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礎經典案例

經濟法基礎經典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8-01 14:59:18

A. 經濟法基礎增值稅問題,為什麼答案公式不一樣

1、不管賬面成本還是采購成本,區別在於,金額是否含稅,含稅和不含稅,計算內稅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容需要看題目的前置條件,看是否含稅
例如,117萬是含稅金額的話,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是100W,稅額是17W,含稅金額等於兩者相加,117W
如果117萬是不含稅的金額,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就是117W,稅額是117*0.17=19.89,含稅金額是117+19.89=136.89萬元
2、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混淆不清楚,
179-5 如果是不含稅的,(179-5)÷(1-13%) 這個公式可以求出含稅金額,但是(179-5)÷(1-13%)*13% 這樣確是錯誤的。求稅額應該直接用(179-5)*13%就可以的。

B. 初級會計職稱常考考點《經濟法基礎》: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勝訴權;但權利人的實體權利並不消滅,債務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2.訴訟時效期間的確定
【案例】張某與房東薛某商定租其一套二居室住房,租期1年,時間從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2007年9月1日先付半年租金,2008年3月1日支付其餘租金。期滿是否續租再協商。經履行法定程序後,張某按期搬入住房。2008年8月底,張某在未支付其餘租金,也未打招呼的情況下搬出薛某的房屋,不知去向。薛某從未向張某追要過其餘租金。
【案例】1995年2月8日夜,趙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從背後擊傷。經過長時間的訪查,趙某於2014年10月31日掌握確鑿證據證明將其打傷的是錢某。

3.訴訟時效期間中止、中斷的一般規定

C. 經濟法基礎真題回憶版(8月3日)


2022年8月3日的初級會計考試結束後,對於多數考生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試題答案是否正確。以下是深空網根據考生的考場回憶所整理的《2022年經濟法基礎真題回憶版(8月3日)》,真題內容如下:
【單選題】甲公司2021年度為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當年企業所歷配得稅應納稅所得額160萬元,已知: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計算甲公司2021年度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稅額的下列算式中,正確的是()。
A.160x20%=32(萬元)
B.160x25%x20%=8(萬元)
C.100x25%x20%+(160-100)x50%x20%=11(萬元)
D.100x12.5%x20%+(160-100)x50%x20%=8.5(萬元)
答案:D
解析: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1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160-100),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單選題】受託單位按照稅務機關核發的代征證書的要求,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向納稅人徵收零星分散稅款的稅款徵收方式是()。
A.查賬徵收
B.委託代征
C.扣繳徵收
D.查驗徵收
答案:B
解析:委託徵收是指受託單位按照稅務機關核發的代征證書的要求,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向納稅人徵收一些零散稅款的一種稅款徵收方式。
【單選題】根據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企業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等應當在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上()。
A.簽名
B.蓋章
C.簽名或蓋章
D.簽名並蓋章
答案:D
解析: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企業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還應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多選題】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A、商業匯票出票人在票面上記載附條件支付委託的,所附條件不影響票據的效力
B、商業匯票的背書人附條件背書的,所附條件不影響背書行為的效力
C、商業匯票的保證人附條件保證的,所附條件不影響票據保證行為的效力
D、商業匯票的付款人附條件承兌的,所附條件不影響承兌行為的效力
答案:BC
解析:
(1)選項A,商業匯票出票時必須記載無條件支付的委託,否則票據無效;出票人記載不得轉讓,後手背書轉讓,背書無敗漏效,票據有效。比如甲簽發票據給乙,甲記載不得轉讓,乙再轉讓丙,丙就是沒有票據權利,但票據有效,乙享有票據權利。
(2)選項D,商業匯票的付款人附條件承兌的,視為拒絕承兌。
【多選題】根據增值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於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表述中,正確的()。
A、納稅人進口貨物的,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B、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肢枯指讓的,為收到銷售款的當天
C、納稅人提供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為交付租賃物的當天
D、納稅人採取委託銀行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為發出貨物並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
答案:AD
解析:
(1)選項B: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金融商品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2)選項C:納稅人提供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D. 2019天津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五章易混淆知識點解析

