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是不是行政法

經濟法是不是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5-07-26 12:30:30

經濟法行政法有什麼聯系與區別

經濟法與行來法的聯系:經濟法自所調劑的經濟管理關系有許多也具有1定的行政管理性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劑,必要時也採取行政手段。要實事求是地承認它們之間的聯系,否則也無助於經濟法理論的建立。同時也必須看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分。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分:1、經濟法所調劑的經濟管理關系本質上是1種物資利益關系,不是單純的行政管理關系。2、經濟管理法律關系中主體的地位和它們之間的權利義務的聯結狀態也不同於行政法律關系,雖有上下層次之分,但彼此卻都互為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3、經濟法律關系中的經濟行動和經濟活動都是尋求1定的經濟目的,即尋求1定的經濟利益和經濟效益,它從根本上說,應服從的是經濟規律。行政活動尋求的是工作效益,它首先應服從的是主座意志。4、經濟法主要運和經濟手段,也應用行政手段,但它具有輔助的性質,而且1般應與經濟手段等結合應用;行政法則是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它主要以命令與服從的方式實行。

Ⅱ 經濟法是什麼

經濟法是國家為了調整、干預和管理社會經濟關系而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以下是關於經濟法的詳細解釋:

一、經濟法的定義與性質

經濟法作為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主要關注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干預和管理。它不同於民法和行政法等其他法律部門,具有自己獨特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經濟法的性質體現在其社會性、經濟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等方面,旨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安全和公平。

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

  1. 社會經濟關系:這是經濟法最直接、最主要的調整對象,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經濟關系。
  2. 經濟管理關系:指國家在管理經濟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關系,如計劃、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等方面的管理關系。
  3. 經濟協作關系:指經濟組織、個人之間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協作關系,如合同關系、競爭關系等。

三、經濟法的作用

經濟法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通過制定和執行經濟法規范,確保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防止經濟混亂和危機。
  2. 保障經濟安全:經濟法通過規范經濟行為,防範和化解經濟風險,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3. 促進經濟發展:經濟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等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 保護經濟主體權益:經濟法為經濟主體提供法律保障,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和合作。

綜上所述,經濟法是調整、干預和管理社會經濟關系的重要法律規范,具有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和保護經濟主體權益等多重作用。

Ⅲ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我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門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經濟法,是指規范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管理或調控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包括六個方面。一是有關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如預演算法、審計法以及有關稅收方面的法律等。二是有關規范市場秩序和競爭規則方面的法律,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三是有關擴大對外開放和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方面的法律,如對外貿易法等。四是有關促進重點產業振興和發展方面的法律,如農業法、鐵路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五是有關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六是有關經濟活動規范化、標准化方面的法律,如標准化法、計量法、統計法、測繪法等。

Ⅳ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一)行政法的界定 傳統行政法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以判例發展起來的。本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政府權力濫用的限制之法。行政法起源於對政府權力的控制(「控權論」),以保護國民不因權力濫用而遭受損害。傳統行政法,實際以國家利益、個人利益平衡為本位,以防止行政權膨脹,越界侵害私人利益,應對其加以防範、限制為價值理念,以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為基本原則。 部分行政法學者主張,現代行政法認同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賦權論」)或「平衡論」),認同行政法領域從國家行政擴充至公共行政,認同行政主體及行政相對人的擴張,以使行政法與民法一樣呈現邊緣化、社會化趨勢,對日新月異經濟發展有更大的適用度、以使行政法學對當代社會生活有更強的解釋力。 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主流行政法學界對行政法的認識不一,一般來說,前者較寬,後者較窄。同一法系不同國家,同一國家不同學者對行政法的認識也不一致。我們認為控權仍是最經典的行政法的核心與本體,其宗旨、理念、基本原則和功能有所修正,但未發生根本變化。 按照我國的通說,行政法是「規定國家各個方面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規的總稱」,是「關於國家行政組織及其行為,以及對行政組織及其行為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關於行政法學界對行政法的理解和界定偏於寬泛。 (二)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經典行政法之本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權力濫用的限制之法。現代行政法學起源於對政府權力的控制,以保護國民不因權力濫用而遭受損害。美國行政法學家古德諾認為,「行政法是公法的一部分,它規定行政機關的組織和職權,並規定公民在受到行政行為侵害時的行政救濟」。我國台灣學者林紀東和管歐都認為,行政法是規定行政權的組織及其作用的法。行政法為政府的組織人事和行政救濟法,基本宗旨是依法行政和廉潔高效。 產生並發展於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法,即不是從行政法中分化出來的法,更與行政法在立法宗旨、功能作用、調整對象、理論依據、基本原則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 (三)經濟法與行政法的聯系 經濟法為實現國民經濟穩定、協調、持續發展,國家介入社會經濟最主要和經常性地運用政府和其他行政主體的權力,因而,經濟法與行政法在內容上有交叉,具有密切的相互聯系性。

