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社會保障法
①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社會保險
我國自1984年開始逐步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演進
(一)社會保障制度恢復改革階段
1978年以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徵是「企業保險」,而1978-1991年這一階段主要是維持、鞏固和完善這種制度模式,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恢復養老保障制度。
(二)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階段
1991-2000年這10年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階段,也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時期。
(三)社會保障制度試點落實階段
2000年,國務院決定選擇遼寧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頒布了《關於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決定從2001年7月開始在遼寧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四)社會保障制度全民覆蓋階段
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1)第一部社會保障法擴展閱讀:
我國第一部社會保險法律
2010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保險綜合性法律,是我國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社會保險法》、《勞動法》、《收養法》、《職業病防治法》、《軍人保險法》為基本法律;
以《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廉租住房保障條例》、《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等相關法規和規章;
以及規范性文件為配套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經全面納入法制化軌道。
② 2011年7月1日出台社保法新規定
解讀社會保險法新亮點
2011年09月06日 17:00 來源: 世紀保網整理 跟貼 0 條
核心提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重要法律,該法重點對社會保險的原則、各險種的覆蓋范圍、社會保險待遇項目和享受條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各項社會保險的繳納領取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7月1日, 新中國建立以來的首部《社會保險法》將開始實施。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重要法律,該法重點對社會保險的原則、各險種的覆蓋范圍、社會保險待遇項目和享受條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各項社會保險的繳納領取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社會保險法》「亮點」很多:突出了參保人員的合法權利,在保險制度的設計和實施方面,始終以保護參保人的權利,以提供政府服務為重點,很多具體制度的設計都是要保護參保人的權利……由於這部法律涉及每個人的利益,因此,被稱為「民生大法」。
更讓我們關注的是,該法賦予了勞動者更多的法定權利,對於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意義重大。本文將《社會保險法》中與勞動者關系最密切的規定進行了梳理,期待能幫助勞動者更好地掌握這部即將起步的「民生大法」。
用人單位欠繳社保費或處3倍罰款
《社會保險法》的目標:建立沒有缺失,覆蓋上沒有遺漏,銜接無縫隙的社保制度,使全體人民在養老、醫療這些方面都能做到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其正式實施,標志著「全民社保」跨越設想,進入實施階段……
「老闆不給我們上社會保險怎麼辦?」針對這個曾讓勞動者最為困惑的問題,《社會保險法》賦予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必要的強制徵收手段,包括查詢用人單位存款賬戶,從用人單位存款賬戶直接劃撥社會保險費,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等。對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提醒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預期仍不繳納的,將被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查看詳細】
繳費不足15年,兩條途徑可享受長期養老待遇
「累計繳費滿15年,是養老保險參保人領取養老金的的必備條件之一,」長期以來,那些退休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只能選擇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存儲額,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他們的老年生活缺乏穩定長期的有效保障,對此,《社會保險法》進行了重大完善和拓展,增加了兩種處理方式:允許個人繳費至滿15年;轉入新農保或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兩種途徑都可以讓參保人獲得養老保險長期待遇。
工作二十餘年,退休只有6.5萬元補償金
昨日,市民李先生在熱線中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和心中的憂慮。李先生今年54歲,在雜志社工作了二十幾年,起初單位沒給上保險,李先生也沒在意。「那時年輕、工資也不算低,心裡根本就沒把養老保險太當回事。」李先生說,後來雜志社統一給員工上了養老保險,自己卻因年齡偏大,距離退休已不足15年,即使參保也無法按月領取養老金。這種情況下,李先生就沒有辦理參保手續,單位表示在他退休時給一部分補償金。06年,李先生辦理病退手續,一次性領取了6.5萬元的補償金。
「現在物價漲的很快,這些補償金幾年就用完了,用完了該怎麼辦呢?」年紀越來越大的張先生感到生活越來越缺少保障,「 河北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2010年達到1450元,如果自己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每年也能有1萬多元養老金,基本生活就有保障了。
繳費滿15年是享受長期待遇的「門檻」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最低繳費滿15年是參保人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必備條件。省人社廳副廳長張瑞書介紹說,最低15年的繳費年限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3歲,為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設立最低繳費年限;其次,不論通過何種方式就業,繳費都累計年限,多數人可以比較容易地達到15年;最後,從國際經驗來看,實施繳費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基於繳費與待遇領取長期資金平衡的精算結果,大都規定有最低繳費年限。【查看詳細】
專家解讀社會保險法新亮點:最難的養老保險
歷時16年,經過四次審議,《社會保險法》於20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社會保障領域的第一部國家大法,還不夠完善的《社會保險法》只是一個起點,隨著細則陸續出台,它將切實改變很多人的生活待遇;而其更大的意義在於,它已為我國實現「從社會保險走向全面的社會保障」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外地人在北京參保,能在北京退休嗎?外地戶籍在京女職工,什麼時候才能享有生育保險?這樣的問題,都有賴《社會保險法》的實施來找到答案。
7月1日正式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共12章98條近1萬字。這1萬字關乎太多人的切身利益。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2.45億人,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2.5億人,工傷保險參保1.53億人,剛開始試點的新農保也覆蓋了近6000萬人。
幾易其稿,最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社會保險法》,在保障老百姓待遇方面的新改進或者說增進是非常多的。
「特別是解決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跨地區就業人員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問題、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問題、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問題、工傷待遇墊付問題等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說。
但《社會保險法》也留下了不少未竟之處。如公務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社會保險費統一徵收的辦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辦法等,有待進一步落實。【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