度建立後必須面對的現實。

熱點內容
法院拍賣收費標准 發布:2025-07-20 18:26:19 瀏覽:148
離婚財產管轄法院 發布:2025-07-20 18:22:03 瀏覽:974
廣州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20 18:21:59 瀏覽:540
法院心理咨詢 發布:2025-07-20 18:16:52 瀏覽:378
深圳市政府法律顧問合同示範文本 發布:2025-07-20 18:01:58 瀏覽:134
暫行條例5條 發布:2025-07-20 17:56:14 瀏覽:887
邯鄲市2015拆遷補償條例 發布:2025-07-20 17:48:17 瀏覽:763
清華法律碩士分數線2015 發布:2025-07-20 17:27:54 瀏覽:677
交通管理條例36 發布:2025-07-20 17:16:23 瀏覽:255
保安公司無保安許可證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0 17:15:36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