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2020年新規定工資
❶ 婚後 雙方工資如何分配
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版定,以貨幣形式對權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根據《婚姻法》規定,工資、獎金為夫妻共有財產。家庭理財如果不當,很容易造成夫妻的矛盾從而影響家庭穩定。婚後夫妻的工資,有的家庭各花各的,有的是一方來掌管家中經濟大權。據官方網站了解到,婚後夫妻的工資按如下方法管理才合理:1?雙方有各自能夠支配的一部分自己的工資,留一部分工資自己支配。2、雙方除了自己支配的那部分工資,剩下的工資應歸入家庭共有資金里,用來共同存款、支配生活費、孩子的教育經費、還房貸、交水電、以及其他共同的生活開支。3、建一個共同帳號,夫妻雙方(都有工作的話)每月往裡面打剩下的那部分工資,用於共同支出。
❷ 一方的工資收入算夫妻共同財產嘛,適合婚姻法第幾條
算。適合婚姻法第十七條。
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後、終止以前,共有財產是一個整體,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婚姻法第十七條對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應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范圍作出了規定,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夫妻共同財產有哪些:
1、工資、獎金。
工資、獎金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的工資、獎金收入及各種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補貼。
2、生產、經營的收益。
生產、經營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知識產權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擁有的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因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所得的財產。對於繼承遺產的所得,指的是財產權利的取得,而不是對財產的實際佔有。即使婚姻關系終止前並未實際佔有,但只要繼承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繼承的財產也是夫妻共同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6、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7、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8、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應得部分夫妻共有。
二、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內容:
1、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通過勞動所得的財產。如工資、承包收益及從事多種經營的收益等。
2、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通過繼承、遺贈、贈與和其他合法途徑(如股息、利息、紅利、專利權所得、稿費等)所得的財產。
3、婚前個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財產,如果結婚多年(審判實踐中一般掌握10年以上),由雙方長期共同使用、經營、管理、修繕的,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4、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復員、轉業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費,離婚時,如夫妻共同生活時間較長,可視為共同財產。
5、婚前財產和婚後財產無法查清的,應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夫妻雙方對某項財產的歸屬有爭執,主張權利的一方未提出確鑿證據的,一般按共同財產處理。
6、結婚登記時,一方或雙方父母贈與雙方的現金或為雙方購臵的傢具用品以及親友送給雙方的結婚禮物,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
7、婚後購臵的貴重首飾,價值很大的圖書資料,以及摩托車、拖拉機、汽車等生活、生產資料,雖屬個人專用,也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8、工商業個體戶、農業責任田的承包戶和專業戶,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當年收益,當年無收益的養殖、種植業上的投資,均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❸ 新婚姻法規定貴州陪產假有多少天,產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國家規定是產假98天。貴州政策規定,當事人生育一孩和二孩子女的,可以再次獎回勵60天產假。男方有答15天護理假。
產假和護理假期間,男女雙方待遇不變,視作出勤。
《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第三十二條 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第五十五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依法登記結婚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符合政策生育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女方增加產假60天,男方享受護理假15天;接受節育手術的,按照規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規定假期間的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不影響考勤、考核和晉級、晉職、提薪。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第七條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應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可增加產假15天。
