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運輸合同法總論

運輸合同法總論

發布時間: 2025-08-02 03:09:10

① 非法學專業要考律師需要學哪些課程 書籍

當然要看一看基礎的課本以及考試范圍涉及最多的科目了~
基礎課本有《法理學內》(也就是以前人們說的法學容基礎理論,現在改名了;這個包括進階和初階),《法律邏輯》《民法通則》等等
考的比較多的有民法(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商法(這個我們還沒學,具體有哪幾門不是很清楚);
經濟法以及行政法
不過為了應付司考的話,最好買那種專門對抗司考的集合法律書和練習冊(說是冊子,其實一本差不多5、6厘米厚),還有就是一些重要科目的速記手冊,比如民法經濟法的速記手冊,沒事就要多看看背背,司考就是背出來的嘛~雖說現在題型都很靈活,但是佔主要地位的還是死背的知識!
祝你好運,早日拿到律師證~~
PS:樓主,這些都是俺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完全沒有任何的參考或者復制粘貼,都是俺們這些政法大學准備進行司考的學生的親身經歷~嘿嘿,選我吧~~

② 朋友們!知道學法律專業都有什麼課程

法律專業課程簡介

法律專業課程簡介課程編號:0331101 課程名稱:中國法制史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講授我國自夏、商、西周至建國前法律制度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各時期重要的立法狀況和重要法律的基本內容,旨在使學生對我國法律制度的形成有個大致的了解,批判地吸收和借鑒歷代法制中有益的東西,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基礎理論的理解,並打好法學歷史知識的基礎。教材:曾憲義,《中國法制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鄭定,《中國法制史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課程編號:0331102 課程名稱:國際公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主要內容: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國際公法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及國際關系方面的基本常識。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總論和分論兩部分。總論部分闡述國際法基本的理論問題,包括國際法的性質與基礎、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國際法的主體、國家等。分論部分闡述國際關系各個領域中的國際法原則、規則的規章制度,包括領土法、海洋法、空間法、國際法上的個人、國際組織法、外交和領事關系、條約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爭端法和戰爭法等。國際法的定義及淵源,國際法主體,國家領土,海洋法,空間法,外交及領事法,戰爭法等。教材:邵津主編,《國際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周鯁生,《國際法》上下冊,商務印書館,1981 王鐵崖,《國際法》,法律出版社,1995 課程編號:0331103 課程名稱:國際私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國際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並能據此分析和解決實踐中出現的有關涉外民事法律問題。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國際私法的基本原理,講授國際私法的對象、范圍、性質、定義、原理及其發展,國際私法的基本規范——沖突規范,外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講授涉外法律關系主題的法律適用,適用於婚姻與家庭關系的法律,適用於財產所有權的法律,合同性債務的法律適用,對外貿易中的法律適用,適用於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法律,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涉外繼承;涉外民事訴訟與商事仲裁,講授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司法管轄,涉外民事訴訟的一般法律程序與國際司法協助,區際私法等。教材: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張仲伯主編,《國際私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李雙元主編,《國際私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杜新麗主編,《國際私法教學案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課程編號:0331104 課程名稱:國際經濟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闡述了國際經濟法的概念、特徵和基本概念,並結合我國有關立法、司法實踐活動,介紹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貿易法律制度、國際結算與支付法律制度、調整和管制國際貿易的法律制度、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國際金融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國際法律保護、國際稅法、國際商事仲裁等。 教材: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姚梅鎮主編,《國際經濟法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英]施米托夫著,趙秀文選譯,《國際貿易法文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課程編號:0331105 課程名稱:知識產權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闡述了知識產權的概念、原則,系統論述了我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其具體操作的基本技能,並結合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活動,介紹了國際知識產權有關公約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趨勢,旨在使學生能夠較全面地掌握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及其規定,了解國際知識產權的主要規定及發展。 教材:劉春田主編,《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劉春田,《知識產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鄭成思,《知識產權保護實務全書》,中國言實出版社 課程編號:0331106 課程名稱:合同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系統闡述了我國合同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各種民事、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合同規范。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變更和轉讓、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等有關問題進行系統的討論。並具體介紹了有關買賣、供用電、水、氣、熱力、贈與、借款、融資、承攬、建設工程、運輸、技術、保管、倉儲、委託、行紀、居間等合同。 教材:陳小君主編,《合同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參考書目:崔建遠主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3 P.S.阿蒂亞,趙旭東譯,《合同法導論》法律出版社,2002 王利明、崔建遠,《合同法新論總則》,2003 楊楨,《英美契約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課程編號:0331107 課程名稱:商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概括闡述了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和破產法等方面的概念、特點、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介紹我國有關的法律制度和本學科的發展趨勢。通過學習商法可以使學生對公司、票據、保險、證券等法律制度有所了解。教材:范健主編,《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參考書目:董安生等著,《中國商法總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趙中孚主編,《商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史際春等著,《企業和公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范健等著,《公司法論》(上卷),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課程編號:0331108 課程名稱:勞動法學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講授我國勞動法方面的各種法律法規。通過學習本課程,理解勞動法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我國勞動法的內容,並能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勞動法學的基本理論,解決我國勞動關系法律調整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本課基礎上,可對國外勞動法進行比較性的研究。 教材:王全興,《勞動法》,法律出版社,1997 參材書目:關懷,《勞動法學》,法律出版社,1996 課程編號:0331109 課程名稱:法律文書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法律文書包括規范性的法律文書和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本課程主要講授司法文書與民用訴訟文書,屬於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基本內容。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有關司法文書及民事訴訟文書的寫作要求和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寫作有關司法文書及民事訴訟文書的能力。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司法文書的作用、特點和寫作的基本要求;公安機關的司法文書;檢察機關的司法文書;人民法院的司法文書;律師事物所常用的文書;司法機關的筆錄類文書等。教材:卓朝君 鄧曉靜,《法律文書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參材書目:寧致遠,《法律文書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課程編號:03311010 課程名稱:公司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各類企業,特別是公司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其在各類企業(公司)管理中的應用;指導學生逐步學會利用法律知識來解決企業(公司)管理中的問題。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司及公司法的歷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問題、關聯公司、外國公司分支機構、法律責任、世界各國的公司法立法等。教材:馮果,《公司法要論》,武漢大學出版社,參材書目:雷興虎,《公司法新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課程編號:03311011 課程名稱:婚姻家庭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依據我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規定,主要講授婚姻家庭法概述、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婚姻的成立――結婚、家庭關系、婚姻的中止――離婚、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等內容。通過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提高對我國婚姻家庭法的認知和分析運用的實際能力。