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實施對社會建設的意義

法的實施對社會建設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1-12 06:51:17

『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法的實施對社會建設的意義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貳』 簡述法律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規范)對本人行為起到導向、引路的作用。其對象是每個人自己的行為。法律的指引是一種規范指引,它不同於個別指引。

2.法律的評價作用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人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價標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對象是他人的行為。任何社會規范(如道德、政治紀律)都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的作用。

3.法律的預測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人們根據法律可以預先估計人們相互間將怎樣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等,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的相互行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

5.法律的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來制裁、強制、約束違法犯罪行為。這種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行為。

(2)法的實施對社會建設的意義擴展閱讀:

法律除了有社會作用之外,還有對國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約束下。國家的經濟才會有一個快速穩定的上升空間。

2,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民主政治。法律還能推動國家民主建設,法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用法於人。建法於人。

3,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精神文化。法律還能讓國家的精神文化層次有一個質的飛躍,人們學習法律,不斷的提高各方面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法的作用

『叄』 (2009·湖南湘潭高三一模)《反壟斷法》是適應新形勢下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而制定的,它的實施必將對我國

(1)社會存在決定製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我國市場經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的新形勢。(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能夠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反壟斷法》適應了我國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它對於規范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肆』 國家法律中《形態法》的成立和實施對我國進一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文明起到那些決定性作用!

依據意識來形態立法,具備十分大的危源害。

1、產生形態法的意識,根本上沒有劃分清楚法律與道德的界限。法律是強制性保障,道德也可以看成是泛化的律法約束,這種律法,是人的良心,人的自律性。以形態入強製法,就是把道德規范當作法律,強制實施。

2、目前中國司法的文明程度,還沒有到達規范一切的地步,司法水平低下,卻對現實提出高要求,搞標准,這是中國形式主義泛濫的特徵表現,是中國搞司法、搞精神文明建設的人的通病,夢想的偉人,理想的失足者,行動的侏儒,要用自己的夢意作為世人的現實行為規范。

3、泛化法律,給予執法人莫大的生殺大權,普通民眾將徹底散失自由。古代的文字獄,就很好地詮釋了以意識形態定罪,在古代,只要君王授意,莫須有的罪名可以隨意加,沒有平等的人權。

在中國,信奉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源泉,所以社會管理者以製造矛盾為政績,並且樂在其中,喜歡與人斗,甚至膽大妄為要與天地斗,根本不把民權當一回事。基於此的意識形態,背離基本的人性道德,淪為變態。

形態法,是現代文明法律的毒素,形態法的成立,是向平等法律注入毒素,是社會文明的倒退,是人道主義的淪喪。提出形態法的人,是變態是惡魔,必遭天譴。

『伍』 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供製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抄會主義法律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供製度保障,主要體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通過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則予以確認,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國家強制力保障;社會主義法律的頒布和實施,能夠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傳播和踐行;

社會主義法律對違法犯罪的制裁,有助於懲罰和遏制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行為;社會主義法律有助於引導和促進人們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5)法的實施對社會建設的意義擴展閱讀

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陸』 試用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現狀,說明在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抄1)聯系生活實際回答即襲可。(2)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現狀和必要性;我國憲法的構成、修訂和發展歷程;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和實施: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等等。(3)對中國而言,網路之於民主發展的意義非比尋常。一方面,網路民意崛起,網民參政議政熱情高漲;另一方面,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網路民意,越來越重視互聯網的作用。這就可以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4)①我們青少年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②法律提倡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規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堅決不做。③增強民主法制意識,樹立民主法制觀念。為順利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作出自己的貢獻。

『柒』 聯系依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際試述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的意義

第一,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憲法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人民的幸福和安寧、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因此必須大力宣傳憲法,堅決維護和實施憲法。

第二,我國憲法規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原則。按憲法的原則,我國的立法工作迅速發展,立法質量不斷提高,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全民法律意識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執法和司法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正在實施。

第三,憲法規定我國實行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據憲法,我國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規范市場主體、調整市場主體關系、維護公平競爭、加強宏觀調控、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第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黨對國家的領導,這是憲法的重要原則,同時憲法又規定黨必須遵守憲法,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我國憲法頒布以來,黨不但堅持了對國家的領導,而且採取各種措施維護憲法的尊嚴,保證憲法的實施。

我國憲法頒布實施以來的成就是巨大的,但要使全國人民牢固樹立憲法觀念,還需要作進一步努力。我們應該加強法制宣傳,首先要加強憲法的學習宣傳。在現行憲法頒布實施十九周年和全國第一個法制宣傳日之際,應當採取各種形式進一步深入宣傳和學習憲法,使憲法觀念和基本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教育廣大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權威;要大力宣傳憲法規定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觀念,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職能,發揚人民民主;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繼續加強立法,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要使行政機關嚴格執行憲法和法律,司法機關切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能,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捌』 法律運行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包括立法、法律實施、法律監督、法律解釋環節。
一、立法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及認可法律的活動,是將一定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活動,是對社會資源、社會利益進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動。立法是對個人行為自由與行為限制的界定,個體自然性與社會性的最優化統一。
二、法的實施
法的實施,是指法律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和實現。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國家執法、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嚴格執行法律、運用法律、保證法律的實現;
2.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即凡行為受法律調整的個人和組織,都要遵守法律。法律實施包括執法、司法和守法。
三、法律監督
法律監督,是指由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與督導。實現法律監督必須具備五個要素,即法律監督的主體、法律監督的客體、法律監督的內容、法律監督的權力、法律監督的規則。
四、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內容和含義所做的說明。
1.法律解釋的對象包括憲法、法律、法規在內的所有規范性法律文件;
2.法律解釋的主體指享有法定法律解釋權的人或組織;
3.法律解釋從性質上看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立法活動的繼續。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