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

合同法不可抗力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5-07-29 02:54:03

合同法不可抗力條款117條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53條及《合同法》第117條第二款,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簽訂時無法預見、無法避免且無法克服的客觀情況。判斷某一事件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1. 不可預見性:在訂立合同時,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到的事件。判斷標准有客觀和主觀兩種。客觀標準是指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情況;主觀標准則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年齡、智力、知識水平等因素來判斷。
2. 不可避免性:盡管合同當事人採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無法阻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事件的發生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行為避免,則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 不可克服性:合同當事人無法克服由意外事件造成的損失。如果損失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克服,則該事件不構成不可抗力。
4. 履行期間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發生在合同簽訂之後至終止之前,即合同履行期間內。若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後,或在一方履行遲延且經對方同意時,則不能構成不可抗力事件。
綜上所述,構成合同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同時滿足上述四個要件。

Ⅱ 合同法規定的不可抗力因素

1.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的定義: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成立時無法預見、避免且克服的客觀情況。
2. 不可抗力事件的分類: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災,如火災、旱災、地震、風暴、大雪、山崩等。第二類是由社會原因導致的社會現象,包括戰爭、動亂、政府幹預、徵收徵用、罷工、禁運、市場行情變化等。
3.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規定,若因不可抗力無法履行民事義務,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若有其他相關法律規定,應遵循其規定。在此法律框架下,不可抗力被理解為無法預見、避免且克服的客觀情況。

Ⅲ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區分如下: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當不可抗力影響合同履行時,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除非法律有其他規定。如果當事人因遲延履行而發生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責任。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明確了情勢變更的定義:合同成立後,若發生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非不可抗力造成且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明顯不公平或無法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請求法院變更或解除合同。法院應根據公平原則和案件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變更或解除。
3.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主要區別包括:
- 履行障礙的程度:不可抗力導致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雖可能導致履行困難,但未達到履行不能的程度。
- 免責事由: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責事由,當事人只需證明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或產生損失,即可免責,法院無權裁量。情勢變更不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有請求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法院具有裁量權。
- 效力發生:不可抗力的效力自然發生,無需人為介入。情勢變更的效力發生取決於法院的裁量。
- 出發點:不可抗力從違約責任角度考慮,解決是否需要承擔責任的問題。情勢變更從合同效力角度考慮,解決合同是否繼續有效的問題。

熱點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29 10:30:41 瀏覽:979
棗庄市薛城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9 10:30:39 瀏覽:343
思想道德治理 發布:2025-07-29 10:30:08 瀏覽:676
婚姻法大學論文 發布:2025-07-29 10:24:52 瀏覽:630
村民理事會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9 10:23:40 瀏覽:6
商法營利性的體現 發布:2025-07-29 10:23:37 瀏覽:631
天津律師劉銘 發布:2025-07-29 10:22:12 瀏覽:799
恭城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29 10:01:24 瀏覽:51
提前離職勞動法 發布:2025-07-29 09:43:19 瀏覽:679
勞動法怎樣規定三八婦女節假日 發布:2025-07-29 09:41:47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