教材:馬憶南著,《婚姻家庭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參考書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 李銀河、馬憶南主編,《婚姻家庭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 課程編號:03311012 課程名稱:法理學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簡述法的本質特徵,法的價值和作用的一般原理,特別是關於法律的創制、法律的運行以及法律監督的一般原理;關於法制和法治,法制現代化等問題。通過本課程的系統學習,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觀念,並為學習部門法打好基礎。教材:張文顯主編,《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參考書目:葛洪義,《法理學(2002年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現代西方法理學》;《西方政治法律學說史》 課程編號:03311013 課程名稱:憲法學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憲法學是以憲法現象為研究對象,研究憲法產生、發展、演變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具體而言,憲法學以國家與公民這一憲法關系為研究對象,分析憲法關系的特點及與普通法律關系的區別。憲法學的內容既包括基本概念、原理,也包括憲法制度。本課程將在原理講授的基礎上,結合憲法判例、事例或者實例,增強學生對憲法學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並學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憲法學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憲法學的基本知識,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增強學生的憲法意識,提高以憲法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教材:鄭賢君,《憲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參考書目:許崇德、胡錦光主編,《憲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周葉中,《憲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韓大元主編,《現代憲法學基本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 課程編號:03311014 課程名稱:民法學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民法學是以研究民法及其發展規律為主要對象的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由於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基本法之一,因此民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民法學分為民法Ⅰ和民法Ⅱ兩部分。民法Ⅰ是民法總論的內容,主要介紹民法學中的一些基礎理論與制度,是對民法Ⅱ各編均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它主要包括民法的歷史發展、民法的基本概念、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民事主體制度、民事法律行為、代理制度和訴訟時效制度等內容。民法Ⅱ主要是關於各項具體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物權制度、債權制度、人身權制度、繼承權制度、民事責任等內容。教材:王利明主編,《民法》,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魏振瀛主編,《民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彭萬林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修訂版 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修訂版 課程編號:03311015 課程名稱:民事訴訟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民事訴訟法學是以民事訴訟法律規范、民事訴訟的具體實踐及民事訴訟的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本課的教學內容與體系安排:參照我國民事訴訟的立法體系結構,由導論(概括介紹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歷史發展、民事訴訟法律關系、訴與訴權和民事訴訟模式和價值研究)、總論(重點講述我國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基本制度、訴訟主體和程序保障)、程序論(包括通常審製程序、特殊程序、執行程序、證據及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概念、性質、任務、內容、特點、作用、意義及相互關系等)三部分組成。教學採用理論闡述、法條解釋、分析比較、法案結合、課堂討論等形式、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教材: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書目:江偉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專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陳桂明,《訴訟公正與程序保障》,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 畢玉謙,《民事證據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 課程編號:03311016 課程名稱:刑法學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刑法學分總論和分論兩部分內容。刑法總論研究刑法總則的法律規范及其所規定的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基本原理、原則。刑法總論系統而深入地論述犯罪總論、刑罰總論的刑法基本原理與刑法總則規范,並結合司法實踐闡述有關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原理、原則,刑法總論是學習和研究刑法分論的基礎。刑法分論則研究刑法分則的法律規范及其所規定的各種具體犯罪的犯罪構成及其處罰。刑法分論是在刑法總論的基礎上,逐章論述了我國現行刑法分則規定的十類犯罪的共性問題和每種犯罪的罪刑規范及理論問題。教材: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參考書目:張明楷,《刑法學(上下)》,法律出版社,1997 王作富主編,《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上、下),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課程編號:03311017 課程名稱:刑事訴訟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作為全國高等教育法學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中有關刑事程序的規定,研究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律師等進行刑事訴訟的實踐經驗,研究有關刑事訴訟的一些基本理論。該課程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總論、證據論、程序論,主要介紹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概念、刑事訴訟中的主體、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刑事證據理論、管轄制度、迴避制度、辯護與代理制度、強制措施等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以及各項刑事訴訟程序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使學生熟悉刑事訴訟法律條文,培養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刑事訴訟問題的能力。教材: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學》(高等教育法學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參考書目:樊崇義,《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九版 課程編號:03311018 課程名稱:行政法 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主要闡述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以及有關該學科的歷史發展;行政法主體的一般理論,行政主體的發展、演變,以及行政相對人的范圍、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性質、特徵、構成要件、合法要件、效力的具體體現,以及各種類別的行政行為運作的相關理論與制度(具體包括行政立法、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確認、行政強制、行政合同、行政復議)。教材:羅豪才,《行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參考書目:王連昌,《行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王名揚,《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王名揚,《美國行政法》,中國法制出版社,1993 王名揚,《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 課程編號:03311019 課程名稱:經濟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經濟法通常被認為是調整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經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在當代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雖然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均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市場經濟和法律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中,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共同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法成為現代國家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經濟法主要研究和討論各類市場主體的組織機構、反不正當競爭、反壟斷、產品質量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國家經濟計劃和產業政策、財政與稅收、對外貿易秩序等相關內容。經濟法課程是我國教育部指定的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在市場經濟完善的過程中對該課程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教材:李昌麒,《經濟法學(2002年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參考書目:陳婉玲,《經濟法概論》,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 課程編號:03311020 課程名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課程類型:必修課授課學時:72 主要內容:本課程的內容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概述、發展、體系、其法學基礎理論以及其基本原則,環境權與資源權,自然資源保護法,環境污染防治法,環境管理體制和監督管理制度,環境法律責任和國際環境法。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系統學習,使學生掌握環境法的基本內容。 教材: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參考書目:呂忠梅,《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 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5

