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是民法的組成
A. 經濟法的種類是什麼
經濟法的種類
經濟法是一個包含多個領域的法律體系,其中民法商法是核心部分。民法主要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例如,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都屬於民法的范疇。商法則主要調整商事主體之間的商事關系,如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等。這些法律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規范作用。
二、經濟法體系中的其他法律
除了民法商法,經濟法還涵蓋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方面的法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主要是維護市場競爭秩序,防止市場主體的不正當行為對市場造成破壞。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則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確保商品和服務的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經濟法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
經濟法還包括了一系列與經濟調節有關的法律,如財政法、金融法等。這些法律主要規范政府財政行為,調節金融市場的運行,以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此外,還有自然資源法和環境法等,這些法律主要關注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經濟法的種類廣泛,涵蓋了民法商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財政法、金融法以及自然資源法和環境法等多個領域。這些法律共同構成了經濟法的體系,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規范。
B. 我國民法體系,商法體系,及經濟法體制的構成
在我國,民法、商法、經濟法的體系由以下法律法規組成。民法體系:一版、總則二、物權法權三、合同法四、親屬法五、繼承法六、侵權責任法七、法律適用法(准國際私法)八、知識產權法律(主要有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規范) 商法體系:一、公司法律體系(廣義上的公司)二、證券法三、信託法四、商業銀行法五、票據法六、商業保險法七、企業破產法八、海商法 經濟法體系:(嚴格地講經濟法屬於公法的范疇,盡管和商法有重疊的部分,但究其性質則不屬於私法范疇的民商事法律體系)一、市場秩序規製法律法規 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二、宏觀經濟調控法律法規 計劃法、投資法、財稅法、金融監管法、價格法、國有資產管理法等三、經濟監管法律法規 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律、房地產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公用企事業規製法律、會計審計法律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的區別和聯系
民法和商法是從橫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他們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而經濟法則專既從橫向、也屬從縱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它們雖然是各自獨立的法律部門,但並非純然無涉,而是應相互配合,相互輔助,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來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D. 民法,商法以及經濟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您好!通常我們會把民法和商法統稱為民商法,和經濟法作比較,詳細情況如下: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經濟關系,它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杠桿之一,屬於以國家為本位的公法。而民商法雖然有公法化的現象,但其基本屬性還是私法,體現私法原則。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基於經濟法的本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顯示了與傳統法律大不相同的機制功能。「概括說:全面、系統、綜合;具體說:經濟法由外及里全面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自始至終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運用多種手段綜合地調整經濟關系。」
4、內容不同
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經濟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拍賣法、招投標法、金融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財稅法(稅收征管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會計法、審計法、預演算法)、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環境保護法。
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民法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法包括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
民法以人身關系法與財產關系法為其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在財產關系法中,又可進一步分為物權法和債權法。物權法保護的是物權、知識產權等靜態的絕對財產權,物權法具體包括債權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債權法保護的是動態的債權關系,債權法具體包括合同法和擔保法。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可以這樣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經濟法,整個經濟秩序將重復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經歷的「磨難」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E. 試述經濟法與民法、商法和行政法的關系
經濟法、民法、商法和行政法都是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具體表現如下:
經濟法與民法的關系:經濟法和民法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因為經濟活動往往涉及到經濟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這種關系正是民法研究的核心內容。經濟法在規定經濟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時,通常會參祥拿考民法的相關規定。
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經濟法和商法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因為商法是規范商業活動的特殊法律,而經濟法則是包括商法在內配絕的更廣義的法律范疇。經濟法和商法在涉及到商業活動方面的規定往往會有交叉和重疊。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經濟法和行政法之間的關培宴姿系主要體現在經濟活動的管理和監管方面。經濟法規定了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則和范圍,而行政法則負責監督和管理經濟活動,保障經濟活動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綜上所述,經濟法、民法、商法和行政法之間並不存在對立關系,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法律往往會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構成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F. 我國的民法包括哪些法律,商法包括哪些法律,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等。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等。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經濟法主要包括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證券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規、環保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