很多考生現在已經在為2019年的 天津初級會計職稱考試 做准備了,為了幫助考生順利備考,會計我為大家整理了《初級會計實務》各章節易混淆知識點,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

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案例】居民企業甲公司2017年將自行開發的一項專利技術轉讓,取得轉讓收入1200萬元,與該項技術轉讓有關的成本和費用為300萬元。

【解析】技術轉讓所得=1200-300=900(萬元),其中500萬元以內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假定甲公司當年不存在其他納稅調整事項,2017年甲公司就此項業務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1200-300-500)×25%×50%=50(萬元)。

(二)加計扣除

1.“三新”研究開發費用

(1)一般規定

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

①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②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

【例題·不定項選擇題(節選)】(2015年)甲公司為居民企業,2013年……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30萬元,已計入管理費用……

【解析】

①甲公司發生的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而是計入了管理費用,在按照規定據實(30萬元)扣除的基礎上,還可以加計扣除50%;

②准予扣除的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總額=30×(1+50%)=45(萬元),或者,納稅“調減”額=30×50%=15(萬元)。

(2)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2018年新增)

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2.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例題·不定項選擇題(節選)】(2017年)甲電子設備公司為居民企業,屬於主要從事電子設備的製造業務的大型企業。2016年……支付殘疾職工工資14萬元;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19萬元……

【解析】

(1)支付殘疾人員工資稅前可扣除14+14×100%=28(萬元),或者,納稅調減額=28-14=14(萬元);

(2)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新技術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可扣除19+19×50%=28.5(萬元),或者,納稅調減額=28.5-19=9.5(萬元)。

(三)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1.基本規定

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E. 有關經濟法基礎的案例分析,求詳細答案

1、6月1日的信是要約抄。因為內容具體明確。要約於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即6月3日生效。
2、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即6月9日承諾生效。
3、要約可以撤回。撤回生效的條件是: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故該要約不能撤回。
4、本題中要約可以撤銷。因為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本題中,撤銷要求的通知是於6月6日到達受要約人乙的,而乙發出承諾通知是在6月7日。
5、甲乙之間的合同沒有生效,因為甲的要約被依法撤銷了;甲和丙之間的合同也沒有生效,因為此時丙是要約人,甲還沒有承諾。本案的處理應當是:判定甲乙互不履行合同。該案件與丙沒有關系。

F. 經濟法基礎案例分析 3

(1)銀行可以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債權申請受償。依據規定,被申請破產的債專務人為他人擔任保證人的,保屬證責任不因保證人被宣告破產而免除。債權人在得知保證人破產的情況後,享有是否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債權申報受償的選擇權。

(2)甲企業提前償還丙企業未到期債務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依據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行為是無效的,是違法行為。

G. 經濟法律基礎案例分析題

1、因為構成犯罪要被刑事處罰而承擔刑事責任;因為酒後、超速駕駛要被內暫扣駕駛證、記分等而承擔行容政責任;因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要進行賠償而承擔民事責任。
2、如果被害人只是受重傷,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因為魏志剛在事故中負主要責任,又具有酒後、超速等情形仍構成犯罪而要承擔刑事責任,另外還要承擔行政、民事責任。(按照出題意圖,估計出題人認為被害人重傷的話,魏志剛不構成犯罪,所以有可能認為只要承擔行政和民事責任)
3、魏志剛沒有交通肇事的話,只需承擔行政處罰責任。

熱點內容
香港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19:02:29 瀏覽:322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認識舉例 發布:2025-08-11 19:01:42 瀏覽:109
法院序列流轉 發布:2025-08-11 19:00:53 瀏覽:482
ppp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8-11 18:59:17 瀏覽:788
法律責任包括賠償嗎 發布:2025-08-11 18:48:29 瀏覽:147
用法治治水 發布:2025-08-11 18:48:27 瀏覽:828
2014年黃韋博行政法系統強化講義 發布:2025-08-11 18:43:26 瀏覽:912
行政法中的駁回訴訟請求 發布:2025-08-11 18:36:12 瀏覽:455
全椒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8-11 18:34:39 瀏覽:919
海南大學法律碩士學制 發布:2025-08-11 18:03:41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