③ 什麼樣的合同屬於涉他合同

涉他合同即是與合同外的第三人相關聯的合同。依此推論,則涉他合同既包括合同效力的渉他性,又包括合同主體的渉他性。前者指合同為第三人設定了權利義務,典型者如保險合同。後者則僅指合同的履行中有第三人介入,第三人並未因介入合同而獲得獨立與合同當事人的新的權利義務,典型者如合同轉讓。因後者與當事人權利義務無渉,故學人鮮作專題研究,以致眾多學者和習作人在探討涉他合同或者渉他契約時把後者直接從相關概念中剔除出來,而僅指前者。如台灣著名的民法學者鄭玉波先生即認為 「涉他契約為其內容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包括兩種情形:其一,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由一方使第三人向另一方為一定給付,此謂『由第三人給付之契約』;其二,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由一方向第三人為一定給付,此謂『向第三人給付之契約』」。(2)大陸學者尹田教授等人也采此一見解。即便是將涉他合同翻譯為Contract Related with A Third Person的冉昊亦采同樣觀念。為論述方便,下文所述若無特別說明均隨通說,特指合同效力的渉他性。本文將從涉他合同的歷史沿革並結合我國合同法的總則和分則的規定來論述我國合同法關於涉他合同的立法規定及立法展望。