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❹ 婚姻法是否規定夫妻一方若沒有退休工資,離婚時有退休工資的一方要給對方生活
沒有給予生活費的規定,只能要求適當幫助。
夫妻共同財產是以夫妻身份的存在回為依據的,它因結婚答而發生,因離婚而消失。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在離婚以後,不僅解除了夫妻之間的人身關系,也終止了夫妻之間的財產和生活關系。因此離婚後一方的基本養老金已不再是夫妻共同財產,也就在離婚時不能被列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但是,根據我國《婚姻法》第42條之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所以沒有固定收入的一方,可在離婚時以自己沒有收入為由,向另一方提出離婚後給予經濟幫助的要求。具體辦法由雙方協商,如協商不成時,可向法院提出訴訟解決。
❺ 你們好,這個我們都知道,婚姻法17條婚後工資獎金不換誰掙的都屬於共同財產
只要是領了結婚證後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福利彩票中獎等都是。
❻ 2020年的婚姻法里有規定男方的工資必須向女方上交嗎
任何法律都不會有這樣的規定,誰跟你說這個話你就收拾誰
❼ 2021年新婚姻法是否規定男方的工資是否必須交給女方
沒有,任何時候的婚姻法都沒規定男方的工資是否必須交給女方。
❽ 新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有哪些
趙志強與湯某於1998年經他人介紹確立戀愛關系,1999年趙志強提出結婚,但湯某提出要求將趙志強的24萬元存款的一半即12萬元人民幣劃入自己名下,歸自己自由支配。趙志強同意了,但因存款是定期儲蓄不便提前支取,便提出了等存單到期後再轉至湯某名下,湯某也同意了。1999年7月,趙志強和湯某登記結婚,同時趙母送給湯某2萬元現金。婚後,因為湯某講究吃穿、揮霍無度,趙志強漸漸不能適應,開始時趙志強進行經濟上的控制,湯某非常不滿,於是兩人感情惡化。2001年5月,趙志強提出離婚。湯某提出,離婚可以,但趙志強必須將當初許諾給自己的12萬元現金劃入自己的名下,並要求把雙方目前居住的住宅分給自己,否則不同意離婚。趙志強認為,12萬元人民幣系自己婚前財產,不能給湯某,並且婚後由母親送給湯某的2萬元現金也應收回,因為這筆錢是建立在婚姻關系基礎上才贈與的,現在婚姻關系不存在,理應收回這筆贈與。住房系自己婚前購買,不能給湯某。兩人因對夫妻財產分割的意見嚴重不合,於是便向人民法院遞交訴狀,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問題:夫妻共同財產到底有那些?
答: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同時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作出具體的解釋,即夫妻從結婚登記之日起到婚姻關系終止之日這一期間所得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其中包括:①一方或雙方勞動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②一方或雙方繼承、受贈的財產;③一方或雙方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④一方或雙方從事承包、租賃等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⑤一方或雙方取得的債權;⑥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合法所得。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還規定,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後所得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已登記結婚,尚未共同生活的,一方或雙方受贈與的禮物,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如家電、金銀首飾等)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復員、轉業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費,結婚時間10年以上的,應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復員軍人從部隊帶回的醫療補助費和回鄉生產補助費,應歸本人所有。
本案中,趙志強和湯某所居住的房屋雖然系趙志強婚前自己出資購買,況且兩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不到8年,應為趙志強個人財產,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趙志強母親贈送給湯某的2萬元人民幣的行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該贈與行為不僅明確了贈與對象,而且財物已實際支付,不得隨意撤銷,所以趙志強要求湯某歸還趙母所贈2萬元人民幣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至於湯某要求趙志強將婚前許諾贈與的12萬元人民幣劃歸其名下,法院是不應該支持的。這24萬元人民幣是趙志強的婚前儲蓄,雖然趙志強許諾將12萬元人民幣贈與湯某,但贈與是一種實踐性的法律行為,贈與人與受贈與人達成協議,也就是趙志強許諾贈與並沒有發生法律效力,趙志強可以隨時撤銷贈與。只有在雙方達成協議,並實際履行後,贈與行為方能生效。本案中趙志強雖然答應贈與湯某12萬元人民幣,但並未實際履行,後又不同意履行該項行為,應視為對贈與意思的撤銷,所以湯某無權索要這12萬元的存款。因此,本案中的夫妻共同財產只包括趙母贈與湯某的2萬元現金,趙志強和湯某的婚後所得(哪怕婚後湯某一分錢沒賺)以及婚後所得所購置的財產,原則上應是夫妻一人一半,而其他則屬於趙志強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