Ⅳ 簡述經濟法和行政法的區別

經濟法和行政法的區別有五點,分別如下:
1、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管理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其中包括企業組織管理關系、市場管理關系、宏觀調整關系和社會保障關系等經濟管理關系,具體體現為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經濟關系,行政法的調整對象為行政管理關系,其中包括行政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具體體現為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而不調整經濟管理關系;
2、法律宗旨和理念不同:經濟法強調的是國家對全局生活的干預,以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社會責任本位,行政法強調的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立法宗旨,因此,奉行國家權力本位;
3、法律關系主體不同:經濟法的主體包括管理主體和管理受體,管理主體包括國家機關和國家授權的組織,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行政法的主體包括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和其他行政法主體,行政主體除了國家授權的組織以外,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二是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同,經濟法主體之間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指導與被指導、監督與被監督關系,主體之間不存在那種行政隸屬關系,行政法主體之間是一種行政隸屬關系;
4、調整方法不同:經濟法除了實行獎勵以外,對於違反經濟法義務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後果,採取追究多種經濟責任和非經濟責任的制裁形式,行政法除了實行獎勵以外,對於違反行政法義務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後果,主要採取行政制裁的形式;
5、作用不同:經濟法對於引導、推進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行政法對於引導、推進和保障行政體制改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以及權責統一原則。
綜上所述,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有許多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必要時也採用行政手段,要實事求是地承認它們之間的聯系,否則也無助於經濟法理論的建立,同時也必須看到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Ⅵ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主體不同,經濟法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行業司法機關,還包括法人、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政法主體的一方是政府及其非經濟主管部門,另一方面則是下屬的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Ⅶ 我國三種行政法規的適用范圍是什麼_

以往行政法規多用「通知」發布,以文件的形式上傳下達。根據國辦發〔1988〕版25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權進行政法規發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規現在都用「命令(令)」發布,而且經國務院總理簽署公開發布的行政法規均由新華社發稿,《國務院公報》、《人民日報》全文刊載。這樣,就提高了行政法規的權威性,使行政法規及時被社會和公眾知曉,便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全體公民執行和遵守。

Ⅷ 經濟法和行政法分別的概念是什麼

1.行政法調整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因行政管理活動而發生的法律關系,可以稱為縱向關系。在這種管理與被管理的縱向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行為由行政機關單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雙方平等協商。2.經濟法是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政府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種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Ⅸ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分析:經濟法和行政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同屬於國內法體系,都有自己獨立的基礎和原因,有自己獨立的功能和作用,不能混同,也不能替代。

1.主體不同,經濟法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行業司法機關,還包括法人、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政法主體的一方是政府及其非經濟主管部門,另一方面則是下屬的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

2.調整對象不同,行政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所體現的是一種權力從屬關系,同時這種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直接具有經濟內容的行政關系;而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正好相反;

3.調整程序不同,行政法調整范圍內的行政糾紛純由行政訴訟程序解決,而經濟法則可能有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或經濟訴訟程序解決。 簡單說的話,行政法調整的是國家機關和私人之間的公務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Ⅹ 經濟法屬於行政法嗎

不屬於,經濟法和行政法屬於不同的部門法,是並列關系而不是包含關系。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退贓沒收條款 發布:2025-07-27 01:30:07 瀏覽:636
自考人力資源政策與法規 發布:2025-07-27 01:29:28 瀏覽:540
勞動法中明確的退休年齡 發布:2025-07-27 01:21:38 瀏覽:165
勞動法關聯單位 發布:2025-07-27 01:07:28 瀏覽:221
針刑法小說 發布:2025-07-27 01:05:53 瀏覽:667
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7 00:59:32 瀏覽:395
擔任股東會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7 00:59:16 瀏覽:14
法官有關書籍 發布:2025-07-27 00:57:02 瀏覽:945
公安行政法律文書式樣圖片 發布:2025-07-27 00:45:50 瀏覽:538
法律知識答題活動總體情況匯報 發布:2025-07-27 00:44:54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