一、歷史沿革

台灣學者通常將涉他合同分為「由第三人給付之契約」和 「向第三人給付之契約」。而大陸學者則將後者稱作利他合同或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約定由一方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為給付,第三人由此取得直接給付請求權的合同。(3)而對前者大陸學者多以負擔合同言之。英國於1999年11月通過了合同第三人法案【contracts (Right of Third Psrties)Act】則可稱作利他合同概念法典化運動的產物了,其比中文利他合同概念更精準地表述出此類合同的法律特徵。國外關於利他合同立法和司法實踐活動相對較早。羅馬法即對合同相對性規則進行了突破,即「向第三人給付並不為債權人帶來利益……當締約人與履約人有利害關系時,更准確地說當向第三人給付是一種本來就應由締約人履行的給付,因而完全可以說後者實質上是在為自己締約時,為第三人的利益締約是有效的」(4)但羅馬法僅在少數例外情況下(如買賣合同中買賣雙方為照顧被轉讓物的承租人而達成的協議;贈與合同中贈與人受贈與人約定,由後者在一定時間後向某個第三人返還物品的協議等)才承認第三人有訴權(5)。作為繼受羅馬法傳統的大陸法系國家多在其民法典中對利他合同制度予以確認。《法國民法典》第1121條規定:人們為自己與他人訂立契約或對他人贈與財產時,亦得為第三人的利益訂立條款,作為該契約或贈與的條件,如第三人聲明願享受此條款的利益時,為第三人訂立契約的人不得予以取消。德國民法改變了法國民法的作法,將第三人利益條款予以獨立化。《德國民法典》於第二編「債的關系法」第二章「因合同而產生的債的關系」中專設一節(第3節)詳細規定了「第三人履行給付的約定」,從而建立了完備的利他合同制度。該法第328條規定:「當事人得以契約訂立向第三人為給付,並使第三人有直接請求給付的權利。」關於利他合同有效的理由,在德國民法上甚有爭議,主要有四種觀點:一是承諾說,即當事人共同為要約,第三人對之為承諾;二是代理說,即依無權代理之關系,說明第三人取得權利的理由;三是傳來說,即以第三人系受受約人權利的讓與;四是直接取得說,即第三人因當事人之間的契約而直接取得權利。第三人為何直接取得權利,有謂為對於第三人的單獨行為;有謂合同行為;有謂為契約得為對於當事人以外之人發生有利益之法律效力,此為契約說,為今日之通說。(6)此外《日本民法典》第537條、《瑞士債法典》第111、112條、《俄羅斯民法典》第140條及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268至270條亦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在英國法中,並沒有承認利他合同的一般規則,但在司法實踐中,利他合同的效力受到廣泛的重視,並以判例的形式得到確認。在立法上,1996年,英格蘭和威爾士法律委員會提出《合同法〈第三人保護〉》的議案草案,並於1999年在英國議會通過,利他合同獲得了立法上的依據。其理論依據為「法定允諾說」,即通過法律擬制來認可(被允諾人)債權人之外的第三人也享有訴權。

在美國法中,紐約上訴法院在1859年勞倫斯訴福克斯一案中即已承認第三人訴權,並在以後的波爾訴比爾、塞瓦訴蘭薩姆等案例中得到進一步確認。1932年的美國《第一次合同法重述》和1980年的《第二次合同法重述》對利他合同制度加以完善和發展,擴大了受益第三人的范圍,使利他合同得以在更廣的范圍上予以適用。(7)

可見,不論是在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涉他合同的效力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二、我國合同法總則是否規定了涉他合同

新的合同法出台後,有不少學者認為我國合同法第64條、第65條的規定即是涉他合同立法條款。甚至一些參加合同法立法的學者亦持此見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論(總則)》的作者們認為「本條(第64條)規定的是為第三人利益合同。」「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一些國家及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已有規定,但《民法通則》及被廢止的三個合同法均無規定,我們是第一次在法律中加以確認。」且 「由於合同當事人已經約定向第三人給付,第三人可以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即第三人有直接向債務人請求給付的權利。」(8)然而依較權威理論,向第三人給付之合同的法律特徵有:(1)合同約定受領給付的第三人一般不受行為能力的限制;(2)合同使第三人對於債務人取得直接請求給付之債權;(3)債權人同時享有請求債務人向第三人給付之權利。(9)合同法第64條:「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按其字面意思並采反對解釋,則第三人在債務人未向其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無權向債務人主張違約責任。而事實上該條說違約責任其實就是合同責任,而非僅指違約金責任,該條顯然不符合上述第二個特徵。故合同法第64條並不是涉他合同中的向第三人給付之合同。

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本條符合由第三人給付之契約的法律特徵。但因與國外或台灣地區的相關規定有所區別。如法國民法典第1120條規定:「但當事人可以接受使第三人為一定行為的約束,如第三人拒絕為該行為時,約定使第三人為一定行為之人,應負賠償責任」,這意味著當事人就第三人接受合同條件作出擔保,稱為擔保允諾。台灣民法典規定的「由第三人給付之契約」得對債務人產生「使第三人給付」之義務;而我國新合同法所規定的「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情形,對債務人不能產生前述相同之義務,而只能產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違約責任。可見,合同法第65條規定仍缺乏必要的渉他性,對第三人無任何法律拘束力。

合同法第73條、第74條分別規定了代位權、撤銷權的合同保全制度。因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債的保全也是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10)。在本合同,主債權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向次債務人行使求償,其間存在兩個合同關系,一是主債權人同次債權人的合同,二是次債權人同債務人的合同,就通過法律規定的形式賦予主債權人法定的權利,就是代位權和撤消權去保護自己權利,這個法定的行為就是利他合同的根據,但沒有次債務人同債務人設立合同的行為,仍不能稱之為利他合同。況且債權人行使合同保全行為僅是其本合同權利的擴張而非增加,故並非涉他合同。
正如上文界定涉他和同概念時指出的那樣,合同轉讓也只是當事人的更替或增加,並不曾單向地為新介入合同的當事人增減權利義務,需要新介入者的同意,也不是通說意義上的涉他合同。

綜上,合同法總則並無涉他和同的規定。

三、我國合同法分則規定了哪些涉他合同

合同法分則究竟規定了哪些涉他的有名合同,筆者擬作簡要分析。

1、買賣合同、公用電、水、氣、熱力合同及贈與合同原則上均不存在渉他性,通常不可能成為涉他合同。然而依德國法中「附保護第三人的契約」理論,這些合同及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均可能是涉他合同。但就我國的合同法立法及其他相關立法,此類糾紛通常均是依侵權規則進行訴訟的。且由於僅侵權訴訟可得主張精神撫慰金,故選擇合同之訴不僅面臨立法瓶頸,而且從賠償的利益得失而言,也非上策。就此而言,涉他合同在這些合同領域勃興的可能性較小。

2、借款合同原則上也無渉他性,但與借款合同聯系最為緊密的擔保合同卻會給其增添幾分渉他性色彩。擔保合同設立的目的在第一債務人,也就是主債務人不承擔清償責任時,由擔保人來承擔,此合同的設立也是相對性原則的例外,但擔保人的擔保義務的產生顯然不是來源於主合同,而是從合同本身,故無論主合同還是擔保合同均不是涉他合同。

3、在房屋租賃合同中有 「買賣不破租賃」規則,以致不少人誤以為租賃合同是涉他合同,因為該租賃合同為合同簽訂後的房屋購買人設定了不得擅自解除租賃合同的義務。這實際上是賦予租賃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物權效力,適應當今債權物權化的趨勢。那麼此租賃合同是否為利他合同的一種呢?筆者以為,此種合同雖然是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但不是利他合同,因為不破租賃義務的產生與其說是基於租賃合同,毋寧說是合同標的物房屋本身所負擔的權利瑕疵。這突出表現為租賃合同中僅房屋租賃合同有此種特別規則。

融資租賃合同依據合同法第237條、第239條的規定似乎是兩個合同的簡單拼湊,但依第240條的規定則融資租賃合同即只是一個合同,如此理論,則融資租賃合同僅是一個涉及三方當事人的單一合同,根本無渉他性可言。

4、承攬合同和建設工程合同都規定承攬人可將非主體工程交由第三人完成,只是後者強調必須徵得發包人的同意。合同法雖不曾明確第三人的直接請求權,但卻明確了發包人的直接請求權,當屬涉他合同。

5、運輸合同中的非簽約承運人依合同法第313條規定顯然屬於涉他合同。我國合同法關於多式聯運合同規定似乎無渉他性,但很明顯多式聯運合同的收貨人可直接向最後的承運人主張權利。就此而言,多式聯運合同顯然是涉他合同。但由於合同法第321條的規定,這一結論似有進一步論證的必要。

6、技術合同涉及第三者主要情形似乎都可以依侵權規則處理,適用涉他合同的可能性較小,筆者認為技術合同不可能成為涉他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涉及的主要是代理的法律關系,原則上無涉他性。但合同法第402條、第403條則具有明顯的涉他性,系委託合同中典型的涉他和同。行紀合同中有爭議的可能是合同法第418條第一款的規定。因未經委託人同意,行紀人低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賣出或者高於委託人指定的價格買入且行紀人補償其差額的,該買賣合同對委託人發生效力。就此而言,行紀合同似乎系涉他和同。但因此處合同涉他性卻與上述合同的涉他性的方向相反,實則系買賣合同所發散的涉他性,而非行紀合同產生的涉他性,故行紀合同無涉他性。「因居間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居間人的報酬」,據此居間合同的第三方支付居間人報酬的負擔即為居間合同的涉他效力,故提供媒介服務的居間合同系涉他和同。

(1) 參見冉昊《論涉他合同》,載於中國法學網www.iolaw.org.cn 「學者專欄」。
(2) 參見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P388,(台灣)三民書局1996年版。
(3) 參見周菊《試析第三人利益合同》,載於《廣東行政學院學報》第16卷第3期P48。
(4)參見[意]彼德羅.彭梵得著,黃風譯《羅馬法教科書》P3,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5) 同(3)。
(6)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P617,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7)參見傅靜坤:《二十世紀契約法》P155,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參見肖峋、魏耀榮、鄭淑娜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論(總則)》P237-239。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9)參見 尹田《論涉他契約——兼評我國新合同法第64條、第65條之規定》,載於《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P40-43。
(10) 參見王利明,《民商法研究》修訂版第三輯P411,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④ 合同法總論是指什麼

合同法總論也就是總則部分的內容,包括:合同與合同法概述、合同的成立、合同的內容和形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變更和轉讓、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違約責任、合同的解釋等

另外,與總論相對還有合同法分論,主要包括買賣合同、供用電合同、贈與合同、租賃合同、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等具體的合同類型。

⑤ 我是一名非法學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想考_大連海事大學_海商法的研究生

我是大連海事海商法的本科生,簡單回答我知道的好了。海商法對外語的要求很高,記憶力也很高,這個要注意。
下邊是我粘貼來的:1、海商法專業方向:
本專業方向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法學基礎,熟悉海運和相關業務,精通海商、海事法律,能夠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於實踐的復合型、外向型、應用型的海事法律高級人才。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民法、商法、合同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海商法概論、船舶船員法、海上運輸實務與法律、海上保險法、海事法、專業英語等。
本專業方向學制四年,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現有國際法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是全國一級學科排名第13名(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2004年學科評估排名)的法學院、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單位、遼寧省唯一具有法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的法學院、遼寧省唯一具有本科生、碩士生、專業學位生、博士生完整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的法學院。國際法學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為遼寧省唯一的法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法學會世貿組織法研究會秘書處、遼寧省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秘書處設在本學院。此外,本院還主辦《中國海商法年刊》、《國際法年刊》和《大連海事大學法律論壇》等刊物。
學院擁有一支多學科教師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向復合型師資隊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講師20人,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的2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41人。設有6個研究中心、4個研究所、5個學術梯隊。
法學院下設法學專業,在專業內部開辟兩個專業方向:海商法與國際經濟法。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生827人,碩士研究生246人,博士生64人(包括外國留學生)。
學院注重加強國際間的教學合作與交流,先後與美國紐約大學國際管理學院、俄羅斯遠東大學經濟系、英國斯旺西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美國杜蘭大學、韓國韓南大學、韓國東義大學校法政研究所以及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等建立了學術交流與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關系。
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立法實踐,主持、參與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多部法律;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法治思想研究》、國家科委項目《國際海事立法特點、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貨物運輸法律統一研究」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先後出版了《新編海商法學》、《船舶碰撞法》、《合同法總論》、《國際私法導論》、《海商法》等多部法律著作及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研究生推薦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等獎勵。
奮進中的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正在為建設成在國內外有影響、有競爭力、特色鮮明的研究教育型學院而努力,為繁榮我國的法學教育做出貢獻。

熱點內容
法院府院聯動機制 發布:2025-08-11 22:25:41 瀏覽:492
司法整風 發布:2025-08-11 22:24:07 瀏覽:337
簽字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11 22:22:59 瀏覽:183
不參加公司體檢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1 22:18:08 瀏覽:576
澳門關於葯品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11 22:09:22 瀏覽:654
海珠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1 22:06:43 瀏覽:211
北京田法官 發布:2025-08-11 22:01:18 瀏覽:194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